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成都市中考生物试题及答案(2)
16.(2016••成都)制作酸奶时所使用的微生物是( )
A. 酵母菌 B. 乳酸菌 C. 醋酸菌 D. 青霉菌
考点: 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作用.
分析: 微生物的发酵在食品的制作中有重要的作用,如制酸奶要用到乳酸菌.
解答: 解:A、制馒头、面包、酿酒用酵母菌,A错误.
B、酸奶是以鲜牛奶为原料,加入乳酸菌发酵而成,牛奶经酵母菌的发酵后使原有的乳糖变为乳酸,易于消化,所以具有甜酸风味,其营养成份与鲜奶大致相同,是一种高营养食品,B正确;
C、制醋用醋酸杆菌,C错误;
D、霉菌属于真菌,菌体有许多菌丝组成,如从青霉菌中能提取出青霉素,D错误;
故选:B.
点评: 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应用在考试中经常出现,注意掌握,并能用以实际的生活中.
17.(2016••成都)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是( )
A. 界 B. 门 C. 纲 D. 种
考点: 生物的分类及分类单位.
分析: 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界是最大的分类单位,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种.
解答: 解: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界是最大的分类单位,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种.分类单位越大,共同特征就越少,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多;分类单位越小,共同特征就越多,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少.
故选D.
点评: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生物的分类单位等级.
18.(2016••成都)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下列属于脊椎动物的是( )
A. 蜻蜓 B. 蜜蜂 C. 熊猫 D. 蜗牛
考点: 动物的分类.
分析: (1)脊椎动物的体内有脊柱,包括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
(2)无脊椎动物的体内没有脊柱,包括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软体动物、环节动物和节肢动物等.
解答: 解:蜻蜓、蜜蜂、蜗牛的体内无脊柱,属于无脊椎动物,而熊猫的体内有脊柱,属于脊椎动物.
故选:C
点评: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概念.
19.(2016••成都)提出自然选择学说的科学家是( )
A. 海尔蒙特 B. 林奈 C. 米勒 D. 达尔文
考点: 达尔文和自然选择学说.
分析: 达尔文,英国生物学家,进化论的奠基人.曾乘贝格尔号舰作了历时5 年的环球航行,对动植物和地质结构等进行了大量的观察和采集.出版《物种起源》这一划时代的著作,提出了生物进化论学说.创立了自然选择学说.
解答: 解:A、比利时的海尔蒙特,做过一个有名的“柳树实验”:在盛有200磅干土的瓦罐中,栽上一棵5磅重的柳树苗,罩上瓦罐后只用水灌溉,5年后树和落叶总重169磅3盎斯,干土只少了2盎斯.当时他误认为柳树增加的重量只能来源于水,而不知空气中二氧化碳所起的作用.A错误.
B、林奈的最大功绩是把前人的全部动植物知识系统化,摒弃了人为的按时间顺序的分类法,选择了自然分类方法.他创造性地提出双名命名法,包括了8800多个种,可以说达到了“无所不包”的程度,被人们成为万有分类法,这一伟大成就使林奈成为18世纪最杰出的科学家之一.
C、米勒模拟原始地球条件的实验证明从无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小分子物质,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是完全可能实现的.C错误.
D、达尔文,在探究生物进化奥秘的过程中,具有重要贡献,提出了自然选择学说,被恩格斯赞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三大发现”之一.D正确.
故选:D
点评: 此题考查了自然选择学说的提出者:达尔文.
20.(2016••成都)破坏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因素很多,其中影响最大的是( )
A. 地震因素 B. 火山因素 C. 战争因素 D. 人为因素
考点: 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
分析: 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超过则会遭到破坏,及对破坏生态环境的因素的认识.破坏生态环境的主要有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
解答: 解: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即生态平衡.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如果外界干扰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破坏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因素很多,其中人为因素是造成生态平衡失调的主要原因.例如,如果草原上放养的牲畜太多,就会严重破坏草场植被,造成土地沙化,草场就很难恢复原样了.
故选:D
点评: 自然因素如:水灾、旱灾、地震、台风、山崩、海啸等.人为因素:主要是指人类在生产、生活活动中对自然资源不合理的开发、利用,对生态系统稳定性造成的破坏,此外,引种不合理也会导致生态系统失去原有的稳定性.人为因素是造成生态平衡失调的主要原因.
二.填空题(共20分)
21.(2016••成都)鲫鱼、乌贼等在水中生活的动物,运动方式以 为主.动物利用不同的运动方式去适应不同的 ,有利于动物的生存和繁衍.
考点: 动物运动的意义.
