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网 > 初中学习方法 > 初一学习方法 > 初一语文 >

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考试卷试题

时间: 如英2 初一语文

  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考试卷试题

  平和心态 冷静思考 沉着答卷 祝你成功

  2 下列各组词语中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确凿záo 骊lí歌 亘gèn古 人迹罕hǎn至

  B 收敛liǎn 叮嘱zhǔ 彷páng徨 锲qiè而不舍

  C蝉蜕tuō 讪shàn笑 踌chóu躇 气冲斗dòu牛

  D哽gěng咽 炽chì痛 磐pán石 迥jiǒng乎不同

  3 下列各组词语字形有误的一项是 ( )

  A 轻捷 屏障 仰慕 义愤填膺 B 书塾 懊悔 独裁 可歌可泣

  C 花圃 崎岖 深邃 来势凶凶 D 丑陋 默契 锁闭 锋芒毕露

  4 句中划线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向老师提问题有什么不好意思,中学生就应该做到不耻下问,好学上进。

  B 学习文化知识应该一点一滴地慢慢积累,特别是初学的人,想走终南捷径,恐怕是不可能的。

  C 闻一多先生震耳发聩地喊道:“正义是杀不完的,因为真理永远存在!”

  D 新疆天山南北原来是不毛之地,经过开沟挖渠,种麦种棉植树,现在一片葱茏,成为绿洲。

  5 选出下列企业,商场,茶楼,书屋楹联对偶不太工整的一项( )

  A 创建名牌企业,铸就精品工程。 B百货百样百拿不烦,千客千意千言送暖。

  C 善待东西南北客,畅谈兄弟姐妹情。 D 黑发不如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6 符合语境,与上下文衔接自然的一项是( )

  清清淡淡是水,无色无味是水,自由自在是水,我希望自己能为水所接受, 。

  A假如只是一滴草叶上的露水 B然而只是一滴草叶上的露水

  C况且只是一滴草叶上的露水 D 哪怕只是一滴草叶上的露水

  7 下面三幅对联,咏颂的各是一位我国历史文化名人,你知道是谁吗?(3分)

  (1)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 )

  (2)已知天定三分鼎,犹竭人某六出师。( )

  (3)大河百代众浪齐奔淘尽万古英雄汉,词苑十载群芳竞秀盛开一枝女儿花( )

  8 名著导读(2分)

  在《三国演义》中有一位英雄,他曾温酒斩华雄、刮骨疗伤,被后人敬仰并尊为中国的“武圣”,这位英雄是____________,你还知道他的故事____________。

  9 根据课文填空(6分)

  (1)忧郁的日子里需要镇静,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2)“扑朔迷离”出自《木兰诗》,原文是

  (3)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请写出两句关于黄河的著名诗句

  (4)夜发清溪向三峡, 。(李白《峨眉山月歌》)

  (5) ,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6)马上相逢无纸笔, 。(岑参《逢入京使》)

  10 仿写句子(2分)

  人生需要祝福。如果一滴水代表一个祝福,那么我送你一个东海;

  如果 ;

  如果 。

  11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如果说外语是人生的工具,那么母语毫无疑问是掌握工具的手,可是,当中国人在投入巨大精力学习外语,应付外语考试的同时,却尴尬地发现,自己的母语水平正在明显地下降。

  据调查发现中学生母语水平不容乐观,他们连深奥一点的现代文也理解不了,普遍存在词汇贫乏,言不达意的情况。

  (1)两则材料反映了一个什么现象?请用一句话概括。(2分)

  (2)简要谈谈你对这一现象的看法。(3分)

  阅读理解与探究(40分)

  (一)《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文(10分)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看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远。

  1. 这段文字描写景物,其中详写什么?略写什么?

  2. 这段文字从哪些感官角度进行描写,并各找一个例句。

  3. 说说下面两句话中加点的字能否改为括号内的字,为什么?

  ①肥胖的黄蜂伏(停)在菜花上。

  ②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飞)向云霄里去了。

  4.“泥墙根一带是特写镜头,作者写了哪四件童年趣事?

  5. 作者写这一段文字的目的是什么?

