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网 > 答案大全 > 各学科答案 > 语文答案 >

江西语文中考答案

时间: 炎婷2 语文答案

  江西中考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一、语言知识及其运用(12分)

  1.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当(gòu)恻隐忍俊不(jìn)妇儒皆知

  B.归(xǐng)愧作然而止(gá)销声匿迹

  c.藩(fān) 瑟索 而不舍(qiè) 月明风清

  D.枯(hé) 技俩顶礼拜(mó)  无可质疑

  参考:【答案】C(2分)【解析】A项的“忍俊不禁”中的“禁”应读第一声的“jīn”,考查多音字,见人教版七上第一单元第四课《紫藤萝瀑布》;“妇儒皆知”中的“儒”应写成子字部首的“孺”,考查形似字,见人教版七下第三单元第十一课《邓稼先》;B项的“愧作”中的“作”应写成竖心旁的“怍”,考查形似字,考生应该学会依义辨部首,愧(kuì)怍(zuò):内心惭愧,是从心里发出,故为竖心旁,见人教版八上第三单元第九课《老王》;“戛然而止(ɡá)”的读音应为“jiá”,考查形似字,不要与口字旁的“嘎”字相混淆,见人教版七下第四单元第十七课《安塞腰鼓》;D项的“技俩”中的应写成单人旁的“伎”,考查形似字,见人教版八上第三单元第十课《信客》;“无可质疑”中的“质”应写成“置”,考查同音字,见人教版八下第二单元第四课《列夫·托尔斯泰》。另外,还要注意两个词语的读音:A项的“勾当(gòudàng)”中“勾”字读音(gòu)(千万不能读成第一声。)D项的“枯涸”中“涸”字读音“(hé)”(千万不能认字认半边,读成(gù)或读成第四声(hè),这两个字属于中考高频词,需引起足够的重视。

  2.下列句子加点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2分)

  A.闻一多先生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

  B.聂老师对待工作认真负责,在教学中常常吹毛求疵。

  C.在创造的宇宙里,爱因斯坦是光辉灿烂的明星,这是不言而喻的。

  D.学校开展的“安全教育”活动让广大师生获益匪浅。

  参考【答案】B(2分)【解析】A项兀(wù)兀(wù)穷(qióng)年(nián):辛辛苦苦地一年到头这样做。兀兀,劳苦的样子。穷年,终年,一年到头。沥(lì)尽(jìn)心(xīn)血(xuè):沥,滴。滴尽了心血,比喻付出了全部精力。B项吹毛求疵(cī):比喻故意挑剔别人的缺点,寻找差错。表贬义,与前面的“工作认真负责”前后矛盾。褒贬不分,记住口诀:吹毛求疵表贬义。C项不言而喻(bùyánéryù):不用说就可以明白。形容道理很明显。D项受益匪(fěi)浅:得到很多益处。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变色龙随着周围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变色,是出于生存的本能

  B.过了一会儿,汽车突然渐渐地放慢了速度。

  C.《水浒》生动地叙述了梁山好汉们从起义到兴盛再到最终失败。

  D.父母过于溺爱孩子,这对孩子的成长极为不利。

  参考【答案】A(2分)【解析】B项中“突然”与“渐渐”前后矛盾,删掉其一即可。C项中缺少宾语的中心语。添加“……的全过程”知心法:“谓语后带长串宾,一般残缺宾中心”D项中“溺爱”一词本身就已经有”过于”的意思,与前面的“过于”构成重复的语病。

  4.下列句子组成的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2分)

  ①说故事的人要针对人性的好恶来安排情节,须始终抓住听众的兴趣。

  ②如果故事很长,则这种循循善诱、引人入胜的功夫尤其重要。

  ③说故事面对的听众则比较复杂,听众的注意力比较难以集中。

  ④谈天和说故事是有差异的。

  ⑤谈天是和“淡得来”的人交谈,无须费许多心机去吸引对方。

  A.④⑤①③②B.④⑤③①②C.⑤③②①④D.⑤④②①③

  参考【答案】B(2分)

