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网 > 初中学习方法 > 初一学习方法 > 初一政治 >

防患于未然教学设计 防患于未然说课稿

时间: 子文2 初一政治

  《防患于未然》教学设计

  二、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认清犯罪的危害,感受法律的尊严;加强自身道德修养,增强法制观念,防微杜渐,做知法、守法的人。

  (二)能力目标:

  1.初步学会分辨是非,逐步形成自觉按照社会要求规范自身行为的能力。

  2.逐步形成自我控制、约束自己不良行为的能力。

  (三)知识目标:

  了解犯罪的危害,知道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行为。

  三、学情分析

  绝大多数中学生对违法犯罪深恶痛绝,能做到遵纪守法。但由于社会各种因素的影响和家庭教育的不当,特别是中学生自身生理、心理的不成熟,缺乏自我保护能力,导致少数中学生沾染不良行为,如不矫治极易使他们滑向犯罪的泥潭。

  四、教材分析

  本框由“认清犯罪危害”“加强自我防范”两目组成。

  第一目:“认清犯罪危害”

  主要介绍犯罪的危害。首先,通过中学生陈某由好学生逐步陷入犯罪泥潭的事例,说明对自己要求不严格,法纪观念淡薄,极易产生违法犯罪行为,可见道德水平高低与违法犯罪有密切的关系。其次,通过小迪的事例,引导学生认识到犯罪行为的代价极大,对社会、他人、家庭和自己造成了巨大危害。最后,指出青少年应当憎恶违法犯罪,远离违法犯罪。

  第二目:“加强自我防范”

  主要介绍预防违法犯罪、防患于未然等内容。首先,从一个学生改变了爱占小便宜毛病的事例,引出要树立法律意识,从小事做起,预防违法犯罪。其次,简介了我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有关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的内容,通过检查自己有无不良行为的活动,提醒学生避免沾染不良习气,纠正不良行为,防患于未然。最后,设计了以角色扮演方式写一封回信的活动,引导学生要防微杜渐,严格要求自己,自觉遵纪守法。

  五、教学重点

  让学生知道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学会自觉抵制不良诱惑。

  六、教学难点

  遵守法律与践行道德之间的联系

  七、教时安排

  一课时

  八、教学方法

  讨论法、探究法

  九、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

  十、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什么是违法犯罪,明白任何人触犯法律,都要受到法律的制裁。一个人走上犯罪道路,都有一个逐渐变化的过程,不良习惯会害了我们,我们要提高警惕,防微杜渐,拒绝不良诱惑。今天我们共同探讨第三框的内容:防患于未然。

  (二)新课新学:

  一、认清犯罪危害

  活动一:案例分析

  (设计意图:使学生认识到任由违纪违法,发展下去就会导致犯罪,必须增强防微杜渐的意识。)

  教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97页陈某滑向犯罪深渊的案例,并思考:

  ①陈某由违纪走向违法,最后滑向犯罪深渊的原因是什么?

  ②道德水平高低与违法犯罪有什么关系?

  学生1:导致他走向犯罪道路的原因主要有:道德水平低,法制观念淡薄,为获得某种满足,贪图便宜。

  学生2:道德水平低,法纪观念淡薄,就难免违反法律甚至犯罪。

  教师:通过分析思考我们认识到:道德水平高低与违法犯罪有密切的关系。人的行为是受思想观念支配的。对自己要求不严格,道德水平低,法纪观念淡薄,就难免会违纪,甚至违法犯罪。我们应提高道德水平,增强法纪观念,追求上进,不犯或少犯错误,远离违法犯罪。

  1.道德水平高低与违法犯罪有密切的关系(板书)

  活动二:火眼金睛

  (设计意图:使学生充分认识到违法犯罪对自己、对家庭、对他人、对社会的危害,在心灵深处憎恶违法犯罪,从而在行为上远离违法犯罪。)

  教师:请同学们列举校园中、社会上未成年人身上存在哪些不良行为,并分析这些行为对个人、家庭及社会的危害。

  不良行为 对他人的危害 对行为人的危害 对家庭的危害 对社会的危害

  打架斗殴

  夜不归宿

  携带管制刀具

  传播淫秽读物

  其他

  学生1:对他人的危害:侵占他人财物、造成他人的身体和心理伤害。

  学生2:对自己的危害:拘留、甚至坐牢,自毁前程。

  学生3:对家庭的危害:家破人亡。

  学生4:对社会的危害:影响社会安定。

  教师:犯罪行为人的心理都是想获得某种满足。可是,我们在满足自己的愿望时,如果不自觉遵守道德规范和法律规则,胡作非为,只顾着自己,不顾他人,只图眼前,不顾长远,对家庭、他人、社会和自己都是有百害无一利的。

