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网 > 初中学习方法 > 初二学习方法 > 初二语文 >

初二语文期末文言文复习测试题

时间: 如英2 初二语文

  初二语文期末文言文复习测试题

  甲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麻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乙 )陶潜,字元亮,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

  尝著《五柳先生传》曰:“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其自序如此,时人谓之实录。甚亲朋好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每一醉,则大适①融然②。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性不解音,而畜③素琴一张,弦徽④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节选自《晋书》)

  [注]①适:满足。②融然:和悦快乐的样子。③畜:同“蓄”。④弦徽:琴弦与琴徽,琴徽即琴弦音位的标志。

  1.解释下列句子加点的词(2分)

  ⑴渔人甚异之( ) ⑵阡陌交通( )

  ⑶颖脱不羁 ( ) ⑷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 ( )

  2.请从[乙]文中摘录出与“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麻之属”所表现的理想生活形成强烈反差的句子。(1分)

  答:

  3. 从[乙]文看,陶渊明的琴没有琴弦,他本人也不会抚琴,但也朋友相聚,他却“抚而和之”。他真的是在抚琴吗?结合全文看,这反映了他怎样的性格?(3分)

  答:

  4.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⑴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译:

  ⑵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译:

  5、作者笔下的桃花源虽是虚构的,但却有着强烈的现实意义,下面对文章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作者笔下的桃花源,没有战乱、没有阶级、没有剥削,人们和平安宁、富足快乐,是黑暗现实的鲜明对照。

  B、这种美好境界,是作者不满现实的流露,也是他政治理想的寄托。

  C、这一理想境界在当时的条件下是不可能实现的,它只是一种空想,但它确实是当时乃至整个封建社会人民理想的世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愿望。

  D、作者虚构这一理想境界,意在激励受压迫受剥削的人民去为之努力奋斗。

  (二)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我能解释下列文言语句中加点的词语。

  ⑴ 可爱者甚蕃 ( ) ⑵ 濯清涟而不妖 ( )

  ⑶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 ⑷ 陶后鲜有闻 ( )

  2.我能翻译下列文言语句。

  (1)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我的译文:

  (2)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我的译文:

  3.根据文章内容说说作者心目中的君子形象。

  我的理解:

  4.下面诗句都表达了诗人一定的内心旨取,请帮周敦颐从中找出他的“同予者”。(不要求回答理由)

  常 建: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李商隐:此花此叶常相映,翠减红衰愁杀人!

  虞世南: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陆龟蒙:素花多蒙别艳欺,此花真合在瑶池。

  我的理解:

  5.《爱莲说》中渗透着几种人生观?结合现实生活,谈谈你的人生观。

  答:

  (三)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陋室铭》的作者是 , 朝人。

  2、解释下面句子中指定的词语。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名:

  (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馨:

  (3)可以调素琴 调:

  (4)无案牍之劳形 案牍:

  3、“无丝竹之乱耳”中的“之”与下面各句中加点的“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忘路之远近 B、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C、水陆草木之花 D、处处志之

  4、翻译下面的句子。

  (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2)孔子云:何陋之有?

  5、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6、请用原句写出本文的主旨,并说明本文是如何通过设喻来突出主旨的?

  答:

  7、本文除比喻外,还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答:

  8、陋室不陋的原因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回答)

  答:

  9、《爱莲说》和《陋室铭》都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请分别说明两篇文章是托何物言何志的?

  答:

  (三)《核舟记》节选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 , ”,左刻“ , ”,石青糁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1、请将文段中的空白处填上诗句。

  2、 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高可二黍许( )( ) 多髯者为东坡( )

  如有所语( ) 神情与苏、黄不属 ( ) 诎右臂( )

  3、 翻译句子。

  (1)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2)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4、第一段“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说明了什么?

  答:

  5、比较下列各组中加点字的不同。

  ①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__________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___________

  ②为宫室、器皿、人物___________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__________

  6、摘录本文段中文字含有通假字的句子,指出通假字并解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比较一下,古今在数词的说法上有什么不同。

  ①苏、黄共阅一手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舟尾横卧一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古今不同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第二段文字写出了核舟的两点奇妙之处,请你用自己的话概括出这两点内容。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雕刻家把苏轼《赤壁赋》、《后赤壁赋》中的名句刻在船舱左右的小窗上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睛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___________,__________。”

  1.文中划线处应填的句子是__ ___ ___,_____ _____。

  2.文章第一段中______字通______字。

  3.解释下列句中加粗字在文中的意思。

  ①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 ②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 )

  ③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 ④晴初霜旦,林寒涧肃( )

  ⑤乘奔御风:( ) ⑥绝 ( )

