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网 > 初中学习方法 > 初三学习方法 > 初三语文 >

第二单元(节选)热爱生命的课文导读

时间: 欣欣2 初三语文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小说《热爱生命》,去了解一个美国西部淘金者绝境求生的艰难历程。

  第二单元(节选)热爱生命的课文导读

  开篇词

  贝多芬一生坎坷,他尽管遭到命运的不公平待遇,却能够“扼住命运的喉咙”,凭借坚定的人生信念和顽强的毅力,谱写了音乐史上光辉的乐章,奏响了生命的最强音。美国作家杰克•伦敦也是如此,他热爱生活,自强不息,终生不屈不挠地与厄运搏斗,终于从苦难中崛起,他的一生是一首非常动人的歌──生命的凯歌!青年读者──特别是曾在逆境中奋斗的文学青年──都能从美国作家杰克•伦敦富于传奇色彩的一生中汲取力量,因为他是崛起于社会底层的一个成功者,他的一生是对于厄运的一场殊死战斗,是一首生命的凯歌!

  一、新课导入

  说起美国小说家杰克•伦敦,我们自然会想到他富于传奇色彩的人生经历和拼搏中蕴蓄生命的北方小说。在北极地带严寒的自然环境中拼搏的毅力坚强的人们,传递着的撼人心魄的力量。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

  1.阅读课文,圈点课文中的生字词。

  苔藓(tái xiǎn) 吮(shǔn)吸 驯(xún)鹿 巉(chán)岩

  半身不遂(suí) 吹毛求疵(cī)

  2.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

  束手无策:一点办法都没有。

  转瞬即逝:形容消失得很快。

  巉岩:高而险的山岩。

  踉踉跄跄:走路不稳,歪歪倒倒的样子。

  辗转:(身体)翻来覆去。

  奄奄一息:形容气息微弱。

  吹毛求疵:故意挑毛病,找差错。疵,缺点、毛病。

  3.作者链接

  杰克•伦敦(1876-1916),美国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在他17年的创作生涯中,他一共写了19部长篇作品,150余篇短篇作品,3部剧作,还有一些自传体作品及随笔、论文等著述。作品主人公基本上都是社会下层人民,所触及的问题有:揭露美国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及其腐败的政治机构;对资本主义社会苦难深渊中的劳动人民寄予深切的同情,主张用社会主义革命来改变美国的社会现实;抨击资产阶级的极端个人主义。因此人们称他为“美国无产阶级文学之父”,“美国的马克思”。

  4.背景链接

  1848年1月下旬,当加利福尼亚木匠马歇尔在美洲河上的哥娄玛附近的锯木厂检查工作进展时,在工厂的尾水道中发现了几片含金石英。马歇尔带人找遍方圆数里,一无所获。之后,在撒特要塞(Sutter’s Fort)的一家杂货店老板萨姆•布瑞南戏剧性地改变了人们的看法。他购买了一大罐美洲河金土,带到旧金山,四处喧嚷,“金子!金子!来自美洲河的金子!”各处的人们听到消息后就丢下手头的工作,奔向加利福尼亚寻找金子。先是几十、几百、几千的人,随后是几万、几十万的人,坐着帆船和汽船,驾着驴马,甚至步行,蜂拥而至。在淘金热中,许多人几乎是一夜之间成为富翁。但更多的人并没有发财,那里有着许许多多悲伤的故事。本文所讲述的就是那许许多多淘金故事中的一个。

  三、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

  (一)整体感知

  阅读课文,探究下面的问题。

  1.初读课文,用自己的话简要复述故事情节。

  【交流点拨】一个美国西部的淘金者在返回的途中被朋友抛弃了,他独自跋涉在广袤的荒原上。冬天逼近了,寒风夹着雪花向他袭来,他已经没有一点食物了,而且他的腿受了伤,鞋子破了,脚在流血。他只能蹒跚在布满沼泽、丘陵、小溪的荒原上,非常艰难地前行着。就在他的身体非常虚弱的时候,他遇到了一匹病狼。他发现这匹病狼跟在他的身后。舔着他的血迹尾随着他。就这样,两个濒临死亡的生灵拖着垂死的躯壳在荒原上互相猎取对方,在人与狼的战斗中,他咬死了狼,喝了狼的血。最终他获救了,使生命放射出耀眼的光芒。

  2.再读课文,按照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整理课文。

  【交流点拨】开端:极度饥饿,以驯鹿剩骨维生。发展:历尽艰辛,发现海边大船。高潮:努力爬行,遭遇病狼跟踪。结局:殊死搏斗,最终战胜病狼。

  3.请用一句话概括全文内容。

  【交流点拨】一个美国西部淘金者绝境求生的艰难历程。

  (二)文本探究

  按要求精读课文片断,探究下面的问题。

  1.精读第二、三段,这是在主人公饥饿难忍、无处觅食之时的心理独白和动作描写,一头可爱的小驯鹿只剩下了骨头,他联想到什么呢?

