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径悲剧教学设计幽径悲剧说课稿
《幽径悲剧》教学设计
教学重难点
1、作者情感变化的“源点”以及“悲”的实质。
学习过程
一、深情导入
他曾经说过:“平生爱国,不甘后人,即使把我烧成灰,我也是爱国的!”
他是著名的古文字家、历史家、东方学家、翻译家、作家。他精通12国语言。他是北京大学副校长、著名教授。
他是2006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他2009年7月11日病逝于北京,享年98岁。
他是谁?他就是著名学者、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季先生的散文《幽径悲剧》,下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
二、感知课文
1、教师提问:同学们,谁能告诉我课文向我们讲述了一个什么悲剧?
2、学生展示。
3、教师明确:北园里燕园幽径上的一株古藤萝无端被毁的悲剧。
板书:
幽径古藤萝 悲剧
三、阅读感悟
(一)、感受藤萝之美——第一幕:古藤萝生前之美
1、教师(过渡):现在,我们就走进这一悲剧的第一幕“古藤萝生前之美”。鲁迅先生曾这样解释悲剧,“悲剧就是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越美的事物被毁灭,其悲剧性就越强烈。现在就请同学快速阅读课文,从文中找出描写古藤罗之美的语句读一读,并说说古藤罗美在何处?
投影:
活着的古藤萝美在何处?
2、教师(提示):请同学们按照下面的句式来说说。
示例:
我从“隐约看到一朵朵紫红色的花,颇有万绿丛中一点红的意味”这句话中读出了古藤萝的美,古藤罗美在它的色彩。
3、学生:划出句子,同桌交流,然后全班交流。
4、教师明确:
(1)外在形象美 (第8段文字184页)
教师明确:文章具体描写了这棵古藤“盘曲而上”之形,(美在气势)“蓦地”扑鼻之香,(美在芳香)写了“袭入耳内”的蜜蜂声衬托花香,“一朵朵紫红色的花”之色(美在色彩),从形、色、味不同角度描写,有形有声有色,可观可闻可嗅。
板书:形 味 色
(2)内在品质美
a教师设问:
我们感受到了古藤萝的外在形象美,不过,对一个事物的认识只停留在表面是不够的,还应关注它的内心,关注它的性情、品质。藤萝的外形是美丽的,那么内在呢? 请找出有关的句子作一些分析。
b教师引导学生齐读,讨论。(第14段187页)
c教师明确:友好(和睦相处)、善良、奉献、。
5、教师:在学生展示的基础上小结:
罗丹曾经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我们有一双慧眼,季羡林也有一双慧眼,他发现了这条四季景色优美的小径,发现了这株秀外慧中的藤萝,下面我们有感情地来读一读,感受一下这一棵古藤罗的美。
6、学生先自由读一遍,然后教师问:应该读出怎样的感情,教师明确:应抓住“顾而乐之”中“乐”字,注意读出“乐”)
(二)、感受古藤萝之悲——第二幕:孤儿在风中“微笑”
1、教师(过渡):下面我们进入悲剧的第二幕——“古藤罗在哭泣”。如此美丽的藤萝有一天竟然被人给毁灭了,藤萝被毁后景象如何?请找出有关的句子,说一说,读一读。
2、学生:读课文第11段,在小组内交流感受最深的语句。学生展示。
藤萝被砍后很惨,惨在 ,我从 这句话可以看出来。它用 修辞,写出了藤萝的 。
3、教师引导学生赏析有关句子,相机作朗读指导。
明确:藤萝被毁后景象很“惨”。 一是虬干在风中“摇曳”:“摇曳”,就是摇荡,说明它没有生存之根,孤苦无依。“吊死鬼”,上吊而死是一种非正常死亡,似乎有某种冤屈,这里似乎在暗示藤萝是被害而死。二是花朵在绿叶丛中“微笑”:“微笑”, 一串串美丽的藤萝花像孩子一张张纯真的笑脸,然而它们浑然不知赖以生存的根已被砍断,他们却不知道已经永远失去了母亲,成了一个个孤儿!孤儿在的微笑更让人觉得藤萝的无辜、不幸,更令人痛心和悲哀,让人久久难以忘怀。
4、教师明确朗读要求:(过渡)我们应该怎样来读才能读出藤萝之“惨”?
