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网 > 高考 > 大学院校 >

深大、南科大进入“软科中国大学排名”全国百强

时间: 泽慧 大学院校

深大、南科大进入“2023软科中国大学排名”全国百强

3月30日,高等教育专业评价机构软科正式发布“2023软科中国大学排名”。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蝉联主榜(即综合性大学排名)前三位。深圳有两所高校入选主榜百强,分别为南方科技大学(33名)、深圳大学(68名)。

2023软科中国大学排名(主榜)的上榜高校共有590所。排名前十的大学依次为: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西安交通大学。

广东有8所高校入选前100强,分别为中山大学(11名)、华南理工大学(26名)、南方科技大学(33名)、暨南大学(50名)、深圳大学(68名)、华南师范大学(79名)、华南农业大学(93名)、广州大学(97名)。

据了解,“双一流”高校在排名中占绝对优势地位,百强高校中有90所为“双一流”高校。10所非“双一流”高校凭借强劲的综合实力跻身百强,其中深圳大学(68名)、浙江工业大学(70名)、江苏大学(78名)位列前三。

在单科类大学排名中,北京协和医学院位列医药类大学排名第一,上海财经大学位居财经类大学排名榜首,北京外国语大学名列语言类大学排名第一,中国政法大学位列政法类大学排名榜首,中央民族大学占据民族类大学排名首位,上海体育学院领跑体育类大学排名,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在中国合作办学大学排名中夺冠。

2023软科中国合作办学大学排名

第二、第三的分别为上海纽约大学、宁波诺丁汉大学。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首次上榜,位列第5名。

“软科中国大学排名”前身是“软科中国最好大学排名”,2015年首次发布。 “2023软科中国大学排名”的对象是中国1000多所本科层次的高校,为恰当反映高校在学校性质和学校类型上的差异、确保排名的公平性,软科将高校划分为综合性大学、7类单科性大学、4类非公办大学,采用差异化的指标体系分别排名。评价体系设置了十大评价模块,细分36个评价维度,内嵌100项评价指标,涉及345个评价变量,是对中国大学办学水平的立体化监测式评价。

不同类型的学校排名TOP3

中国医药类大学排名的上榜高校有85所,北京协和医学院、首都医科大学、南京医科大学位列前三。

中国财经类大学排名的上榜高校有55所,上海财经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位列前三。

中国语言类大学排名的上榜高校有16所,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位列前三。

中国政法类大学排名的上榜高校有33所,中国政法大学、华东政法大学、西南政法大学位列前三。

中国民族类大学排名的上榜高校有12所,中央民族大学、中南民族大学、西南民族大学位列前三。

中国体育类大学排名的上榜高校有14所,上海体育学院、北京体育大学、首都体育学院位列前三。

中国民办高校排名上榜高校共208所,吉林外国语大学连续3年蝉联民办高校榜首,山东协和学院、大连东软信息学院位列民办高校全国前三。

根据“分线差”来选大学

用“分线差”填报大学志愿是常用的一种方法,“分线差”指两种分数差,一种是院校招生最低分与省控线之差,另一种是考生分数与省控线之差,这两种“分线差”比较好理解,比较简单计算,我们通过数据对比很容易得出两种“分线差”高低,然后根据“分线差”选择出大学。

比如某个大学近三年招生最低分超省控线60分、65分、66分,而考生高考成绩高省控线75分,那考生就可以报考这所大学,若是高考成绩高于省控线60分,可60分却低于院校招生分数与省控线的“分线差”,那考生报考这所大学就比较危险,可能就不会被大学录取。

根据“分线差”数据可以一目了然地选出大学,但是“分线差”会因为高考试题难度、省控线高低、考生成绩高低而变化,当然也会根据大学招生人数、报考大学的人数而变化。

比如2022年财经类高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在河南理科招生“遇冷”,招生最低分数仅为527分,超理科一本省控线25分,可2021年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在河南理科招生最低分是652分,超理科一本省控线108分,此时再利用“分线差”时,我们就需要去掉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的2019年招生数据,否则我们很容易滑档,这一点大家要清楚。

高考填报志愿的五大误区

1、片面根据分数填报志愿

很多人肯定提出质疑,不根据分数填报那根据什么来填报呢。当然高考分数是填报志愿最重要的依据,但是如果只以当年的考试分数和去年学校的最低录取分数进行对比,这就太片面了。在填报志愿时,需要从这几点进行分析,该高校在考生所在省市近三年的实际录取分、平均分以及专业录取最低分;该高校在本省市的招生计划,一定要分析今年的计划和往年计划是否有变化;再查看招生简章里的录取规则,是否有专业级差;然后根据自己的位次(请注意不是分数),来参考往年该位次的录取学校和专业。

2、只看校名不看专业

很多考生或家长一看到学校名称里有“地质”、“石油”等字样,就认为这样的学校不能报,肯定都是艰苦的专业,还有的考生或家长认为带有林业、农业等字样的校名就业前景惨淡,还有一些是对外省的学校不了解,只要学校不是在大城市,直接就不报了。其实要认真研究学校的专业,看看自己喜欢专业的师资力量,就业前景。在报考志愿时,还需要做到省内外高校统筹兼顾,然后进行科学、合理地填报。

3、只报热门专业

在很多人眼里,热门专业就好找工作,工资也高,而冷门专业各种前景都不好。其实并非如此,其实专业并没有冷热之分。目前一些相对热门的专业并不代表几年后前景依旧那么光明,甚至现在一些冷门专业过几年就成了热门专业了。建议在综合考虑自己情况下,进行“冷热兼顾”的方式来填报志愿。

4、求学就是求职

职业是填报志愿的导向,但不应该将求学和求职等同起来。选择专业和未来的就业方向有一定的联系,所以在选择专业时首先要考虑如何提高录取率和选择到适合自己的专业。

5、拒绝专业调剂

从理论上来说,分数高会被好学校录取。但实际上并非人人都能实现这个理论,无论哪一年,都有一些考生总分超过了报考高校的录取分数线,但是却没有被录取。一般来说都因为服从调剂。其实服从调剂是一个提高录取率的好方法,而且服从调剂也许不会吃亏。很多时候调剂的专业也不一定差,本人就是从被调剂的专业,而且我们整个班的就业前景远远要比我们学校其他专业要好,就算是被自己不喜欢的专业录取了,到校后也是可以转专业、辅修第二专业,甚至还可以通过考研等途径读到自己理想的专业。

91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