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时记趣教学设计 幼时记趣说课稿
《幼时记趣》教学设计
教学重难点:对“物外之趣”的理解。
设计思想:
教学本文,首先指导学生从自学入手,自己反复诵读,自己翻译、理解课文,再来体会课文描写的童真、童趣,并品味课文用词的精当。可采用以下步骤进行教学:
第一步教师范读、学生自由朗读,扫清字词障碍;第二步在学生反复诵读初步理解了文章大意的基础上,分析课文结构,理清作者思路;第三步学生自读、圈点课文,就自己不理解的问题向老师和同学们质疑,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和钻研精神;第四步讨论交流,解决疑难,训练学生思维,同时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第五步引导学生研读作者所描绘的童真童趣,从而感受文章质朴、清新、自然的文风,感悟作者富于联想、想像的性格特点;第六步深入探究,检查学生对课文理解的程度;第八步指导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迁移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美好的童年。童年的歌谣、童年的伙伴、童年的趣事……是否还历历在目呢?清代文学家沈复也有过快乐的童年,他写的一篇《闲情记趣》,就记叙了他儿时一些趣事,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文章,感受一下作者洋溢在字里行间的童真童趣。
二、学习课文
⒈整体感知
(1)简介作品及作者
《幼时记趣》选自《浮生六记》。《浮生六记》是一本自传体散文,记叙了作者夫妇的家居生活和自己的坎坷经历,文字朴素自然,情感真挚。
作者沈复(1763—1807年以后),字三白,清代苏州人,文学家。沈复儿时就表现出富于想像、幻想的性格特点。沈复写《浮生六记》,忆及童年时仍充满童心童趣,这是很珍贵的。
(2)解题
题目《幼时记趣》中,“闲情”:清闲、无拘束时的情致;“记趣”:将乐趣、情趣记录下来。题目本身就蕴涵着对童年生活的无限留恋。
(3)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注意教师范读时的节奏,边听、边在书上勾画生字、词。
(4)解决字词
利用工具书及书下注释,给下列画线的字注音并解释词语。
童稚 藐小 鹤唳 怡然 土砾 沟壑 项为之强 庞然大物 癞虾蟆
解释下列词语。
明察秋毫 物外之趣 私拟作 项为之强 素帐 鹤唳 怡然 鞭数十
(5)学生借助工具书及书下注释,完成正音、解词。
(6)学生自由朗读,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7)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理清文章脉络。
思考题:本文是如何布局谋篇的?划分文章的段落层次并归纳段意。
学生思考、讨论。
明确:文章没有连贯的情节,先总后分地叙述了童年生活中的趣事,全文紧扣一个“趣”字来写,可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总写童年视觉敏锐,常常明察秋毫,故时有物外之趣。
第二部分(2-4段)具体记叙童年的各种“物外之趣”。
可分为两层:
第一层(第2段)写“夏蚊成雷”景象,把蚊比作鹤,把它想像成“鹤唳云端”。表现出作者幼时富于联想、想像的性格特点。
第二层(3-4段)写神游山林,观虫斗、驱蛤蟆的情景,充满童真童趣。
④学生诵读课文,把握文章写作思路。
2.精读课文
(1)反复诵读课文,正确理解疑难句意。
①学生自由诵读,借助文下注解和工具书进一步研读课文,圈点疑难文句。
②学生就疑难问题质疑。
③讨论、交流
(2)检查学生正确理解疑难文句的情况。
翻译下列句子。
①故时有物外之趣。(所以常常能够得到超出事物本身的乐趣。或:所以常常有超脱于尘世之外的乐趣。)
②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当青云、白鹤来观看,果然象鹤唳云端一样,令人怡然称快。)
③蹲其身,使与台齐。(蹲下身子,使身体与花台一般高。)
④ 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把丛草看作树林,把小虫、蚂蚁看成兽类,把土石凸出的看作丘山,凹陷的看作山谷。)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明确。
(3)诵读课文,品味文中精美词句,读出感情,读出语气。
思考题:下边的句子是如何表现童真童趣的?
①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睁大眼睛对着太阳,憨态可鞠,童真童趣便融于其中,此时的“童稚”,一面细察毫末,一面浮想联翩、想入非非,其乐趣已远超出“日”之本身。)
② 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以“童稚”独有的视角、美妙的想像面对眼前的景象,“夏蚊”竟成“群鹤”,想像之奇特,童趣之美妙,可见一斑。)
③ 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徐喷以烟”之举,非童稚不能为也,小小素帐之中,竟出现“鹤唳云端”的奇观,确实令人怡然称快。)
④ 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也……(既然“以丛草为林,以虫蚊为兽”,以土砾为丘壑,则小小癞虾蟆便为“庞然大物”,所到之处,山为之拔,树因之倒,如此意境,世俗成人是无法领略的。)
⑤ 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观“二虫斗草间”的乐趣正浓,忽为虾蟆所坏,岂有不怒之理。惊魂既定,便用鞭打,一下两下不解恨,数十下仍不解恨,“驱之别院”而后快,童真童趣融于其中。)
启发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师生共同交流,教师适时点拨。
3.深入探究
(1)朗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作者的“物外之趣”是如何产生的?
