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网 > 学科学习方法 > 地理学习方法 >

地理选修5自然灾害与防治习题与答案

时间: 如英2 地理学习方法

  高考在中国始终是一个“高烧不退”的话题。对于地理来说,多练才是王道!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地理选修5自然灾害与防治习题与答案,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帮助!

  地理选修5自然灾害与防治习题与答案: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灾害(第一、二节)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我国自然灾害类型多样,发生频率高、强度大。据此完成1~4题。

  1.我国自然灾害种类多、频次高的原因是

  ①特殊的地理位置 ②多山的地貌 ③强烈的地壳活动 ④不稳定的季风环流控制 ⑤陆地面积大

  A.①②④⑤ B.①②③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

  2.季风环流控制导致多发的自然灾害有

  ①火山 ②旱涝 ③地震 ④台风 ⑤风暴潮 ⑥泥石流、滑坡

  A.②④⑤ B.①③⑥ C.②④⑤⑥ D.①②③④⑤⑥

  3.我国东南沿海灾害点位多,西北内陆灾害点位稀少,其主要原因是

  A.东南沿海防灾意识强,西北内陆减灾能力强

  B.东南沿海人多地少,环境问题多而重;西北内陆人少地多,生态环境脆弱

  C.东南沿海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受灾体多;西北内陆受灾体少

  D.东南沿海为季风气候,西北内陆为大陆性气候

  4.与我国自然灾害地域分布对应不正确的是

  A.华北平原——旱灾多发 B.台湾省——沙尘暴多发

  C.西南地区——泥石流多发 D.东北地区——低温冷害严重

  答案:1.D 我国特殊的地理位置、多山的地貌以及强烈的地壳运动,加上处于不稳定的季风环流下,全球多种自然灾害在中国都有发生。

  答案:2.A 季风环流控制地区,由于季风环流不稳定,所以多发旱灾、台风、风暴潮等气象水文灾害。

  答案:3.C 自然灾害灾情的大小取决于孕育灾害的环境、导致灾害发生的因子和承受灾害的客体三者的共同作用,东南沿海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受灾体多;西北内陆受灾体少。

  答案:4.B 台湾受海洋与陆地环境的双重影响,以台风、风暴潮、暴雨、洪涝、海水入侵等自然灾害为主,对城市、港口、海水养殖场等造成严重灾情。

  读20世纪50~90年代广东省平均受灾情况统计表,完成5~6题。

  年代

  项目     20世纪50年代 20世纪60年代 20世纪70年代 20世纪80年代 20世纪90年代

  受灾人口(万/年) 242 743 859 1 226 1 590

  受灾农田(万公顷/年) 18.1 43.9 53.7 82.0 89.1

  5.广东省突发性气象灾害的发生频率居全国之首,其中最常见的气象灾害有

  A.地震、洪涝、台风 B.海啸、风暴潮、干旱

  C.低温冷害、冰雹、滑坡 D.台风、洪涝、暴雨

  6.广东省受灾损失和受灾人口逐年上升的原因是

  A.寒潮灾害频繁 B.人口增长快,经济发展迅速

  C.居民防灾、减灾意识淡薄 D.季风环流改变

  答案:5.D 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多台风、暴雨及其带来的洪涝。

  答案:6.B 人口增长快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加重了受灾体的易损程度,加重了灾情。

  我国是世界上遭受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因而防灾、减灾的任务既十分重要,也十分艰巨。读“我国自然灾害区划图”,完成7~11题。

  7.下列自然灾害中,属于气象灾害的是

  ①洪水 ②干旱 ③台风 ④泥石流 ⑤寒潮

  A.②③⑤ B.①②③④

  C.①③⑤ D.①③

  8.对我国影响最大的自然灾害是

  A.干旱与泥石流 B.台风与干旱

  C.洪涝与干旱 D.台风与寒潮

  9.与其他地区相比,地区Ⅳ分布最为集中的自然灾害是

  A.干旱 B.台风 C.泥石流 D.洪水

  10.按所在的地球圈层与灾害成因分类,发生在水圈中的自然灾害有

  A.干旱与台风 B.洪水与风暴潮 C.泥石流与寒潮 D.寒潮与台风

  11.针对我国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国情,开展防灾、减灾活动,对我国的生产建设和人民生活意义重大。下列事例中,属于防灾、减灾设施建设的是

  ①兴建长江三峡大型水利枢纽 ②兴建长江、黄河中上游防护林工程 ③加固长江、黄河大堤 ④在沿海一带修建海防林工程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答案:7~11.7.A 8.C 9.C 10.B 11.A 我国西南地区是地质灾害多发区,其地质灾害是地质地貌、气候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干旱、台风、寒潮发生于大气圈中,泥石流发生于岩石圈中。

  读下图,完成12~14题。

  注:图例中数字代表的灾害类型:①冻融、冰川为主 ②崩塌、滑坡、泥石流为主 ③沙漠化为主 ④黄土塌陷、水土流失为主 ⑤岩溶、塌陷为主

  12.关于图中灾害类型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和东北北部地区B.②分布在青藏高原东部和北部边缘地区