  【解析】第一步:利用选项逆向推理排序。对比一下选项,我们可知推测以下信息:首句④或⑤;对比④和⑤,可知④是中心句,就可以推知此段文字讲“谈天和说故事是有差异的。”故排除选项C和D,剩下A和B。第二步:对比A和B,只需解决①②③的先后顺序问题,根据排序题中的“注意前后文的衔接语,过渡语,指代性词,关联词等表逻辑关系的标志语”,仔细通读这5句话,只需根据②句中的指代性词“这种”,指出指代的内容:说故事的人要针对人性的好恶来安排情节,始终抓住听众的兴趣。,便可知①后一定是②,这时答案便可知晓是B。但其实也可以利用指示代词排序:代词一般不做首句,代词往往指代其他内容,放在首句易造成语义不清晰。如选项中首句是代词,可直接排除。利用指代性词还原指代的内容,搞清最密切的两句。根据②句中的指代性词“这种”,指出指代的内容:说故事的人要针对人性的好恶来安排情节,始终抓住听众的兴趣。便可知①后一定是②,这时答案便可知晓是B。还可以利用对应关系排序:这种题所采用的语段一般都是在上句与下句或上半句与下半句之间有一定的对应关系,我们只要抓住它们的对应关系就可以解答这种题了。④是中心句,接下来先讲谈天后说故事。③就应该在⑤的后面;其实本语段结构是总一分结构也可以帮助排序。以上这些方法可以综合使用,互相佐证答案。

  5.下列与画线句子表意最相近的一项是()(2分)

  语文学习要注重打好基础,就像盖房子,根基不牢,房子肯定盖不高。

  A房子能盖得高吗?B.房子能盖不高吗?

  C.房子应该盖不高。D.房子是否盖得高?

  【答案】A(2分)【解析】此题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要明确反问句表示一重否定。否定的反问句表示肯定意思。选项B的意思正好与划线句相反,选项D,是选择疑问句,没有明确表态。选项C,虽意思相近,但不是“最”,且副词“应该”与原句中的副词“肯定”语气上不符合,该题还有一个干扰考生的地方标点符号,因为原句是“句号”,所以有绝大部分考生选C。

  6.下列作为新闻标题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北京晨报讯(记者王歧丰)为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全市已启动抗战文物险情排查工作。北京市文物局日前通报,今年6月底前,将完成68处抗战文物的保养工作。

  据市文物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我市抗战类文物共162处。近年来,对焦庄户抗战遗址等一批抗战文物进行了不同程度的修缮。此次文物修缮,主要是对地堡类文物周边进行降土,将原入口加以整修,重做地面和排水,增设自渗井,安装文物保护标志牌、说明牌。

  记者还了解到,目前抗战文物保护工作并不平衡。各级抗战文物的保护情况不乐观,大部分存在局部残损的情况,小部分损坏严重。

  A.北京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B.抗战文物保护工作并不平衡

  c,北京启动抗战文物险情排查工作D.北京开始保养68处抗战文物

  【答案】D(2分)

  【解析】此题很容易选成A项。切忌“背景”干扰,将“背景”误认为主要信息。大多数情况下以介词短语的形式出现。语段当中的“为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即为介词短语,是“背景”。切勿把“背景”:“为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全市已启动抗战文物险情排查工作”当导语,导语法。首先,明确导语的意思是,新闻文段中电头之后的第一句话或第一段,但也不是绝对的,要利用主体来检验答案。“最恰当”标题,最全面地概括内容。看标志词:一般像“通报、获悉“等词后为主要信息。还应兼顾信息概括的全面性,不能片面。要搞清楚“主要信息”和“次要信息”,切忌以偏概全,喧宾夺主。只要平时多注意看新闻联播,了解新闻的基本常识,就能很快判断出答案。根据上面的分析:选项A北京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选项C北京启动抗战文物险情排查工作就是将“背景”误认为主要信息。排除选项A、C选项,B信息概括不全面,是次要信息,只能概括第3小段的内容。

  二、古诗文阅读与积累(22分)

  (一)阅读下面古诗,完成第7-8题(4分)

  二月二日出郊

  [宋]王庭珪

  日头欲出未出时,雾失江城雨脚①微。天忽作晴山卷幔,云犹含态石披衣。

  烟村南北黄鹂语,麦垅高低紫燕飞。谁似田家知此乐?呼儿吹笛跨牛归。

  注 ①雨脚:即雨线之意。

  7.下列对诗的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

  A.首联点明了刚出郊时太阳未出、江城隐于雾中的情景。

  B.颔联描写了天气晴朗、云雾完全消散的景象。

  C.颈联捕绘了一幅黄鹂轻语、紫燕翻飞的生机盎然的图景

  D.全诗描写了作者郊游时的所见所闻。

  【答案】B(2分)

