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网 > 初中学习方法 > 初二学习方法 > 初二语文 >

八年级下册语文期中考试题

时间: 如英2 初二语文

  八年级下册语文期中考试题

  1、在横线上,给加点字注音或依据拼音写汉字。(4分)

  有的所错过的,时不复返,机不再来,属于永远的错过,但因为你善于细细咀嚼( )这错过的苦果,竟能从chóu怅中升华出憬( )悟,乃至于酿出诗意与哲理……时我们虽然错过,只要我们立刻意识到了,并立刻追上前去,力挽狂lán于既倒,我们多半也还可以使错过转化为掌握 。刘心武《错过》

  2、在下列个小题的横线上,写出相应的诗文名句或作家作品。(10分)

  (1) ,燕然未勒归无计。(作者 《渔家傲》)

  (2)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表达诗人豁达的胸怀和奋发向上、努力进取的精神的诗句是: , 。

  (3)李商隐《无题》中的 , 描写了坚贞不渝的爱情,至死不变的思念。

  (4)爱惜芳心莫轻吐, 。元好问《同儿辈赋未开海棠》)

  (5)诗家清景在新春, 。(杨巨源《城东早春》)

  (6) ,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 》)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十九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契诃夫的短篇小说《变色龙》,构思新颖,匠心独运,值得一读。B、我们都应该正视自己的缺点,如果有了毛病就讳莫如深,觉得家丑不可外扬,最后往往事与愿违。C、如今商家厂家为钓人们的胃口,可谓煞费心机。D、世博园里的花卉争奇斗艳,栩栩如生。

  4、下面语段中划线的三个句子都有表达错误,请把它们找出来,并改正。(3分)

  “公众健康知识普及科技行动”是“全民健康科技行动”的十项重点任务之一。①该行动的目标是面对全民健康科技需求,筛选医疗卫生保健等科技知识,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网络、讲座等方式向公众普及健康知识,②发动亿万民众学习健康科学知识,建立科学生活方式,掌握健康科技技能,提升健康意识,促进科学生活,③逐步形成“学健康知识、用健康技术、促健康快乐”。

  第 句,修改意见: 。

  第 句,修改意见: 。

  第 句,修改意见: 。

  5、名著阅读题(6分)鲁智深是《水浒传》中的一个主要人物,请举例谈谈他心直口快、疾恶如仇、见义勇为的性格特征,并说说他是否是一个鲁莽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后面的问题。(4分)

  随着“低碳”成为两会关键词,以及先前哥本哈根峰会的失败,环保观念日渐深入人心,全国中小学正掀起创建“低碳校园”的活动,让更多的孩子们了解“低碳生活”的含义,人人争当环保卫士。

  材料一 某小学开展了 “做四好少年创低碳绿色校园”系列活动。学校通过校园广播站、橱窗、国旗下讲话等多种形式宣传低碳理念,倡导低碳生活;开展以“节约一滴水、节约一度电、节约一张纸、节约一粒米”为内容的节约资源主题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养成。

  材料二 成都市某中学,不仅学校的宣传栏里面有很多与环保相关的知识,在教学楼一楼大厅里面也展放了学生用废旧的塑料纸、易拉罐制作装饰的展板,各式各样的宣传海报也贴在学校比较醒目的地方。

  材料三 江西师范大学、江西农业大学、江西财经大学等7所高校的百余名大学生身穿报纸做的衣服,头戴废旧塑料帽子,用别开生面的行为艺术宣传环保低碳生活,号召市民共同“减碳”。

  (1)从以上材料可以得出一个什么结论? (2 分)

  (2)请你对学校开展“低碳校园”活动的提出自己的建议。 (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理解·感悟(60分)(一)、诗歌欣赏(5分)

  7、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5分)论诗 赵翼

  李杜诗篇万古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1)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文学观点? 试做简要分析。(3分)

  (2)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一句富含哲理而被后世广为传诵,你从这句诗中领悟到了什么?谈谈你的感受。(2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题。(15分)

  [甲]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任末①年十四,负笈②从师,不惧险阻。每言:人若不学,则何以成?或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③,削荆为笔,刻树汁为墨。夜则映星月而读,暗则缚麻蒿④自照。观书有会意处,题其衣裳,以记其事。门徒悦其勤学,常以净衣易之。临终诫曰:“夫人好学,虽死犹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节选自王嘉《拾遗记》)

  [注]:①任末,东汉新繁人,字叔本,少习《齐诗》,学识渊博,游京师,教授十年。②笈:书籍。③庵:茅草小屋。④麻蒿:植物名称,点燃后可照明。

  8、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

  (1)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2)尝趋百里外( )(3)夫人好学,虽死犹存( )(4)题其衣裳( )

  9、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1)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2)人若不学,则何以成?

