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5年第2学期高一地理期末试卷及答案
今天学习啦小编整理了2014-2015年第2学期高一地理期末试卷及答案,一起学习吧。
2014-2015年第2学期高一地理期末试卷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50分)
以下各题有且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请将正确选项填在答题卡上相应的题号下(答题卡在第Ⅱ卷上),多选、错选、漏选均不得分。
下表1为四个国家某一年的人口变动数据,回答1~2题。
表1 四国某年人口变动数据
国家 甲 乙 丙 丁
人口出生率(%) 2.9 2.6 2.4 1.3
人口死亡率(%) 2.3 1.2 1.0 1.1
人口增长率(%) 0.6 1.4 1.4 0.2
人口迁移率(%) -0.2 -0.1 0.1 0.2
1.四个国家中,人口增长最快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2.四个国家中,最可能是发达国家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下图1为人口迁移示意图。据此回答3~4题。
图1
3.若此图表示近现代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则该图可能表示
A.从北美迁往拉美 B.从亚洲迁往北美
C.从日本迁往中国 D.从欧洲迁往非洲
4.下列因素中,有利于人口从甲地迁至乙地的是
A.乙地较低的工资待遇 B.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
C.家庭成员甲乙两地分居 D.甲地优美的环境
第五次人口普查,全国共有12.95亿人,给我国的资源与环境造成了沉重的压力。据下列表2和图2回答5~7题。
表2 每十万人文化程度与第四次人口普查比较表
A 大学程度 +154%
B 高中 +39%
C 初中 +45%
D 小学 -4%
E 大于65岁人口 +1.3%
图2
5.A~D栏反映的我国人口状况是
A.人口数量得到有效控制 B.人口素质逐步提高
C.小学失业率上升 D.文盲增多
6.对E栏的说明,错误的是
A.老龄化问题逐渐明显 B.老年人口增加很快
C.人口寿命延长,这是控制人口、实行计划生育和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结果
D.农村生产力低下是老龄化问题严重的原因
7.图中“*”表示人口年龄构成状况,其中0~14岁人口的比重约是
A.93% B.23% C.13% D.60%
8.制约环境承载力的首要因素是
A.科技水平 B.人均物质消费量 C.资源总量 D.人口数量
9.我国人口承载量最高应控制在
A.13亿左右 B.16亿左右 C.19亿左右 D.20亿左右
某城市是环形放射状道路,读图3回答10~11题
10.图中能正确表示城市从市中心到外缘地租水平变化趋势的曲线是
A.a曲线 B.b曲线 C.c曲线 D.d曲线
11.在地租最高峰和次高峰一般形成的功能区是
A.住宅区 B.工业区 C.商业区 D.文化区
12.美国城市中黑人区的主要形成因素是
A.知名度 B.收入 C.种族 D.通达度
13.我国某省区分布的城市有三类:①省会 ②地级市 ③县和县级市,其中数目多少关系正确的是
A.①>②>③ B.①<②<③ C.②>③>① D.③<①<②
14.上述三类城市中,服务范围最大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②和③
15.城市化过程必然会引起
A.环境污染日益加重 B.绿地面积减少
C.农业人口比重下降 D.经济发展趋缓
16.直接影响城市地租高低的因素有
①距离市中心的远近 ②交通便捷程度 ③知名度 ④种族和宗教影响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城市里快餐店越多越好,因为这样可以方便居民
B.城市里快餐店比大酒店多,这是因为快餐店服务范围大,赢利多
C.小城镇上有快餐店,但可能没有大酒店,因为大酒店比快餐店需要更大的服务范围
D.城市越大,提供的服务会越高,因而必须淘汰快餐店,多兴建大酒店
18.发达国家出现逆城市化现象说明了
A.城市内环境质量相对下降,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降低
B.乡村地区和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日趋完善
C.大城市中心区萎缩,城市人口比重迅速下降
D.大城市经济发展停滞
图4是“某农作物的各国产量分配图”。读图完成19~20题。
19.这种作物应该是
A.小麦 B.棉花
C.甘蔗 D.稻米 图4
20.图中所列国家生长该作物的共同区位因素是
A.大量使用生物技术 B.雨热同期
C.地广人稀 D.机械化水平高
读图5,判断回答21~22题。
21.该气候类型在世界上分布最典型地区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A.季风水田农业 B.商品谷物农业
C.大牧场放牧业 D.乳畜业 图5
22.该农业地域类型在我国主要分布在
A.内蒙古草原 B.珠江三角洲
C.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周围 D.东北平原
23.决定下列农业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分别是
①华南的双季稻种植;②宁夏平原的水稻种植;③x疆哈密盆地的瓜果生产;④江南丘陵的茶叶。
A.①热量②水源③光照④土壤 B.①水源②地形③热量④市场
C.①地形②国家政策③土壤④科技 D.①土壤②热量③地形④国家政策
24.下列农业生产布局受政策以及政府干预手段影响明显的是
A.青藏高原的放牧业 B.上海郊区的乳牛场
C.三江平原的商品粮基地建设 D.河西走廊的灌溉农业
25.下列农业地域类型,既属于密集农业又属于商品农业的是
A.青藏高原的畜牧业 B.南方的水稻种植业
C.珠江三角洲的花卉种植业 D.东北平原的个体粮食产户
