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的事自己干教学设计
《自己的事自己干》教学设计
2.能力目标
初步形成自己管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的能力,为将来走向自立人生打下坚实基础。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自立的生活态度;在实践中体验自立的意义;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明确在法制社会里公民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教学重点】
懂得如何自立,体验自立的意义。
【教学难点】
树立自立的生活态度,明确自立与自主的关系,初步形成自己管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的能力。
【教学方法】
调查、讨论、辩论、多媒体展示等方法。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单元教学:
同学们,通过第一单元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自尊自信对于一个人成就事业、实现奋斗目标的重要性,因此,我们必须学会做一个自尊自信的人。而要真正做一个自尊自信的人,必须能自立,必须图自强,这是为什么呢?
同学们,请问,你是一个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人吗?你想做一个真正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人吗?那么,什么是自立自强呢?我们为什么要成为一个能自立、自强的人呢?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成为一个能自立、自强的人呢?这就是我们第二单元《做自立自强的人》将要学习和讨论的内容。
【导入新课】
方法一:
播放动画:两只小狮子
请你说说,这两只狮子的命运为什么不同?你从这个故事中得到什么样的启示?
教师归纳,导入新课:同学们,逃出笼子后的那只小狮子之所以能顺利地活下来,是因为长期的野外生活使它知道怎样寻找食物和保护自己。而笼子里的小狮子之所以活活被饿死了,是因为它长期在温暖舒适的环境中成长,没有得到起码的生存能力的锻炼,缺乏寻找食物和保护自己的能力。这个故事说明:不能自立,永远不能成为大自然的一员。动物是这样,我们人类更是如此。
同学们,我们人类的成长过程就是一个从依赖逐步走向自立的过程。对于迟早都要到来的自立,我们为什么应该做好充分的准备呢?你准备好了吗?你想从现在开始就做一些准备吗?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去进行准备呢?这就是我们第一框《自己的事自己干》将要学习和探究的内容。
方法二:(备选)
出示图片:劲松与爬山虎
教师提问:这两幅图中的两种植物,它们的生长状态是截然不同的。你能说说,由此我们联想到人在生活中的哪两种不同的生活态度呢?
通过画面欣赏,让同学们初步体会到我们要做像劲松一样直立生长,自强自立,不依赖他人的人,因为人的成长过程是一个不断提高自立能力的过程。从而引出这节课的主题——自己的事自己干。
【新课教学】
自己的事自己干(板书)
一、自立人生少年始(板书)
活动一:看动画分析
播放动画:去公园
(1)让学生认真观察动画所反映的人物特征、活动内容及人物之间的关系、对话。
(2)学生讨论:小曦的东西自己拿,萌萌的东西却让大人拿,你赞同谁的做法?为什么?在你身边有没有类似的现象?请你说一说。
(在引导学生思考赞同谁的做法和为什么时,启发学生进行多角度思考。)
教师归纳:小曦的东西自己拿,这说明她有较强的自立意识和自立能力,比较关心、体贴自己的长辈;而萌萌的东西却要自己的大人们拿,这说明她的自立意识和自理能力比较差,对自己长辈的关心、体贴还不够。
那么什么是自立?谈谈你对自立的理解。
1.自立的含义
自立,就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立意味着要独立地安排自己的生活,意味着要离开父母和老师的庇护,自主地处理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难题,意味着要靠自己的双手去开创属于自己的事业,创造多彩的生活。所以,自立是一种人生观,是一种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也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
教师提问:怎样理解“人的成长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提高自立能力的过程”?
教师归纳:我们人的成长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提高自立能力的过程。从学会走路开始,我们就获得了身体的自立;当我们能够自己吃饭、穿衣时,我们就有了自立的生活体验;直到将来我们走上工作岗位,我们就能够自谋生存、自己养活自己了,我们就获得了基本的自立人生。
教师过渡:同学们,自立的生活表现在方方面面,也从方方面面影响着我们的成长和发展。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所做的哪些事情是属于自立的表现呢?
活动二:说一说“我”的自立表现
按教材的(见本课教学课件)所列步骤组织活动,先自测,后讨论。
(1)这些自立的表现,哪些属于个人生活的范围?哪些属于家庭、集体、社会生活的范围?
(2)你能做到哪几条?哪几条不容易做到?
(3)你还能做到哪些?
学生讨论后教师总结自立的表现,自立包括生活自立,学习自立,心理自立,处理社会问题自立等方面。自立的生活表现在方方面面,也从方方面面影响着我们的成长和发展。
活动三:问问我自己
(1)如果我独自在家,我能够自己照顾自己吗?
