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中的灾害测试题及答案
高中地理即将增设选修课《自然灾害与防治》 ,这对于提高全民的防灾减灾知识、培养学生各种能力、学习有用的知识 ,具有现实的意义。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地理中的灾害测试题及答案,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帮助!
高中地理中的灾害测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如果右图表示的是某条河流不同年代的流量年变化曲线,则在这期间该河流域可能( )
①修建了水利工程 ②开辟了运输线 ③加固了防洪大堤 ④流域内植被遭到破坏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下面为一组剖面示意图,该组图反映了我国华北某地区土地利用状况由t1至t4时期的历史变化过程(t1至t4时期气候变化甚微,可忽略不计,图中河流断面位于中游处)。据图回答2~3题。
2.图示t4时期河流断面处的河水年径流量变化情况与t1时期相比,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
A.丰水期流量增大,枯水期流量减小
B.年径流量季节变化不大
C.洪峰流量减小,且出现频率降低
D.春夏季流量增大,秋冬季流量减小
3.造成该河流下游地区洪涝灾害多发的主要人为原因是( )
①过度放牧致使草场涵养水源、调节径流的功能减弱 ②围湖造田导致湖泊调蓄洪峰的能力下降 ③过度砍伐、开垦山地,地表植被减少,水土流失加剧 ④城市面积扩大,加大了地表径流量,加快了径流汇集的速度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读图,回答4~6题。
4.图中反映出的主要问题是( )
A.水土流失严重 B.洪水频发
C.地下水位不断下降 D.海水入侵
5.造成该问题的原因是( )
A.过量开采地下水 B.实施南水北调工程
C.沙尘暴盛行 D.拉尼娜现象的影响
6.该问题可能诱发的自然灾害是( )
A.地震 B.滑坡 C.山崩 D.地面沉降
城市化是社会进步的表现,但城市化也会带来一些问题。读图回答7~8题。
7.结合城市化前后的水文过程示意图,判断下面对城市化前后的部分水循环环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②是城市化后的地表径流变化曲线
B.城市化后地下径流量变大
C.城市化后地表径流量减少
D.城市化后的蒸发量减少
8.为了减少城市洪水的频率,应采取的措施是( )
A.架设高架桥,增高道路的路基
B.对楼房建筑进行加固,减小易损性
C.开辟绿地,转变土地利用类型
D.使河流渠化,加快泄洪
二、综合题
9.近些年来,自然灾害在全球范围频繁发生,自然灾害影响着人类生命安全,给人类造成极大经济损失,对自然环境也会产生极大的破坏。根据所给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一般年份中国自然灾害损失估计表
灾害种类 粮食损失
(亿千克) 直接经济损失
(亿元人民币)
干旱 200~250 150~200
洪涝 100 150~200
风暴潮 2.5~5 50~60
冰雹与低温 15~25 20~30
森林火灾 / 50~100
崩塌、滑坡、泥石流 2.5~5 20~30
风沙和沙漠化 2.5~5 20~30
(1)对我国影响最大的自然灾害是什么?简述其形成原因。
(2)修水库会改变自然环境的一些特点。2004年秋季,渭河流域发生洪水泛滥,陕西人就怪罪于三门峡水库,三门峡水库的管理者却认为洪水泛滥是陕西人自己造成的。请结合有关地理知识站在水库管理者的角度分析这是为什么?
(3)人类活动及其对自然环境施加的影响,可以直接或间接地诱发地质灾害。简述当今世界,地质灾害发生的频率和成灾强度不断提高的原因。
参考答案
1.C [图中a、b两条曲线具有明显的差异,a曲线起伏和缓,说明径流量季节变化小;b曲线起伏大,说明径流量季节变化大,汛期易出现洪灾,枯水期易发生旱灾。由两条流量过程线的比较可知,若由b曲线变为a曲线,说明径流受到了调节作用,有可能在河流上游修建了水库。若由a曲线变为b曲线,有可能流域内植被受到破坏,水土流失严重,河流调蓄洪水的能力下降,出现“大雨大水,无雨无水”的现象。]
2.A [从示意图来看,t1至t4时期出现城市化和坡地开垦现象,植被覆盖率明显降低,因此植被截留雨水和涵养水源的功能均减弱,年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增大,洪峰流量增大,出现频率升高,春旱可能加剧,春季流量应该减小。]
3.D [由图可看出该地区林地面积减小,城镇面积扩大,故选D。]
4.C [从图中三年的地下水埋深过程线看出,地下水位逐年下降,并有加快趋势。]
5.A [地下水位下降的原因一般有:一是补给量减少,二是过量开采。地下水埋深的年内变化为春夏水位低、秋冬水位略高,原因是春夏期间地下水用水量大,地下水超采现象很严重。]
6.D [地面沉降是一种缓慢发展的地质灾害,是由于人类过度抽取地下水造成的,在冲积平原地区尤为突出。]
7.D [图中有三条曲线,其中一条表示自然降水过程,在图中已作说明。①②两曲线表示降水量、地表径流量的变化过程。显然曲线①与②相比,洪峰陡且出现的时间提前,应该是城市化后的地表径流变化曲线。城市化后由于建筑用地取代了草、林地,水循环中下渗水量减少,与其相伴而生的是地表径流增加,而地下径流减少。楼群与硬化的路面不仅阻碍了水下渗的通道,也截断了蒸发的渠道,城市化后的蒸发量会减少。]
8.C [开辟绿地,可以增加降水的下渗,从而减小城市洪水的频率,其他选项的措施对减小洪水的频率作用不大。]
9.(1)干旱与洪涝。 我国东部季风区的降雨主要是由于夏季风的影响导致锋面雨带的推移而形成,季风环流不稳定,会引起不同地区的水旱灾害(我国东部地区的降水主要是由夏威夷高压的强弱、进退决定的,副高的位置和强弱一旦异常,就会引起不同地区的水旱灾害);我国众多的人口和悠久的农业历史使得旱涝灾害影响加大。
(2)三门峡水库的管理者认为洪水泛滥是陕西人自己造成的,理由是黄土高原地区水土保持工作成效不明显,导致黄河三门峡水库泥沙淤积严重,也使得渭河许多河段形成了地上“悬河”。
(3)人类活动破坏地表环境的稳定程度;人类活动加大受灾体的易损程度;人类活动对灾情有“放大”作用。
解析 本题考查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第(1)题,从表中分析,损失最大的自然灾害为干旱和洪涝,其原因一方面体现在季风气候的不稳定性,降水变率大,一方面体现在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农业大国,这无疑对灾情起到了“放大”作用。第(2)题,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是黄河含沙量大的成因,因而三门峡水库的淤积以及渭河的一些河段成为地上河归根结底是黄土高原水土保持工作不明显的结果。第(3)题,可从人类活动影响地表环境的稳定性,人类活动影响受灾体的易损程度,人类活动对灾情的“缩放”作用三方面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