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网 > 答案大全 > 趣味语文知识及答案 > 病句练习题及答案 >

有歧义的病句修改

时间: 文桦2 病句练习题及答案
  病句修改这类题型出现的问题种类繁多,一个病句中出现几个问题,往往让人措手不及,有歧义没这事病句修改当中比较难判断、难发觉的一个问题。

  语义类语病辨析也是高考测试的重点之一,主要包括表意不明和不合逻辑两大类,重在考查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的规范能力。

  一、表意不明

  清晰明确,是语言表达的基本要求。如果语言费解,或者不能表达确定的意思,就会造成表意不明的错误。常见表意不明的语病主要指歧义。

  歧义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词义不明

  一个句子里的某个词是多义的,或某个词组(短语)的意义不确定,则可能引起歧义。

  【误例】 开刀的是他爸爸。

  【解析】“开刀的”可以指大夫,也可以指病人。

  2.词性不明

  词性不明,词的意义也不同。句中某个词的词性存在不确定性,句子就容易产生歧义。

  【误例】 这是一位英雄的母亲。

  【解析】“英雄”可以理解成名词,也可以理解成形容词。

  3.结构不明

  同样的一个句子或短语,在语法结构上的层次划分不同,其语意也不同,由此也可能产生歧义。

  【误例】 观察员们认为可以提前结束这一地区俄格战争状态的《报告》是有根据的。

  【解析】这个句子有两种理解:一是观察员们认为这个《报告》是有根据的,二是体现观察员们观点的这个《报告》是有根据的。这是由于句子的结构不明而造成的语意不明。

  4.修饰不明

  句子中的定语,因其修饰限制的对象不确定,也会引起歧义。

  【误例】 今年4月23日,全国几十个报社的编辑记者来到国家图书馆,参观展览,聆听讲座,度过了一个很有意义的“世界阅读日”。

  【解析】“几十个”可修饰“报社”,也可以修饰“编辑记者”。

  5.指代不明

  有些句子因代词或名词性短语指代不明而造成歧义。

  【误例】 美国政府表示仍然支持强势美元,但这到底只是嘴上说说还是要采取果断措施,经济学家对此的看法是否定的。

  【解析】“此”指代不明,改为“只停留在嘴上说的行为”。

  6.停顿不明

  句子中停顿的地方不同,会引起意义上的差别,造成歧义。句子中不该停顿的地方停顿了(加了标点符号),也可能使句子产生歧义。

  【误例】 只要你单位同意,报销旅差费,安排住处,领取大会出席证的问题可由我们解决。

  【解析】该句有三种理解:①只要单位同意,其他问题都由大会解决。②单位负责报销旅差费,大会负责安排住处和出席证问题。③单位负责旅差费和安排住处,大会只解决出席证问题。是由“同意”的宾语究竟切分到哪儿搞不清楚造成的。

  另外,需注意,在口语中由于轻重音或停顿不同也可造成歧义,使语意不明。

  【误例】 他一个早晨就写了三封信。

  【解析】 “就”轻读,是说他写信写得快;“就”重读,则说他工作效率低,只写了三封信。

放大眼睛,发现问题。

  小贴士

  真歧义和假歧义

  真歧义是指一句话既能这样理解,又能那样理解,使人无所适从。假歧义是指有的句子就局部看具备了歧义句的特征,但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不会让人产生不同的理解。例如:

  【例1】 那天,张平去找李南,两个恰恰在新建路相遇了。他说:“你来得正好呢!”

  【例2】 张大娘完全懂得小虎子的意思。她笑眯眯地说:“你们自己干吧,爷爷会支持你们的。”

  【例3】 有几回,邻舍孩子听到笑声,也赶热闹,围住了孔乙己。他给他们茴香豆吃,一人一颗。

  【例4】 他走了三年了。

  【例5】 这种办法叫“蘑菇战术”,将敌人磨得精疲力竭,然后消灭之。

  【解析】例1是真歧义,第一句说了张李两人,第二句的“他”不知代谁。这里不宜用代词,是谁说的,还得把谁的名字重说一遍。

  有的同学认为例2、3也有歧义,理由是结构和例1相同,都是前句说了两个人,后面用代词。其实不然。例2前一句提到“张大娘”和“小虎子”,但后用的代词“她”是指代张大娘不会引起误解,因为大娘是女的,虎子是男的,一看就清楚。例3第一句说了“孩子”和“孔乙己”两个对象,从“围着”可以看出“孩子”是复数,“孔乙己”是单数,所以第二句用“他”和“他们”两个代词,也不会使人误解。

  因为例4的“走”有行走、离开、死三个意思,例4是词义的多样性造成的歧义,可以理解成“离开”,也可以理解成“死”。例5的“蘑菇”的“蘑”也有“蘑”和“磨”两种意义。这里,应当把修辞中的“双关”同语病上的歧义区别开来。

  例5是利用“蘑菇”的“蘑”同“折磨”的“磨”构成谐音双关。“双关”是有意使语句具有双重含义,言在此而意在彼。该句表面上是写“蘑菇”,实际意义是“折磨”,这是作者要表达的修辞效果,它不会让人捉摸不定,无所适从。

9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