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的物态变化分类试题汇总
以下是是小编为大家推荐有关于中考的物理物态变化分类试题汇总梳理以及分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考物理的物态变化分类试题汇总
1.(2015•东营)2015年5月8日,河北、北京、内蒙古等地局部地区出现罕见的五月飘雪景象。有关雪的形成,正确的是
A.凝固现象且吸热
B.凝固现象且放热
C.凝华现象且放热
D.凝华现象且吸热
考点: 生活中的凝华现象.
专题: 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
分析: 物体由气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雪是固体,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形成的;凝华过程要放出热量.
解答: 解:雪是固体,是由地面上蒸发的水蒸气,在向上流动时,遇到极冷的气流而放热,形成了固态的雪花,然后雪花变大,下落,形成下雪.整个过程中雪是由气态的水蒸气直接变为固态的冰而形成的,属于凝华现象,凝华过程要放出热量.
故选C.
点评: 此题考查的是生活中的凝华现象,是一道基础题.
2.(2015•北京)图3所示的四个物态变化的实例中,属于液化的是( )
考点: 液化及液化现象.
专题: 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
分析: 判断物态变化现象首先要知道各种物态变化的定义,然后看物体是由什么状态变为了什么状态,从而得出结论;
物体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看选项中哪个生成物是液态,再看是否由气态形成.
解答: 解:A、初春,湖面上冰化成水,是熔化现象,不合题意;
B、盛夏,草叶上形成“露珠”,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符合题意;
C、深秋,枫叶上形成“霜”,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不合题意;
D、严冬,树枝上形成“雾凇”,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不合题意.
故选B.
点评: 此题考查的是我们对于生活中物态变化的分析能力,物态变化是中考必考的一个知识点.
3.(4分)(2015•内江)无论是严冬还是酷暑,在使用冷暖空调的房间窗户玻璃表面,有时都会出现小水珠,那么,关于这种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夏天,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内表面,冬天,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外表面
B. 夏天,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外表面,冬天,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内表面
C. 无论冬夏,小水珠都是出现在玻璃的内表面
D. 无论冬夏,小水珠都是出现在玻璃的外表面
考点: 液化及液化现象..
专题: 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
分析: 夏天,室外温度高,室内温度低,室外的水蒸汽液化,小水珠在外面;冬天,室内温度高,室外温度低,室内水蒸汽液化,水珠在内表面.
解答: 解:酷暑的夏天使用空调,室内温度低于室外温度,窗户玻璃比室外空气温度低,室外空气中的水蒸汽遇到冷玻璃液化为小水珠凝结在玻璃外表面.
寒冷的冬天使用空调,室内温度高于室外温度,窗玻璃比室内温度低,室内的水蒸汽遇到冷玻璃液化,小水珠凝结在玻璃的内表面.
故选B.
点评: 当室内温度高室外温度低时,室内水蒸汽液化;当室内温度低室外温度高时,室外水蒸气液化.不应弄混了.
4.(2015•娄底)(6分)小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甲、乙两种装置来探究“冰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
(1)实验室常用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_______性质制成的;
(2)该实验应选用_____(选填“大冰块”或“碎冰块”)来进行实验,效果更好些;
(3)为了使试管中的冰受热均匀。且便于记录各时刻的温度值,小华应选用_____(选填“甲”或“乙”)装置来进行实验。
考点:熔化和凝固的探究实验..
专题:探究型实验综合题.
分析:
(1)常用的温度计都是液体温度计,其原理就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制成的;
(2)利用水浴法加热,可以使固态物质受热均匀,且可以防止温度上升较快,便于测量温度;
(3)等质量的碎冰块与大冰块相比,均匀受热,可以减小误差.
解答:
解:(1)常用的液体温度计都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制成的,
(2)实验中宜选用等质量的碎冰块,均匀受热,可以减小误差,效果更好些;
(3)利用水浴法加热,不但能使试管受热均匀,而且物质的温度上升速度较慢,便于及时记录各个时刻的温度,故应选择乙装置.