  2.违法犯罪付出的代价极大(板书)

  活动三:举案说法

  有同学说,我们都是未成年人,受到国家司法的特殊保护,未成年人犯罪不会受刑罚处罚。这种说法对吗?请看案例。

  案例1:

  中学生舒某、刘某因从小养成了娇生惯养的不良习惯,不好好读书以至成绩越来越差,成天泡在游戏机房玩游戏,父母不给钱,两人便一同去抢劫出租车司机,最后被判处七年徒刑。

  案例2:

  王某,14周岁,跟随楼某与李某去玩。来到陈某家,楼某要陈某拿钱,陈不从,王某协助李某抢陈某脖子上的金项链,后来三人都被判有期徒刑。

  《刑法》第17条规定: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Q###J、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因不满十六周岁的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他的家长或者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

  教师:我国《刑法》这样规定是否意味着年龄小与犯罪无关?请大家畅所欲言。

  生:不是,年龄小的,比如不满十六周岁的,犯罪且造成严重危害性的,就要负刑事责任。

  教师:法律之所以这样规定,不是因为年龄小与犯罪无关,而是为了体现人道主义精神,保护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那么,如果认为年龄小与犯罪无关,长此下去会有什么后果?

  学生1:走上犯罪的道路。

  学生2:会危害社会。

  教师:由此可见,那种认为我年龄小与犯罪无关、年龄小犯罪不受处罚的想法是错误的。我们要从心灵深处憎恶违法犯罪,行为上远离违法犯罪。

  3.要远离违法犯罪(板书)

  我们初中生要做到远离违法犯罪,应从小事做起,严格自律,加强自我防范。

  二、加强自我防范

  1.从小事做起,预防违法犯罪

  活动四:自编自演情境剧《偷东西的小女孩》

  学生1:小敏,七年级学生,学习成绩优秀,常受老师的表扬。但她有一个坏毛病,爱占小便宜。她看见同学有一张漂亮的卡片,就偷偷带回家,过了一把瘾。随后,她开始了激烈的思想斗争:

  学生2:“拿吧,没关系,反正没人看见。”

  学生3:“这不是偷么,不行吧?”

  学生4:“不就一张卡片么,就这一次,反正没人看见。”

  学生1:同学们,你怎样看待他们的说法呢?

  学生5:我反对偷别人的东西,即使是一张小卡片,也是侵犯他人财产的行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学生6:偷东西是违法行为,要负法律责任。

  学生1:许多犯罪都是从小毛病开始的。“小错不断大错不犯”的想法是危险的。一个人如果不加强自身道德修养,不注意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就有可能从犯错发展到违法犯罪。所以,青少年要从小树立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自觉遵纪守法。

  学生1:第二天,小敏趁大家不注意,把东西悄悄地还了回去。从此,她彻底改掉了爱占小便宜的坏毛病。

  学生1:说一说,小敏转变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关键原因是她战胜了自己,意识到了偷东西是坏毛病,一旦形成习惯就很难改正,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

  学生1:想一想,小敏如不转变,后果会怎样?

  学生:她会故伎重演,养成偷东西的习惯,最终走上犯罪的道路。

  教师:预防违法犯罪,要从小事做起。“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我们应该树立法律意识,维护法律尊严,依法自律。

  2.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

  活动五:扫雷行动

  小组讨论:平时生活中,你所看到的或接触到的不良行为,以及可能会给我们带来的危害,然后谈谈应该如何从自身做起,远离不良行为和不良习惯,加强自我防范。

  教师:无数事实证明,许多违法犯罪行为都是从沾染不良习气开始的。因此,我们在平时应注意加强道德修养,自觉遵纪守法,谨慎交友,防微杜渐,避免沾染并及时改正不良习气,防患于未然。这样,我们才能预防违法犯罪,享受人生的幸福,造福于社会,贡献于国家。

  《防患于未然》说课稿

  早上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思想品德下册第四单元第七课第三框《防患于未然》,下面我就从教材分析、教法分析、学法分析、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自我评估六个方面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一)本节内容、地位、教材的前后联系

  在本节课前,学生已经学习了《走进法律》和《法不可违》两个章节,了解到法律是

  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和违法行为,犯罪的基本特征及刑罚的种类等内容,这节课在已有法律、法规知识基础上,帮助学生认清犯罪的危害,让青少年进一步认识到要在心灵深处憎恶违法犯罪,行为上远离违法犯罪。要加强自我防范,树立法律意识,从小事做起,防微杜渐,避免沾染不良习气,防患于未然。

  (二)教学目标的确定

  思想政治课教学是一个教书育人的系统工程,从新《课程标准》规定本门课程的性质

  出发,教材的教学和教育目标,具体体现在学习知识与培养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因此,本节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了解犯罪的危害,知道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

