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化学选择题解题技巧
B.最终得到的白色沉淀是等物质的量的两种化合物的混合物
C.在最终得到的溶液中,Cl-的物质的最为0.02mol
D.在最终得到的溶液中,Cu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01mol·L-1
解题技巧:通过溶液中的离子进行整体分析。
答案:题中n(Ag+)=0.1L×0.1mol·L—1=0.01mol,n(Ba2+)=2.08g/208g·mol—1=0.01mol,n(Cl—)=0.02mol,n(Cu2+)=0.01mol,n(SO42—)=0.01mol,所以生成n(AgCl)=0.01mol,n(BaSO4)=0.01mol。生成AgCl、BaSO4两种白色沉淀,它们物质的量相等。在生成的溶液中n(Cl—)=0.02mol—0.01mol=0.01mol,Cu2+未参加反应,所以溶液显蓝色,反应后溶液的体积大约为200mL,所以C(Cu2+)=0.05mol·L—1。以此正确的是B。
例题2:把0.05molNaOH固体分别加入下列100mL液体中,溶液的导电能力变化最小的是()
A.自来水B.0.5mol·L-1盐酸
C.0.5mol·L-1HAc溶液D.0.5mol·L-1KCl溶液
解题技巧:导电性强弱决定于什么?是解答出此类试题的关键。一般说来,金属的导电性决定于单位体积内自由电子数,电解质的导电性决定于单位体积内自由移动的离子数,也即自由离子的浓度。
答案:溶液的导电能力变化最小,也即自由移动的离子的浓度变化最小。选项A、C均有弱电解质变成强电解质,离子浓度增大。选项D由于加入NaOH固体,增大了离子浓度。B中NaOH与含等物质的量HCl的盐酸反应后,溶质由HCl变成NaCl,离子浓度不变,导电性几乎不变。故选B。强弱要分清、浓度是关键。若不注意强弱电解质问题,此题极易误选答案C。
例题3:相同温度、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四种溶液:①CH3COONa②NaHSO4③NaCl④C6H5—ONa,按pH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④>①>③>②B.①>④>③>②
C.①>②>③>④D.④>③>①>②
解题技巧:溶液pH的大小由两种情况决定,一是电解质本身的电离,二是水的电离,而水的电离程度的大小又决定于盐类水解程度的大小。此类试题要求准确把握酸碱的相对强弱,充分依靠水解规律判析。
答案:四种溶液可分成三组,②NaHSO4,电离显酸性,pH<7;③NaCl为强酸强碱的正盐,不水解,溶液呈中性,pH=7;①④是强碱弱酸盐,水溶液均呈碱性,因CH3COOH的酸性较C6H5OH强,故pH值应为④>①,以此得答案A。
高三化学的复习计划
善待课本,狠抓“双基”,重视实验
课本是专家、学者们创造的研究成果,经过长期、反复的实践和修订,已经相当成熟。我们在复习中应该勤翻课本、勤积累。切实做好课本基础知识的查缺补漏工作,形成坚实的知识体系。透析近几年的高考化学实验题,可以发现几乎所有试题均来自课本上的学生演示实验及课后学生实验。因此,在老师指导下,将十几个典型实验弄清原理,反复拆开重组,相信你定会大有所获。
讲究课内学习提高课堂效率
课内学习的方法:认真听课;记好笔记。笔记要详略得当,抓住要领来记。不记笔记、记多少算多少、只顾记,不思考;这些习惯都不好。复习课上,主要记下老师引导提炼的知识主线以及老师深入浅出、富有启发性的分析。习题讲评课上,主要记下老师指出的属于自己的错误,或对自己有启迪的内容。此外,对于课堂所学知识有疑问、或有独到的见解要做上标记,便于课后继续研究学习。
课内学习是搞好学习的关键,因为同学们在学校学习最主要的时间是课内。如果利用不好,会制约学习水平的发挥。
落实课后复习巩固课堂所学
后复习是巩固知识的需要。常有同学这样说:课内基本上听懂了,可是做起作业时总不能得心应手。原因在于对知识的内涵和外延还没有真正或全部理解。这便是课后复习的意义所在。
课后复习的方法如下:
⑴再阅读:上完课再次阅读教材和课堂笔记,能够“学新悟旧”,自我提高。