分析: 动物的运动方式多种多样,飞行、游泳、爬行、奔跑等.这些都是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
解答: 解:鲫鱼、乌贼等在水中生活的动物,运动方式以游泳为主.动物通过运动能够快速找到食物,也有利于快速躲避天敌,增加活动范围,有利于找到更适合的生存空间,有利于躲避不利环境,鸟类的迁徙、鱼类的洄游等,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动物,运动方式也有所不同,表现出对其生活环境的适应,所以动物的运动对动物的自身生存和繁衍后代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故答案为:游泳;生活环境.
点评: 动物的运动的意义:有利于个体生存、繁衍后代.
22.(2016••成都)根据植物形态、结构、生理和生活习性的不同,将它们分为不同的类群,这些类群包括 植物、蕨类植物、和 植物等.
考点: 植物的分类.
分析: 植物根据生殖细胞的不同可分为孢子植物和种子植物.孢子植物用孢子来繁殖后代,包括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种子植物用种子来繁殖后代,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种子植物又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解答: 解:自然界中的植物多种多样,我们要对其进行分类,分类的依据有植物的形态、结构、生理和生活习性的不同,其中主要的依据是形态结构.植物主要有四类: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前三类不结种子,靠孢子繁殖后代,种子植物用种子繁殖后代.
故答案为:藻类;苔藓.
点评: 回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各植物类群的特点.
23.(2016••成都)病毒没有细胞结构,都由外壳和内核两部分组成,其中外壳的主要成分是 .
依据病毒 的不同,可将其分为动物病毒、植物病毒和细菌病毒三大类.
考点: 病毒的形态结构及生命活动特点;病毒的分类与噬菌体.
分析: (1)病毒同所有生物一样,具有遗传、变异、进化,是一种体积非常微小,结构极其简单的生命形式.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主要由内部的核酸和外部的蛋白质外壳组成,不能独立生存,只有寄生在活细胞里才能进行生命活动.一旦离开就会变成结晶体.
(2)根据寄生生物不同把病毒分为三类:动物病毒、植物病毒、细菌病毒.
解答: 解:病毒的结构非常简单,病毒没有细胞结构,都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两部分组成.因此病毒外壳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
根据病毒寄生生物的不同,可将其分为动物病毒、植物病毒和细菌病毒三大类.专门寄生在动物细胞里的病毒叫动物病毒如流感病毒、专门寄生在植物细胞里的病毒叫植物病毒如烟草花叶病毒、专门寄生在细菌细胞里的病毒叫细菌病毒,也叫做噬菌体如大肠杆菌噬菌体.
故答案为:蛋白质; 寄生生物.
点评: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病毒的结构特点和分类.
24.(2016••成都)自然选择是指生物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在生存竞争中 生存,不适应者被淘汰的过程,生存竞争是自然选择的途径,生物的 性和适应性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考点: 达尔文和自然选择学说.
分析: 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内容: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变异、适者生存.
解答: 解:自然界中各种生物普遍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从而能产生大量的后代.而生物赖以生存的食物和空间是有限的,生物为了获取食物和空间,要进行生存斗争.自然界中生物个体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只有哪些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在生存斗争中才容易生存下来,并将这些变异遗传给下一代,而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被淘汰.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不适应者被淘汰掉,这就是自然选择.生物通过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不断进化.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故答案为:适者;多样.
点评: 遗传和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内在基础,环境的变化是生物进化的外在动力,生物只有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才能生存和发展.
25.(2016••成都)人、鸟类和大多数昆虫的生殖方式为有性生殖,有性生殖是指由亲代产生的 结合形成 ,再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考点: 有性生殖与无性生殖的区别及应用.
分析: 由亲本产生的有性生殖细胞,经过两性生殖细胞(例如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成为受精卵,再由受精卵发育成为新的个体的生殖方式,叫做有性生殖;无性生殖指的是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解答: 解:人雌雄异体,体内受精,胎生哺乳,其生殖过程出现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成为受精卵,再由受精卵发育成为新的个体,属于有性生殖;
鸟类雌雄异体,体内受精,卵生,其生殖过程出现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成为受精卵,再由受精卵发育成为新的个体,属于有性生殖;
昆虫是雌雄异体,体内受精经过两性生殖细胞(例如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成为受精卵,再由受精卵发育成为新的个体的生殖方式,属于有性生殖.
故答案为:生殖细胞;受精卵.
点评: 无性生殖与有性生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
26.(2016••成都)保护动物的多样性要在遗传物质、 和生态环境三个层次上制定保护战略和采取保护措施.这些措施包括 保护、异地保护、法制教育和管理等.
考点: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基本措施.
分析: (1)生物多样性保护动物的多样性通常有三个主要的内涵,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2)保护动物的多样性的措施:就地保护、易地保护和法制教育和管理.
解答: 解: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我们在遗传物质、物种和生态环境三个层次上制定了保护战略和不同的措施,如就地保护、易地保护和法制教育和管理.
