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网 > 高考 > 大学院校 >

教育部首届全国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正式启动

时间: 泽慧 大学院校

首届全国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2023年9月至2024年5月)

日前,教育部印发通知,启动首届全国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

首届全国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以“筑梦青春志在四方,规划启航职引未来”为主题,由教育部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通过举办大赛,努力打造强化生涯教育的大课堂、促进人才供需对接的大平台、服务毕业生就业的大市场,加强高校生涯教育和就业指导,增强大学生生涯规划意识,指导大学生及早做好就业准备,更好促进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

大赛于2023年9月至2024年5月举办,采用校赛、省赛、全国总决赛三级赛制,设置成长赛道、就业赛道和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赛道,分别面向高校中低年级学生、高年级学生和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教师。校赛由各高校负责组织,省赛由各地负责组织。全国总决赛由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上海理工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承办,设金奖、银奖、铜奖,另设单项奖、地方和高校优秀组织奖、优秀指导教师奖等奖项。

大赛将于2023年9月20日起开始报名,届时参赛学生可通过全国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平台(网址:zgs.chsi.com.cn)或指定通道进行报名,报名截止时间由各地根据省赛安排决定。大赛期间,各地各高校还将举办各类就业指导、校园招聘、校企供需对接、职业体验等系列活动。

教育部关于举办首届全国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的通知

教学函〔2023〕1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有关省、自治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部属各高等学校、部省合建各高等学校,分行业就业创业指导委员会: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决策部署,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十四五”就业促进规划的通知》(国发〔2021〕14号)精神,加强高校生涯教育和就业指导,增强大学生生涯规划意识,指导其及早做好就业准备,促进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定于2023年9月至2024年5月举办首届全国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大赛主题

筑梦青春志在四方,规划启航职引未来。

二、大赛目标

努力将大赛打造成强化生涯教育的大课堂、促进人才供需对接的大平台、服务毕业生就业的大市场。通过举办大赛,更好实现以赛促学,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就业观和择业观,科学合理规划学业与职业发展,提升就业竞争力;以赛促教,促进高校提高大学生生涯教育水平,做实做细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以赛促就,广泛发动行业企业和高校参与赛事活动,推动人才供需有效对接,全力促进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

三、大赛内容

(一)主体赛事。包括学生成长赛道和就业赛道,每个赛道设高教组和职教组;另设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赛道。

1.成长赛道。面向中低年级学生,考察其职业发展规划的科学性和围绕实现职业目标的成长过程,通过学习实践持续提升职业目标达成度,增强综合素质和能力。(详见附件1)

2.就业赛道。面向高年级学生,考察其求职实战能力,个人发展路径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适应度,就业能力与职业目标和岗位要求的契合度。(详见附件2)

3.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赛道。面向高校就业指导教师,考察课程实施效果和教师教学水平,有关事项另行通知。

(二)同期活动。各地各高校要围绕主体赛事广泛开展各类就业指导和校园招聘活动;全国总决赛期间将举办校企供需对接、职业体验等系列活动。

四、组织机构

(一)大赛由教育部、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全国总决赛由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上海理工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承办。

(二)大赛设立组织委员会(以下简称大赛组委会),负责大赛的组织实施。大赛组委会秘书处设在教育部学生服务与素质发展中心。

(三)大赛设立专家委员会,负责评审等工作。

(四)大赛设立纪律与监督委员会,负责对赛事组织、评审等相关工作进行监督,对违反大赛纪律行为予以处理。

(五)各省级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部门可成立相应的赛事机构,负责本地比赛的组织实施、评审和推荐等工作。

五、大赛赛制

(一)大赛采用校赛、省赛、全国总决赛三级赛制。

(二)校赛由各高校负责组织,省赛由各地负责组织。各地各高校参照大赛成长、就业赛道方案,自主确定参赛名额、比赛环节、评审方式和奖项设置等。各地完成省赛选拔后,择优推荐全国总决赛参赛选手(本科生、研究生、专科生须保持合适比例),并按要求向大赛组委会报送总结材料。

(三)全国总决赛参赛学生选手约600人,其中成长赛道约300人,就业赛道约300人。各赛道每所高校入围选手不超过2人。大赛组委会将综合考虑各地参赛人数、就业指导和招聘活动情况、用人单位参与数量等因素向各地分配全国总决赛参赛名额。

(四)全国总决赛设金奖、银奖、铜奖,另设单项奖、地方和高校优秀组织奖、优秀指导教师奖等奖项。

六、赛程安排

(一)参赛报名(2023年9月—2024年1月)。参赛选手通过全国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平台(以下简称大赛平台,网址:zgs.chsi.com.cn)或指定通道进行报名,在大赛平台登录页面可下载学生操作手册。

大赛平台开放时间为2023年9月20日,报名截止时间由各地根据省赛安排决定,但不得晚于2024年1月31日。

(二)校赛省赛(2023年9月—2024年3月)。各地各高校按要求设省级、校级管理员,使用大赛组委会分配的账号登录大赛平台进行省赛和校赛的管理及信息查看。各地应在2024年3月15日前完成省赛组织工作。