故答案为:(1)热胀冷缩;(2)碎冰块;(3)乙.
点评: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探究“冰熔化过程的规律”的理解和掌握,难度不大;要明确:为使冰能够均匀受热,应选用碎冰.
5.(2015•孝感)下列关于生活中常见热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
A.在高山上烧水时,水温不到90℃水就沸腾了,是因为水的沸点与大气压强有关
B.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C.夏天剥开雪糕包装纸时,雪糕周围冒“白气”,这是液化现象
D.固体在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一定升高
考点:沸点及沸点与气压的关系;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液化及液化现象;生活中的凝华现象..
专题:温度计、熔化和凝固;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
分析:
①液体的沸点跟气压的大小有关,气压增大,沸点升高;气压减小,沸点降低.
②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需要放出热量;
③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需要放出热量;
④晶体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非晶体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升高.
解答:
解:
A、大气压强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减小,液体沸点随气压的降低而降低,所以在高山上烧水时,水温不到90℃水就沸腾了.此选项正确;
B、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而成的冰晶.此选项正确;
C、雪糕周围冒的“白气”,是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小水滴.此选项正确;
D、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虽然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此选项错误.
故选D.
点评:
判断物态变化现象首先要知道各种物态变化的定义,然后看物体由什么状态变为了什么状态,根据定义做出判断.
6.(2015•安徽)利用干冰(固态二氧化碳)进行人工降雨的主要过程是:干冰在高空中直接变成气体,高空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变成冰晶,冰晶下落时变成雨。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A.干冰直接变成气体是升华过程 B.干冰直接变成气体是放热过程
C.水蒸气直接变成冰晶是凝华过程 D.冰晶下落时变成雨是吸热过程
考点: 生活中的升华现象.
专题: 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
分析: 升华是指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它需要吸热;凝华是指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是放热过程;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需要吸热.
解答: 解:
A、B、干冰是一种非常容易升华的物质;当它升华时,会从周围空气吸收大量的热.选项A正确,选项B错误;
C、干冰升华过程中吸收热量,导致空气温度急剧下降,使周围水蒸气放热凝华形成固态的小冰晶.此选项正确;
D、冰晶在下落过程中吸收热量,由固态熔化成水,同时吸收热量.此选项正确.
故选B.
点评: 我们不仅要掌握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还要清楚每个物态变化过程的吸放热情况.
7.(3分)(2015•常德)关于热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雾的形成是液化现象,需要吸热
B. 冰变成水是熔化现象,需要吸热
C. 冬天呼出的“白气”是汽化现象,需要吸热
D. 衣柜里的樟脑丸变小是升华现象,需要放热
考点: 液化及液化现象;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升华和凝华的定义和特点..
专题: 温度计、熔化和凝固;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
分析: 六种物态变化中,熔化、汽化、升华是吸热的.凝固、液化、凝华是放热的.
解答: 解:A、雾是液态的,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液化是放热的,故A错误;
B、冰是固态的,冰变成水后变为液态,是熔化现象,物体熔化是吸热的,故B正确;
C、冬天人呼出的高温气体遇到外面的冷空气液化成小水珠,就形成了人们看到的“白气”,液化是放热的,故C错误;
D、樟脑球变小,是升华过程,是吸热的,故D正确.
故选B.
点评: 掌握六种物态变化的前后状态变化以及吸热和放热情况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8.(4分)(2015•广元)小英学习液体蒸发知识以后,利用身边的物品设计了一个“比较酒精与水蒸发快慢”的小实验.
【设计并进行实验】
(1)在吸管的中间插入一枚大头针,如图甲所示,把大头针的两端搭在两个纸杯的边沿并使吸管保持水平平衡.
