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阅读找材料的解题技巧
读材料,不是读小说,不是消遣性阅读,而是要有目的地去读材料,即阅读之前一定要有“问题意识”。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申论答题技巧,希望大家能够从中有所收获!
为什么有很多同学在阅读申论材料的时候非常迟钝,发现不了材料中隐含的特殊信息或者重要信息?原因就在于没有这种问题意识。因此大家在阅读材料之前,要把材料当成一个整体,脑袋里要装着问题,要发现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
一、要有抽象的问题意识
申论的根本的内在逻辑是表现、原因、对策。因此,在参加申论考试时,考生就必须考虑材料当中特定事实的表现是什么,原因是什么,对策是什么。带着这样的问题去读材料的时候你会发现事半功倍,会发现很多有用的信息。读材料的时候,材料的轮廓就慢慢地映现出来了,它的本质就逐渐地被把握了,这是第一个方面,既是抽象的,又是普遍的和统一的。
最主要的抽象的问题意识就是要明确特定事实是什么,更具体地说就是在阅读分析材料的时候,必须问自己五个问题:材料反映的主要问题是什么;问题的表现是什么;问题的根源是什么;问题的对策是什么;材料与材料之间的逻辑关系如何。例如,2009年上半年北京市申论考的是国民文明素质问题,在阅读时,你必须集中精力从材料中追寻我国在国民文明素质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为什么会存在这些问题,应该怎样去提高国民的文明素质。形象地说,这几个问题,就如同几个文件夹放在你的案头,当你在阅读材料时,发现哪一个问题,就应该及时把那一个问题挑出来放到相应的文件夹里,等读完材料,再回过头来,把文件夹中的东西一整理,材料的脉络就出来了。
二、要有具体的问题意识
具体的问题就是指题目的设问,即题干。大家一定要注意,先不要急着去读材料,而要先看后面的设问再来读材料。大家在阅读材料之前,一定要先仔细阅读题目的要求。题干可以提供很重要的信息。看完题干再去读材料,你会发现目标性会更强,会更直接地抓住问题。另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题干中会暗含着一些非常重要的特定信息,例如特定事实。题干往往会把材料的主线告诉你,如果你能把握得住,第一题概括题的得分就会很高。
例如:2012年国考副省级以上第一大题第1小题:“给定资料2—6”反映了市场经济背景下社会生活中的种种问题,请对这些问题进行概括和归纳。我们可以准确定位到“给定资料2—6”,并以问题为关键词进行资料梳理,找出相关信息点。
2011年国考(省级以上)第一题:“给定资料4”写道“黄河健康生命的主要表现形式就是‘三善’,即:‘善淤、善决、善徙’,这是一个为几千年历史所反复证明的基本事实”。请结合对这句的理解,谈谈对黄河自身规律的认识。我们可以准确定位到重点为给定资料4,定位到关键词“黄河自身规律”,这样在阅读材料的时候就有明显的指向,阅读的时候,以具体问题为指引,寻找相关信息点进行整合,从而能迅速提升阅读有效性。
又如2010年国考(省级以上)第一题第1小题:“给定资料1”提到,权威部门指出,如果再不采取果断措施,渤海将在十几年后变成“死海”。这里的“死海”是什么意思。这里题干明确指向一个词“死海”,只有顺着这个关键的线索去阅读材料,提炼总结其背后蕴含的意思,才能答好这道题。
再如,2010年北京市上半年公考第一题:根据给定资料,概括说明导致各种环境污染事件频发的主要原因。这里关键词就是导致环境污染事件频发的“主要原因”,带着这个问题去阅读给定资料,勾画相关的原因,就能迅速找出信息点进行作答,提高答题的准确率。
而写作方面,题干的要求往往更为明确。如北京市公考2009年上半年申论试题第四题的题干就是:“根据材料内容,结合我国实际,以‘谈国民文明素质的提高’为副标题,自选角度,自拟标题,写一篇议论文。”其中,特定事实也是很明确的,就是国民文明素质,这就给写作指明了大的方向。
总之,问题意识是进行申论材料阅读的前提和关键,也是提高阅读速度的最佳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