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网 > 初中学习方法 > 初三学习方法 > 初三语文 >

陈涉世家教学设计 陈涉世家说课稿

时间: 子文2 初三语文

  《陈涉世家》教学设计

  本文是《史记•陈涉世家》的开头部分,生动地再现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的发生发展过程。《陈涉世家》抓住陈胜、吴广的活动线索,向我们重现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的画面。作品不仅有起义发起的经过的叙述,更有起义主要领导人对当时形势的分析和起义前途的规划,使人读后对这场声势浩大的斗争有了全面而深刻的认识。同时,在整个起义发起的过程中,两位领导人物又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和各自 的个性,是阅读中不可忽视的问题。

  教学目标

  1、 了解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起义的原因、经过及其历史意义。

  2、 领会课文运用对话及对话时的语气来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3、 学习课文材料处理详略得当。

  4、认识我 国古代农民起义反抗压迫和剥削的英勇斗争精神 。

  教学重点:熟读成诵,积累文言词汇,培养文言语感。

  教学难点:领会课文运用对话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特点。

  教学准备

  学生:借助课下注释通读全文,初步理解文意;课前了解《史记》以及司马迁。

  教师:查阅有关《史记》及司马迁的相关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活动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资料助读: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译读课文,积累文言知识,熟悉文意,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学过中国古代史,能说说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爆发是哪个朝代,起义的领袖是谁吗? (秦朝、陈涉)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记录这个历史事件的文章《陈涉世家》。

  请同学介绍作者及《史记》,并介绍鲁迅的评价。

  (司马迁(约前145—前90年),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字子长,夏阳人。其父司马谈是汉朝太史令。司马迁10岁“诵古文”,20岁开始游历,游踪遍及南北,到处考察风俗,采集传说。在《史记》草创未就之时,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解,被捕入狱,受腐刑。出狱后任中书令,发愤著书,完成《史记》。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长达3000年的历史。全书共130篇,包括本纪(帝王传记)12篇,世家(记诸侯本系)30篇,列传(序列人臣事迹)70篇,表10篇,书(记经济、天文、历法、礼乐等方面的情况)8篇。)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熟悉的历史事件发问,直接入题,毫不拖沓。由学生介绍作家作品,教师适时补充,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初读正音

  请一名学生朗读课文,要求:声音响亮,吐字清晰,读音准确,节奏分明。

  (一名学生朗读,其他同学简单点评,并读读本文中的易错字。)

  【设计意图】通过朗读,检查预习,了解学生课前朗读的基本情况。掌握文中的部分词语(生字、

  多音字、通假字)的音、形。

  三、再读通意

  1.学生自读课文,结合注释,借用工具书,同桌合作疏通文意。

  2. 以小组为单位,针对翻译中的疑难问题讨论研究,共同解决。教师巡视各组,答疑解惑。

  3.教师指导学生积累本课的文言知识。

  (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省略句等)

  【设计意图】通过译读,疏通文意,积累文言知识,把握全文的主要内容。翻译主要由学生自己完成,教师只解决疑难,以此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自读习惯和善于利用注解的习惯。

  四、整体感知

  请简要复述《陈涉世家》的内容大意。

  要求:1.用现代白话复述;2.复述要突出事件的重要环节和关键之处。可参考前边所做的填空练习。

  (陈胜的经历:出生贫寒,少有大志。谪戍渔阳,会天大雨,谋而举计。行卜问神,装神弄鬼。鱼腹藏书,篝火狐鸣。巧施苦肉,杀尉起义。自立,攻下大泽。令人徇蕲,攻克诸郡。(铚、酂、苦、柘、谯)至陈一役,苦战守丞。号令三老,计事豪杰。众人推举,自立为王,国号张楚。诸县百姓,纷纷响应。)

  【设计意图】学生在翻译全文的基础上,要求他们复述《陈涉世家》的内容大意要求,力求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口头表达能力,为接下来的文章鉴赏做基础。

  五、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认识陈胜、吴广农民起义的原因、过程及其历史必然性。品读课文,领会课文运用对话及对话时的语气来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教学步骤】

  一、温故知新:请一名同学来复述文章主要情节。

  二、根据课文内容,依次回答下列问题。

  1、陈胜、吴广发动起义的直接原因是什么?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 天下苦秦久矣。 )

  2、陈胜为起义制定的策略是什么?

  (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 )[来源:学&科&网]

  3、“燕雀”、“鸿鹄”各比喻什么?文中哪句话表现了陈涉强烈要求改变自己地位的愿望呢? [来源:学.科.网]

  (燕雀:比喻见识短浅的人。 鸿鹄:比喻有远大抱负的人。 苟富贵,无相忘。 )

  4、陈涉对当时的形势作了怎样的分析和估计?

