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网 > 答案大全 > 其它答案 >

答谢中书书知识点归纳

时间: 炎婷2 其它答案

  《答谢中书书》语文知识点汇总

  二、理解性默写

  1、总领全文的句子: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2、俯视的句子:清流见底。

  仰视的句子:高峰入云。

  平视的句子: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3、讲究色彩搭配,表现一年之美的景象的对偶句是: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具备。

  4、描写晨景的句子:晓雾将歇,猿鸟乱鸣。描写傍晚景色的句子: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5、将听觉、视觉结合,由静入动,表现一日之美,传达了生命气息的对偶句是: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6、表现作者自豪之情的句子: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7、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三、课文理解

  1、本文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答: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2、全文抓住哪一个字去写?共描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哪些特点?

  答:①“美”字 ②山峰、河流、石壁、青林、翠竹、猿、鸟、鱼③有静有动,有声有色。

  3、文中所提到的“康乐”是指谁?作者举他有什么深意?

  答:谢灵运;说明能够欣赏领略山川之美的人很少,表现作者的自得之情。

  4、“猿鸟乱鸣”一句中的“乱”字用得好,好在哪里? 答:它写出了“鸣”的状态,写出了晨景的热烈欢跃的气氛

  5、沉鳞竞跃”一句中的“竞”字用得也好,好在哪里?

  答:它写出“跃”的状态,争相跳,静中有动,写出热闹的气氛。

  6、作者描写景物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观察角度:由仰而俯;景物形象:由显而微;景物状态:由静而动; 时间交代:由朝而夕。使山川景物和谐、完整、统一。

  7、“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内含作者什么感情?

  答:有高雅情怀的自豪感以及期望与古往今来的林泉高士相比肩之情。

  8、本文实在是一篇美文。试分析美在何处。

  ①山水相映之美②色彩配合之美 ③晨昏变化之美④动静相衬之美

  四、古今异义

  ①四时俱备(时 古义:季节 今义:时间)

  ②晓雾将歇(歇 古义:消散 今义:休息) (晓 古义:清晨 今义:知道)

  ③夕日欲颓(颓 古义:坠落 今义:消沉,委靡)

  ④古来共谈(谈 古义:称赞 今义:谈论) 五、一词多义

  与:①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参与,这里指欣赏;

  ②念无与为乐者:和。

  书:①谢答中“书”书:与“中”合用为官职名;

  ②谢答中书“书”:书信,是一种文体。(与之类似的有《与朱元思书》吴均)

  ③乃丹“书”帛曰:动词,书写(来自《陈涉世家》司马迁)

   《答谢中书书》原文: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答谢中书书》赏析:

  《答谢中书书》文章以感慨发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有高雅情怀的人才可能品味山川之美,将内心的感受与友人交流,是人生一大乐事。作者正是将谢中书当作能够谈山论水的朋友,同时也期望与古往今来的林泉高士相比肩。

  接下来的十句,作者便以清峻的笔触具体描绘了秀美的山川景色。“高峰入云,清流见底”,极力描写山之高,水之净,用笔洗练,寥寥八字,就写出了仰观俯察两种视角,白云高山流水三重风物,境界清新。“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又改用平远、高远的视角极目远眺,青翠的竹木与五彩的山石相映衬,呈现出一派绚烂辉煌的气象,在清爽宜人的画卷上平添了万物勃发的生命力。“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由静景转入对动景的描写。猿鸟的鸣叫声穿越了清晨即将消散的薄雾,传入耳际;夕阳的余晖中,鱼儿在水中竞相嬉戏。这四句通过朝与夕两个特定时间段的生物的活动,动静结合,又为画面增添了灵动感,传达了生命气息。这十句作者择取有代表性的景物加以组合,使读者对山川景物产生完整、统一的印象。

  最后,文章又以感慨收束,“实是欲界之仙都”,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王国维云:“一切景语皆情语。”本文写景,没有仅仅停留在景物本身,而是抓住景物的灵魂,即自然万物的勃勃生机,通过高低、远近、动静的变化,视觉、听觉的立体感受,来传达自己与自然相融合的生命愉悦,体现了作者酷爱自然、归隐林泉的志趣。文字明朗,毫不雕琢。

  看了“答谢中书书知识点归纳”的还看了:

1.初二语文期末复习计划3篇

2.初二学生怎样复习语文

3.八年级语文人教版上册复习资料

4.山东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复习题

5.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测试题B卷

526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