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一些宽容教学设计 多一些宽容说课稿
《多一些宽容》教学设计
3.理解宽容的涵义,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重点:1、严谨的思路,紧凑的结构。2、学习讲道理、对比论证的方法。
难点:学习讲道理、对比论证的方法
一、精导引标:
生活中,总要与人相处,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十分重要。在与他人的相处中,应该学会宽容。宽容是一种深厚的涵养,它是一种善待生活、善待别人的境界,能陶冶人的情操,带给你心理的宁静和恬淡,使自己的心灵得到升华。那么怎样才能做到宽容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郭安凤的《多一些宽容》,相信你能从中找出满意的答案。
二、预习检查:
字词积累:
hé xié huò dá jiŏng yì
和 谐 豁 达 迥 异
róng huà xiōng jīn bìng qì jiè dì jí dù
融 化 胸 襟 摒 弃 芥 蒂 嫉 妒
(1)豁达:性格开朗;气量大。 (2)摒弃:舍弃。 (3)隔膜:情意不相通,彼此不了解。
(4)迁就:将就别人。 (5)姑息:无原则地宽容。 (6)芥蒂:比喻心里的嫌隙或不快。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释题:看了文章的标题,你觉得作者想要告诉我们什么?明确:人与人相处,要多一些宽容。(观点)
2.作者为什么要提倡人与人相处,要多一些宽容呢?
明确:从人与人的关系的角度看,只有提倡宽容,才能“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从个人胸襟的角度看,“有容乃大”。
3. 大声朗读课文,根据课文内容用形象而生动的语言,说说你对宽容的理解,回答句式:宽容是-------。
宽容是用爱的力量温暖人心、拉近距离。
宽容是一种非凡的气度、宽广的胸怀
宽容是一种高贵的品质、崇高的境界
宽容甚至被人们认为是成熟的一种标志
原来宽容竟是如此神奇的力量,难怪作者要我们“多一些宽容”,这也是我们本文的中心论点。
三、合作探究, 诵读感受
说来容易做来难,怎样才能做到宽容呢?齐读第二小节回答。——互谅、互让、互敬、互爱。如此复杂的问题作者仅用了一小节就条理清晰地为我们指明了做法,请你从结构、论证方法、修辞手法三个角度谈谈作者是如何做到精彩论证的。
结构——总分
论证方法——道理论证、对比论证、引用论证
在修辞手法上主要采用的是排比,增强议论的气势。
四、质疑提升:
1、作者按照什么层次来论述怎么样才能做到宽容?
明确:这一段有5个层次,先总说后分说,分说的内容由轻到重,安排十分讲究。
第一层是总述(开头2句)。三个“一种”:对宽容的性质进行定位。
“要……就必须……”说明“互谅、互让、互敬、互爱”,是宽容的基本要求。这一层不仅概述了这一段的主要内容,而且在结构上也是全段的总领,以下四层依照“互谅、互让、互敬、互爱”的顺序分别进行论述。
第二层谈互谅。第一句话先说什么是互谅。第二句从人的心理需要的角度说明为什么要互谅。第三句说明具有宽容这样的品德的意义。
第三层谈互让。在说明什么是互让之后,着重阐述互让的意义。运用了对比说理的方法。
第四层谈互敬。先说什么是互敬,再运用对比说明为什么要互敬。
第五层谈互爱。在说明什么是互爱之后,着重说互爱的意义。运用一个排比句从正面加以论述。
这一段四个并列的层次之间,写法大体一致又有一定的变化,使文章思路严谨而不呆板。四个层次的顺序,也安排得十分恰当。
2、“互谅,互让、互敬、互爱”之间是怎样的关系?你认为其中哪一点最为难能可贵?
明确:“互谅、互让、互敬、互爱”四者有一个逐层递进的关系。“互谅、互让”是宽容的最基本的要求,“互敬、互爱”则是进一步的高要求,尤其是互爱,则是最根本的一点。只有互爱才能真正做到“互谅、互让、互敬”。
3、大家都知道,摆事实、讲道理是议论文主要的论证方法。那么,作者从这四个方面分别进行论述时是以摆事实为主,还是以讲道理为主呢?