(2)在这两纸杯中分别倒入少许质量相等的酒精与水,取两片相同的纸巾分别浸入酒精与水中;待杯中酒精与水全部被纸巾吸收后,取出湿纸巾分别挂在吸管的两端(如图乙所示),两节纸巾的位置直到吸管恢复平衡.
(3)当酒精与水开始蒸发时仔细观察吸管,如果吸管哪段上翘,就说明哪段的液体蒸发得更 快 (选填“快”或“慢”)
【交流与评估】
(4)放在吸管两端的湿纸巾,其摊开的面积必须 相同 (选填“相同”或“不同”)
解:
(3)根据杠杆的平衡原理可知,原来吸管是平衡的,当酒精与水开始蒸发时,吸管上翘的一端质量减小,说明哪端的液体蒸发得快;
(4)放在吸管两端的湿纸巾,其摊开的面积必须相同,还必须保证他们的温度和通风情况相同,这个样才有利于比较酒精和水的蒸发快慢情况.
故答案为:(3)快;(4)相同.
9(2015.广州)通过热传递,某物体从固态变为液态,上图7是该过程物体的温度随时间变化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这是非晶体 B.此过 程是液化过程
C.t= 0时刻物体内能为零 D.0-t1这段时间,物体要吸热
考点: 熔化和凝固的温度—时间图象.
专题: 图像综合题.
分析: (1)从图象中辨别晶体与非晶体主要看这种物质是否有一定的熔点,即有一段时间这种物质吸热,温度不升高,但内能增加,而此时就是这种物质熔化的过程.
(2)任何物质的分子总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所以内能不可能为零.
解答: 解:A、从图象可以看出,此物质有一定的熔化温度,所以此物质是晶体,故A错误.
B、从图象可以看出,固体吸热,温度升高,继续吸热,温度不变,此时温度不变的过程是晶体的熔化过程,故B错误;
C、任何物质的分子总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所以内能不可能为零,因此t0时刻物体温度为零,但其分子仍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所以具有内能,故C错误;
D、0﹣t1这段时间,物体一直吸热,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从图示的图象中,可以获取很多信息:物质的种类(晶体还是非晶体)、熔点、熔化时间等.关键要将熔化过程与图象两者联系起来.
10.(2015.张家界)张家界景区雨后云雾缭绕,犹如仙境。关于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雾是水蒸气 B.雾是山中冒出来的烟
C.雾是水蒸气凝固形成的 D.雾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考点: 液化及液化现象.
专题: 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
分析: 解答此题首先要知道的雾气是什么状态,然后知道这种状态的物质从哪来的.雾气是液态的小水滴,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变来的.
解答: 解:
雨后的空气中总有很多的水蒸气,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漂浮在空气中,就是雾.而水蒸气是看不到的.
故选D.
点评: 此题考查的是生活中物态变化现象的判断,分析时弄清变化前后的状态变化是本题的关键.
11.(2015.德州)小明帮妈妈做饭时,联想到了许多物理知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香气四溢是由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B.炒鸡块时利用了热传递的方法使鸡块内能增大
C.使用高压锅更容易把食物煮熟是利用了液体沸点随气压增大而降低的原理
D.油炸食品比水煮熟的更快,是由于油的沸点比水的沸点高
【答案】C【解析】
试题分析:香气四溢是由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A描述正确;炒鸡块时利用了加热的方法使鸡块内能增大,故B描述正确;用高压锅煮饭是因为锅内气压大,沸点高,所以饭熟得快,故C描述错误;油炸食品比水煮熟的更快,是由于油的沸点比水的沸点高,故D描述正确。选C。
【考点定位】 分子热运动 改变内能的方法 沸点与气压的关系 不同物种的沸点
12.(3分)(2015•怀化)下列现象中,属于汽化现象的是( )
A. 拿出冰柜的饮料瓶外出现的水珠
B. 绕在半山腰的云雾
C. 春天早晨操场边树叶上的露珠
D. 身上的汗水变干了
考点: 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
专题: 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
分析: (1)在一定条件下,物体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之间会发生相互转化,这就是物态变化;
(2)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解答: 解:
A、拿出冰柜的饮料瓶外出现的水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饮料瓶变成的小水珠,是液化现象,故A错误;
B、绕在半山腰的云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变成的小水珠,是液化现象,故B错误;
C、春天早晨操场边树叶上的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变成的小水珠,是液化现象,故C错误;
D、身上的汗水变干了,是汗水发生的汽化现象,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分析生活中的热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关键要看清物态变化前后,物质各处于什么状态;另外对六种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情况也要有清晰的认识.