  ⑦属引凄异( ) ⑦或王命急宣( )

  ⑧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

  4.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翻译下列句子。

  ①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②林寒涧肃

  6.将下列写景的句子与相应的季节用线连接起来。

  ①沿溯阻绝 春

  ②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夏

  ③晴初霜旦,林寒涧肃 秋

  ④清荣峻茂 冬

  7.“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是( );“绝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是( )。提示:从视角的角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你最欣赏文章中的哪一句?说说你的理由。

  9.有人认为三峡壮美,有人却说三峡秀美,请根据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10.最后一句诗写出了渔者怎样的生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记承天寺夜游

  天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行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文中画线处应填的句子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2.文中描写景物的句子是

  3.解释加粗字。

  ①念无与为乐者: ②遂至承天寺:

  ③相与步于中庭: ④庭下如积水空明:

  ⑤盖竹柏影也: ⑥但少闲人:

  4.“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此句描写的对象是___________,“藻、荇”、是指___________,此句运用了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

  5.文中写“竹柏影”,实际上是从侧面描写___ _____。

  6.翻译下列句子。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7.文中最能表现作者自豪自慰又惆怅悲凉心境的句子是哪一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观 潮

  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最盛。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

  一、解释画线的虚词

  ①浙江之潮________        ②方其远出海门________

  ③以此夸能________        ④舞刀于水面________

  二.解释下列词语

  ①既望(    )  ②际天(    )

  ③既而(    )  ④沃日(    )

  三、解释下面加粗的词

  ①略不相睹________        ②弄旗、标枪________

  ③吴儿善泅________        ④披发文身________

  ⑤溯迎而上________        ⑥鲸波万仞________

  ⑦僦赁看幕________        ⑧席地不容________

  四、解释下列句中相同的词语

  五.翻译句子

  ①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②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

  ③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间也。

  六.文中总写大潮的句子是:

  七.文中写潮的描写顺序是:

  八.文段所写的主要内容是:

  九、作者引用杨诚斋的诗句有什么作用?

  湖心亭看雪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余拿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淞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1.解释下列加粗词的含义。

  ①湖中人鸟声俱绝:________。 ②上下一白:________。

  ③拥毳衣:________。 ④湖中焉得更有此人:________。

  ⑤及下船:________。 ⑥客此:________。

  ⑦是日更定 __ ______。

  2.下列句子中“一”字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

  A.上下一白 B.余拿一小舟 C.一童子烧酒 D.湖心亭一点

  3.哪些动词表现作者的“痴”?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与云与山与水、一白、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这些词对表达中心有何作用?试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 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5、文中在叙写湖心亭奇遇时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延伸练习:

  (甲)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

  (乙)

  兰之味,非可逼而取①也。盖在有无近远续断之间,纯以情韵胜。氲氲无所②,故称瑞③耳。体彩④,而不极于色,令人览之有馀,而名之不可;即善绘者以意取似,莫能肖也。其真文王、孔子、原之徒,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者耶? (选自张大复《梅花草堂集》)

  [注释]①取:这里是嗅取(兰的香味)。②氲氲(yūnyūn)无所:弥漫飘忽,没有一定的地方。③瑞:吉,善。④兼彩:兼有各种颜色。

  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4分)

  ①亭亭净植 ②陶后鲜有闻

  ③而名之不可 ④莫能肖也

  19.《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逼”字有以下几个义项。根据上下文,“非可逼而取也”中“逼”最恰当的解释是( )。(2分)

  A.强迫 B.接近,迫近 C.狭窄 D.威胁

  20.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体兼彩,而不极于色 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

  B. 纯以情韵胜 皆以美于徐公

  C.花之富贵者也 辍耕之垄上

  D. 其真文王、孔子、屈原之徒 其子好骑

  2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2分)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2.对“善绘者以意取似”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擅长绘画的人因为个人的原因只能类似模拟。

  B.善于画画的人也只能凭自己的感受把兰画得像样。

  C.善于画画的人也只能用自己的意思去理解它。

  D.擅长绘画的人已经描绘得很相似了。

  23.同为花中君子,莲与兰有相通之处,请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填在下面空格里。(2分)

  香味:莲—— ;兰——氲氲无所。

  品位:莲——可远观而不可亵玩; 兰—— 。

  24.(甲)文以莲为托物言志的对象,表现了作者 的生活态度;(乙)文将兰比作“文王、孔子、屈原之徒”,让我们领悟到兰 的品性。

  《桃花源记》节选答案:

  1.⑴对……感到惊异 ⑵交错相通 ⑶ 束缚,约束 ⑷停止(2分)

  2.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1分)

  3.不是,他只是作出抚琴的样子。(1分)这反映了他无拘无束,本性率真,面对穷困的生活,自得其乐的性格。(意对即可)(2分)

  4.①老人和小孩,都和悦幸福,自得其乐。

  5、D

  《爱莲说》答案:

  1.(1)多(2)洗涤(3)亲近而不庄重(4)少

  2.(1)(莲花的茎)中间是空的,外面是直的,不牵牵连连,不枝枝节节的,香气传得越远就越显得幽香,笔直洁净的挺立在那里。

  (2)对于莲花的爱好,像我一样的还有谁呢?对于牡丹的爱,那当然是有很多的人了!