  【交流点拨】联想到自己,联想到生命是如此脆弱,这说明即使意志坚强的人也有内心的矛盾和痛苦,在同环境和困难斗争的时候也有自身的灰心和软弱,真实地反映了人物的内心。那他是否消沉,退缩呢?行动就是最好的证明,即使生肉、碎骨也让他感到欣喜,可见对生命的热爱,对生的渴求。

  2.精读第十八、十九段,说说文中关于鹿皮袋、比尔骸骨描写,作用是什么?

  【交流点拨】这些描写告诉我们,即使到了生命垂危、令人绝望的关键时刻,“这个人”仍然坚守着做人的道德良知。虽然他的朋友比尔曾卑鄙地把他抛弃,但他还是没有拿走比尔身旁的那袋金子,也绝不“吮吸比尔的骨头”,人之为人的价值就显示在这里。

  3.精读小说高潮部分——人和狼的最后格斗,主人公坚韧顽强、勇敢拼搏的生命意志体现在哪些地方?“狼”的象征意义是什么?

  【交流点拨】艰难爬行的主人公和一直尾随其后的饥饿不堪、奄奄一息的狼所面临的选择是简单而清晰的:要么战胜对方生存下去,要么被对方战胜,沦为牺牲品。主人公以他坚毅勇敢的性格和顽强不屈的生命意志,在同狼的最后搏斗中取胜,成为真正的“强者”。文中的“狼”可以看作险恶的自然环境与自然力量的象征。

  (三)人物赏析

  1.主人公在这茫茫荒原上经历着哪些生死考验?他靠什么顽强地生存下来?

  【交流点拨】主人公所面临的生死考验有饥饿、恶劣的天气、个人体力的极度虚弱、伤病以及野兽的威胁等。他之所以能战胜这些并顽强地生存下来,是因为他坚韧顽强,不畏艰难险阻。他虽然身体衰弱无比,并且时常处于昏迷之中,却有着惊人的意志力。在这场人与自然、人与自我的生死搏斗中,人的伟大与坚强也最鲜明地体现了出来。作品所要弘扬的正是这样一种硬汉精神。

  2.小说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为什么连个名字也没有?

  【交流点拨】主人公意志坚强、富于毅力、不畏困难,同大自然勇敢斗争;在饥饿、寒冷和伤痛中顽强挣扎;在同病狼的搏斗中获得胜利,终于战胜死亡。主人公具有一种超常的意志和“超人”的品质,他的顽强意志和勇敢精神几乎超越了生命的极限——这就是他的“生命意志”,一种原始的生命的本能力量。小说中,文明社会的人和野性的动物,站在了同一位置。在自然面前,社会赋予他的一切特性都失效了,什么理想、抱负都是空谈,只有“活着”,才是生命的最终意义。因此,这个人已不仅仅是一个普通人,而是作为一种思想的象征物。他没有名字,狼当然也没有,他们只是两个生物,平等的两个生物,为了“活下去”的信念,而展开了一场残酷的生命追逐。

  (四)主旨探究

  1.作者塑造这样一个硬汉形象的意图是什么?

  【交流点拨】通过比喻和象征手法的运用,成功地塑造了一个意志坚强、具有鲜明性格和超人勇气的强者形象。这是一支弘扬生命的赞歌,我们从文章的字里行间感受作者对人生的积极态度,对生命的珍爱,感受到生命本身那巨大的潜能,这种能量让你不管面对什么,哪怕是吞噬你的荒野、野兽,折磨你的饥饿、疾病,你都能勇敢地战胜它们。生命永远与我们同在!