  (二) 灾 难 突 然 降 临 的 时 候(8分)

  (1)这是一个繁华的大都市,每天忙碌的人熙熙攘攘,八点三十分,装满乘客的地铁缓缓起动,向下一站驰去。

  (2)当列车行驰到两个站点中间地段时,突然一片漆黑。车也慢慢停下来,车厢里的人一下子像炸了锅似的。乱哄哄的如同马蜂窝从树上落到树下,有人大声骂司机:“真是的笨蛋!”也有人说:“养你们这些人有什么用,简直是一群废物。”

  (3)司机解释道:“突然停电,这是一次意外事故,我马上与调度中心联系。”司机在黑暗中摸出手机,拨完号后没有任何信号。

  (4)这是一次意外停电,波及全市,始料不及的人们被这突如其来的停电搞蒙了。通讯中断,交通阻塞,整座城市近乎瘫痪。地铁里的人如同无头苍蝇,纷纷掏出手机与外界联系,却都没有信号,有人用打火机照亮,得到片刻的安宁。女人哄着不断哇哇哭叫的孩子。有人说:“我好不容易找到这份工作,迟到会被炒鱿鱼。”有人说:“我与客商约好,签一份额为三百万元的合同,失约可能会使合同泡汤的。”也有人说:“等出去了,一定要起诉地铁公司。”黑暗像一只无情的大手,捏得人喘不过气来,骂声,哭声,叹息声不绝于耳,有人说:“等一等吧,地上的人不会不管我们的。”

  (5)突然,黑暗中传出一个女孩稚嫩的声音:“妈妈,太阳落山了!”妈妈说:“宝贝,乖,天黑了,宝宝睡觉觉……”妈妈轻轻地哼起了摇篮曲,大家静静地听着,情绪渐渐地稳定下来,各自想着心事,此时,车厢里 。

  (6)不知过了多长时间,一个恐怖的声音打破了可贵的安宁:“我心脏病犯了,没带药,谁有急救药……”旁边的人就问:“谁有药?”人们开始纷纷问着,一个接一个往下传,终于有人说:“我有。”接下来就听到急急忙忙的翻找声。

  (7)“找到了,找到了。”那人边说边把小药瓶递给挨着他的人,这人接过药瓶又传,没有人组织,药瓶却像接力棒那样被有序地传递着。

  (8)“哎呀”一声惊叫,药瓶不知传到谁的手里时不慎掉在地上,那人急忙俯下身在地上摸,整个车厢的人都俯下身在地上摸,仿佛药瓶会在黑暗中流窜到车厢的任何一个角落。终于有人说找到了,把药瓶又传下去,有过落地的教训,接药瓶的手就格外认真,药瓶很快就传到病人手里,不知是谁递过一瓶水,病人吃完药安静了下来。

  (9)不知又过了多长时间,与外界还是没有一丝联络,有人提议往下一个出站口走,立即有人响应,有人用打火机把自己的衣服点着了照明,立即有人大声喊:“快灭掉,烟能使人窒息!万一引起火灾,一个人也别想跑掉。”几个人手忙脚乱地把火扑灭了,刹那间,光明消失了,重新又回到黑暗的深渊,人们从来没像今天这样憎恨黑暗,也没有过像今天这样渴望光明。

  (10)这时,有一个人大声喊道:“大家手拉手跟我走!”

  (11)语音刚落,人们就主动地手拉着手排成了大队,那人又问:“有没有没牵手的?”当确认都牵好手后,那人就带头向下一站走去。黑暗中,那带头的人不时被绊倒,但他爬起来再走,不知摔了多少跤,后边的人有条不紊地跟着,没人说话,只有脚步声。

  (12)人们终于从黑暗的地铁中走出来了,领头的人衣服刮破了,脸和手都碰出了血,更让人意外的是,人们发现,领头的这个人竟然是个盲人。

  1 梳理故事情节,用简洁的文字填写下面的空白处。

  ——母女对话,众人情绪稳定—— ——有人点燃衣服照明,几人把火扑灭——

  2 阅读下面句子,想一想划线词语用得是否恰当,并说明理由。

  一个恐怖的声音打破了可贵的安宁。

  可贵

  3 第(2)段划线句写出了突然停电时人们的躁动不安,在第(5)段请补写出人们的安宁。

  4 当灾难来临的时候,该如何应对?本文给你哪些启示?