26.有关商品谷物农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主要分布在美国、加拿大、印度等国
B.商品谷物农场都是家庭经营方式
C.我国东北和西北地区也有商品谷物农场
D.商品谷物农业主要包括水稻种植业
珠江三角洲历史上以桑基鱼塘闻名全国,并且是我国十大商品粮基地之一、三大蚕桑基地之一、最大蔗糖基地。近年来,农业生产结构已经发生巨大变化。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27~28题。
27.珠江三角洲形成“桑基”农业的有利条件是
A.具有肥沃的红壤 B.气候高温少雨
C.光照强,昼夜温差大 D.地势低平,河流众多,水网稠密稠密
28.近年来,珠江三角洲农业生产的发展方向为
A.农区牧业基地 B.出口创汇农业
C.商品粮生产基地 D.商品棉生产基地
29.下列属于市场指向型工业部门的是:
A.水果罐头厂 B.啤酒厂 C.电子装配厂 D.制鞋厂
30.生产具有一定季节性的工业部门是:
A.甜菜制糖工业 B.造纸工业 C.钢铁工业 D.化学工业
31.下列排序正确的是
A.钢铁工业区位指向变化:铁矿石——煤炭——港口
B.工业地域形成:工业集聚——工业联系——工业地域
C.工业城市形成:钢铁厂——钢铁工业区——钢铁城市
D.工业城市形成:面粉厂——糕点厂——糕点城
读图6回答32~34题。
32.图6中③所表示的工业部门可能是
A.采掘工业
B.钢铁工业
C.电视机装配工业
D.制糖工业
33.工业生产活动中,最可能有地域性特点
的是哪一类工业
A.① B.② C.③ D.④
34.由于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在不断发展变化,③的位置移向⑤处,其原因最可能是 图6
A.信息通信网络越来越通达
B.该工业生产的机械化、自动化程度提高
C.政府的影响力加强
D.工业污染严重,被迫搬迁
35.印度某城镇计划建一座大型水泥厂,比较合理的区位选择是
A.建在城镇西北 B.建在城镇东北
C.建在城镇中心 D.建在城镇西南
36.下图7是“我国华北某城市的工业布局规划图”。你认为规划合理的是
图7 华北地区某城市的工业布局规划示意
37.下列属于德国鲁尔区和我国辽中南工业区形成的共同区位优势是
①煤炭资源丰富 ②水陆交通便利
③水资源丰富 ④丰富的铁矿资源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38.读图8,20世纪80年代以来,某钢铁企业若考虑经济效益,在布局上选择右图中哪一点最适宜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39.受自然条件影响最小的运输方式是 图8
A.铁路运输 B.管道运输
C.公路运输 D.内河航运
40.沃尔玛购物广场或部分超市分布在城市的边缘地区,其考虑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A.高等院校云集 B.交通便利
C.劳动力丰富廉价 D.附近居民购买力强
41.图9中①~⑤代表五种运输方式,纵坐标1~5代表各种运输方式(除管道外)四项指标的从优到劣顺序。在世界经济贸易中,下列物流流向及其所选择的交通运输方式合理的是
图9
(1)小麦:从中国到美国选用③
(2)鲜花:从中国到日本选用①
(3)石油:从伊朗到日本选用②
(4)铁矿石:从澳大利亚到上海选用⑤
A. (1)(2) B. (2)(3) C. (3)(4) D.(2)(4)
读图10我国东部某区域图,完成42~44题。
图10
42.为了加强甲、乙两村与城市的联系,拟建两条公路,图中八条规划线中,最合理的是
A.②a B.③b C.④d D.①c
43.图中铁路线分布存在着明显的问题,主要是
①穿越河流 ②邻近港湾 ③穿越城区 ④坡度太大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44.修建铁路后城市形态发生变化,下列选项中最有可能是
45.关于集装箱运输特点的叙述,欠妥的是
A.提高运行速度,增加通过能力 B.节省包装费用和仓库费用
C.便于实现装卸作业机械化 D.保证货物在运输过程中的安全
46.下列主张和观念,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的是
A.可持续发展重在经济的持续发展
B.发达国家应当限制消费
C.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唯一目标就是发展
D.在保护全球环境时,发达国家应当承担更大的责任
47.目前能缓解华北平原春旱期用水紧张状况,且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的措施有
A.增加地下水的开采量 B.缩减农田面积以降低农业用水总量
C.直接利用工业和生活污水灌溉 D.推广喷灌、滴灌,发展节水农业
48.对下列因人类活动而引发的环境问题的分类,正确的是
①滥伐森林 ②大量施用剧毒农药
③直接排放工业“三废” ④大量燃煤和使用消耗臭氧物质
⑤核泄漏 ⑥过度捕猎濒临灭绝动物
A.①②⑥;③④⑤ B.①②③;④⑤⑥
C.①④⑥;②③⑤ D.①③⑤;②④⑥
读图11“英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与生活质量”回答49~50.
图11英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与生活质量
49.上述情形给我们的启示是
A.财富和产品越多,生活质量越高
B.财富和产品越少,生活质量越高
C.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是生活质量的唯一保证
D.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与环境质量同步增长是生活高质量的保证
50.上述情形给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提出了示警,应走的道路或发展方式是
A.高消耗、高速度、高产值
B.单纯追求经济数量增长而牺牲环境质量
C.经济增长与保护自然环境同步
D.按“先污染、后治理”发展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