⑵“后”作业:阅读教材之后再做作业事半功倍。在做题时,要训练自己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每次做完题都要回顾解题过程、审视解题方案,方法是否恰当,过程是否正确、合理,是否可以优化,检查语言表达是否规范,是否合乎逻辑。对典型习题、代表性习题要多下功夫,不仅要一题一得,更要一题多得。这样不但能使知识得到不断的弥补、完善,而且能举一反三,从方法上领会解题过程中的审题、破题、答题的策略,以此培养同学们良好的思维习惯。
⑶常回忆:常用回忆方式,让头脑再现教材的知识主线,发现遗忘的知识点,及时翻阅教材相关内容,针对性强,效果好。
⑷多质疑:对重点和难点知识多问些为什么能够引起再学习、再思考,不断拓展对知识的理解水平。
⑸有计划:把每天的课外时间加以安排;把前一段学习的内容加以复习强化,能够提高学习的效率。
用好纠错笔记,使其发挥最大效益
错题代表自己没有掌握好的知识。因此,错题需要我们警醒,最好的方法是记下来。收集错题渠道很多:
①上课回答问题错误;
②作业错误;
③测验中错误等。
纠错笔记构建方式也多种多样:
①批注法。
②粘贴法。
③错因归类法。
④卡片法等。
平时做起来好象费时费力,但整理的过程其实是你再认识、再疏理知识的过程。每隔一段时间要进行一次成果总结,看看哪些“毛病”已“痊愈”,哪些“顽症”尚未根除,哪些是新犯的“毛病”,从而消除化学复习中的疑点和盲点。努力在复习的过程中达到会做的保证对、错过的不再错。
善于总结,把握知识网络
有人说,化学难学,要记的东西太多了,这话不全对。实际上,关键在于怎样记。化学学习,重在掌握规律。高三复习要总结归纳、经常联想,找出同类题解法的规律,才能更有把握不失分。我们学习元素及其化合物内容时,可以以“元素→单质→氧化物(氢化物)→含氧酸及其盐”为线索;学习具体的单质、化合物时既可以“结构→性质→存在→用途→制法”为思路,又可从该单质到各类化合物之间的横向联系进行复习,同时结合元素周期律,将元素化合物知识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网络。
有机化学的规律性更强,“乙烯辐射一大片,醇醛酸酯一条线”,熟悉了官能团的性质就把握了各类有机物间的衍变关系及相互转化;理解了同分异构体,就会感觉到有机物的种类繁多实在是微不足道……这样,通过多种途径、循环往复的联想,不仅可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记忆,而且有助于思维发散能力的培养。高三复习阶段的重要任务就是要在老师的指导下,把各部分相应的知识按其内在的联系进行归纳整理,将散、乱的知识串成线,结成网,纳入自己的知识结构之中,从而形成一个系统完整的知识体系。
高三化学复习知识点
1、羟基就是氢氧根
看上去都是OH组成的一个整体,其实,羟基是一个基团,它只是物质结构的一部分,不会电离出来。而氢氧根是一个原子团,是一个阴离子,它或强或弱都能电离出来。所以,羟基不等于氢氧根。
例如:C2H5OH中的OH是羟基,不会电离出来;硫酸中有两个OH也是羟基,众所周知,硫酸不可能电离出OH-的。而在NaOH、Mg(OH)2、Fe(OH)3、Cu2(OH)2CO3中的OH就是离子,能电离出来,因此这里叫氢氧根。
2、Fe3+离子是黄色的
众所周知,FeCl3溶液是黄色的,但是不是意味着Fe3+就是黄色的呢?不是。Fe3+对应的碱Fe(OH)3是弱碱,它和强酸根离子结合成的盐类将会水解产生红棕色的Fe(OH)3。因此浓的FeCl3溶液是红棕色的,一般浓度就显黄色,归根结底就是水解生成的Fe(OH)3导致的。真正Fe3+离子是淡紫色的而不是黄色的。将Fe3+溶液加入过量的酸来抑制水解,黄色将褪去。
3、AgOH遇水分解
我发现不少人都这么说,其实看溶解性表中AgOH一格为“—”就认为是遇水分解,其实不是的。而是AgOH的热稳定性极差,室温就能分解,所以在复分解时得到AgOH后就马上分解,因而AgOH常温下不存在。和水是没有关系的。如果在低温下进行这个操作,是可以得到AgOH这个白色沉淀的。
4、多元含氧酸具体是几元酸看酸中H的个数。
多元酸究竟能电离多少个H+,是要看它结构中有多少个羟基,非羟基的氢是不能电离出来的。如亚磷酸(H3PO3),看上去它有三个H,好像是三元酸,但是它的结构中,是有一个H和一个O分别和中心原子直接相连的,而不构成羟基。构成羟基的O和H只有两个。因此H3PO3是二元酸。当然,有的还要考虑别的因素,如路易斯酸H3BO3就不能由此来解释。
5、酸式盐溶液呈酸性吗?