明确:以讲道理为主,基本没有摆事实。一篇议论文一般情况下总是既讲道理又摆事实,而事实胜于雄辩,可这篇文章却是雄辩多于事实,让我们用事实来说话。请你为这四个“互”补充几个事实论据。要求:①事例具有高度概括性②找到其恰当的位置③与上下文自然衔接。(正反两方面都可以)
参考:
互谅:唐太宗李世民不记前嫌任用魏征。唐太宗还是秦王时,魏征曾多次劝太子李建成除去李世民,后来李世民当上皇帝,居然不恨魏征,不计前嫌,原谅他当时是各为其主,反而重用了魏征,一起创建了震铄千古,可以夸耀于世界的“贞观之治”。他的贞观盛世,与他的胸襟广阔分不开的。
互让:安徽某地有六尺巷景点。相传,清代礼部尚书张英为解决家人与邻居的矛盾,特寄诗一首回家,诗曰:"千里寄书为一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于是,张家主动让地三尺,邻家亦主动让地三尺,遂成就了“六尺巷”这一千古美谈。
互敬:周,作为一国,日理万机,非常辛苦。有一次,周工作了一整夜,清晨刚要回家,在路上碰见一个清洁工人,周主动上前去,紧紧握住工人的手说“同志您辛苦了!”周十分尊重别人,所以他也得到了全国人民对他的尊重。
互爱:据《左传·隐公元年》记载:郑庄公弟兄二人,母亲武姜因生庄公时难产,因此对他心生厌恶,相反对其弟弟叔段却百般宠爱。按照古制,郑庄公是老大顺理成章地继承了王位,成为郑国君主。母亲武姜更加心怀不满,千方百计培养叔段的势力,以便强大后取代庄公。他们招兵买马,修筑城墙,准备谋反。有人发现后告诉了庄公,庄公说:“只要我母亲武姜愿意,有什么关系。”后来叔段认为时机成熟,就和母亲商量谋反日期,武姜作出决定后就回信给叔段,让他立即起兵,自己做为内应。郑庄公早已发现他俩的阴谋,截获了密信。叔段措手不及仓皇出逃,后自杀。庄公很伤心,对母亲说"我俩不到黄泉不再见面"。庄公就把武姜送到颍地居住。过了一段时间,庄公有些后悔,管颍地的官员颍考叔给他出了个主意,挖个深及黄泉的地洞,在那里和母亲见面。母子二人见面后抱头痛哭,从此言归于好。这即是著名“掘地见母”的故事。
在这四个层次的论述中作者论述的角度不同。有的从正面论述,如:“互谅、互爱”;有的从正反两方面论述,如:“互让、互敬”。讲道理可以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论证,同样摆事实也可以从正反两方面举例。
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恋情因为两个家庭的相互仇视,缺少宽容,而成了千古悲剧绝唱;在二战中倍受摧残的犹太人也是在极端分子的枪口下失去了他们爱戴的以色列拉宾。没有宽容,和平便在战火中黯然失色,没有宽容,便有了“好友反目”,“同室操戈”。在没有宽容的世界里,永远也不会有幸福和宁静。
同学们刚才所举的例子,更进一步地说明了人与人之间应该多一些宽容。
历史长河中有很多人因为宽容而留下美名……齐桓公宽容并重用险些射死自己的管仲,从而成就大业,蜀相蒋琬多次宽容性格孤僻无礼的杨戏成就了“宰相肚里能撑船”的美谈……打开你记忆的宝库,是再找两个因为宽容大量而留下佳话的事例?
战国时,蔺相如因多次为国争誉立功,被封为上卿,位于大将廉颇之上。廉颇心中不服,扬言如见到蔺相如就要羞辱他。蔺相如为顾全大局,多次退让躲避,甘愿忍受廉颇的嘲讽,当廉颇得知后,非常惭愧,于是负荆请罪,后来两人同心协力为赵国出力,留下千古美谈“将相和”。
五、拓展创新:
1.讨论:你认为宽容在人的社会生活中具有怎样重要的意义?你在生活中能宽容他人吗?请谈谈自己对宽容的理解。
2.中考链接:仿句练习:宽容是-----------
“宽容是一种非凡的气度、宽广的胸怀,是对人对事的包容和接纳。
宽容是一种高贵的品质、崇高的境界,是精神的成熟、心灵的丰盈……
六、总结明学:
学生谈学习收获,师补充:
明确:牡丹虽然不实,然而为花之艳;荔枝花虽然不艳,然而为果之绝。相信大家在日常生活中一定会拥有一颗宽容他人的心。让我们感受博大、崇高的宽容精神,塑造美好的精神境界。
土地宽容了种子,拥有了收获;
大海宽容了江河,拥有了浩瀚;
天空宽容了云霞,拥有了神采;
人生宽容了遗憾,拥有了未来!