  2、逐步形成自我控制、约束自己不良行为的能力。

  3、初步学会分辨是非、分析事物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查阅相关法律书籍和资料,反思自己是否有过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

  2、通过对典型事例的分析、归纳,使学生明确教学重点。

  3、用学生身边的不良行为分析其危害及后果,共同探讨矫治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严格要求自己,加强自身修养,增强法制观念,防微杜渐。

  2、感受法律的尊严,做知法、守法、爱法的人。

  (三)教材重难点分析

  1、内容简析:

  本框由“认清犯罪危害”、“加强自我防范”两目组成

  第一目“认清犯罪危害”主要分析说明了三层内容:首先,分析了道德水平高低与违法犯罪有密切的关系;其次,分析了犯罪行为的代价极大;最后,指出青少年应当憎恶违法犯罪,远离违法犯罪。这是本节的重点内容。

  第二目:“加强自我防范” 主要介绍预防违法犯罪、要防患于未然等内容。这既是重点也是难点。

  2、教学重点

  (1)、让学生知道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认清犯罪的危害性。

  (2)、学会自觉抵制不良诱惑,预防违法犯罪。

  3、教学难点:遵守法律与践行道德之间的联系;如何预防违法犯罪?

  二、说教法

  传统的思想政治课教学,脱离了生活实际,缺乏时代气息,致使思想政治课失去生机与活力。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打破不适应素质教育的旧观念、旧模式,让思想政治课“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是思想政治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经过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摸索,我发现,适当穿插运用以下教学方法,能让思想政治课充满生机与活力,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1、事实引入法

  2、指导阅读法

  参与学生的阅读活动,重视课堂引导,启发学生发现问题,并收集学生中存在的疑难点,点拨学生打开思路;做好一般指导和个别辅导相结合工作,使教学既全面具体又帮助了有困难的个别学生,做到因材施教。

  3、案例操作,现场模拟表演

  模拟表演是在教学活动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开展模拟活动,自己给自己上课。针对法律知识内容,进行案例实际模拟,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从中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增强法律意识。

  4、根据新教材的特点,充分利用“说一说”“想一想”“议一议”“辩一辩”等小栏目的设置,要求学生进行活动,以充分调动学生主体性和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此手段体现了政治课的学科特点,是注重能力培养,强化素质教育的尝试。

  5、教学用具

  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和教学内容的要求,为提高教学效率,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我主要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利用电脑的直观、形象特点,把授课的重点内容和提出的问题、补充资料、课堂练习及课后作业等演示出来,让学生能更充分理解和把握本节课的核心重点。

  三、说学法

  新课改提倡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学生如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习惯,将为其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习惯应是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

  因此,在指导学生的学法中,我确定了“自读——自思——自动——自参——自写”体系来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动手创新能力。这五个方面是个循序渐进的深化提高过程,能让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乐于学”,从中培养学生的自学、理解、分析、动手实践、创新等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

  (一)、预习——设疑导思

  在课前先布置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通读,让学生在预习过程中,设置疑难并在课堂上提出。要求学生课前亲自动手、动脑去搜集有关本课内容的材料,一起寻找在校园中、身边的同学或自己身上有哪些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寻找未成年人不良行为导致违法犯罪的案例。

  (二)、谈话式导入——激发探索欲望

  在普遍都是独生子女的现代家庭中,一个孩子往往寄托着几个家庭的希望。为了不让曾经给自己带来欢乐和希望的孩子走向违法犯罪的歧途,从事少年刑事审判19年、审判过近千个失足孩子的法官妈妈尚秀云在《法官妈妈给父母的90个建议》一书中告诉家长,特别要注意自己的孩子是否有下列10种行为,因为它们是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前兆。如旷课、夜不归宿、酗酒、赌博、强拿硬要、贪小便宜、偷拿家中钱财、赌博、抽烟、交友不慎等。法官妈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告诫?今天这节课我们将分析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往往是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前兆、未成年人犯罪有哪些危害?如何预防等问题。

  【意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力求从一开始就营造适宜的课堂气氛、激起学生探索的强烈欲望,引导学生思维与新的授课内容相衔接。】

  (三)、活动设置,新课讲授

  活动一:学法懂法

  法官妈妈尚秀云提到未成年人的10种行为在《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也提到了。(学生阅读课本P99页课本第二段及相关链接。自学、认识哪些行为是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

  思考:(1)为什么要制定这部法律?有什么作用?(学生用课本P99第二段回答)

  (2)“不良行为”“严重不良行为”“犯罪”有什么区别?