  C.③分布在内蒙古高原和黄土高原 D.④分布在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

  13.下列关于图中灾害成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自然因素是形成灾害①的主要原因 B.气候因素是形成灾害③的主要自然因素

  C.地形崎岖是形成灾害⑤的主要原因 D.人类对植被的破坏是灾害④加剧的主要原因

  14.图中灾害②和灾害⑤的成因相同的一项是

  A.石灰岩地貌 B.断裂发育 C.地形崎岖 D.多暴雨且集中

  答案:12~14.12.A 13.C 14.D 崩塌、滑坡、泥石流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区,特别是横断山区。沙漠化主要分布在内蒙古高原中西部和新疆,黄土塌陷、水土流失主要分布在黄土高原地区。岩溶、塌陷主要分布在云贵高原。一般说来,地壳活跃的地带,多断裂发育,岩石破碎,地形高峻,暴雨集中,多地震,又易诱发滑坡和泥石流。而形成岩溶塌陷的主要原因是高温多雨的气候和石灰岩的分布。

  下图是我国不同时间地质灾害(泥石流、滑坡等)、气象预报等级分布示意图(3级表示发生地质灾害的可能性较大,4级表示发生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大,5级表示发生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很大),据此完成15~17题。

  15.2010年5月28日,我国可能发生地质灾害的省(市、区)是

  A.粤、桂、滇 B.滇、川、赣 C.浙、湘、鄂 D.川、陕、鄂

  16.造成2010年5月28日与2010年8月23日易发生地质灾害区域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地壳活动 B.地形状况 C.雨带分布 D.植被状况

  17.从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的形成机制看,我国这些地质灾害主要发生在

  A.4~9月 B.10月至次年3月 C.6~11月 D.12月至次年5月

  答案:15~17.15.B 16.C 17.A 本组题考查读图分析及联系实际的能力。读图可知,滇、川地质灾害等级为4级和5级,赣为3级,2010年5月28日这三省可能发生地质灾害。2010年8月23日,易发生地质灾害的省区是川、渝、陕、鄂、鲁等,不同时间易发生地质灾害的区域出现明显差异,这与气象条件有关,联系我国雨带的分布来解答。我国滑坡、泥石流的形成机制与夏季多暴雨有关,而影响我国的夏季风是4月份登陆,9月份南撤,10月份退出大陆,因此这些地质灾害主要发生在4~9月。

  1999年9月21日凌晨,我国台湾南投县发生7.6级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左右,这是台湾岛近百年来发生的最强烈的地震。据此完成18~20题。

  18.此次地震属于

  A.浅源地震 B.中源地震 C.深源地震 D.都不是

  19.台湾岛多地震的原因是

  A.处在太平洋板块上 B.处在印度洋板块上

  C.处在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交界处 D.处在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

  20.此次地震灾情严重的原因是

  ①震源浅,震级大 ②人口密度大 ③建筑物密集且抗震系数小 ④人们的防震意识弱 ⑤有几个震级和烈度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⑤ D.①③④⑤

  答案:18~20.18.A 19.C 20.A 第18题,地震按震源深度可分为浅源地震——震源到震中的距离为70千米,中源地震——震源到震中的距离为70~300千米,深源地震——震源到震中的距离为300千米以上。此次南投县地震的震源深度为10千米,故应选A项。第19题,台湾岛处在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交界处,环太平洋地震带上,是我国地震多发区。第20题,地震灾情状况有自然原因——震级大小、震源深浅、地质构造等,也有人文原因——资产密度、建筑物抗震系数、人们的防震意识等。

  二、综合题(共4小题,共40分)

  21.(8分)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我国某区域图。

  (1)图中“///////”表示的地形区是________,该区主要的自然灾害有哪些?位于我国哪一灾害带上?

  (2)试分析该区自然灾害多发的原因。

  (3)我国第三级阶梯内部的灾害种类南北的差异是________________,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一级阶梯上的重要灾害种类有________,其危害表现为________。

  答案:21.(1)黄土高原 暴雨洪水、干旱、寒潮、滑坡、泥石流、水土流失等。中部灾害带。

  (2)自然原因:地理位置十分特殊,处于从平原向山地、高原过渡、从湿润向干旱过渡、从森林向草原过渡、从农业区向牧业区过渡的地区,各种地理要素相互交错,生态环境比较脆弱。人为原因: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如毁林开荒、陡坡垦耕、过度放牧等。

  (3)东部灾害带中南部多洪涝,北部则旱灾和虫灾严重 地形和地质状况以及受季风环流影响时间长短不同

  (4)暴风雪、地震、雪崩 对畜牧业造成严重灾害

  解析:首先根据此区域轮廓的特征判断此区域基本上是黄土高原地区,然后明确该区域的自然灾害。通过读图明确不同类自然灾害的形成和分布,然后结合我国的位置分析产生自然灾害的原因。

  22.(12分)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中国农作物成灾面积年变化图(A)         中国农作物年均受灾、成灾面积图(B)