大赛平台成长赛道设生涯闯关功能,就业赛道设职业适配度测评功能,参赛选手可根据需要选择参与。

(三)全国总决赛(2024年4月或5月)。参加总决赛选手通过现场比赛决出各类奖项,具体安排另行通知。

七、参赛要求

(一)大赛成长、就业赛道参赛选手须为普通高等学校全日制在校学生。每名选手结合自身条件选择符合要求的一个赛道报名参赛。

(二)参赛选手应按要求在大赛平台准确填写报名信息,提交材料应坚持真实性原则,不得含有违法违规内容,否则将丧失参赛资格、所获奖项等相关权利,自负一切法律责任。

(三)各地各高校应认真做好参赛选手资格审查和提交材料审查工作,确保符合参赛要求。

八、工作要求

(一)充分发动。各地各高校要认真做好大赛宣传动员工作,把大赛作为促就业的重要载体,让更多大学生了解和参与大赛。各省级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部门要指定一名工作人员作为联络员,负责赛事的沟通交流工作。大赛平台生涯闯关功能面向全体在校大学生开放,鼓励高校广泛动员学生参与,与学校就业指导课程有机结合。

(二)精心组织。各地各高校要高度重视、周密部署,为举办赛事和相关活动提供必要的场地、经费支持,确保安全有序推进。将大赛与各类就业指导、线上线下招聘等同期活动统筹推进,广泛动员用人单位参与大赛,助力更多大学生在参赛过程中实现就业。各分行业就业创业指导委员会要协助组织推荐用人单位和相关专家参与大赛。

(三)广泛宣传。各地各高校要充分利用校园媒体、新媒体等多元传播渠道,联动地方卫视等媒体,全方位对赛事进行宣传推广,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大学生就业的良好氛围。

九、其他事项

(一)本通知所涉及内容的最终解释权,归大赛组委会所有。

(二)大赛组委会联系人:

教育部高校学生司毕业生就业处 李龙翔

联系电话:010-66097455

电子邮箱:xssjyc@moe.edu.cn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大木仓胡同37号

邮编:100816

教育部学生服务与素质发展中心 李玉洁

联系电话:010-68352207

电子邮箱:qgzgs@chsi.com.cn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西直门外大街18号金贸大厦C3座

邮编:100044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学生处 余梦梦

联系电话:021-23116737

电子邮箱:xsc@shec.edu.cn

地址:上海市大沽路100号

邮编:200003

复旦大学学生职业发展教育服务中心 蒋梦莹

联系电话:021-65643879

电子邮箱:fdcareer@fudan.edu.cn

地址:上海市邯郸路220号叶耀珍楼211室

邮编:200433


高考后如何进行准大学生生涯规划

一是以录取通知书为载体,面向大学新生发送暑期学习资源。例如预先设计好学校和各院系新生指导课、学习材料等线上资源礼包,通过在录取通知书上增设二维码等形式,发送给录取新生;或是通过高校和院系的官网、官微等,面向各院系新生介绍专业课程与培养规划。二是远程开设“专业认知课”。

新生面对许多的学科专业都是“从零开始”,新的知识结构、思维和学习方式等都与其过去的经验有很大不同。高校各院系可进一步了解新生的知识储备、认知特征、学习需求等,做好学习指导。通过线上传递本院系教授的讲座,彰显专业特色,激发学生专业兴趣。

有条件的高校和院系还可以根据自身教学进度和需求,通过社会实践、暑期夏令营等,及时了解新生学习表现并予以指导,帮助新生实现知识观、学习态度、学习方式的转变。三是开展生涯规划指导。面向新生系统介绍院系历史,邀请院系杰出校友在线分享学习经验、成长经历、院系生活等,通过其现身说法,促进新生对院系文化的认同,发挥榜样激励的作用。

其次是学习任务的转变。长期以来,高中阶段的教与学主要侧重于知识点的掌握、巩固,以及解题技能的提升,目的是为升入大学或步入社会打好基础。大学阶段的学习任务则截然不同,主要是发展专业素养、借助通识教育以提升综合素养。面对即将开始的大学生涯,特别是学习任务的转变,“准大学生”的知识观念、学习态度、学习方式也要作出相应的转变。

再其次是学习观念和学习方式的调整。大学阶段主要关注专业素养和综合素养的提升,以及由此而来的学术兴趣的增长、独立思考意识的觉醒、审辩式思维能力的提升、逻辑思维的增强、创造性的发挥等。大学、中学的课程组织逻辑、教学生态、考试与评价方式等均有区别,大学教学不可能像中学那样围绕知识点和解题技能进行细致入微的学情诊断,更多是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

许多大学新生入学后依然沿袭背记知识点、做练习题以应付考试的学习模式,难免忽略学科专业自身的逻辑以及其所承载的能力素养发展,这样的学习习惯甚至影响到此后的研究生学习阶段,妨碍科研学术能力的提升。

大学规划是什么

1.保证基础学习

虽然在大学里每个同学的目标不尽相同,但相同的是,大家都需要毕业。所以一些基础的学习和考试内容必须保证,比如:

每门考试不挂科

修满学分

遵守学校规章制度,不踩线,不过界

英语四六级

计算机二级

2.大学生生涯规划

大学里,“大学生生涯规划”被列为一门必修课,足见它的重要性。初入大学,我们虽不急着马上为自己制定出明确的计划,但提早具备这样的思维不会有错。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我们就可以开始不断的尝试,在尝试中留意自己想要什么、适合什么,再根据自身情况制定规划,有针对性的学习生活。

3.针对规划侧重学习

大学之于高中,是一个更复杂,更综合,各种知识汇集信息爆炸的地方,所以,找准目标很重要。

大学毕业后,学生们最常选择的路是二条路——就业创业、保研考研。选择就业创业的同学必须重视个能实践能力,多参加校园实践与社会实践,多考一些职业证书,提前准备各种公招考试等;而考研保研的同学则更需注重自己的学分和绩点上,以及相关的一些学业考试成绩。


104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