  【解析】颔联的意思是:忽然天又变晴,卷起帐幔露出了群山;云彩朵朵,好像山石披上了白衣。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云犹含态石披衣”,云摆弄着姿态,山石好像披着衣裳,形象地写出了云雾缭绕山石的情状,而不是完全消散的景象。

  8.下列对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云犹含态石披衣”一句采用拟人手法,赋予“云”和“石”以人的情态

  B.诗的颔联写远景,颈联写近景,远近结合,使景物富有层次感

  C..全后两联用鸟类逢春之乐反衬“田家”早耕归来的心情。

  D.全诗借景抒情,表达了作者热爱田园风光的感情。

  【答案】C(2分)

  【解析】此题C选项错在“反衬”,鸟类乐,那如果是反衬的话,就表明人不乐,是乐景哀情了,但其实诗中田家也是快乐的,故不用反衬。鹂语燕飞的自然景物衬托农家之乐,并流露出诗人自身热爱自然之情趣,手法细致且含蓄。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笫9—13题。(10分)

  游大林寺

  白居易(唐)

  [原文]

  余与河南元集虚①辈(中考原题为“余与河南元集虚,范阳张允中……凡十七人,”),自遗爱草堂历②东、西二林,抵化城,憩峰顶,登香炉峰,宿大林寺。大林穷远③,人迹罕到。环寺多清流苍石,短松瘦竹。寺中惟板屋木器,其僧皆海东人。山高地深,时节绝晚,于是④孟夏,如正、二月天。山桃始华⑤,涧草犹短,人物风候,与平地聚落⑥不同。初到,恍然若别造⑦一世界者。因口号⑧绝句云:

  人间四月芳菲尽⑨,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⑩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既而,周览屋壁,见萧郎中存、魏郎中弘简、李补阙渤⑾三人姓名诗句。因与集虚辈叹,且日:“此地实匡庐⑿第一境,由驿路至山门,曾⒀无半日程。自萧、魏、李游,迨⒁今垂⒂二十年,寂寞无继者。嗟呼,名利之诱人也如此!”时元和十二年四月九日,乐天序。

  选自上海古籍出版社《白居易及其作品选》

  [注释]①元集虚:唐代隐士,隐居庐山,善文会乐,与向居易交情甚好。②历:经过。③穷远:十分僻远。④于是:在这里。⑤华:同“花”,此作动词,开花。⑥聚落:村落,村庄。⑦别造:别外来到。造,到访。⑧口号:随口吟诗。⑨芳菲:花草,此处泛指百花。⑩长恨:常恨。(11)萧郎中存、魏郎中弘简、李补阙渤:分别指唐代比部郎中萧存、户部郎中魏弘简、右补阙李渤三人。李渤,苏轼《石钟山记》一文中曾提及。(12)匡庐:庐山。相传周朝时有匡氏七兄弟隐居庐山,故有此说。(13)曾:还。(14)迨:至,到。(15)垂:将近。

  9.对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2分)

  此地实匡庐间第一境

  A.此/地实匡庐间第一境B.此地/实匡庐间第一境

  c.此地实/匡庐间第一境D.此地实匡庐间/第一境

  【答案】9.B(2分)

  【解析】此句意思为:此处实为庐山第一胜境。匡(kuāng)庐的意思为:指江西的庐山。相传殷周之际有匡俗兄弟七人结庐于此,故称。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这里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应选B

  10.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华(      )(2)造(        )

  【答案】10.(1)开花(1分)(2)到(或“往”)(1分)

  【解析】(1)华在初中文言文中不常见哟,《淮南子·时则训》的“桃李始华”肯定想不到,但想到一个成语:华而不实了吗?华而不实:华:通花,开花;实:果实,结果。花开得好看,但不结果实。比喻外表好看,内容空虚。也指表面上很有学问,实际腹中空空的人。(2)造饮辄尽。——陶渊明《五柳先生传》,此中“造”译文为:到,往。

  11,翻译文中画线句子。(2分)