  (1)从A图可以看出,对我国农作物成灾面积影响最大的是________,影响最小的是________。

  (2)在四种主要灾害中,对我国农作物成灾面积影响力逐渐减弱的是________,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请试举一例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B图可以看出,我国农作物受灾面积的变化趋势是________;结合A、B两图说明我国农作物成灾面积的变化特点是________;你认为导致我国农作物受灾面积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双选)为了降低我国农作物受灾、成灾面积,你认为下列措施较合理的有(  )

  A.大量减少我国农作物的播种面积 B.加强水利工程建设,降低旱涝灾情

  C.在长江中下游地区退耕还林,恢复植被 D.加大科技投入,提高作物抗灾性能

  答案:22.(1)旱灾 霜冻灾

  (2)水灾 我国修建的一系列水利工程发挥作用

  答案:三峡大坝的建成可预防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洪涝灾害

  (3)不断扩大 呈波动上升 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加剧灾情。

  (4)BD

  解析:读A图可知,旱灾对农作物成灾面积影响最大,且呈波动上升趋势;霜冻灾害对农作物成灾面积影响最小;水灾对农作物成灾面积的影响逐渐减弱,这与我国修建的大大小小的水利工程有关。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科技的发展,各种防灾、减灾措施的实施,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加强,但由于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自然灾害所造成的灾情仍在加重。

  23.(9分)读“我国西南局部地区主要地质灾害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从地壳运动、气候和灾害成因上的关联性等方面,简述该地区地震、泥石流灾害频发的自然原因。

  (2)简述该地区泥石流频发的主要人为原因。

  (3)除地震和泥石流外,危及人类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地质灾害还有________、________等。

  (4)我国西南地区被称为“北回归线上的绿洲”,试分析其原因。

  (5)右上图是“某区域主要铁路分布图”,图中五条铁路线中,受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影响较大的有(  )

  A.①②③⑤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⑤ D.①②④⑤

  答案:23.(1)该地区现代地壳活动强烈,地震频发。由于地壳活动强烈,山体中断裂发育,岩石破碎,风化严重,加上干、湿季分明,暴雨集中,促使泥石流灾害频发。

  (2)人类对植被的破坏。

  (3)火山喷发 滑坡

  (4)受夏季风和台风的影响,降水较丰富。

  (5)A

  解析:第(1)题,此处地壳活跃,多地震,由空间位置可知该地受夏季风影响,降水集中且多暴雨,山体中断裂发育,岩石破碎,使泥石流频发。第(2)题,结合泥石流发生的原因及西南地区的植被状况可作答。第(3)题,结合地质灾害的类型可回答。第(4)题,结合地理位置可回答,注意不要漏掉台风的影响。第(5)题,①为宝成线,②为成昆线,③为襄渝线,④为成渝线,⑤为成都—达州,除④地处成都平原外,其余线路多在山地高原地区。

  24.(11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2007年1月17日,民政部副部长在答记者问中指出:“2010年中国自然灾害严重。台风、洪涝、旱灾、风雹、地震、低温冷冻、雪灾、山体滑坡、泥石流、病虫害等各类自然灾害都有不同程度发生,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遭受重大损失。因灾死亡3 186人,紧急转移安置1 384.5万人(次);农作物受灾面积41 091.3千公顷,其中绝收面积5 408.9千公顷;倒塌房屋193.3万间;因灾直接经济损失2 528.1亿元。浙江、福建、江西、湖南、广东、广西、重庆、四川等地受灾严重。与近年相比,2010年自然灾害是1998年之后最为严重的一年。与1999年以来相比,2010年因灾死亡人数、直接经济损失为8年来的最大值,紧急转移安置人数仅小于2010年,因灾倒塌房屋仅次于2003年和2010年。”

  (1)分析说明我国自然灾害类型多、频率高的主要原因。

  (2)地震是一种危害和影响最大的地质灾害,我国是世界上地质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简述构造地震的产生机制。

  (3)自然灾害主要是由自然原因引起的,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会起到加剧或减轻的作用。分析说明人类活动会加剧自然灾害的原因。

  答案:24.(1)我国地处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交界处,地质条件复杂,地质灾害多发;我国地形以山地为主,重力作用强,多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我国地处季风区,深受季风影响,气象灾害多发;各种灾害相互关联,一种灾害的发生往往诱发其他灾害的发生。

  (2)地震是由于地壳中的内应力不断积累,超过岩层的承受限度,导致岩层突然断裂或错位,使岩层中长期积累的能量急剧释放出来,并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使地面发生震动。

  (3)人类不合理地、过度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会造成生态破坏,导致环境承载能力下降,不稳定性增强,增加灾害发生;人类活动会使地表财富积累增多,加剧灾害损失程度。

  解析:第(1)题,联系我国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概况分析。第(2)题,联系教材知识回答。第(3)题,考查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一方面人类活动影响地表环境的稳定程度,导致多种自然灾害频发;另一方面人类活动影响受灾体的易损程度,会“放大”灾情。

25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