朗读提示
(1) 语气:轻/重/ 缓/急,(2) 语调:抑/扬/顿/挫,(3) 感情:深沉/浓烈(4) 想象:画面(吊死鬼和孤儿)
5、学生讨论:应该怎样来读;然后,请两位学生尝试读一读。
(三)、感受作者之痛——第三幕:谁的眼泪在飞
1、探究季羡林情感
(1)、教师(过渡):现在我们翻开悲剧的第三幕——“谁的眼泪在飞”。这棵美丽的藤萝被无情的毁掉了,面对悲剧,谁的眼泪在飞?季先生的心情如何?你能从文中哪些语句读出了他的感情?(投影)
(2)、学生:读课文13、14段,小组内交流。小组展示。
我从第 段 句子中,读出了先生 的感情。
(3)、教师明确:
“我” §11震惊、害怕和痛心 §13悲哀至极 §14痛悼 愤激
(4)、教师:在学生展示的同时,适时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我们在读的时候,语调要低沉,要读出作者心中的痛。
(5)教师投影:读下面这段话,将句子中的“它”换成“我”,你读出了什么?
它在这里已经呆了二三百年,同它所依附的大树一向和睦相处。它虽阅尽人间沧桑,却从无害人之意。每年春天,就以自己的花朵为人间增添美丽…… 它感到万分委屈,又投诉无门。它的灵魂死守在这里。在大白天,只能偷偷地哭泣。(血泪控诉)
(6)教师(过渡):刚才同学们通过朗读感受到季先生对藤萝的死很痛心。季先生反复说自己是一个没有出息的人,那你认为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请读下面的材料,结合课文,说说季羡林是个怎样的人。(投影)
a我是一个没有出息的人。我的感情太多,总是供过于求,经常为一些小动物,小花草惹起万斛闲愁。我甘于为一些小猫小狗小花小草流泪叹气。
b我自己性格制造的这个十字架,只有我自己来背了。奈何,奈何!但是,我愿意把这个十字架背下去,永远永远地背下去。
c如果人生真有意义与价值的话,其意义与价值就在于对人类发展的承上启下,承前启后的责任感。另外,我还想谈一点:千万不要空谈人生观和价值观,无补实际。我认为,一切人生观和价值观,离开了这个责任感,都是空谈。
——季羡林《我的人生感悟》
(7)、学生先读一遍,然后讨论交流、展示
(8)、教师明确:
我们仿佛看到了一个悲天悯人的季羡林,一个关爱一切的季羡林,一个胸怀天下的季羡林。他是一个勇士,一个懂得真善美,呵护真善美,并把矢志不渝地维护真善美作为自己责任的真正的勇士。
2、探究悲剧的原因
(1)教师(过渡):在人遭劫难,花木不能幸免的史无前例的十年浩劫中,这棵古藤萝没有被毁灭,反而在1992年改革开放后的某一天,被人毁灭了,这是什么原因?这又说明了什么?
(2)教师投影:
a藤萝们和其他一些古丁香树等等,被异化为“修正主义”,遭到了无情的诛伐。
b山头的群树,池中的荷花是对它深表同情的,然而又受到自然地约束,寸步难行,只能无言以对。在茫茫人世中,人们争名于朝,争利于市,哪有闲心来关怀一棵古藤的生死呢?