表面上看,“酸”式盐溶液当然呈酸性啦,其实不然。到底酸式盐呈什么性,要分情况讨论,当其电离程度大于水解程度时,呈酸性,当电离程度小于水解程度时,则成碱性。如果这是强酸的酸式盐,因为它电离出了大量的H+,而且阴离子不水解,所以强酸的酸式盐溶液一定呈酸性。而弱酸的酸式盐,则要比较它电离出H+的能力和阴离子水解的程度了。如果阴离子的水解程度较大(如NaHCO3,NaHS,Na2HPO4),则溶液呈碱性;反过来,如果阴离子电离出H+的能力较强(如NaH2PO4,NaHSO3),则溶液呈酸性。
6、H2SO4有强氧化性
就这么说就不对,只要在前边加一个“浓”字就对了。浓H2SO4以分子形式存在,它的氧化性体现在整体的分子上,H2SO4中的S+6易得到电子,所以它有强氧化性。而稀H2SO4(或SO42-)的氧化性几乎没有(连H2S也氧化不了),比H2SO3(或SO32-)的氧化性还弱得多。这也体现了低价态非金属的含氧酸根的氧化性。
学霸高效学习的方法
1、 当天学习的知识,到晚上还有很清晰的记忆,清楚的知道自己又学会了什么。
2、 普通孩子遇到难题知难而退,高效学习的孩子则如获至宝。
3、 解题上,因为记得扎实,省去了很多时间可以用来思考学过的知识点,解决难题很简单。
4、 对自己充满信心,不会被一次考试的失利所打倒,而是根据这次考试失利的原因,反思并调整自己的作息时间和学习内容,取长补短。
5、 学习主动性强,有固定的学习计划,出现问题一般都会在最短时间内解决。
6、 从不偏科,对各学科都能兼顾,决不允许自己的某一科目出现短板。
7、 对做过的难题,做到标注到位,强化复习训练笔记和做过的习题。
8、 主动接触和翻阅课外辅导材料,与校内的知识点进行对比、归纳、总结。
高效学习状态的途径
1、合理的安排学习计划
平时孩子在学校上课,使用的是课表,那么课余时间,也可以根据课表也制作学习计划表。帮助孩子,整理每天需要复习的科目和时间段,最好具体到某个时间段。比如:从几点开始晨读,几点开始进行体育锻炼,几点开始进行哪些科目的预复习等等。
2、不懂就问,集他人之所长
在某个学科或者某个疑问无法解决时,要及时向老师求教,千万不要等到第二天,一来容易遗忘知识点,二来也可以第一时间解决问题。同学之间也可以相互交流做题的经验,千万不要因为同学学习不如你,就对他有所轻视,要知道,他们也许对这个问题有更好的解决思路,学会就是自己的。
3、吸收课外知识,使用工具书“自学”
有条件的家庭,孩子可以经常阅读一些与各学科相关的报刊、杂志等等。重点来了,我们并不只是关注内容,主要是看评论,看分析者的思路。好在哪儿、不好在哪儿,一目了然。坚持阅读,过段时间,你就会发现,无论是从逻辑思维、语言表达,还是分析和解决问题,都会有自己独到的认识和见解。这样,在做题的时候,就不容易受到思维的束,答题会更得心应手。
4、学会自己解决问题
在学习某个知识点的时候,当你遇到了问题,先不要急着去问老师,可以先通过参考书来理解,如果还是不太清楚,再去问老师或同学。通过这种方式,能更好的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对知识的重点部分也能做到加深记忆。
5、要学会提前学习
这其实是老生常谈的话题,每年最长的两次假期就是寒暑假,很多家长因为心疼孩子,忽视了对这段时间的利用。其实,寒暑假对于学习来说,既是对上学期知识查漏补缺的好时机,提前预习新学期知识,也为孩子在新学期更好的利用时间,掌握知识打下坚持的基础。
6、完善课堂笔记,学会使用标记法
大部分的孩子,在课上都会记录老师讲解的重点,但是会整理的并不多,整理完毕后,活学活用的就更少。聪明的学生,会将笔记分为左右7:3的两部分,左边记录重点,留白部分用于课后复习时,方便对知识点进行理解。标记法:很简单,就是对要做的题目进行分析,将简单的题目排除,留下难题。对于部分综合题目,因为解题的方法较多,要重点标注,方便日后复习。
7、保持长时间的记忆
著名的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发表过一篇报告,指出:人的记忆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产生遗忘。少量但频繁的记忆,可以帮助学生达到长期记忆的效果。在学习时,记得不要死记硬背,要理解性记忆。
8、在学习中施加先决条件
之前发过的文章中,我曾经写到过,要进行限时训练,这里换一个方式,比如:在做一张试卷的时候,根据考试时间的长短,计划每道题的解题时间。做完后与自己的计划进行对比,可以了解自己对知识的熟悉程度,有重点的弥补某些部分的不足。
9、成立讨论小组,课下总结归纳
我认为,学习从不是一个人的事情,每个人对于知识,无论对错,都会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及时的讨论,既可以补充知识点,又可以查找错误之处,还可以减轻自己的学习负担。
10、对薄弱学科,要制定长期计划
很多孩子,面对自己的弱势科目,本能的会选择退避,或者在设立计划之后,因为怕耽误优势科目的学习,最终不得不放弃。像水桶一样,学习是不能有短板存在的。各科齐头并进,才能最终取得好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