  3.答题要点: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正直、表里如一、行为端正;美名远扬;端庄、清高、令人敬重而不敢轻侮。(能结合文章具体内容说出君子的美德,大意对即可。)

  4.虞世南、陆龟蒙

  5.(1)其舅舅认为自己爱竹是因为竹子价廉物美,不用多费劳力。而作者认为舅舅爱竹的根本原因是他鄙视世俗,高洁傲岸。

  (2)不流于世俗,都有高尚的节操。(意思对即可。)

  6、以菊花和牡丹衬托莲花的高洁品质。

  7、三种:隐逸的人生观;贪图富贵的人生观;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的人生观。谈自己的人生观,只要积极向上,联系实际,言之有理即可。

  《陋室铭》答案:

  1、略

  2、(1)出名。(2)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3)调弄,这里指弹(琴)。(4)官府的公文。 3、B

  4、(1)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眼帘。 (2)孔子说:有什么简陋呢?

  5、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6、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文章以“山”有“仙”则“名”,“水”有“龙”则“灵”作比喻,突出了品德高尚的重要性。

  7、对偶 对比 反问 借代

  8、作者志趣高雅,品德美好,生活充实。

  9、《爱莲说》托“莲花”的形象突出自己不同流合污,洁身自好的品德 《陋室铭》托“陋室”表达自己安贫乐道,高洁傲岸的志趣。

  《核舟记》答案:

  1、略 2、略 3、略 4、高超的雕刻艺术

  5、①奇妙 零数 ②做,雕刻 是

  6、诎右臂支船。“诎”通“屈”,弯曲;左手倚一衡木。“衡”通“横”,

  7、①苏、黄二人一起观看一幅书画的横幅长卷。

  ②船尾横放着一只船桨

  古今不同点:古代汉语表数量时,不用量词。

  8、①体积小 ②容量大

  9、通过读者的想像力,暗示主人公此刻正“游于赤壁之下”。印证了核舟的主题“大苏泛赤壁”

  《三 峡》答案:

  1.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2.文章第一段中“阙”字通 “缺”字。

  3.解释下列句中加粗字在文中的意思。

  ①同“缺”,空缺 ②漫上 ③很 ④早晨

  ⑤飞奔的马 ⑥极高的山峰

  ⑦接连不断 ⑦有时

  ⑧即使

  4.即使骑上骏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

  5.①水清,树荣,山高,草盛,趣味无穷.

  ②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的情景。

  6.将下列写景的句子与相应的季节用线连接起来。

  ①沿溯阻绝 夏

  ②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冬

  ③晴初霜旦,林寒涧肃 秋

  ④清荣峻茂 春

  7.“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是( 俯视 );“绝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是( 仰视 )。提示:从视角的角度。

  8.你最欣赏文章中的哪一句?说说你的理由。

  9.略。

  10.最后一句诗写出了渔者怎样的生活?

  表现了三峡渔民船夫的悲惨生活。

  《记承天寺夜游》答案:

  天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行中庭。___________?___________?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何夜无月?和何处无竹柏?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3.解释加粗字。

  ①考虑、想到②参与 ③共同,一起

  ④形容水的澄澈⑤原来是⑥只,只是

  4.月光,“藻、荇”、是指竹柏影,此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5.文中写“竹柏影”,实际上是从侧面描写_ 月光的轻盈荡漾。

  6.翻译下列句子。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一样清闲而有雅趣的人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月光照在庭院中),庭院如水一般清明澄澈,像水中藻、荇一样交错的原来是竹子和松柏的影子

  7.文中最能表现作者自豪自慰又惆怅悲凉心境的句子是哪一句?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观 潮》答案:

  一、解释画线的虚词

  ①助词,的 ②代海潮 ③介词,凭 ④介词,在

  二.解释下列词语

  ①既望( 农历十六   )  ②际天(连接着天 )

  ③既而(不久   )  ④沃日(冲荡着太阳    )