c你倘若问一个燕园中人,决不会有任何人注意到这一棵古藤存在的,决不会有任何人关心它的死亡的,决不会有任何人为之伤心的。
(3)学生先读一遍,学生讨论交流、展示
(4)教师明确
a这个悲剧,发生在“__”结束10多年后,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了,但是,很多人的人文素质尤其是审美素质还需进一步提高,人们争名于朝,争利于市,他们不懂得欣赏美,爱护美,他们缺少对于自然,对于他人的关爱,他们自私、冷漠、无情。因而出现了“愚氓灭美”的现象。
b正是因为这种人性的愚昧,有着二三百年历史的藤萝,被人毁灭了;正是因为这种人性的愚昧,风景被破坏了;正是因为这种人性的冷漠,孕妇晕倒在街头,路人竟然袖手旁观;正是因为这种人性的冷漠,捞尸者手牵绑尸绳谈价 ……
所以,这株藤萝的悲剧是个人性的悲剧,时代的悲剧。
四、课堂小结
1、教师(过渡):藤萝被一把无情的刀所砍去,美被毁灭。这一刀砍去的不仅是一棵古藤萝,砍掉的更是人性中最美妙的东西----真善美。鲁迅曾经说过:一个民族只有意识到自己的落后愚昧才能觉醒,进而才能进步发展。假如让你从古藤罗、作者季羡林、你身边的人三者中选择一个对象,和他谈谈读了这篇文章的体会,你会说些什么呢?(提示:可以是一副对联、一首小诗,或者是一段话,形式不拘)
2、学生展示
3、教师总结
《幽径悲剧》说课稿
【本课的地位及作用】
本课是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八年级(上)第五单元第二十三课,是著名学者季羡林先生所写的一篇散文。文章内涵丰富而深邃,语言精练、通俗而又雅致。本课所处单元的主题是:人与自然,单元要点是引导学生正确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懂得人与自然应该和谐相处的道理和意义,学习在记叙和说明中结合抒情和议论的写法。《幽径悲剧》通过渲染浓烈的悲剧色彩,引发人们对时代和人性的反思,从另一个层面诠释人与自然的关系,颇有曲径之感,文本内容显得别具一格,相对单元中的其他四篇选文,既是一种视觉的冲击,更是一种认识的补充。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对单元主题——人与自然的认识会更深刻而全面。
【本课与《课标》的关系】
从“课标”提出的三个纬度要求来审视,本课无疑是一个合适的文本范例。特别是“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一纬度上体现的十分突出,文本所传达出的对“真、善、美”矢志不移的情感契合了《课标》提出的“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的情操与趣味的熏陶,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通过本课基本问题的提出使学生“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同时达到“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的训练要求。另外,课文通俗而又雅致的语言特色也为课标提出的“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提供了范本。
【教学目标】
1、掌握生字词,重点理解文本中的文言词汇。
2、指导学生通过朗读理清文章思路,理解文章内容。
3、品味语言,学习反复、拟人修辞手法的运用及作用。
4、学习层层铺笔的描写手法及作用。
5、通过品读、美读把握文章情感,学习作者矢志不移地维护真、善、美的精神。
6、引导学生理解善待环境就是善待自己的道理,树立维护真、善、美的精神。
〔说明〕教学目标1、2、3属于新课标“知识与能力纬度”范畴;4属于“过程与方法纬度”范畴;5、6属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纬度”范畴。为了更好的体现“新课标”提倡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并重的教学理念,以上几个目标的实现过程是相辅相生、环环紧扣的。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会通过读、品、悟理解文本所蕴含的情感。
教学难点:体会作品强烈的悲剧效果。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点击此处观看
【课时安排】
二课时
二、说教法和学法
【说教法】