  10、用自己的话说说甲文中“余”加冠以后求师的情况。(3分)

  11、请选用一句诗或对联来概括这两段文字体现出来的共同意思,并简要说明理由。(4分)

  诗句或对联: (1分)

  理由:

  (三)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12—14题。(10分)

  干旱持续水资源需合理调配 刘效仁

  ①《2010中国环境绿皮书》指出,国际公认的人均缺水警戒线是1000立方米。北京以2005年人口为基数,全市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248立方米,仅相当于全国水平的不到1/8和全球水平的约1/20。“形象地说就是,如果全球人均有一暖瓶水,中国人均有一杯水,北京人均却只有一口水。” 目前,因旱灾已致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5省市5000多万人受灾,损失十分严重。我们应该看到一个严峻的现实,即我国水资源人均占有量少、时空分布不均的矛盾在短期内难以缓解。

  ②一边是西南偏远省区的持续干旱,另一边是大城市奢侈地消费水资源。作为严重的缺水城市,在北京,仅洗浴中心洗澡一项每年消耗的水资源就高达8160万吨,相当于41个昆明湖水。在大城市,除了洗浴是耗水大项之外,还有洗车用水、城市绿地浇灌也同样耗费大量水资源。由于城市水价长期低廉,不能对消费者形成约束;市民家庭尚未全面推广节水龙头,不能实现水资源的循环使用;城市输配水管网和用水器具漏失率高,公共用水日常浪费严重;再加上不少城市在污水处理回用、海水与雨水利用等方面仍处于较低水平甚至空白状态,都使日益匮乏的水资源供求矛盾加剧。

  ③看来,建立适合国情的水资源调配机制已成为必由之路。首先,可以从技术层面做起,比如推广节水技改和节水型器具,推广无水洗车、节水灌溉以及雨水的采集循环利用等。其次,可以考虑试行市场交易制度,建立水资源市场的合理价格体系,以经济杠杆督促公民在生活中养成节水的好习惯。第三,可以实行上下游补偿机制,尤其是经济发达地区对后进地区城市和乡村的反哺。第四,尤其需要建立全局性的水资源调配制度。对一个流域或行政区的可利用水资源,应在加强政府宏观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的前提下,采取法律、经济、行政和科技等多种手段,形成一体化的水资源管理责任目标体系,对浪费水的行为坚决进行查究与问责。(摘《光明日报》有删改)

  12、第①自然段列举北京的事例有什么作用?(3分)

  13、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论述“水资源需要合理调配”这一观点的?请试做分析。(3分)

  14、根据对文章的理解,请用自己的话说说在城市生活中如何做到节约用水?(4分)

  (四)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第15—18题。(12分)

  科技实现空中取水 薛世平

  ①大气中蕴藏着丰富的水分。据科学探测,大气中的水量是世界所有河流水量总和的8倍,但由于分布不均,造成了一些地方长期干旱缺水的状况。长期以来,科研人员一直想方设法从尚未被开发利用的资源——空气中取水。

  ②对于人工降雨,人们都很熟悉。目前这种技术较为成熟,但要在云层富含水汽的情况下才能进行。

  ③世界各国的科学家相继开发出一些利用大气中水汽的新方法:日本科学家用玻璃纤维制成600米高的“人造山脉”的方法降雨;英国科学家发明了电离降雨技术;俄罗斯科学家发明了在晴天无云的情况下进行补偿降雨的方法,但是目前以上技术都尚未达到商业化应用的水平。

  ④自然界中有不少生物具有从空中取水的本领。纳米比亚沙漠中有一种独特的昆虫——纳米比亚沙漠甲虫,能从由海上飘到沙漠的雾中收集所需的一切水分。通常在晚上或者清晨,沙漠甲虫迎着雾调整甲壳的角度收集湿气,湿气凝聚成水滴后沿着甲壳边缘的小槽流入甲虫口中。

  ⑤年轻的英国建筑师马修·帕克斯在纳米比亚大学水文中心的设计方案中就采用了这种理念。他的建筑利用大块网眼稠密的网来收集湿气,一旦网眼里的水饱和了,多余的水就沿着水槽流入建筑物下方的储水罐。水流走后网眼空了,又可以捕捉到更多的水分。这种大楼,能在世界上某些最为干燥的地方收集到足够的水供自身使用。

  ⑥两名以色列工学院的研究生约瑟夫·科里和埃亚勒·马勒卡发明了一种可在几乎任何气候条件下从空气中收集露水并转化为淡水的简易方法——“水空气”(WatAir)。用一块块板材做成倒金字塔形的采集器,一套面积为315平方英尺的设备每天可从空气中提取至少48升淡水。只要采集器的数量够多,即使在偏远和受到污染的地区也能每天无限量供应淡水。

  ⑦ “集雾器”适用于许多国家。智利的一些村庄也用类似的网来收集从南太平洋吹到干旱沿海地区的海雾。在政府的支持下,地处沙漠边缘的丘恩贡果村村民大胆引进这项截雾取水的新技术。全部工程包括一片截雾的网阵和一个水处理厂:仿照蛛网织造的细网每张面积48平方米,择易成雾的地段排成网阵,使穿行其间的浓雾反复被拦截;吸水性较强的纤维浸满水分后,水滴开始自上而下顺网面汇聚到网下流槽里,经管道送往水处理厂,经过滤、净化就成了新水源。该项工程平均每天可供水10580升,每天每户村民可得到120升生活用水。