13.(2分)(2015•扬州)下列各种自然现象的形成,属于液化现象的是( )
A. 雪 B. 露 C. 霜 D. 冰
考点: 液化及液化现象..
专题: 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
分析: 物体由气态变为液态的现象叫液化,根据液化的定义来一一判断.
解答: 解:A、雪是固体,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是凝华现象,故A错误;
B、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放出热量变为液态的小水珠附着在固体上形成露,露的形成属于液化,故B正确;
C、霜是固体,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是凝华现象,故C错误;
D、冰是固体,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是凝华现象,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 此题考查了我们对于生活中物态变化现象的判断,是一道基础题.
14.(5分)(2015•桂林)如图所示是在“探究水的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活动中使用的实验装置.小丽同学负责的实验小组测量了水在加热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情况,并记录有关数据如下表: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温度/℃x k b 1 . c o m 90 92 94 96 97 98 98 98 98 98
(1)当水沸腾时,观察到烧杯内产生大量气泡并不断上升、大小 变大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在本次实验中,观察到:①水的沸点为 98℃ ;②烧杯口有大量的“白气”不断冒出,这些“白气”是 水蒸气遇冷后液化成的小水滴 .
(3)通过实验可得:水在加热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 升高 ;沸腾时,吸收热量,温度 不变 .
考点: 探究水的沸腾实验.
专题: 探究型实验综合题.
分析: (1)沸腾前气泡上升过程体积减小,沸腾时气泡上升过程体积不断增大;
(2)壶口冒出的大量“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滴;液体沸腾时,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这个不变的温度是液体的沸点.
(3)液体沸腾时,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解答: 解:(1)水沸腾时,观察到烧杯内产生大量气泡并不断上升、体积变大;
(2)由表格数据知,水在5min开始沸腾,沸腾时水不断吸收热量,水保持98℃不变,这个不变的温度是水的沸点,所以此时水的沸点是98℃.
杯口不断地冒出大量“白气”,这是由于水蒸气遇冷后液化成的小水滴;
(3)水在加热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升高;沸腾时,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故答案为:
(1)变大;
(2)98℃;水蒸气遇冷后液化成的小水滴;
(3)升高;不变.
点评: 本题考查水的沸腾实验,液体沸腾的条件:达到沸点,不断吸收热量;液体沸腾的特点: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15.(3分)(2015•武汉)下表是水的密度随温度变化的数据.分析表中的数据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t/℃ 0 1 2 3 4 5 6 7 8
ρ/(kg▪m﹣3) 999.84 999.90 999.94 999.97 1000.00 999.97 999.94 999.90 999.85
A. 水凝固成冰时体积会变大
B. 水在4℃时密度最大
C. 温度高于4℃时,随着温度的升高,水的密度越来越小
D. 温度低于4℃时,随着温度的降低,水的密度越来越小
考点: 密度与温度..
专题: 密度及其应用.
分析: 将0~8℃分两个阶段分析:0~4℃,4℃~8℃,然后根据表格中温度对应的密度数值可得出结论.