根据课文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以创设情景法、问题导引法、诵读品味法进行教学。我以新课标:“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全面提高语文能力。”为指导,根据本课目标和内容,从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基础、发展水平出发,应用各种教学手段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品读、美读文本,边读边思,在教师的主导下围绕中心质疑、交流,最后在教师适当的点拨、归纳、小结中赏析课文,理解本文中作者的感情。
【说学法】
本篇文章含有丰富的人生哲理,这对于初二学生来说可能有一定的难度,备课时我力求扣住文本本身,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质疑为主线”的教学思想进行学法指导,采用了诵读法、小组讨论法。在指导过程中让学生多种形式的朗读文本体会到藤萝的美,并力求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集体交流的方法理解作者对被砍前的藤萝和对被砍之后的藤萝的不同情感,通过这种情感的剧烈反差让学生体会到真、善、美的重要性,从而学习作者矢志维护真、善、美的精神。
三、说教学流程
(一)导语设计
老师想跟大家讲一个故事,故事发生在2003年的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上,一只小鸟被一个高速飞行的网球击中,鸟儿堕地身亡。接下来的一幕让世人震撼:击中小鸟的运动员神情沮丧,马上终止比赛,跑到小鸟跟前,毫不犹豫的双膝跪地,双手合拢,表示忏悔。他因自己的失误而深深的一跪已经成为经典的一幕让世人永远难忘。而在我国,北大教授季羡林悲天悯人,因为一株藤萝被他人无情的砍伐,引发内心深深的痛惜,其博大的胸怀可见一斑,他奋笔疾书,将痛楚化为文字,呈现于世人的面前,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文字——《幽径悲剧》。
●本环节通过相关联的故事激发学生对本文的学习兴趣,顺承导入新课。
(二)检查预习
●本环节运用“书写大比拼”这个活动对文中的生字词进行学习,完成教学目标1,为更准确的解读文本扫除障碍,同时这也是一个积累项目,有利于扩大学生词汇量。
(三)走近作者
世人称其为“学界泰斗”、“一代宗师”,国内外公认的“东方学大师”。是我国著名文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精通英语、德语、梵语、吠陀语、巴利语、吐火罗语,还能阅读法语、俄语书籍。在语言学、文化学、历史学、佛教学、印度学和比较文学等方面卓有建树。
心灵独白:“只要活着,脑筋就要天天不停。”“我94周岁了,并不打算‘走’。我要活到108岁。”
●本环节中一些资料性的知识让学生自己解决,课堂上我补充了一个“心灵独白”的小环节,目的是让学生通过作者的语言走进作者的内心进而更准确的理解文本。另外,推荐观看中央10套“子午书简”:《本色季羡林》。
(四)交流初读感受
●本环节比较开放,学生自由发表初读感受,了解学生不受干预独立阅读文本所达到的思维层次,以便调整教学思路和方法。同时培养学生独立解读文本的能力。
(五)整体感知。
朗读课文让学生按照“幽径”、“藤萝”、“藤萝被毁”的思路,理出文章的结构,并为每一部分概括一个小标题。
●本环节是在已经预习文本的基础上进行的,由于文本篇幅偏长,课堂上通篇阅读略显耗时,所以此环节要求学生扫读,以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为主。
(六)细节探究。
1、 文中的古藤萝是一棵什么样的藤萝?在文中画出作者对她的描述。
2、 探讨藤萝被砍之前和被砍之后,作者的情感变化。
3、文章内容写的是古藤萝的悲剧,为什么题目却是“幽径悲剧”。
●本环节以学生讨论、碰撞为主,教师点拨、引导为辅;品读穿插其间。设计第一个问题的目的是让学生在内心对悲剧主人公的真、善、美认同,为以后的毁灭所带来的悲剧震撼奠定心理基础;第二个问题是为了把握作者的情感落差,在反差中理解作者的感情宣泄,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情感契合的载体和诱发悲剧感受的共鸣点;第三个问题则是对文本深层次的理解。通过这个问题主要想使学生明白:1、写幽径美是为了衬托藤萝美,写藤萝美是为了渲染藤萝悲剧色彩,这样一种层层铺笔的写法。2、藤萝的悲剧是幽径悲剧,更是燕园的悲剧、时代的悲剧、人类的悲剧。
(七)品味语言
1、自由品味
学生选择一句或一段,自我赏析。
2、限定品味
补充学生未涉及的重点语句。
●本环节中我要求学生用固定句式:“ 段(句)好,好在 ”来作答,内容要求学生从词、句式、修辞的角度,从写法、结构等方面进行分析评点,实现教学目标3。
(八)拓展写作
请你以古藤萝的口吻写一段话,劝告世人,一定要保护好环境。
●本环节是日常书面表达能力的一个练习。
看了“幽径悲剧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