(2)我上学、放学用父母接送吗?
(3)我做作业时是独立完成还是一碰到难题就请教别人或者干脆抄别人的作业?
教师归纳:这些问题说起来都是一些日常小事,但它们却是一个人自立能力最基本的体现。如果这些小事都做不好,就无法在社会上立足,更不用说去创造属于自己的事业了——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活动四:比一比——请分别说出反映自立和依赖的成语或俗语
反映自立的:自食其力、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独当一面、独辟蹊径……
反映依赖的: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坐享其成、不劳而获……
小结:自立就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干。人的成长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提高自己自立能力的过程。自立的生活表现在方方面面,也从方方面面影响着我们的成长和发展。
2.自立的表现
(1)独立地科学地安排自己的生活,解决自己生活中的问题。
(2)自主地科学地安排自己的学习,处理自己学习中的问题。
(3)自主处理自己所遇到的社会问题,靠自己开创自己的事业。
教师:谈一谈你对自立的理解。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自立,就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立意味着要独立地安排自己的生活,意味着要离开父母、老师的庇护,自主地处理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难题,意味着要靠自己的双手去开创属于自己的事业,创造多彩的生活。
(穿插:齐读陶行知的名言“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自己干,靠人靠天靠祖上,不算是好汉”。目的是加深对“自立”的理解。)
活动五:畅所欲言,小鬼当家
(1)假设父母因故外出一周,只有你一个人在,你会怎样安排自己的生活?
(2)假设学校取消了班主任制度,没有班主任的约束,你该如何安排自己的学习?(让学生通过书面实践,锻炼自己在生活、学习方面的自立能力。)
活动六:听故事,谈感受
材料一:
播放动画:学生缺乏自立情况令人忧
材料二:
美国的家庭教育是以培养孩子富有开拓精神、能够成为一个自食其力的人为出发点的。
父母从孩子小时候就采取种种方法,让他们认识到劳动的价值,比如让孩子自己动手装配自行车,修理小家电,做简易木工,到外边参加义务劳动等。即使是富有的父母,也十分注重对孩子进行自谋生路的能力教育。
材料三:
德国一贯重视培养孩子“勤奋、正直、可靠、乐于助人、作风正派”的品格,因此,父母们从不包办孩子的事情。德国人常说,他们的首要责任就是让孩子懂得,一个人走向社会最终要靠自己、靠自立和自强。
在原联邦德国的法律条文中,有一个有趣的规定:6岁之前可以只玩耍,不必做家务;6~10岁偶尔帮助父母洗碗,扫地,买东西;10~14岁要剪草坪,洗碗扫地,给全家人擦皮鞋;14~16岁要洗汽车,整理花园;16~18岁如父母上班,要每周给家里大扫除一次。对于不愿做家务的孩子,父母有权利向法院申诉,以求法律督促孩子履行义务。
材料四:
美国前总统卡特的独生女儿艾米,年仅14岁,在暑假中打工,主要任务是跑腿、送公文、干杂活,周薪17.5美元。美国前总统里根的儿子失业后,没有向总统父亲伸手,而是一边找工作,一边靠领救济金度日,表现了一种自强自立的精神。南斯拉夫已故总统铁托的儿子,19岁离家奋斗,从不利用他父亲的影响谋取好处,他从普通工人做起,靠自己的奋斗,后来当上了石油公司的总经理。
材料五:
播放动画:夏令营中的较量
教师:看了这些材料,你有何感想?
教师分析:中国孩子的娇生惯养,早已有目共睹。不仅手不能提,肩不能扛,有不少孩子因为上学放学车接车送,甚至连脚也快不能走了。草原探险夏令营里中国孩子的表现令人失望,有其必然性。平常吃不得一点苦,耐不得半点劳,难道到了探险夏令营里就会吃苦耐劳了么?就像吃苦耐劳要在天长日久中养成一样,娇生惯养也是潜移默化的。中国的孩子并非天生就吃不得一点苦,耐不得半点劳,之所以变成现在这个样子,是因为平时家长不愿孩子吃一点苦、耐半点劳。“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个“瓜豆效应”讲的并非只是种庄稼。
同学们,你们说我们中国的青少年再不努力培养和锻炼自己的自立意识和自理能力,我们的民族和国家还能在当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生存和发展吗?我们自己能有立足之地吗?
二、人生需自立(板书)
活动一:议一议——中学生是否应该做家务?
