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网 > 学科学习方法 > 地理学习方法 >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教学设计

时间: 子文2 地理学习方法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教学设计

  1.知识与技能

  ①理解冷热不均是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掌握热力环流原理;②理解等压面的凹凸与气压高低的对应规律。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绘制热力环流图,培养学生的绘图能力,②能运用热力环流的基本原理解释实际现象,如城市与郊区、海陆风、山谷风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对“城市热岛效应”的分析,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②学会做热力环流的小实验。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运用热力环流原理分析绘制山谷风、海陆风、城市风形成。

  2.教学难点:冷热不均引起气压高低变化和等压面弯曲的凹凸变化规律。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提问两个问题请同学们回答:

  (1)全球各个纬度间获得的太阳辐射能的分布规律是什么?

  (2)既然低纬度获得热量多,高纬度获得的热量少,为什么低纬度地区没有越来越热,高纬度地区没有越来越冷呢?

  教师:地球周围的大气就好像一部巨大的机器,日夜不停地运动着。它的运动形式多种多样,范围有大有小,正是这种不停的大气运动,形成了地球上不同地区的天气和气候。那么,大气为什么会运动,它是怎样运动的呢?

  1.探究实验

  学生活动:采用小组合作方式活动,形成热力环流的感性认识。

  2.实验步骤

  ①将一盆热水和一盆冰块分别放置在玻璃缸的两端;②用塑料薄膜将玻璃缸上部开口处盖严;③在塑料薄膜的(装冰块的盆上方)开一个小洞;④将一束香点燃,放进小洞内。

  3.思考

  ①观察:烟的运动方向;②思考问题:大气(烟)运动的原因是什么?

  4.学生观察得出结论

  通过实验可以看出,烟雾在玻璃缸内先由小洞向下,然后又由装冰块的盆飘向盛热水的盆,由热水盆向上,后又飘向冰块盆的上方,形成闭合的一圈,完成一个环流。这种由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称为热力环流。

  二、学习新课

  1.热力环流

  (1)热力环流的概念

  由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称为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

  (2)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

  各纬度间获得的太阳辐射能多少不均,造成高低维地区地面的冷热不均。

  (3)大气运动的基本形式

  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两种形式的综合是热力环流。

  2.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讲解前先补充几个概念:气压、等压面)

  (观看Flash动画――热力环流)

  (1)原始状态

  假设地面受热情况是均匀的时候,在同一高度空气密度相同吗?空气会不会运动起来?(右图)

  A、B、C三地气温相等,气压相同,大气处于静止状态。

  (过渡)实际上各地受热是不均的

  (2)空气垂直运动读图思考:①A、B、C三地的近地面空气怎样运动?

  ②A、B、C三地的近地面和高空空气密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③A、B、C三地的近地面和高空的气压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④此时的等压面将如何变化?

  教师讲解:

  A地受热多,B、C两地受热少,A地近地面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到上空聚积起来,使上空的空气密度增大,形成高气压;B、C两地的空气冷却收缩下沉,上空的空气密度减小,形成低气压。在近地面,A地空气上升后向外流出,使A地近地面的空气密度减小,形成低气压;B、C两地因有下沉气流,近地面的空气密度增大,形成高气压。此时的等压面在高压处会凸起,在低压处会凹下。

  强调:高压与低压是相对同一高度的周围地区气压而言的。

  过渡:此时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还相等吗?空气将会怎样运动?

  (3)空气水平运动

  近地面B、C两处气压高,A处气压低,大气由B、C处流向A处,高空,则由A处流向B、C两处。

  (过渡)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也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在一定条件下,地表的冷热差异会产生环流。

  3.常见的热力环流

  (1)海陆风(投影)(见教材);(2)山谷风(投影)(见教材);(3)城市热岛环流(投影)。

  【课堂小结】

  近地面空气的受热或冷却(气温差异是原因)→引起气流的上升或下沉运动(空气垂直运动是气温差异的结果)→导致气压的差异(水平气压梯度是空气垂直运动的结果)→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1、本节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它是第二章的是基础,又是大气运动的理论依据,对后面章节的教与学都具有重要作用,且和日常生活联系紧密,体现课改理念培养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有利于学生对地理问题的探究。

  2、学习目标及确定依据

  (1)本节教学目标体现在三个方面:

  ①知识与技能方面:明确大气的热源;大气的热力作用;能用图示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能阐述大气温室效应;掌握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并且能够用事实解释自然界中的热力环流

  ②过程与方法:探究法学习大气的热量来源;图表分析大气的保温作用;联系实际理解热力环流的原理和风的形成。

  ③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观念、理论联系实际增强大气的环保意识,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

  (2)确定依据

  ①课标要求:运用图表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

  ②本节内容:从大气冷热方面来探索大气的运动。

  ③教学要求:让学生对大气受热过程及热力环流的原理和风的形成有较高的认识。

  3、重点、难点及确定依据

  (1)重点和难点:

  重点:地面是大气的热源;大气的保温作用;热力环流;

  难点:大气受热过程、热力环流。

  (2)确定依据:

  ①课标要求:运用图表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

  ②本节内容是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③热力环流涉及等温线、等压面难度大,和日常生活联系紧密。

  ④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比较缺乏,对大气的运动不易理解。

  4、对教材的建议

  课标版教材,加强了整体性和综合性,但知识点上出现了断层。应适当增加一些阅读材料比如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大气的热力作用等知识点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增加学生对地理问题的探索欲望。

  二、学情分析

  1、学生情况:

  高一学生具有一定地理基本知识,但是仅是对一些表面现象的认知,对原理性认知比较少。但好奇心比较强,又有一定的探索能力,本节内容和生活联系紧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较高。

  2、学法指导

  (1)学生通过进行小组合作实地调查,学会观测、比较、分析、总结

  (2)通过绘制大气受热示意图、热力环流模式图,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尽量联系生活中的地理实例(比如热力环流)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课堂中由易到难、循序渐进让学生掌握知识。

  三、教法分析

  1、教学方法的选择及依据

  (1)教学方法的选择:启发式教学法、读图分析法、讨论法、比较分析法等。

  (2)依据:本节内容多,原理性强;涉及等压面、等温线内复杂难度大,同时要运用物理运动和受力分析的知识,比较抽象,要求有较好的空间想象能力,并且和日常生活联系紧密。学生还没学习立体几何,空间想象能力比较差。

  四、教具准备:多媒体等

  五、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设疑导入

  我们平常聊天气,经常谈到气温多少度,这个气温说明大气是有温度的,那么大气的温度从何而来呢?

  (设置疑问,激发学生求知欲望。)

  (二)新课学习

  适当补充:大气的物质组成及作用。

  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大气的受热过程。

  一、大气的受热过程

  提出问题让学生阅读思考:

  1.地球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是什么?

  2.大气对太阳辐射有什么作用?

  3.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是什么?

  4.何为大气逆辐射?

  学生阅读课文,归纳,总结

  教师师用多媒体演示大气的受热过程,让学生有比较直观、比较形象的认识。边演示,边解释总结。

  总结:太阳暖大地,大地暖大气,大气还大地。(边绘图)

  多媒体演示,帮助学生理解大气保温作用。

  活动:让学生自主讨论得出:

  (1)大气逆辐射返还给地面热量,对地面具有保温作用。

  (2)因为月球上面没有大气层,白天没有大气削弱作用气温会比较高(需要引导),夜晚因为没有大气逆辐射气温会很低(大部分能得出),温差会激烈。(多媒体演示给学生更加形象的认识。)

  同时应该让同学们知道大气逆辐射在全天都有,只是夜晚它的作用显得更加重要。CO2和水汽的多少决定大气逆辐射的强弱。在短时间内CO2的是不变。(突出重点)

  学生讨论:

  ①为什么在深秋或初冬晴朗的夜晚容易发生霜冻现象?老农在田间烧几堆火有什么好处。

  ②阴天和晴天同一地区的温差有什么不同。

  (引用实例让同学更好理解和运用大气逆辐射的知识。)

  同时引出,由于地表环境不同,热力性质会有差异,也会带来温差。③让同学比较一下湖泊、森林、草原、沙漠的温差。

  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同时为学习气候做好铺垫。同时可以循序渐进得出:带的水汽越多的环境,升温和降温就越慢,温差越小。

  二、热力环流

  引用日常生活“烧开水”的事例,让学生对热力环流有更加形象的认识。从而引出热力环流的概念。

  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引起的空气环流,称为热力环流。

  边说边绘热力环流图,要注意梳理这种因果关系。讲解时抓住(1)这是从近地面到高空的等压面图,补充什么是气压,等压面,(2)根据热胀冷缩的原理来讲解大气的垂直运动(3)同一水平面上,大气总是从高压区流向低压区

  学生上台练习,能画出热力环流图。

  总结:①同一水平上(高度),气温越高气压越低。

  ②垂直方面上,越靠近地表的气压越高。

  综合:在同一等压面的下方气压高,上方气压低。高空和近地面的等压面呈对称形状。

  (承转)由于物体的比热容不一样,升温和降温的速度也不一样。接下来我们来完成课本33面的活动。(多媒体演示海陆风)

  引入山谷风和城市的热岛效应。老师运用多媒体演示过程,并做必需的讲解分析。(让学生学会知识的迁移和运用,并关注身边的地理问题,加强对其的认知与探索。)

  山谷风的成因学生不易理解,引用实例着重讲解。

  (三)知识运用

  学生活动:动手画出海陆风,山谷风和城市的热岛效应的示意图,个别上台示范

  (四)知识巩固:习题练习

  (五)课堂小结


  看了“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教学设计”

61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