  (三)汉文化与筷子(11分)

  ① 重阳这天,大家都在吃重阳糕。有的用手拿着吃;有的用力切开,用叉子叉着吃;有的则用筷子吃。看到大家不同的进食方式,想起汉文化和筷子的关系问题。因此写下这点文字。

  ② 人类社会 ,共有三种进食方式。其一是用手。这是自然的进食方式,例如婴儿,不须母亲教导,自然地会用手抓东西吃。其二是用刀叉。这当然是在人类发明火和冶铁之后,才会有的工具。人用刀叉获得区猎物之后,在火上烤熟,然后用叉叉着,用刀割来吃,这比用手抓已经大大进了一步。其三是用筷子进食。这种进食用具是如何进化得来的,尚待考证。筷子用手操作,手与大脑相连;有人说孩子学习使用筷子,可以促使脑的发育。筷子是汉文化的特征,只有受汉文化影响的国家,才用筷子。

  ③ 当今世界分布上,在亚洲除了直接受汉文化影响的中国、日本、朝鲜、越南和新加坡外,其余均是用手进食的。中国还有部分兄弟民族,如维吾尔等也是用手进食的,非洲多是用手进食的,欧、美、澳洲白种人均用刀叉进食,只有当地土著民族用手进食。

  ④ 筷子,原名“箸”。我的故乡江西,现在还有地方将筷子仍叫箸。我们的祖先究竟从什么时代开始,放弃了用手和用刀叉进食,我不知道。从书中查到,“纣为象箸,而箕子唏”此话意思是说纣王用象牙做箸,箕子感到很忧虑难过。本意是批判纣五的奢侈。因此,我们从这话中得知在商代已经使用箸了。但在这之前,究竟哪个年代开始使用箸,则尚待考证。

  ⑤ 既然称箸,那么为什么现在大多数人都不称箸而都叫它筷子呢?据说,这是由船民开始的。过去的船都是木料做的。在长江大河中行驶,不仅很慢而且危险,小时候常听人说:“行船走马三分险。”船民迷信,所以产生了一些忌讳。在行船时,如姓陈的,只许说耳东,不许说陈,因“陈”与“沉”同音,又在船上不能说翻身,只能说转身,因船上忌“翻”字。“箸”与“住”同音,船行要快,不能“住”,因此忌用“箸”。住的反义为快,船上就将“箸”改称为快,但快是形容词,因此造了一个“筷”字。为什么用竹字头,因筷子是竹子做的。

  ⑥ 今日西餐桌上的刀叉,是过去刀叉的缩短。虽然在一些富豪餐桌上的刀叉,用金子或银子,甚至镶上宝石,经过有名的艺匠精心做出来的,放在洁白的桌布上,熠熠发光,但它毕竟摆脱不了它原始的、野性的痕迹。而筷子则是手的延长,早从原始的野性中异化出来了。

  1. 第②段中,“有人说孩子学习使用筷子,可以促使脑的发育”,这句中“有人说”三字去掉行不行?为什么?(3分)

  2. 写出本文主要运用的三种说明方法。(3分)

  3. 根据第④段文意能否理解为“中国使用筷子的历史已有3000多年了”。请说明理由。(2分)

  4. 用筷子与用刀叉,哪一种进食方式更为文明?结合文意,谈谈你的理解。(3分)

  (四)文言文阅读理解与探究(11分)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浔阳,与蒙议论,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 解释加点的字

  ①见往事耳 见: ②即更刮目相待 更:

  2. 翻译句子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3. 孙权劝吕蒙学习的原因和目的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4. 本文段衍生出一些成语,试写出几个,并选择其中一个解释、造句。

  5. 本文和《伤仲永》在内容和写法上有何异同?(3分)

  写作部分(50分)

  以下两题,任选一题作文

  1 题目:这事真让我

  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难免会发生一些事情,这些事情或让你高兴、欣慰,或让你伤心、沮丧,或让你失望、后悔……请依据上述提示(不限于此范围),结合自己的切身体验,将题目补充完整,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2 题目:那一幕,我难以忘怀

  亲人的重逢,朋友的惜别;获得成功的时刻,遭遇失败的瞬间;误会冰释后的拥抱,绝处逢生时的欢笑……这一幕幕难以忘怀的画面,长久地定格在我们记忆的屏幕上。 让我们用深情的笔触描绘这一幕幕画面。

  作文要求:

  (1)要有真情实感,要努力做到有新意有创见。

  (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433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