  (“天下苦秦久矣”是起义可以利用的有利条件:假借扶苏、项燕的名义,“为天下唱”,以顺应民心,义旗一举,“宜多应者”。)

  5、陈胜、吴广指出的众士面临的绝境是? (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借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

  6、陈胜在发动起义前所做的“威众”准备是什么?这样做的效果是什么? (鱼腹藏书,篝火狐鸣;卒皆夜惊恐。旦日 ,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7、陈胜在动员起义时,最具有鼓舞性,气魄雄伟、扣人心弦的一句话是?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

  8、陈涉、吴广起义经过了几个步骤?每一步为什么要这样做?

  (首先用问卜、念鬼、鱼腹藏书、篝火狐鸣等办法制造舆论,鼓动人心,树立威信;然后陈胜、吴广抓住时机,采用激将法来激发群众的反抗情绪,“并杀两尉”,扫除了起义的障碍;接着陈、吴二

  人号召徒属,进行宣传,指出大家的处境,分析了利害关系,又指明了斗争的方向;紧接着明确了起义军的名义、标志、称号及组织领导,使起义工作从思想到组织上落实,最后起义军在陈胜、吴广领导下胜利进军,并迅速壮大,一场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已成燎原之势。)

  9、“攻陈,陈守令皆不在”,“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这两句话说明了什么问题?

  (“攻陈,陈守令皆不在”:守令闻起义军将至,皆弃城逃跑。由此可以想见起义军所向披靡的声势。 “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 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照应上文,“天下苦秦久矣”和“宜多应者”,说明陈涉的分析完全正确,局势的发展恰如他起义前所料。 )

  10、文中哪 些词语表现了起义军的胜利进军情况?结尾一句有什么作用?

  (“攻”、“下”、“收”、“皆下”等动词,表明陈涉、吴广起义势如破竹、所向披靡。结尾一句进一步反映起义的影响、号召力之大,农民起义风暴席卷各地,猛烈地动摇了秦王朝统治。同时也告诉人们,这场农民运动的爆发是历史的必然。)[来源:学科网ZXXK]

  【设计意图】通过一连串的追问,引导学生深入认识整个农民起义的原因和经过,加深对文本的理解,为下一步品评人物打下基础。)

  三、品评人物

  要求学生选读课文中有关陈胜说话的内容,找出最能表现他性格的语言,并加以适当的评论。

  最能 表现陈胜性格的语言有:

  (1)“苟富贵,无相忘”。(2)“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3)“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4)“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来源:Z_xx_k.Com]

  (分析:(1)句表达了陈胜极想摆脱贫困,改变现状的强烈愿望,反映了陈胜具有“有福同享,有难同当”的朴素阶级感情,说明陈胜虽然出身低贱,但胸怀大志,不寻常人。

  (2)句以“燕雀”比喻见识短浅的人,以“鸿鹄”比喻有远大理想的人。通过比喻,表现陈胜年轻时就是个有理想有抱负的人,也反映了他对同伴目光短浅的惋惜。

  (3)句说明了陈胜面对秦王朝的暴政,面对死亡,毫不畏惧,决心不受命运的摆布,为建立自己理想中的国家而举行起义,表现了他勇于反抗的大无畏英雄气概,这也是他“鸿鹄之志”的具体表现。

  (4)句彻底否定了封建统治阶级欺骗劳动人民的所谓天生贵种、尊卑有序、贵贱有别的谎言,砸碎了长期禁锢劳动人民头脑的封建精神枷锁,是鼓舞人心的战斗口号,表现了陈胜敢于解放思想,敢于推翻封建统治的斗争精神。由此可以看出,陈胜是一个对封建统治强烈不满,敢于反抗 ,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有志气,有抱负的农民起义的领袖。)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不断地朗读,不断地与文本对话,从语言描写中品评人物,挖掘人物的内心世界,分析人物性格。

  四、深入探求

  同学们,这么多的发现帮助我们把陈胜吴广起义这一历史事件梳理得清楚明了,也在一定程度上感受了《史记》的风味。陈胜这个人物给你什么启发和感受?《史记》在刻画陈胜这个人物的写法上有什么可取之处?你能就这两个问题中任意一个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吗?想一想,后面这个问题还可以讨论一下。把自己的意见拿出来和大家分享。