组织学生阅读教材中插图(见本课教学课件)的内容。
(还可从这个角度进行提问:你做过家务吗?做家务对你各个方面的成长有什么好处?如果你独自在家,你能够自己照顾自己吗?你上学、放学需要父母接送吗?你做作业时是独立完成还是一旦碰到难题就请教别人或者干脆抄别人的作业?……这些问题说起来都是一些日常小事,但它们却是一个人自立能力最基本的体现。如果这些小事都做不好,就无法在社会上立足,更不用说去创造属于自己的事业了。)
让孩子做家务好处多多:(1)可以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对孩子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物理的学习能力及语言逻辑能力的提高有极大帮助。(2)可以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孩子会干的事情越多自信心就越强。(3)可以培养孩子的责任心。通过做家务,孩子可以体谅家长的辛苦,逐渐承担自己在家庭里、社会上的责任,培养了孩子良好的品质。(4)劳动能让大脑得到充分的休息。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当人在进行体力劳动和体育锻炼时,脑子里氧气最充分。成人一次注意力只能集中50分钟,因此不能让大脑连续学习几个小时,这样效率就会降低,还会造成神经衰弱。而人在劳动和运动时,主管思维的大脑是休息的。因此,应该是学习45分钟,劳动或锻炼15分钟。每天累计劳动或运动量至少一小时,这样会使学习更有效率。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归纳总结自立的重要性。
1.自立的重要性
自立可以培养我们吃苦耐劳、珍惜劳动成果、注重家庭亲情、尊重他人的品质,并且还能提高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自信心,培养责任心。
活动二:辩论赛(事先安排学生准备)
播放动画:父母应当支付子女上大学的费用吗?
(设计意图:从法律的角度让学生认识到自立的必要性,根据法律规定,子女在成年后,父母不再负有抚养他的义务。)
正方:父母应当支付子女上大学的费用
反方:父母不应当支付子女上大学的费用
辩论过程(略)。
教师总结:大学生的案例从法律的角度告诉学生自立的必要性,人不可能一辈子依赖他人,必须依靠自己。
2.自立的必要性
(1)我们不可能永远生活在家庭和学校这个摇篮和温室中,终究要离开家庭和学校的呵护,走进社会,经风雨、见世面。
(2)自立作为成长的过程,是我们生活能力的锻炼过程,也是我们心理和道德品质锻炼的过程。经过自立这个过程,才能成为一个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对社会负责的能够自立自强的人。
(3)如果不能从现在起,自觉储备自立的知识,锻炼自立的能力,培养自立的精神,将来就难以在社会中立足和发展。
教师归纳:总之,自立能帮助我们走向自强,走向成功。一个人不可能一辈子都靠他人,必须靠自己。所以,应自觉的储备自立的知识,锻炼自立的能力,培养自立的精神。
活动三:议一议
未来的社会需要我们必须具备哪些方面的自立能力?你认为最重要的能力是什么?为什么?
(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自立需要哪些能力,引导学生探究培养自立能力应从哪些方面着手,并从现在开始就有意识地培养这些能力,为将来完全自立做好准备,从而端正学习动机,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归纳:谁能够及早具有人生需自立的紧迫感,及早地做准备,谁就能在未来的社会中争得主动。未来的社会需要我们必须具备如下几个方面的自立能力:(1)“展示自己、推销自己的能力;(2)与人沟通、善解人意、说服他人的能力;(3)运用多种技术特别是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4)运用法律维护权益的能力;(5)组织与决策能力;(6)不断学习、不断充实自己的能力……
3.自立所需的能力、
活动四:名言赏析
谁若不能主宰自己,谁就永远是一个奴隶。——歌德
这句名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教师归纳:我们不仅要在生活学习方面学会自理,还要在很多方面学会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思维去判断,能够自己主宰自己的命运。如果一个人不能自立,总是在外界环境的逼迫下或他人的指使下行事,不能用自己的头脑思考,不能发挥自己特有的能力去做自己认为最有意义的事情,不能自己选择成长的道路,不能自己决定自己的生活模式和生活策略,不能自己掌握自己的命运和实现自己生命的价值,那么他的思想、情感、愿望、理想和能力也就荡然无存了。这样,作为人的自我的基本元素都没有了,自我也就没有了。所以缺乏自立性的人,把命运交给他人主宰的人,依附于他人和时尚的人,实际上正是在毁灭自我,扼杀自己。
活动五:我的感悟,自立箴言
(1)让学生自己填写感悟:自立就是________,自立就是________,________学会自立,________学会自立……
(2)宣读自立箴言。(通过内心的感悟,体会自立在我们每个人生活中的重要性,同时通过自立箴言的宣读,激发学生的自立信心和勇气。)
宣读自立箴言的同时播放音频:放心去飞
【巩固新课】
这一节课我们学习和讨论了:
1.自立的含义:自己的事情自己干。
2.自立的表现:(1)独立地科学地安排自己的生活,解决自己生活中的问题。(2)自主地科学地安排自己的学习,处理自己学习中的问题。(3)自主处理自己所遇到的社会问题,靠自己开创自己的事业。
3.自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人不可能一辈子依赖他人,必须依靠自己。
总之,人生需要自立,而自立的人生需要从少年时代做起。没有一个人的成功是随随便便的,没有一个人的成功是不经历风雨的,让我们一起在歌声中,点燃一盏自强自立的心灯,照亮我们生命的前程吧!