愿宽容之心,遍布整个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最后,以雨果的一句话结束我们今天的课:“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
《多一些宽容》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早上好!我是110号说课教师,我的说课题目是《多一些宽容》。接下来我将从教材、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本节课自我评价和总结等多方面来说。
一、关于教材
(一)教材地位
《多一些宽容》是苏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中的一篇议论文。 这一单元的主题是:道德修养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中学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感情,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提高文化品位。并且明确指出要求初中生能够阅读和写作浅显的议论文,本单元是议论文阅读教学单元,而情感主题又是道德修养,《多一些宽容》这篇文章对陶冶学生的情操以及了解和掌握议论文文体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教材特点
《多一些宽容》是一篇议论文,作者通过有力透彻的分析,阐述了人与人之间宽容的重要,并逐层说明了人们怎样才能宽容相处,提倡在党性原则和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基础上互相理解和支持。
(三)教学目标
语文课兼具人文性和工具性,语文课的教学必须把知识、技能的训练与人文精神的教育结合起来。就本课来说,本课确定为一课时完成,教学目标应包括议论文语言、结构、论证方法的学习和人文道德修养的教育,具体为:
1、能正确读写本课所要求掌握的生字新词
2、提倡人与人高尚的道德修养——宽容
3、了解本文严谨的思路、紧凑的结构
4、学习讲道理、对比论证的方法
5、透彻的分析、辩证的说理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1、理解本文严谨的说理思路,以讲道理为主的论证方法。
2、学会如何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认清宽容和批评间的辨证统一关系。
二、教学方法和手段
(一)教学方法
本文属于较浅显的议论文,但八年级学生对议论文的阅读还较少,对议论文知识掌握还不够全面,所以,我在学生自主学习、合作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启发式教学,加强点拨,让学生了解议论文的结构、议论文的三要素、常用的论证方法。通过学生补充事例来引领学生自主感受宽容精神。最后,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走进生活,真正学会宽容。
(二)学习方法
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离不开思考、讨论、交流。故本文采用“自主—合作—
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在朗读的基础上品味到议论文语言的概括有力;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把握议论文阅读和写作的基本技能;在思考、讨论的过程中感悟到宽容的崇高魅力,既提高学习能力又增强了自信心。
(三)教学工具
为配合教与学的实施,结合学校的实际,我选择以投影仪和小黑板作为主要
教学工具。
三、教学内容及教学过程
(一)本课的教学内容主要有:
1、对课文中生字词及名句出处的掌握
2、课文内容的掌握
3、本文论点及论证方法的掌握
4、能切实领悟到宽容精神并与生活相联系
(二)教学过程
根据教学目标及教学内容,我将教学过程分为五个板块:
1、导入新课
通过“仁义胡同”的故事导入
2、初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1)初读课文,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及名句出处
(2)自由读课文,说说为什么要多一些宽容。
(3)怎样才能做到宽容?用课文原话回答。
(4)小组讨论,”四互”都是先写什么,再写什么?
(5)小组讨论,“四互”可以互换位置吗?
(6)小组讨论,第三段可以不可以删掉?
3、再读课文,理解文章以讲道理为主的论证方法
(1)文章中心论点是什么?
(2)小组讨论交流,找出文章的论据。
(3)文章主要运用什么论证方法?
(4)精读第二段,小组讨论交流,文章还用到了哪些论证方法?
4、拓展延伸
(1)小组讨论交流,请学生补充出有关宽容的事例。
(2)请学生根据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自主设置情景,进行劝说。要求学生小组合作交流,并表演。
5、作业布置
请同学用讲事实、摆事实的论证方法写一篇与“宽容”为话题的作文。
四、对本节课的总体评价和总结
(一)在本节课中学生能积极的参与到小组讨论中,积极讨论思考所提问题;通过自己实践掌握了课文内容及中心论点和论证方法等内容;拓展思维,自主创设情境,更好的理解了宽容的精神;课堂气氛比较活跃。
(二)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积极讨论思考问题及在真实情境中理解道理是很好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
(三)由于内容和板块较多,可能存在时间把握不好的问题。
(四)灵活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记忆轻松地教学环境可以让学生更好的掌握所学知识,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我会在这方面多探究、多学习,为学生营造一个更好的学习氛围。
看了“多一些宽容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