学生思考、讨论。
明确:观察——联想、想象——玩赏。[板书]
作者“昂首观之,项为之强”,脖子都酸了,可见其观察是多么专注,时间多么长久。作者善于联想、想象、玩赏,怀着极大的热情创造着种种属于自己的世界。正因如此,在他的眼中,才会出现“夏蚊成雷”“群鹤舞空”“鹤唳云端”等等景象,使他获得自我满足,产生“物外之趣”。
(2)指导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请学生回忆自己生活中的闲情趣事,将自己印象最深刻的“神游其中,怡然自得”的趣事讲给其他同学听。
三、小结
《闲情记趣》文章紧扣“趣”字落笔,揭示出儿童神奇美妙的内心世界。文中处处有情、处处有趣,因作者“神游其中,怡然自得”,作者观物有情,嬉蚊有情,鞭癞虾蟆,简直就是用情在鞭;正因闲中有情,才写出让人体味不尽的“物外之趣”。
请同学们课下反复诵读这篇文章,体会文章表达的“物外之趣”;在生活中有意识地锻炼自己的观察能力、联想、想像能力,学习作者的下笔细腻,笔端存真的风格,写好自己的“闲情记趣”。
《幼时记趣》说课稿
各位老师:
大家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金色年华”的第二篇精读课文《幼时记趣》一课。我说课的程序主要有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四个部分。
一、说教材
《幼时记趣》是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金色年华”里的第二篇精读课文,是学生初中阶段语文课上学习的第一篇文言文。本单元共有四篇文章,分别是《往事依依》、《幼时记趣》、《十三岁的际遇》和《伟人细胞》,向同学们展示了一个个金色的少年时代。本单元的课文,有的写童年的趣事,有的记述少年读书生活,有的展示少年立志成才的道路,都是说的真话,抒的真情,教会学生珍惜人生最宝贵的金色年华。《幼时记趣》这篇课文是作者沈复追忆童年生活的一篇极有情趣的散文,文章生动地描述了作者儿童时代观蚊如鹤、神游山林、鞭打蛤蟆的趣事,表现了童年生活的乐趣和作者幼小的心灵惩罚强暴、同情弱小的朴素感情。
根据新课标要求,结合该课特点以及所教班级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 了解作者童年生活的乐趣。这种乐趣体现了作者惩罚强暴、同情弱小的纯真的童心和视小为大、想象奇特的童趣。
2. 明确认识观察与想象、联想的关系。在学会观察、想象和联想的基础上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3. 要求学生借助注释和词典以及老师的适当点拨,读懂这篇文言文。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确定学习的重点及难点。根据此原则,我确定本文重点和难点如下:
【教学重点】:要求学生借助注释和词典以及老师的适当点拨,读懂这篇文言文。了解作者童年生活的乐趣。这种乐趣体现了作者惩罚强暴、同情弱小的纯真的通信和视小为大、想象奇特的童趣。
【教学难点】:明确认识观察与想象、联想的关系。在学会观察、想象和联想的基础上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二、说教法
《幼时记趣》是一篇精读课文,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在阅读中重点要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根据以上要求,我制定了三步教学法:掌握基础——深入课文——拓展延伸。
第一步,掌握基础。首先本文是学生学习初中阶段语文课上学的第一篇文言文,应引导学生对照注释,查阅有关工具书,读准字音,初步读懂文章,并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课文,做到停顿正确,不破读句子,注意语调、语气。其次要求学生重点识记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如文中的明察秋毫、故、私、拟、强、怡然称快、神游、庞然大物、拔山倒树、方、之、以、或、其、盖等。接着注意讲清课文中的省略句:如“群鹤舞(于)空”“使(之)与台齐”“驱之(于)别院”等;固定句式:“作??观”“以??为”“??为所??”等。最后要求学生用现代汉语正确翻译全文。
第二步,深入课文。在诵读文章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对文章内容进行概括。文章写了什么样的童年生活?文章的结构如何?怎么会产生“物外之趣”的?“物外之趣”反映了作者什么样的童心、童趣?体会这种乐趣体现了作者惩罚强暴、同情弱小的纯真的童心和视小为大、想象奇特的童趣。
第三步,拓展延伸。在深入了解作者情感的基础上,明确认识观察与想象、联想的关系。说说你童年生活的一些趣事,以此来拓展课文的内容,加强口头表达训练。布置课外习作训练,将听说读写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说学法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对此,我设计了综合性学习的方法,结合学生自我阅读、小组讨论、听说读写等多方面的实践活动,运用朗读、圈画等多种手段,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实践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
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结合学生实际,由浅入深,从课内的基础到课外的延伸,依照所制定的三步教学法进行教学。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美好的童年。童年的歌谣、童年的伙伴、童年的趣事??是否还历历在目呢?先一起来听一首歌曲《童年》,回忆一下属于我们自己的童年生活吧。(播放歌曲《童年》)(吸引学生注意,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清代文学家沈复也有过快乐的童年,他写的一篇《幼时记趣》,就记叙了他儿时一些趣事,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文章,感受一下作者洋溢在字里行间的童真童趣。