解答: 解:A、由表格数据可知,表格中记录的是在0~8℃水的密度随温度变化的情况,没有涉及到体积,因此不能得出水凝固成冰时体积会变大这一结论,故A符合题意;
B、由表格数据可知,水在4℃时密度为1000.00kg/m3,在0~3℃,5℃~8℃时的密度数值都小于水在4℃时密度,故可以得出水在4℃时密度最大的结论,故B不符合题意;
C、温度高于4℃时,随着温度的升高,密度数值由999.97~999.94~999.90~999.85,由此可得水的密度越来越小,故C不符合题意;
D、温度低于4℃时,随着温度的降低,999.97~999.94~999.90~999.84,由此可得水的密度越来越小,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 此题通过水的密度随温度变化的数据,主要考查了学生的数据处理能力,难易程度适中.
16.(2015•河北)探究水沸腾时对温度变化的特点。
(1)图14所示实验中的错误之处是 。
烧杯上加盖的目的是 。
(2)改正错误后,继续实验,记录的数据如下表。分析表中数据可知,烧杯内水面上方气压 标准大气压。
(3)水沸腾后,烧杯上方出现大量“白气”,和它的形成过程相同的是 (选填序号)。
①冰 ②霜 ③雾 ④雪
解析:在使用温度计时,温度计的液泡要充分跟被测物体接触,在测量液体温度时,液泡不能跟容器的底部和侧壁接触;液体的沸点随气压的变化而变化,气压越高液体的沸点就越高;水的沸点在标准大气压下是100℃,由表中数据可知,此实验中水的沸点是98℃,因此烧杯内水面上的气压小于标准大气压。“白气”是小水滴,是烧杯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雾也是液化形成的。
答案:(1)温度计的玻璃泡接触烧杯底部 缩短加热时间(或减小热量损失)(2)小于 (3)③
17.(2分)(2015•泰安)以下物态变化现象中,吸热的是( )
A. 春天,冰雪消融汇成潺潺流水
B. 夏天,清晨草叶上出现晶莹的露珠
C. 秋天,雨后泰山上出现缥缈的云雾
D. 冬天,室内窗玻璃上出现美丽的冰花
考点: 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
专题: 温度计、熔化和凝固.
分析: 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
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
六种物态变化过程中,都伴随着吸热或放热;其中放出热量的物态变化有:凝固、液化、凝华;吸热的有:熔化、汽化、升华.
解答: 解:
A、春天,冰雪消融,是冰雪熔化成水的过程,是吸热的.符合题意.
B、露水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的形成的,是放热的.不符合题意.
C、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液化是放热的.不符合题意.
D、窗玻璃上出现美丽的冰花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的过程,凝华是放热的.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 分析生活中的热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关键要看清物态变化前后,物质各处于什么状态;另外对六种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情况也要有清晰的认识.
18.(2分)(2015•济南)夏季的清晨.站在黑虎泉边会看到护城河的河面上飘着淡淡的自雾.如图所示。这些“白雾”的形成对应的物态变化是( )
A.升华 B.凝华 C.汽化 D.液化
考点: 液化及液化现象.
专题: 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
分析: 液化使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淡淡的白雾是液态的小水珠.
解答: 解:淡淡的白雾是液化现象,因为河水蒸发产生大量的水蒸气,水蒸气遇到冷空气后液化成小水珠,形成白雾.
故选:D.
点评: 对于常见的物理现象,涉及到的物态变化可以对比记忆,例如雨、雪、雾、雹等的形成过程.
19.(2分)(2015•济宁)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主动利用科技知识改善生活环境的意识逐渐增强.如图所示的四幅图片场景,是人们应用物理知识改善生活环境的几种做法,其中主要是用来降温的是?( )
A.
景区喷雾 B.
人造雪景 C.
撒盐融雪 D.
人工降雨?
考点: 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凝固与凝固放热特点;熔点和凝固点;生活中的凝华现象.
专题: 温度计、熔化和凝固;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
分析: (1)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2)六种物态变化过程中,都伴随着吸热或放热;其中放出热量的物态变化有:凝固、液化、凝华;吸热的有:熔化、汽化、升华.
