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网 > 答案大全 > 各学科答案 > 历史答案 >

2015新课标2历史答案(2)

时间: 炎婷2 历史答案

  【答案】:(1)孟子:治国需要法制;权力不能干预执法;当法律与人伦冲突时,维护人伦。(5分)

  苏格拉底:守法是正义行为;法制关乎城邦存亡;法律至上,严格守法。(5分)

  (2)社会背景:战国时期,各国变法图强,法律的权威地位逐渐确立;宗法观念的影响;儒家伦理思想的影响。(6分)

  古希腊工商业相对繁荣;城邦民主政治高度发达;各种社会思潮活跃;法律作用突出。(6分)

  历史价值:他们的法制观念分别对中国和西方法制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是人类思想发展史上的宝贵遗产。(3分)

  (2)本题考查对所学历史知识的掌握。回答社会背景时需要从政治、经济和文化角度来回答背景。针对他们的不同要分别分析背景对他们的作用。对于历史价值的评判,主要是针对当时的社会价值和对后世的价值来谈。要充分肯定他们思想的重要意义,给出最中肯的评价。

  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表2 1950—2008年我国部分节假日一览表

  年份

  法定节假日天数

  节假日 1950 1995 2000 2008

  元旦 1 1 1 1

  春节 3 3 3 3

  劳动节 1 1 1 1

  国庆节 2 2 3 3

  星期日 1 1 1 1

  星期六 —— 1 1 1

  清明节 —— —— —— 1

  端午节 —— —— —— 1

  中秋节 —— —— —— 1

  表2能够反映我国节假日变化的多种趋势。指出其中一种变化趋势并说明形成的历史原因。

  【答案】:评分说明:

  正确指出材料反映的一种变化趋势,如法定假日总天数从少到多,成为法定假日的传统节日种类增多,小长假出现和增多等,根据史实对变化趋势原因的说明充分恰当。

  示例:趋势:改革开放后法定假日总天数从少到多。(4分)

  原因:实行改革开放,社会、经济发展迅速;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休闲娱乐需求增加;增加假日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一种手段;政府更加注重民生。(8分)

  (“示例”只作阅卷参考,不作为唯一答案。)

  45.(15分)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清代前期,正一品文官年薪俸银180两,正七品知县45两,正九品官员33两。这些银两除养家糊口外,还要支付随从、幕僚的酬金及办公费用,普遍入不敷出。各级官员在征收田赋等税收时,以各种名义额外加征。这些税外之税,小部分作为各级衙门的办公经费,大部分被各级官员据为己有。“大州上县,每正赋一两”,额外加征“银一钱五分、二钱不等”;部分州县“数倍于正额”,以致引发民变。雍正帝认为,与其暗取而多征,不若明定其数;与其营私而中饱,不若责其办公。他决定改革,明确规定加征的税额,统一管理,用于发放以“养廉”为名的津贴。养廉银的数目,视职位的高低及岗位的重要程度而定。总督每年约二万两,州县官每年也有两千两左右。用作办公经费与官员薪水补贴。官员的合法收入大幅提高。

  ——摘编自黄惠贤等《中国俸禄制度史》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清政府建立养廉银制度的原因。(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养廉银制度的作用。(7分)

  【答案】:(1)官员薪俸偏低;地方办公经费不足;各种税外之税繁多,官员贪腐现象普遍;百姓税负沉重,社会矛盾尖锐;政府力图整顿整治。(8分)

  (2)提高了官员的合法收入,有助于抵制贪腐;暂时减轻民众负担,缓解社会矛盾;未能从根本上解决贪腐问题。(7分)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考查分析材料的能力。本题回答的关键就是从材料中找关键词。根据材料我们能总结出雍正帝的措施主要是针对腐败现象雍正帝提出“养廉”。因此问题就转化为腐败带来的危害,我们就围绕腐败的原因和带来的危害回答本题。从材料中很容易就找到薪俸低、社会不稳定的关键词,进行简单概括即可。

  (2)本题考查对所学历史知识的掌握。对于一个政策的作用我们主要从他的目的来进行分析,如果目的达到了,那么它就是成功的。因此针对雍正帝提出“养廉”政策的原因回答即可。“养廉”政策产生的作用就是缓解了还原的经济压力,因此也就缓解了腐败带来的一系列问题,稳定了社会秩序。但是没有能够从根本上解决腐败问题。

  46.(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 所谓立宪政体,所谓国民政治,果能实现与否,纯然以多数国民能否对于政治,自觉居于主人的主动的地位为唯一根本之条件。自居于主人的主动的地位,则应自进而建设政府,自立法度而自服从之,自定权利而自尊重之,倘立宪政治之主动地位属于政府而不属于人民,不独宪法乃一纸空文,无永久厉行之保障,且宪法上之自由权利,人民将视为不足重轻之物,而不以生命拥护之;则立宪政治之精神已完全丧失矣。是以立宪政治而不出于多数国民之自觉,多数国民之自动,惟仰望善良政府,贤人政治,其卑屈陋劣,与奴隶之希冀主恩,小民之希冀圣君贤相施行仁政,无以异也……共和立宪而不出于多数国民之自觉与自动,皆伪共和也,伪立宪也,政治之装饰品也,与欧美各国之共和立宪绝非一物。——摘编自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1916年)

  (1)根据材料,概括陈独秀关于实现民主政治的主张。(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陈独秀关于实现民主政治的主张。(9分)

  【答案】:(1)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多数国民须自觉居于主人地位,具有主动精神;自觉参与建设政府、制定并维护宪法。(6分)