  三、解释下面加粗的词

  ①略不相睹________一点儿        ②弄:舞动、标:树立、举

  ③吴儿善泅________善于        ④披发文身________画文彩

  ⑤溯迎而上________逆流        ⑥鲸波万仞________巨浪

  ⑦僦赁看幕_______租用        ⑧席地不容________一席之地

  四、解释下列句中相同的词语

  1.几乎、将近 只 2.景象;看

  3.气势;阵势 4.本领;能够

  五.翻译句子

  ①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钱塘江潮,是天下雄伟的景象啊。

  ②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

  不久(潮水)越来越近,就像玉城雪岭一般的潮水连天涌来。

  ③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间也。

  租用看棚的人(非常多),即使是一席之地也不会空闲。

  六.文中总写大潮的句子是:首句

  七.文中写潮的描写顺序是:由远到近

  八.文段所写的主要内容是:描写海潮的雄伟壮观。

  九、作者引用杨诚斋的诗句有什么作用?

  这两句诗从侧面对潮水的形象做了补充,同时也与段首“天下之伟观”照应,以此加强了读者对海潮之雄伟壮观的强烈印象,并为下文作铺势。

  湖心亭看雪

  1.解释下列加粗词的含义。

  ①湖中人鸟声俱绝:______都没有了__。 ②上下一白:____全、都____。

  ③拥毳衣:______包裹__。 ④湖中焉得更有此人:____哪____里。

  ⑤及下船:______到__。 ⑥客此:_____客居___。

  ⑦是日更定 这 __ 开始 ______。

  2.下列句子中“一”字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A )

  3.哪些动词表现作者的“痴”?

  答:______________拿、拥、往、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与云与山与水、一白、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这些词对表达中心有何作用?试简要分析。

  答:___副词、数量词的使用,于微观中显出宏观,把铺天盖地的雪景烘托而出

  5、文中在叙写湖心亭奇遇时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运用了神态、语言、动作描写,表现了作者喜悦之情,特别是“强饮”表现了作者豪迈的心情。

  延伸练习答案:

  答案:18.①树立 ②少 ③说出 ④酷似,逼真(“相似”亦可)(4分。每格l分) 19.B(2分) 20.A(2分) 21.(莲)从污泥里生长出来却不受沾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2分。“染”、“濯”、“妖”各0.5分) 22.B(2分) 23.香远益清 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 (2分。后一格填出其中一句得0.5分) 24.洁身自好 高洁(2分)(意思接近即可)

  一、文言文阅读

  (一)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解释加点的字词。

  (1)名: (2)灵:

  (3)德馨: (4)鸿儒:

  2.这篇短文的主旨句是: 。

  3.从上文找出3句对偶句。

  (1)

  (2)

  (3)

  4.全文采用托物言志的方法,表达了作者 的情操

  (二)歧路亡羊

  杨子之邻人亡羊,既率其党;又请杨子之竖(竖:童仆)追之。杨子曰:“嘻!亡一羊,何追者之众?”邻人曰:“多歧路。”既反,问:“获羊乎?”曰:“亡之矣。”曰:“奚亡之?”曰:“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 (《列子·说符》)

  1.解释下面加点的“之”字。

  (1)杨子之邻人亡羊 之: (2)吾不知所之 之:

  2.补出省略成分。

  既反,( )问:“获羊乎?”( )曰:“亡之矣。”

  3.翻译

  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

  译文:

  4.本文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二、课外古诗词默写:

  1、《长歌行》中蕴含人生哲理的诗句是: , 。

  2、《野望》中颔联是对偶句,请写出来: , 。

  3、《早寒江上有怀》中与“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

  , 。

  4、《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一诗中表达作者想做官而无人引荐的句子是: ,

  。隐喻想做官而没有途径的是: , 。

  三、课内古诗文默写。

  《短文两篇》

  1.《陋室铭》中的点题句: , 。

  2.从反面表现作者情趣高雅句: , 。

  3.运用类比表明作者志趣抱负句:

  , 。 , ?

  4.《陋室铭》中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

  , 。

  5.《爱莲说》中集中表现莲高洁品格的主旨句: , 。

  6.《爱莲说》中“ , 。”道出荷花庄重质朴、洁身自好、不落尘俗的品格。

  7.《爱莲说》中描写莲的形象,先用衬笔,其中 ,

  是一般映衬, 和 是重点映衬,菊是 牡丹是 。

  8.文中描写莲的生长环境句: , 。

  描写莲的体态、香气句: , ,

  描写莲的清高风度句: 。

  以上是由小编分享的初二语文期末文言文复习测试题的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帮助!

看过“初二语文期末文言文复习测试题 ”

437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