就地保护的主要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建立自然保护区是指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除了建立自然保护区之外,人们还把把濒危物种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育中心,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又叫易地保护.
故答案为:物种;就地.
点评: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内容在中考中经常出现,题型多变,要注意掌握.
27.(2016••成都)动物行为受 和激素的调节,受遗传物质的控制,是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主要有观察法和 法.
考点: 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分析: 研究动物的方法主要有实验法和观察法.实验法是生物研究的主要方法.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调查是科学探究的常用方法之一.
解答: 解:动物的行为是指动物在内外刺激的作用下所产生的活动表现,动物行为受神经系统和激素的调节,受遗传物质的控制,这是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研究动物的行为的方法主要有观察法和实验法.单纯的观察法可以没有实验,但是在实验法中却离不开观察.
故答案为:神经系统;实验
点评: 此题考查对科学探究的理解.观察、实验、调查是获得事实和证据的多种途径.
28.(2016••成都)水稻和野慈姑都生活在稻田中,它们因争夺有限资源而发生斗争的种间关系叫 ;小丑鱼和海葵共居一起、相互依存的种间关系叫 .
考点: 生物和生物之间有密切的联系.
分析: 生物之间的关系: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种内关系又分为种内互助和种内竞争;种间关系又有①共生、②寄生、③捕食、④种间竞争几种方式.
解答: 解:水稻和野慈姑互争夺阳光、水分无、机盐等,属于竞争关系;小丑鱼和海葵共居一起、相互依存的种间关系叫共生关系.
故答案为:竞争关系;共生关系
点评: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29.(2016••成都)生殖和发育使自然界生机盎然,使生命得以延续和发展.生物产生后代和繁衍种族的过程叫 ,生物体的结构由简单到复杂、功能由不完善到完善的变化叫 .
考点: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现象.
分析: 生物具有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生殖、遗传和变异、应激性等生命现象.
解答: 解:生殖是指生物产生后代和繁衍种族的过程,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一种生命现象.生物的发育是指从受精卵开始到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经过发育,生物体的结构由简单到复杂,由幼体到成熟,功能活动由不完善到完善的变化.
故答案为:生长;发育.
点评: 生物的生命现象是考查的重点,可结合着具体的例子理解掌握.
30.(2016••成都)遗传和变异在生物界普遍存在.子女和父母之间存在很多相似的性状,这种现象称为 .同时,子女和父母之间以及子女个体之间的性状又存在明显差异,这种现象称为 .
考点: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现象.
分析: 生物的性状在传给后代的现象叫遗传;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的个体之间在性状上的差异叫变异.
解答: 解:生物亲代与子代之间,子代个体之间的相似现象,叫做遗传,而亲代间和子代个体间存在明显差异,这种现象称为变异.遗传和变异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现象.
故答案为:遗传;变异.
点评: 解题的关键是知道遗传和变异的概念.
三.识图题(共20分)
31.(2016••成都)如图为某森林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请分析回答:
(1)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 关系而形成的链条式联系,叫做食物链.上图的食物网中有多条食物链,请写出其中任意一条完整的食物链.
(2)如图所示的森林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的生物是 ,无机环境中的二氧化碳主要是通过这些生产者的 作用进入食物链.
(3)当能量顺着食物链逐级传递时,通常每一环节只能把所获得能量的 %传递给下一个环节,因此,能量在沿着食物链各个环节的传递过程中逐级递减.据此推测.图中储存能量最少的生物种类应该是 .
(4)该森林生态系统中,当鼠和兔的数量增多时,植被会 ,但食肉动物数量的增加又使鼠和兔的数量 ,森林植被得以恢复.生态系统可以通过这种 能力,克服系统内部的变化和外来干扰因素的影响,维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考点: 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的流动;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分析: (1)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
(2)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解答: 解:(1)食物链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形成的链状结构,图中食物链有:草→兔→鹰;草→兔→狐;草→鼠→狐;草→鼠→鹰;草→鼠→蛇→鹰.
(2)草是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消费者和分解者提供营养物质和能量,因此图中生产者是草,属于生态系统的生物部分.
(3)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即能量往下一级传递只是传递上一级能量的10%~20%.动物的营养级越高,所获得的能量就越少.可见图中储存能量最少的生物鹰.
(4)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如果该生态系统鼠和兔的数量增多时,由于鼠和兔以植物为食,则草原植被的数量会减少,食鼠和兔的动物也会由于食物增多而导致数量增多;食鼠和兔的动物的增多又限制了鼠和兔的增长,因此一段时间后,又会恢复正常;可见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故答案为:(1)吃与被吃;草→鼠→蛇→鹰;
(2)草;光合;
(3)10%~20;鹰;
(4)减少;减少;自动调节
点评: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生态系统的组成、食物链、食物网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