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网 > 学科学习方法 > 地理学习方法 >

高中地理气候类型的区分方法

时间: 文桦2 地理学习方法

气候知识在中学地理教学中,既是重点,又是难点,特别是分析世界各地气候类型的成因,更是高考学生复习地理时深感头痛的问题。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学习高中地理中气候类型知识的学习,以下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搜集整合了气候类型的区分方法,欢迎阅读!
高中地理气候类型的区分方法如下:

  一、已知气温和降水的数据、图表资料,判断气候类型

  1.判断原理:因为气候特征决定了气候类型,而气候特征又是由气候要素——气温和降水具体数据所反映的。所以这种方法主要是从气温和降水入手,把所判断的气候特征与各气候类型对号入座。

  2.判断步骤:“缩小范围法”分三步:全球→半球→气候带→气候类型。

  第一步:根据气温最高月、最低月或气温曲线形状,确定南、北半球。

  第二步:根据最冷月或最热月均温值,确定气候带。判断指标用数轴表示,形象、直观,一目了然,便于学生记忆:

  注意两个特例:热带沙漠气候最冷月均温>15℃;温带海洋性气候最冷月均温>0℃。

  第三步:在第二步的基础上,根据降水资料:年降水量(降水柱状图上各月降水柱相加)和降水季节分配类型(即雨型),最后确定气候类型,判断指标如下表所示,让学生对比记忆:

  3.举例:根据下列资料,判断气候类型:

  判断:(1)气温最高月是1月,则该地在南半球;(2)最冷月均温13.1℃>0℃,则该地在亚热带;(3)年降水量789mm,介于300~1000mm之间;降水的季节分配属冬雨型。所以该地气候具有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的特征,应属于地中海气候。

  二、已知某地的地理位置,判断气候类型

  1.判断原理:因为气候因素决定了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各气候类型都处在一定的气候带、气压带、风带及海陆位置,所以这种方法就是从地理位置入手,把所判断的位置特点与各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对号入座。判断的前提和关键是: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各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在脑海中形成下图所示的气候分布模式的空间概念:

  2.判断步骤:“地理坐标定位法”,也分三步:

  第一步:从纬度位置,确定所在南、北半球、气候带。

  第二步:从经度位置,确定所在的海陆位置是大陆东岸、西岸还是内部。

  第三步:用地理坐标定位法,对照上面气候类型分布模式图,最后确定所属气候类型。

  3.举例:判断下图中陆地气候类型的名称。

  判断:(1)从纬度位置确定该地位于北温带;(2)从经度位置确定该地位于亚欧大陆西岸;(3)对照气候分布模式图,确定该地属温带海洋性气候。

  三、已知气候形成的主要原因,判断气候类型

  因为每一种气候类型的主要成因各不相同,所以这种方法就是把已知的成因与各气候类型的主要成因对号入座。判断的前提是要求学生熟记每一种气候类型的主要成因。

  对学生进行这三种判断方法的训练,可以达到三个目的:通过第一种判断方法的训练,能使学生重点掌握各气候类型的气候特征;通过第二种判断方法的训练,能使学生重点掌握各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通过第三种判断方法的训练,能使学生重点掌握气候成因。由此可见,气候类型判断方法的训练,既培养了学生运用地理数据、图表、地图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又使学生掌握了地理基础知识,达到了双基教育的良好统一。

  四、两组易混淆的气候类型的区分

  1.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

  共同点:终年高温、有明显的干湿季之分。

  不同点:

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草原气候
地区分布 只分布于北半球的南亚、东南亚 南北半球均有分布,在非洲、拉丁美洲和澳大利亚分布较广。
月降水量 全部>0 个别月份可能为零
年降水量 1500~2000mm 750~1000mm
雨季 短(4个月) 长(6个月)
最热月份 有一个热季(一般为3~5月),最热月为5月 北半球为7月,南半球为1月
形成原因 海陆热力差异;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 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

  2.温带大陆性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

  共同点:最冷月平均气温<0℃,最热月平均气温>15℃;降水都是夏季较多。

  不同点:

温带大陆性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地区分布 南北纬40°~60°大陆内部 仅分布于亚洲东部
月降水量 全部<100mm 有>100mm的月份
年降水量 不足300mm 500~1000mm
降水类型 少雨型 夏雨型

24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