  【意图:学会分辨是非、分析事物的能力】

  活动二:现身说法

  A、在学习了《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有关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的表现,以讲故事方式,讲述在校园中、身边的同学或自己身上有哪些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

  【意图:通过事实来增加教学的可信度、可读性,通俗易懂,可读性强。设置悬念,引出课本案例进行分析,巩固加强。】

  B、分析三个典型的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例

  案例一:阅读课本P97中“陈某滑向犯罪深渊”的案例

  思考:(1)小陈等几个同学的行为有哪些是不良行为、严重不良行为、犯罪行为?

  (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的行为,目的在于加强巩固对这几种行为的认识。)

  (2)陈某由违纪再走向违法,最后滑向犯罪深渊的原因是什么?

  引导学生对案例中的行为分析,法制观念强弱与发生违法犯罪行为的关系,经常违反纪律,发展下去就可能违法,甚至发生犯罪。】

  (3)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指导学生解答题型:启示类问答题,主要从道理、怎么做来回答,即是什么,怎么做)

  归纳概括:“道德水平高低与违法犯罪的关系 ”(学生齐读课本P97文段)

  【意图:引导学生认识到,许多违法犯罪往往就是从沾染不良习气开始的,因此要提高道德水平、增强法纪观念,不犯错误或少犯错误,这样才不会做出违法犯罪的事。】

  案例二:阅读课本P98中“独生子小迪”的案例

  分组讨论:犯罪对社会、对家庭、对他人、对自己、都有什么危害?

  各组分别对这几个方面的危害进行分析。在学生归纳回答的过程中,教师要及时点拨、归纳。并补充典型案例加深认识

  案例三:安徽合肥17岁少女周岩被16岁中学生陶汝坤烧伤(出示图片、师简述)

  引导学生分析:犯罪行为人有什么心理?(齐读课文P98第一段)

  【意图:通过三个案例的分析,使学生充分认识到犯罪对各方面的危害,特别是对犯罪者本人的危害,使学生真正在心灵深处憎恶违法犯罪,行为上远离违法犯罪。】

  这是本框的重点内容,板书:一、认清犯罪危害

  解答疑惑:案例中小陈、小迪、陶汝坤等人都是未成年人,他们的行为要受到法律的处罚吗?

  (学生判断后出示辩题加强认识)

  辩题:认为年龄小与犯罪无关,年龄小犯罪也不受处罚的想法对不对?为什么?

  在此提醒学生辨析题是我们中考必考的一种题型,并指导学生解题的思路

  【意图: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了解中考题型,掌握解题技巧,为以后中考做铺垫。】

  师小结:通过前面的学习和探究,我们知道:犯罪行为的代价极大,对自己、对他人、对家庭、对社会都有百害而无一利,因此,青少年应当憎恶违法犯罪,远离违法犯罪。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加强自我防范、预防自己违法犯罪呢?接着学习第二目内容:(板书)

  二、加强自我防范

  活动三:案例操作,现场模拟表演课前组织学生以教材P99“小张的转变”的事例改编为小品,做好相关准备和排练,在表演的过程中提出问题,引起思考,解决问题。

  讨论:

  1、你如何看待小张的行为?

  2、小张思想上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3、如果他不转变的话,后果会怎样?

  4、他的转变给我们哪些启发?

  【意图:由学生自编自演自答,能极大的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增强乐趣,并从中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增强法律意识,加强修养,从小事做起,预防违法犯罪。】

  活动四:扫雷行动

  根据课前学生列举的各种青少年不良行为,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剖析他们可能带来的危害,然后谈谈应该如何从自身做起,远离不良行为和不良习惯,以加强自我防范。

  【活动旨在引导学生认识不良行为的危害,有效避免或矫治这些不良行为,有利于检查反思自己的言行。】

  师强调:无数事实说明,许多违法犯罪行为都是从沾染不良习气开始的。因此,我们在平时应注意加强道德修养,自觉遵纪守法,谨慎交友,防微杜渐,避免沾染不良习气,防患于未然。这样,我们才能预防违法犯罪,享受人生的幸福,造福于社会,贡献于国家。

  (四)、回顾小结——随堂演练

  一改过去由教师总结的做法,分别请优中差的学生先进行小结、反馈,教师再进行总结、精心设计练习,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意图:① 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和归纳、概括、整理能力,巩固知识,应用知识,学以致用。② 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说板书设计

  运用知识框架把本课所要掌握的知识点都概括起来,同学们一目了然,有利于很快的记忆和明确到本节课学过的知识。本课设计的思路:围绕“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进行设计,使教学内容更加有序、清晰。

  六、自我评估

  在这次教学活动中,我有意识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索的学习,使学生感受学习政治的乐趣,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政治的自信心,充分体现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思想,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但是,由于本人经验和能力有限,在备课、说课的过程中存在一定不足,恳请各位领导、老师予以指导。谢谢!


  看了“防患于未然教学设计”

66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