  ⑧中国的科技工作者也不甘落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化学与环境学院的研究人员在实验室中利用纳米技术研发出一种可以有效从空气中捕获水的尼龙纤维。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这种纤维制造的大网可在偏僻和干旱的地区设立起来,为化解旱情尽一份力。(摘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15、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中所介绍的 “空气取水”的方法。(3分)

  16、第⑤自然段划线句中的“这种理念”具体指什么?(2分)

  17、截雾取水技术与人工降雨相比具有哪些优势?(3分)

  18、请联系实际说说“空气中取水”的前景如何?为什么?(4分)

  (五)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第19—23题。(18分)

  不需要注释的生命 祝勇

  ①曾经觉得,注释是那般重要。记得有一次,一位年轻的朋友在编辑一本美国著名汉学家有关中国文化的专著时,将书后十几万字的注释全部删去,令我那么的心疼。我对他说,作者在那些注释里面凝结的心血,并不比他行文中的少啊。没有了注释,这本书将不再完美。

  ②红尘素居,碌碌诸事中,有的时候,我们是那么的需要一些注释,不论是注释自己,还是注释周围的人,注释整个世界。

  ③诗人以“离人心上秋”来注释“愁”,以“黄鸡紫蟹堪携酒,红树青山好放船”来注释“乐”,以“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来注释“思”,以“一叫千回首,天高不为闻”来注释“痛”,而我们在一个春天芳香的夜晚开始伏案写下的日记,亦是对自己生命的注释啊。

  ④我们已经习惯于给自己的生命一个注释。我们锻炼身体,是因为世界等着我们去创造;我们种花莳草,是因为它们的枝脉可以染绿我们的心灵……而每当做错一件事情,我们又总是百般地想给对方一个解释,通过对自己行为的注释,来赢得一点点的谅解以及内心的安宁。可是啊,我亲爱的朋友,有的时候,我们是不需要注释的,不论是我们的思想,还是我们的行为。沉默中,心有灵犀的人自能心领神会,而心律不同者即便你费尽口舌他仍会茫然不知。

  ⑤相传世尊一日在灵山会上,拈一枝金婆罗花示众。时众皆默然,不得其要领,只有迦叶尊者破颜而笑,于是佛祖便将其“微妙法门”传给了迦叶。禅宗《无门关》第六则记载的这段“拈花一笑”的著名公案,是那么的令人心动。

  ⑥禅宗讲求“不立文字”“以心传心”,而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不需彼此注释而“心有灵犀一点通”,该是一个多么动人的境界啊!

  ⑦俞伯牙摔琴谢知音,没必要诠释自己;管宁割席与友断交,亦毋须多言一句。最钦佩古时话本里那些特立独行、从不多言的英雄。他们或杀身取义,或拔刀助友,绝不多说一句,从来不为自己的所作所为加上一段长长的注解。好汉武松本可不上景阳冈的,可他偏向虎山行;刺配二千里外的孟州,一路上本有机会逃跑,可他宁肯将卸下的木枷重新戴上,一步步投孟州而来……不解者,百思不解;知其心者,自会竖起大拇指,由衷地说一声:“好!”

  ⑧言传是必要的,可意会却是更高的境界。当我们温柔相对,让我们什么都别说,因为一切的解释,一切的评说,都有可能使我们之间的那汪意境褪色……(选自《读者》有删改)

  19、请仿照划线句子的格式,再续写两句。(4分)

  20、结合文中的语境,说说下列句中黑体词语的含义。(2分)

  ①曾经觉得,注释是那般重要。

  ②而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不需彼此注释而“心有灵犀一点通”,该是一个多么动人的境界啊!

  21、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表明生命需要注释的?(4分)

  22、文章列举了迦叶尊者、俞伯牙、管宁、武松等人的例子,是为了说明什么道理?请简要概括。(3分)

  23、对作者的生命不需注释的观点,你怎样看?请作简要叙述。(5分)

  三、表达与交流(60分)

  24、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作文。(60分)美国著名作家欧·亨利在短篇小说《最后的常春藤叶》中讲述了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年轻画家琼珊不幸染上了肺炎,生命垂危。她固执地认为窗外飘零的藤叶就是自己生命的昭示,当最后一片叶子掉落,就是她生命终结的时刻。老画家贝尔曼冒雨画出终生追求的杰作——最后一片常春藤叶,唤起了琼珊对生命的渴望。琼珊凭着这一片绿叶顽强地活了下来。

  小小的一片绿叶,却蓬勃了一个年轻的生命。其实,在你生命的某一个季节里,也会有这样一片绿叶: 一个微笑、一次鼓励、一张奖状……它是你生命之树常青的力量,是你向太阳出发的希望。请以“留住生命里的一片绿叶”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写作要求:(1)、不少于600字。(2)、字迹工整,书写清楚(达到此项要求,评分时可奖励2分)。

(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班名、校名。
470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