  (陈胜是一个富有政治眼光的人物,他能够判断和分析形势,制定行动方针,并大胆地付诸实践,这种敢想敢干的精神令我欣赏;陈胜少有壮志,不甘平庸 ,后来终于成就大事,可见,小时候养成的个性对一个人一生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陈胜在残酷的统治下敢于奋起反抗,这种挑战命运的精神很值得我们学习;文章刻画陈胜采用了衬托的写法,用吴广来衬托他,写出他拥有别人不具备的政治头脑;《史记》写人还注意铺垫——陈胜少年时期拥有鸿鹄之志,后来做处惊天动地的行动,少年时期为后来做了很好的铺垫)

  【设计意图】本文叙事性强,如果只求把握情节,阅读就会流于肤浅,古代作品的写作技法、历史

  人物的个性特点、史传作品的语言味道就不能得到品味。激励学生从古语朴言中去领悟一些东西,发现一些东西,就能帮助我们不知不觉跨过古今语言的障碍并领会作品深层的东西。

  五、拓展延伸

  1、陈涉是农民起义的领袖,作者司马迁对这一历史人物持什么态度?

  (作者司马迁对陈涉是肯定和赞扬的。“世家”是《史记》中为那些对全国政局有影响的王侯将相所作的传记,司马迁将陈涉与一般的王侯齐观,可见对他首先发难的功绩是予以充分肯定的。)

  2、说实话,仅凭节选的一部分《陈涉世家》就来谈陈胜,凭短短四段文章就来论拥有本纪十二篇表十篇书八篇世家三十篇列传七十篇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多字的不朽名著《史记 》,实在是有点坐井观天,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去读完这篇《陈涉世家》,也可以更多地去了解这部被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和它背后的故事。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课外走进《史记》,毕竟课堂学习并不是语文学习的全部,而应该成为学生更自由更主动的学习的起点。

  《陈涉世家》说课稿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陈涉起义这一伟大的历史事件。

  2、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

  3、熟悉课文,疏通文意。

  4、理解使动、意动、为动用法。

  过程与方法

  1、认识陈胜、吴广农民起义的原因、过程及其历史必然性。

  2、把握本文运用对话及对话时的语气来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起义的经过及其历史意义。

  2、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和自学能力。

  教学重点:

  1、懂得文中实词“为、当、行、次……”的意思,虚词“之、以、固”等的用法。

  2、初步了解文言文中一词多义、成分省略等语言现象。

  3、领会课文运用对话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特点。

  教学难点:

  1、学习运用自然环境描写来烘托人物的手法,体会细致形象的描写。

  2、认识陈胜、吴广农民起义的原因、过程及其历史必然性。

  3、把握本文运用对话及对话时的语气来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法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秦始皇统治时期,大规模地兴建宫殿和陵墓,以及筑长城、修驰道,对匈奴和南越的用兵,耗费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极大地加重了人民的徭役和赋税负担。同时,还制订严刑酷法,使人民动辄触犯刑律。秦二世继位后,赋敛益重,致使天下困疲不堪,人民陷于深重的苦难之中。“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在这样的残暴统治下,爆发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这就是陈胜、吴广领导的大泽乡起义。司马迁对这次农民起义给予高度的评价。

  二、资料交流:

  司马迁,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著有历史巨著《史记》。

  《史记》是我国最早的一部纪传体通史。叙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长达3000多年的历史,共130篇,分“12本纪、10表、8书、30世家、70列传”五部分。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史记》中的“本纪”叙述历代最高统治者帝王的政迹;“世家”主要叙述贵族侯王的历史;“表”是各个历史时期的简单大事记;“书”是个别事件的始末文献;“列传”主要是各种不同类型、不同阶层人物的传记。

  三、介绍文言文的学习方法:

  1、读(断句、字音)

  2、译(借助注解和工具书疏通文意)

  3、理解感悟(把握内容、挖掘内涵)

  4、掌握古汉语知识与古文化常识。

  四、整体感知:

  1、教师示范朗读课文,学生听读,掌握字音和节奏。

  明确下列汉字的读音:

  阳夏(jiǎ )辍耕(chuò )鸿鹄(hú )闾左(lǚ )適戍(zhé shù )当行(háng)度已(duó )数谏(shuò jiàn)罾(zēng )间令(jiàn )篝火(gōu )忿恚(huì)果笞(chī )宁有(nìng )攻蕲(qí )铚、酂(zhé zàn )柘、谯(zhè qiáo )千骑(jì )社稷(jì )怅chàng 嗟(jīe)鹄(hú)酂(zàn)柘(zhè)度(duó)

  烹(pēng)徇(xùn)陈胜王(wàng )披坚执锐(pī)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把握大意。

  五、新课讲授:

  1、朗读第一段

  2、自读自译:辍耕之垄上:辍,停止;之,到、往。若为佣耕:若,你;

  3、提问理解

  ⑴、陈涉是什么出身?