  环寺多清流苍石,短松瘦竹。

  【答案】11.寺院周围多是清澈的溪流,苍色的岩石,矮小的松树,清瘦的竹子。

  【解析】环:环绕,围绕,这应是一个得分点,句意也是一分吧。清、苍、短、瘦用组词法去组词,同现代汉语没有太大的区别,瘦要注意翻译。

  12.用自己的话说说白居易一行游大林寺的行踪。(2分)

  【答案】12.白居易一行从遗爱草堂出发,经过了东林、西林二寺,到达化城寺,在峰顶上稍事休息,便登上香炉峰,住在大林寺。(2分)

  【解析】自遗爱草堂历②东、西二林,抵化城,憩峰顶,登香炉峰,宿大林寺。将此句翻译一遍就可以了。从遗爱草堂出发,经过庐山西北麓的东林寺和西林寺,来到上化城寺,在讲经台峰顶休息后,登上香炉峰,投宿于大林寺。

  13.大林寺景色优美却游人甚少,其原因是什么?请用文中语句回答。(2分

  【答案】13.(1)大林穷远;(2)名利之诱人也如此!(2分)【解析】此题不难,失分的原因就是有的考生只写了一点,此次中考文言文总体不难,去做一下延伸习题吧,这是一期杂志上的,我把它挑出来,供同学们参考。

  【参考译文】我同河南府元集虚等好友一道,从遗爱草堂出发,经过庐山西北麓的东林寺和西林寺,来到上化城寺,在讲经台峰顶休息后,登上香炉峰,投宿于大林寺。大林寺十分偏僻,人迹罕至。寺的周围溪水清澈,岩石苍黑,青松矮短,翠竹修长。寺里只有木制的房屋和器用,寺僧都是海东人。这里山势高峻,地形深幽,因而季节变换非常缓慢。在这里,初夏时节却如山外的正月二月天气。山中桃树刚刚开花,山涧绿草还很短浅,人事景致,风情物候,跟寺外的平地村落一点不同。刚到这里,就如同来到了另一个神奇世界。于是随口吟出绝句一首: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不久,我们环顾大林寺的屋壁,只见屋壁上有萧存、魏弘简、李渤三人题写的诗句。为此,我和元集虚等人无不感叹,并说:“此处实为庐山第一胜境,从交通大道走到僻远的大林寺,还不到半天的路程。自萧、魏、李这三人游览人林寺后,到现在将近二十年了,冷落萧条,再没有知名人士承袭他们游览题诗的雅事了。唉,功名利禄对人们的诱惑竟然到了这种地步啊!”

  【赏析】这是唐代人诗人白居易在被贬为江西江州司马后,同好友元集虚等十余人一起游览江西庐山大林寺时所写的一篇记游散文,几乎马他写<琵琶行》同时。作品以游踪为线索,重点描绘了大林寺独特的景致:粗笔勾勒“清流苍石,短松瘦竹”,细笔刻画“山桃始华,涧草犹短”;用“山高地深,时节绝晚”写出其总体特征;用“人物风候,与平地聚落不同”突出其地域特色。接下来的一首七绝,作者以奇妙之笔抒写情致,把诗人游赏的感受写得淋漓尽致:你看,在平地桃花已凋落的季节,山寺的桃花却开得异常繁盛。看到花落,我常常怨恨春天归去没处寻找,谁知它竟然转到这人林寺中来了!欣喜激动之情,溢于言表。文章最后笔锋一转,发出感叹:如此胜境,又临近人路,竟然人迹罕至,可见世人是多么热衷于追名逐利而无暇欣赏美景啊!读到此处,人们才知本文旨意。

  (三)古诗文积累。(8分)

  14.填补下列名句的空缺处或按要求填空。(每空1分)

  (1)           ,自缘身在最高层。

  (2)长风破浪会有时,        。

  (3)         ,弓如霹雳弦惊。

  (4)        ,西北望,射天狼。

  (5)《陋室铭》中描写陋室环境幽美的句子是“  ,”。

  (6)《(论语)十则》中阐述“学”与“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

  [参考答案](1)不畏浮云遮望眼(2)直挂云帆济沧海(3)马作的卢飞快(4)会挽雕弓如满月(5)苔痕上阶绿,草色人帘青(6)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516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