  (2)从思想文化层面反思清末民初民主政治失败的原因;认识民众觉悟才是实现民主政治的关键,要唤醒国民的政治自觉;发展了民主思想;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开展,起到了思想解放作用。(9分)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考察分析材料的能力。陈独秀的主张材料中已经明确给出。他的主要主张就是民主政治最重要的是人民自居于主人公地位,应以民治民,自己制定规律,自己拥护执行,而不是依靠政府来统治,否则无异于君主专制。因此回答问题的关键点就是“主人翁意识”。

  (2)本题考查对历史事件的分析与评价。对历史事件的评价要用一分为二的角度来评价,对于积极作用要给予肯定,不足要指出。陈独秀的主张是一种对民主制度宣传与肯定,他从思想文化角度对民主政治失败原因进行分析。发现了民主的关键,因此也成为宣传民主政治的旗手,在新文化运动中成为民主政治的代言人。但是他的思想体系也有不足,与中国实际没有完全结合,这点简要说明即可。

  47.(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早在1910年,俄国科学家就发现了放射现象。1941年4月,苏联驻纽约的情报机构向国内报告,西方最著名的物理学家正在谈论铀具有的巨大军事意义。其后苏联著名物理学家库尔恰托夫被任命为发展核计划的学术负责人。1943年4月,来自全苏的著名专家开始了研制工作。

  1945年8月,苏联国防委员会通过决议,着手研制原子武器,以打破美国的垄断。斯大林对库尔恰托夫说:“请说出您需要的一切帮助,您不会遭到拒绝的。”苏联部长会议成立了直属部长会议的管理总局负责研制工作。

  参加这项工作的人员达数十万之多。一位参与者写道:“我们能够团结一致,首先是给我们提供了相当优越的科学工作条件。其次,是内心的感觉,即击败法西斯德国后,我们同最强大敌人的对抗仍没有结束。”1949年8月,苏联第一枚原子弹试爆成功。

  ——摘编自(俄)亚 维 菲利波夫《俄罗斯现代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联制定和实施原子武器研制计划的背景。(5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苏联原子武器研制成功的条件和在当时历史条件下的积极作用。(10分)

  【答案】:(1)西方制定并实施发展原子武器计划;战争后期盟国内部矛盾显现;美国垄断原子弹;冷战氛围逐渐加强,危机意识强烈。(5分)

  (2)条件:具有相关科学研究基础;国家高度重视,设有专门领导和研究机构;举全国之力研制。(5分)

  积极作用:打破了美国的核垄断,一定程度上遏制了核战争的发生;巩固了苏联和社会主义阵营的地位,有利于世界格局的稳定。(5分)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考查分析材料的能力。一个事物的产生基础是有科学理论的发现。其次我们要分别从政治背景的角度去考虑,在针对政治背景的分析中要注意结合当时的自身背景和外部环境来分析,这样就可以达到分析全面的效果,不至于遗漏。此外还有结合教材分析,结合冷战即将爆发的史实来分析。

  (2)本题考查分析材料的能力与对所学知识的掌握与理解能力。历史条件主要是根据材料中的信息来回答,理论上成熟,政府大力支持,人民极其拥护。历史意义要分为自身意义和世界意义两个方面。自身的意义主要是维护了自身的安全,世界性意义就是打破美国和垄断,有利于世界格局的稳定。

  48.(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19世纪70年代,德国统一后,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一系列社会问题也随之出现。工业生产中的伤亡事故,工人生活与健康状况不断恶化。与此同时,工人阶级的力量迅速壮大,工人运动日益高涨。1878年,俾斯麦政府强迫帝国议会通过了《非常法》,对深受工人拥护的社会民主党进行严厉镇压。在《非常法》实行的12年里,许多社会民主党党员被监禁和驱逐,大量拥护社会民主党的工人被解雇,大批报刊、出版物及工人组织被查禁或取缔。

  俾斯麦政府也通过立法为工人提供社会保障。自1883年起,俾斯麦政府相继颁布了《疾病保险法》《事故保险法》《老年人与伤残者保险法》,为工人及其家属提供医疗保障,同时也为老年人及伤残者提供养老金和津贴。

  ——摘编自孙炳辉、郑寅达《德国史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俾斯麦政府颁布《非常法》的历史背景。(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俾斯麦对工人运动采取的基本政策加以评析。(9分)

  【答案】:(1)德国统一,经济发展迅速;社会问题凸显,工人生存状况恶化;马克思主义传播,工人力量壮大,工人组织出现;德国君主立宪政体带有浓厚的专制色彩。(6分)

  (2)政策:推行《非常法》,镇压工人运动;颁布有关社会保障法令,建立社会保障体系。(4分)

  评析:巩固了资产阶级的统治;阻碍了工人运动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民众生活,缓解了社会矛盾。(5分)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考查分析材料的能力,着重于对材料的概括与理解。本题主要是对的过当时社会背景的概括,材料中已经明确给出。在回答时,要注意对德国当时的社会背景简要说明,分点回答。针对问题焦点在哪里要重点说明。此外要联系教材中的内容来回答,针对德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要作出说明。

  (2)本题考查分析材料的能力。俾斯麦的措施就是两条,一是刚性措施,一是慰安措施。针对这两个方面进行具体阐述即可。对这种政策的评价主要针对它的利弊,以及产生的影响。我们要一分为二的看待它的作用,针对政策“双管齐下”的特点,着重说明他对德意志自身发展的意义。针对他政策上的不足也要加以阐述。

48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