解答: 解:
A、景区喷雾,是因为水雾变为水蒸气的过程是汽化,汽化是吸收热量的,需要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周围空气温度降低,故A符合题意;
B、人造雪是水由液态变成固态,属于凝固现象,需要放出热量,故B不符合题意;
C、在其它条件相同时,积雪上洒盐水是掺有杂质,积雪的熔点降低,即熔点低于当地温度,使雪熔化,交通方便,故C不符合题意;
D、人工降雨,是干冰(固体二氧化碳)迅速的吸热升华成二氧化碳,使周围的温度降低,部分水蒸气液化成水滴,部分水蒸气凝华成小冰晶,形成降雨,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 掌握固态、液态、气态之间的六种物态变化的名称和吸热和放热情况,并能利用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情况解释生活中的问题.
20.(2015•滨州)下图是四位同学用温度计测水温的实验操作过程,其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在使用温度计时,玻璃泡不能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故A错;玻璃泡要在被测液体中,所以B错; 视线应与温度计中液面相平,所以D错;C的操作完全符合温度计的用法,故应选C。
【考点定位】 温度计的用法
21.(2分)(2015•漳州)下列现象属于凝华的是( )
A. 洗手间里的固态清新剂逐渐变小
B. 冰箱里的水蒸气结成霜
C. 发烧的病人身上擦酒精,降低体温
D. 寒冬,池塘的水面结冰
考点: 生活中的凝华现象.
专题: 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
分析: (1)在一定条件下,物体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之间会发生相互转化,这就是物态变化;
(2)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解答: 解:
A、手间里的固态清新剂逐渐变小,是清新剂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故是升华现象,故A错误;
B、霜是水蒸气直接变成的小冰晶,故是凝华现象,故B正确;
C、发烧时在身体上擦些酒精来降低体温是因为酒精蒸发时要吸热,故C错误;
D、寒冬,池塘的水面结冰,是水由液态接变成了固态,故是凝固现象,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 判断物态变化主要看物体由什么状态变为什么状态,然后根据各种物态变化的定义来分析.
22.(2015•潍坊)我国北方秋、冬两季,有时地面和房顶会出现霜、窗的玻璃上出现冰花、树枝上出现雾凇,这些都是
A. 液化现象 B.凝华现象 C. 汽化现象 D. 升华现象
考点: 生活中的凝华现象.
专题: 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
分析: 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是凝华过程,它需要放热.
解答: 解:
北方秋、冬两季,地面和房顶出现的霜、窗的玻璃上出现的冰花、树枝上出现的雾凇,都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冰晶.
故选B.
点评: 由生活现象判断物态变化这类题目,一定要搞清物体先后都是以什么状态出现,然后结合熔化、汽化、升华、凝固、液化、凝华来判断物态变化过程,结合题意认真分析,不可盲目判断.
23.(2015•潍坊)将烧瓶内的水加热至沸腾后移去火焰,水会停止沸腾.迅速塞上瓶塞,把烧瓶倒置并向瓶底浇冷水(如图),你会观察到烧瓶内的水又沸腾起来,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A.瓶内气体温度升高,压强增大,水的沸点降低
B.瓶内气体温度降低,压强减小,水的沸点降低
C.瓶内气体温度降低,压强减小,水的沸点升高
D.瓶内气体温度升高,压强增大,水的沸点升高
考点: 沸点及沸点与气压的关系.
专题: 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
分析: 从液体沸点与气压关系角度来分析,气压减小,沸点降低.
解答: 解:向瓶底浇冷水后,瓶内气体遇冷收缩,使得瓶内压强减小,使液体沸点降低,液体重新沸腾起来.所以第二次沸腾时比第一次沸腾时,瓶内气体压强小,第二次沸腾时比第一次沸腾时,瓶内水的沸点低.故AC错误,BD正确.
故选BD.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对气体压强与沸点的关系的掌握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