  2.小说通过对“他”这个硬汉形象的成功塑造,体现了内涵丰富、寓意深刻的主题。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品出“他”对你的启示。

  【交流点拨】生甲:要勇于面对失败。他全身疲乏、伤痛,他失败了,但这只是气力与肉体的失败,他的信心与希望始终未曾破灭。他在对待失败的态度上取得了胜利,在精神上取得了胜利。

  生乙:要勇于面对孤独。当一个人去面对眼前的厄运时,就应勇敢地面对孤独,不埋怨,不放弃,最后终于全身而返。

  生丙:要敢于与敌人斗争。与狼长时间的周旋,表现出这个人无与伦比的力量和勇气,显示出非凡的毅力与坚忍的决心,体现出人类战胜困难的伟大力量与气概。

  生丁:要热爱生活中一切美好的事物。“他”在与逆境的较量中不时流露出对周围一切美好事物的热爱之情,如吮吸剩骨的甜蜜、享受太阳的暖意、感受周围活跃而健康的生命。正是这种热爱使他充满活力,使他永葆活下去的欲望,并由此不断激发出他的潜能,使他有搏斗下去、战胜失败、面对孤独、超越死亡的勇气和毅力。

  (五)特色探究

  1.小说有大量细腻的心理描写与逼真的细节描写。试着找出几例,仔细体会。

  【交流点拨】生甲:课文第三段、第五段对生与死的思索;第八段对自己所处方位的判断等都是心理描写。

  生乙:课文中写“这个人”嚼骨头的细节、在水坑边舀鱼的细节、课文最后与狼较量的细节,这些细节描写都非常精彩。

  生丙:这些心理描写和细节描写,作者准确地摹拟了主人公在特定境遇中的心理感受与意识活动,非常逼真地展示了一个疲惫、衰弱的人在荒原上的艰难求生过程,增添了小说的真实性和形象性。

  2.这篇小说在艺术上最大特点是故事情节的传奇性与具体细节的逼真性的高度统一,说说小说故事情节的传奇色彩体现在哪些方面。

  【交流点拨】生甲:作者将人物性格及其同恐惧、饥饿和死亡威胁的格斗,一步步一层层地推向高峰,从而唱出了一支人对大自然的胜利之歌。作者把人物置于极地、荒原,使他不得不与恐惧、饥饿、野兽作斗争,如此铁打的身板,钢样坚硬的意志,顽强的吃苦耐劳的本性,以及经久不衰的元气和精力等都极具传奇色彩。

  生乙:小说充满着北极地带严寒大自然的浪漫色彩,很好地表现了人的意志、力量和美德。主人公的坚毅、刚强和勇敢,面对困苦、灾难打击,自始至终地不向环境和命运屈服,以非凡的毅力为生存而斗争,始终保持人的尊严,这些都具有传奇色彩。

  生丙:这篇小说的整个故事情节都带有传奇色彩。作者将主人公安置到一个困苦险恶到极点的生存环境中,让其经受着一般人难以想象的考验;作者准确地摹拟了主人公在特定境遇中的心理感受与意识活动,非常逼真地展示了一个疲惫、衰弱的人在荒原上的艰难求生过程。

  1.阅读课文,圈点课文中的生字词。

  苔藓(tái xiǎn) 吮(shǔn)吸 驯(xún)鹿 巉(chán)岩

  半身不遂(suí) 吹毛求疵(cī)

  2.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

  束手无策:一点办法都没有。

  转瞬即逝:形容消失得很快。

  巉岩:高而险的山岩。

  踉踉跄跄:走路不稳,歪歪倒倒的样子。

  辗转:(身体)翻来覆去。

  奄奄一息:形容气息微弱。

  吹毛求疵:故意挑毛病,找差错。疵,缺点、毛病。

  3.作者链接

  杰克•伦敦(1876-1916),美国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在他17年的创作生涯中,他一共写了19部长篇作品,150余篇短篇作品,3部剧作,还有一些自传体作品及随笔、论文等著述。作品主人公基本上都是社会下层人民,所触及的问题有:揭露美国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及其腐败的政治机构;对资本主义社会苦难深渊中的劳动人民寄予深切的同情,主张用社会主义革命来改变美国的社会现实;抨击资产阶级的极端个人主义。因此人们称他为“美国无产阶级文学之父”,“美国的马克思”。

  4.背景链接

  1848年1月下旬,当加利福尼亚木匠马歇尔在美洲河上的哥娄玛附近的锯木厂检查工作进展时,在工厂的尾水道中发现了几片含金石英。马歇尔带人找遍方圆数里,一无所获。之后,在撒特要塞(Sutter’s Fort)的一家杂货店老板萨姆•布瑞南戏剧性地改变了人们的看法。他购买了一大罐美洲河金土,带到旧金山,四处喧嚷,“金子!金子!来自美洲河的金子!”各处的人们听到消息后就丢下手头的工作,奔向加利福尼亚寻找金子。先是几十、几百、几千的人,随后是几万、几十万的人,坐着帆船和汽船,驾着驴马,甚至步行,蜂拥而至。在淘金热中,许多人几乎是一夜之间成为富翁。但更多的人并没有发财,那里有着许许多多悲伤的故事。本文所讲述的就是那许许多多淘金故事中的一个。

17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