高分网 > 初中学习方法 > 初二学习方法 > 初二语文 >

8年级下册语文书冀教版

时间: 欣欣2 初二语文

  右溪记的阅读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并善于在美好大自然中发现情趣的情怀以及所寄托的身世之感。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推荐有关初二语文下册右溪记冀教版文言文学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8年级下册语文书冀教版:右溪记

  【教学构想】

  这是一篇山水游记,课文已有详细注释,学生利用注释基本能读懂文意,因此,可采取学生自译、互译等方式让学生自主、合作疏通文章大意,有问题的词句可由各小组代表提出,并在全班交流解决,这样可以培养学生自主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同时,由于本文的主旨较为隐晦,教师应指导学生课前搜集有关作者生平的资料并互相交流,并引导学生紧扣文本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情怀以及怀才不遇的身世之感。根据初中生的实际,学习文言文应在熟读背诵上下功夫,让学生在读背过程中体会作者的情感,品味文章语言的风格,领悟作者的写作技法。同时,还应加强对常见文言词语的归纳积累。

  【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学习作者善于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技巧和多种表达方式的运用。

  2.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并善于在美好大自然中发现情趣的情怀以及所寄托的身世之感。

  3.品析文中清淡简洁、纯真自然的语言风格。

  4.积累文言词语。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并善于在美好大自然中发现情趣的情怀以及所寄托的身世之感。学习作者善于抓住景物特征进行描写的技巧和多种表达方式的运用。

  难点:品析文中清淡简洁、纯真自然的语言风格。

  [教学安排] 一课时

  [教学准备]

  让学生搜集有关作者生平的资料并互相交流。

  [教学步骤]

  一、导人新课,激发兴趣

  由学生感兴趣的名山名水引出右溪这个环境十分优美的地方,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激起学生学习本文的兴趣。也可由作者的生平简介导人,为理解课文中表现出来的思想情怀做准备。

  二、感知课文,归纳积累

  1.自由朗读,初步感知。

  请学生自由地、大声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语气,读对停顿。

  2.由学生自己借助课下注释及工具书自主理解文章大意,并将自己有疑问的地方记下来在四人小组讨论时提出来。

  3.四人小组互译互听互问互答,并将有争议的问题或大家都感到有些困惑的问题提交全班合作探究。

  4.教师引导学生解决合作探究后仍不能解决的疑难问题,并引导学生归纳本文一词多义的词语及常见文言词语。

  一词多义词如:为

  则可为都邑之胜境 (动词 成为)

  为之怅然 (介词 替)

  俾为亭宇 (动词 变成)

  为溪在州右 (连词 因为)

  常见文言实词如:

  悉:全,都 名:说出 状:形容

  俾:使 裨:增益 抵:到达

  (这一环节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自主阅读文言文的能力,改变过去“满堂灌”的文言文教学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充当的角色是组织者、引导者。引导学生归纳、积累是想让

  学生养成良好的文言文学习习惯,为拓展阅读所需的迁移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自主质疑,合作探究

  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教师根据预设目标及生成目标将问题进行整合,由学生组成四人小组进行合作探究,共同解决这些有价值的疑难问题,如:

  1.右溪的自然景观有哪些奇特的地方?

  2.作者为什么会因右溪景物无人赏爱而怅然?

  学生自主思考、合作探究,教师引导归纳:

  1.右溪奇特的自然景观有:

  两岩怪石盘层,清流洄悬激注。

  2.作者对右溪景物无人赏爱“为之怅然”的原因:

  一是因为右溪水清、石怪、境幽,值得赏爱而无人赏爱。

  二是因为由此引起作者怀才不遇的身世之感。

  (这一环节的目的是对文章的主要内容及内涵进行合作探究,使学生深入地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情怀及由此引起的怀才不遇之感,让阅读成为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使阅读教学成为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打破了文言文教学只重词句不重文化内涵的模式,做到了“文”、 “言”并重。)

  四、品析语言

  朗读课文,引导学生品析本文简洁淡雅的语言风格。如:

  用“欹嵌盘屈”四字就把石头的奇形怪状写得历历在目;写作者的身世之感,一个“怅”字即表现得淋漓尽致,收到了以少胜多之效。

  (这一环节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品味语言,了解本文的语言风格,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也符合新课标关于“品味文章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的要求。)

  五、领悟写作特色

  1.抓紧特征描写景物。

  讨论明确:

  写溪抓住“小”的特征。

  写石抓住“怪”的特征。

  写水抓住“清”与“激”的特征。

  写木竹抓住“重阴”的特征。

  2.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

  讨论明确:

  第一层重在描写,正面描写溪水,通过写石写树侧面烘托溪水。

  第二层抒写由小溪引发的感慨,以议论为主兼以抒隋。

  第三层写对小溪的修葺和美化,用的是记叙,而命名与刻石的来由则用诠释说明的方法。

  (这一环节是对本文的主要写作特色进行探究归纳,符合“学习本单元课文要注意作者是怎样描写自己所看到的景物”的单元教学要求,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归纳总结的习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写作迁移能力。)

  六、拓展延伸

  运用本文学到的写作方法,以《故乡行》或《家乡的小河》为题写一篇游记,也可自拟题目。

  (这一环节是对课内所学知识的巩固与加深,有利于学生写作迁移能力的培养。)

  【教学小故事】

  这是一篇较“生僻”的课文,我曾经在教学本文时未向学 生介绍作者的生平,也未要求学生搜集有关作者的生平资料互相交流,因此,在教学进行到自主质疑、合作探究时,有许多学生对作者为什么会因右溪景物无人喜爱而怅然这个问题不能准确回答,有一个学生回答说是这里的景物太一般、太没劲,比不上“九寨沟”,作者自感白游一趟,所以感到怅然。我立马意识到这位学生之所以这样回答是因为他没有了解作者的生平,没有了解作者此时的处境及心境,当我让学生搜集了有关作者的生平资料并互相交流后,学生回答这个问题便有了质的飞跃,我因势利导将文本与作者生平有机结合,引导学生探究到怅然的根本原因,学生觉得很好理解,并进一步体会到这么精短的游记竟能融人作者这样的个性与情怀。看来,有些文章不能因为时间紧就将作者生平及时代背景等忽略,事实上,这些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加深学生对课文的深人理解。

185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