(二)、整体感知,掌握基础
1.作品作者简介
《幼时记趣》选自《浮生六记》。《浮生六记》是一本自传体散文,记叙了作者夫妇的家居生活和自己的坎坷经历,文字朴素自然,情感真挚。
作者沈复(1763—1807年以后),字三白,清代苏州人,文学家。沈复儿时就表现出富于想像、幻想的性格特点。沈复写《浮生六记》,忆及童年时仍充满童心童趣,这是很珍贵的。
2.快速浏览课文,读准下列字音
稚( zhì ) 藐( miǎo ) 项为之强( jiàng ) 怡( yí )然 唳( lì ) 凹凸( āo tū )
壑( ha ) 庞( páng ) 哈蟆( há ma )
3.再读课文,划分段落
全文紧扣一个“趣”字来写,可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总写童年视觉敏锐,常常明察秋毫,故时有物外之趣。 第二部分(2-4段)具体记叙童年的各种“物外之趣”。
第一层(2)写“夏蚊成雷”景象,把蚊比作鹤,把它想像成“鹤唳云端”。 第二层(3-4)写神游山林,观虫斗、驱蛤蟆的情景,充满童真童趣。 (教给学生文学常识,为下文理解文言文文意做准备,也能引起学生学习的兴
趣。)
(三)、精读课文,深入理解
(1)反复诵读课文,正确理解疑难句意。
①学生自由诵读,借助文下注解和工具书进一步研读课文,圈点疑难文句。 ②学生就疑难问题质疑。
③分小组讨论、交流
(2)检查学生正确理解疑难文句的情况。
【翻译下列句子。】
①故时有物外之趣。(所以常常能够得到超出事物本身的乐趣。或:所以常常有超脱于尘世之外的乐趣。)
②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当青云、白鹤来观看,果然象鹤唳云端一样,令人怡然称快。)
③蹲其身,使与台齐。(蹲下身子,使身体与花台一般高。)
④ 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把丛草看作树林,把小虫、蚂蚁看成兽类,把土石凸出的看作丘山,凹陷的看作山谷。)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明确。
(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适当加以点播,这是尊重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学习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3)诵读课文,品味文中精美词句,读出感情,读出语气。
【思考题:下边的句子是如何表现童真童趣的?】
①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睁大眼睛对着太阳,憨态可鞠,童真童趣便融于其中,此时的“童稚”,一面细察毫末,一面浮想联翩、想入非非,其乐趣已远超出“日”之本身。)
② 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以“童稚”独有的视角、美妙的想像面对眼前的景象,“夏蚊”竟成“群鹤”,想像之奇特,童趣之美妙,可见一斑。) ③ 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徐喷以烟”之举,非童稚不能为也,小小素帐之中,竟出现“鹤唳云端”的奇观,确实令人怡然称快。)
④ 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也??(既然“以丛草为林,以虫蚊为兽”,以土砾为丘壑,则小小癞虾蟆便为“庞然大物”,所到之处,山为之拔,树因之倒,如此意境,世俗成人是无法领略的。)
⑤ 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观“二虫斗草间”的乐趣正浓,忽为虾蟆所坏,岂有不怒之理。惊魂既定,便用鞭打,一下两下不解恨,数十下仍不解恨,“驱之别院”而后快,童真童趣融于其中。)
启发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师生共同交流,教师适时点拨。
(在教学中要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
(4)正确翻译全文。(巩固之前的教学内容,确保学生彻底理解课文大意。)
(四)、拓展延伸
(1)朗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作者的“物外之趣”是如何产生的?(观察——联想、想象——玩赏)
作者“昂首观之,项为之强”,脖子都酸了,可见其观察是多么专注,时间多么长久。作者善于联想、想象、玩赏,怀着极大的热情创造着种种属于自己的世界。正因如此,在他的眼中,才会出现“夏蚊成雷”“群鹤舞空”“鹤唳云端”等等景象,使他获得自我满足,产生“物外之趣”。
(2)指导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请学生回忆自己生活中的闲情趣事,将自己印象最深刻的“神游其中,怡然自得”的趣事讲给其他同学听。(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将自己的童年趣事说与同学听,一是可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更好地体会作者的“童趣”之情,二是锻炼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4)只要你带着一颗童稚的心,展开丰富的想象,你也会像作者一样产生“物外之趣”,请以“观??之趣”为题,写一段200字左右的文字。(新课标要求写作要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之前已经有了“说”的练习作准备,这里的“写”就容易很多。而且选取的范文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有内容写也乐于写,在这样的情况下就需要趁热打铁,及时操练学生的写作能力,并且可以让学生学习模仿范文注意观察和想象、联想之间的关系的特点。但由于不是本学期内安排的大作文练习,为避免增加学生负担,可选择只写一个重要片段,字数在200字左右,作为小作文操练。)
看了“幼时记趣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