《自己的事自己干》说课稿
一、说教材
我说课的题目是《自己的事自己干》,本课内容位于七年级《思想品德》下册第二单元第三课第一个框题。初中生是个体从童年向青年过渡的时期,是半成熟、半幼稚的时期,也是独立性和依赖性并存交错的时期。据调查表明我国一半以上的孩子没有自立自理能力,没有责任心,事事依赖他人,因此必须有意识的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和独立能力。本课的设立就是基于这一事实的。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1.2“成长中的我”中“主动锻炼个性心理品质,形成良好的学习动习惯和生活态度”,“养成自信自立的生活态度,树立为人民、为社会服务的远大志向,体会自强不息的意义。”
2.4“我与他人的关系”中的“理解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学会履行自己的义务。”的要求,结合本课内容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懂得自立的含义
(2)了解自立的表现
2、能力目标:
初步形成自己管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的能力,为将来走向自立人生打下坚实基础。
3、情感态度价值目标:
(1)树立自立的生活态度
(2)在实践中体验自立的意义
三、说本科重点、难点和关键
根据七年级学生普遍存在社会适应不良的事实结合学生的思维特点和理论基础,本课我确立了一下重点、难点和关键。
重点:(1)懂得自立的含义
(2)理解自立的必要性
难点:(1)理解自立的必要性
关键:树立自立的生活态度,形成自己管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的能力。
四、说教法
(1)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采用理论联系学生生活、思想实际,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方法。
(2)在教育过程中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
五、说学法
(1)主要是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结合自身实际,自主学习。
(2)采用小组讨论等合作学习的方法。
六、说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利用视频导入新课。引导学生思考:洪战辉为什么能感动中国?从而引出第三课课题:走向自立人生。然后接着出示材料:中日少年《夏令营中的较量》,这些现象说明现在青少年身上存在什么问题?学生很容易得出:缺乏自立能力。我根据学生的答案从而引出本课的主题就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干。同时板书:3.1自己的事情自己干。
2、讲授新课:
教师总结同时板书一、自立的含义:自己的事情自己干。这是本课的第一个知识点。之后让每一位同学列举一件自己的事情自己干的例子,这既为讲解自立的表现及其分类做了准备,同时又有利于培养学生自立的信心。学生举例之后由教师总结:同学们所举的这些例子都是自立的表现,在这些自立的表现中,哪些属于个人生活的范围,哪些属于家庭生活、集体生活、社会生活的范围?出示材料:爱干家务的孩子和不爱干家务的孩子的差别,让孩子做家务的好处,从而总结出自立的重要性。然后出示案例分析,辩论:父母是否应当支付子女上大学费用呢?采用分小组的形式讨论,在学生讨论期间,教师到各个小组指导。最后教师总结而引出自立的必要性:人不可能一辈子依赖他人,必须依靠自己。并板书。在总结引用原联邦德国等国的法律,说明西方人是非常重视自立能力的,从而形成中西方对比。原联邦德国的法律是这样规定的:6岁以上的孩子必须帮父母做适当的家务,如果孩子不履行自己的义务,父母有权向法院起诉自己的孩子。利用这个对比,使学生意识到自立的紧迫感。
最后通过学生阅读教材材料了解自立应具备的能力。
3、总结
本科内容比较系统,主要采用提问学生看板书自己总结的方法。
七、说板书设计:
3.1自己的事情自己干
一、自立的含义:自己的事情自己干
二、自立的表现:
三、自立的必要性
看了“自己的事自己干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