  明确:“佣耕”之民,却入世家——反秦大业“由涉首事”,“其所置遣侯王将相竟亡秦”,故入“世家”。正如项羽反秦首功,列入“本纪”一般。

  ⑵、他与一般的农民有何不同?

  明确:这一段从籍贯、身世、志向等方面来介绍陈胜。(1)“与人佣耕”,表明陈胜是个被剥削受压迫的穷苦农民;(2)“怅恨久之”,说明他对所处的贫困地位的不满;(3)“苟富贵,毋相忘”,表达出他有福同享的思想意识;(4)“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用形象的比喻说明了他的远大志向。

  4、朗读第二段“二世元年七月……法皆斩”

  5、自读自译:闾左:借代贫民;次当行:编在戍边队伍中;会天大雨:会,正逢;度已失期:度,考虑,心里想;

  6、提问理解:这几行文字告诉了我们哪些事情?

  明确:一是秦朝徭役繁重,民众苦不堪言;二是秦朝严刑酷法,百姓战战兢兢。三是陈胜吴广有一定的组织才能。

  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1、陈胜、吴广发动起义的直接原因是什么?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

  天下苦秦久矣。

  2、陈胜为起义制定的策略是什么?

  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

  3、“燕雀”、“鸿鹄”各比喻什么?文中哪句话表现了陈涉强烈要求改变自己地位的愿望呢?

  燕雀:比喻见识短浅的人。鸿鹄:比喻有远大抱负的人。

  苟富贵,无相忘。

  4、陈涉对当时的形势作了怎样的分析和估计?

  “天下苦秦久矣”是起义可以利用的有利条件:假借扶苏、项燕的名义,“为天下唱”,以顺应民心,义旗一举,“宜多应者”。

  5、陈胜、吴广指出的众士面临的绝境是?

  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借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6、陈胜在发动起义前所做的“威众”准备是什么?这样做的效果是什么?

  鱼腹藏书,篝火狐鸣

  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六、作业布置: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上回讲到,九百谪戍之徒,因雨误期,按秦律当斩。此时到了性命攸关之际,正是英雄人物涌出之时。正是这一场大雨,引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场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大泽乡暴动。

  二、新课讲授:

  (一)、朗读第三段,疏通文意,理解大意。

  (二)、分析课文内容:

  1、陈胜在动员起义时,最具有鼓舞性,气魄雄伟、扣人心弦的一句话是?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2、陈涉、吴广起义经过了几个步骤?每一步为什么要这样做?

  首先制造舆论,鼓动人心,树立威信;抓住时机,“并杀两尉”,扫除障碍;号召徒属,进行宣传,指明方向;明确领导,胜利进军,迅速壮大。

  3、“攻陈,陈守令皆不在”,“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这两句话说明了什么问题?

  “攻陈,陈守令皆不在”:守令闻起义军将至,皆弃城逃跑。由此可以想见起义军所向披靡的声势。

  4、文中哪些词语表现了起义军的胜利进军情况?结尾一句有什么作用?

  “攻”、“下”、“收”、“皆下”等动词,表明陈涉、吴广起义势如破竹、所向披靡。结尾一句进一步反映起义的影响、号召力之大,农民起义风暴席卷各地,猛烈地动摇了秦王朝统治。同时也告诉人们,这场农民运动的爆发是历史的必然。

  5、本段中对人物的刻画主要采用什么描写方法?

  明确:刻画人物以对话为主,运用语言、动作、外貌描写刻画了陈胜、吴广的革命精神和非凡的才干。

  三、品读、拓展:

  1、背诵下面句子,并理解在文中的作用

  (1)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起义的直接原因)

  (2)天下苦秦久矣(起义的根本原因)

  (3)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

  (4)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起义的舆论准备)

  2、试从课文内容归纳分析陈胜的性格。

  四、作业布置:

  积累:

  1、通假字

  发闾左適戍渔阳 “適”通“谪”,因获罪被发配到很远的地方。

  为天下唱 “唱”通“倡”,倡导。

  固以怪之矣 “以”通“已”,已经。

  被坚执锐 “被”通“披”。

  2、词类活用

  天下苦秦久矣 苦:形容词用作动词,是“以……为苦”,即“认为……苦”的意思。

  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目:名词用作动词,是“使眼色”的意思。

  忿恚尉。 忿恚:形容词用作动词,是“使……忿恚”的意思。

  3、古今不同用法

  今亡亦死 亡,古义:逃亡。 今义:死亡。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间,古义:暗地。 今义:中间。

  卒中往往语。 往往,古义:到处。 今义:表示某种情况时常存在或经常发生。


  看了“陈涉世家教学设计”

63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