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三期末试题(2)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三期末试题答案
一、单选题
1.A 2.C 3.D 4.C
解析:本题考查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是对我国三大自然区基本知识的考查,意在考查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与再现。第1题,决定我国自然地理环境差异的因素是:气候与地形。土壤、植被、水文等自然因素都是气候与地形的体现;地形从西向东表现为高原—山地—平原;第2题,我国冬夏气温分布规律有明显差异;河流水量就我国绝大部分而言以降水补给为主,与各地的雨季有很大关系。第3题,如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内部差异是以降水多少为基础,D选项描述错误。第4题,东部季风区从南向北民居的屋顶坡度逐渐减小,与其降水量有很大关系。青藏高寒区受人类活动的影响是三大区域中最微弱的。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土地利用方式以畜牧业为主。
5.A 6.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GIS和RS的应用,意在考查学生对GIS和RS对区域发展的应用知识的掌握。
第一题:根据区域地理环境的特点,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在区域范围内选择最佳位置,是GIS的一个典型应用领域,故A正确;以数字地形模型为基础,建立城市、区域等可广泛应用于宣传、城市和区域规划,故B错;了解城市结构的变化仅用交通和人口分布是不够的,故C错;GIS不能估计生产总值,故D错。
第二题:遥感技术主要应用领域:
遥感在农业方面的应用主要包括上地资源调查、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病虫害和农业生态环境调查及监测,以及农作物长势监测和估产等方面。在灾害监测、矿产勘察、环境管理与城乡规划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不能预测事物的变化趋势。因此可以用排除法得到答案是C。
7.D 8.C
解析:本题考查西北地区形成荒漠化的原因。1题草原地区不合理农牧业导致植被破坏,土壤沙化等,选择D。2题根据1分析可知C.人口和牲畜增加,更多掘井以满足人畜用水需要正确,选择C。
9.D 10.B
解析:本题考查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第一题,由图表,任取某一降雨强度,泥沙量的大小排序应为:混交林地>荒草地>油松幼林地>坡耕地,故选择D。第二题,坡地的泥沙携带量大,不宜改善当地生态;当地混交林地生态效益较优于荒草地,但油松幼林地的生态效益并不比荒草地优,因此,退耕还林的生态效益未必优于退耕还草。
11.C 12.A 13.B
解析:本题考查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第一题,观察到图甲中人口密度大的地区呈零星的点状分布,推知应是水源;图乙呈较较大面积的面状分布,并且人口密度大的区域包含于密度值较小的区域内,因此,因是地形因素的影响。气候、植被、土壤等因素影响的分布情况应是呈现均匀的面状分布。第二题,图甲应是水源较少,呈点状分布区,应是西北等较干旱区,而图乙应是有大面积平坦地形的地区,并且荒无人烟的现象较少,应为平原地区。据此推知,符合题意的应为A选项。第三题,根据题意,排除水能、地热选项。煤炭资源在西北荒漠区分布较少,而有着天然气的分布,故适宜的选项应是B天然气。解答此题的时候,运用排除法,更容易解决问题。。
14.D 15.D
解析:本题考查区域地理生态环境的成因和作用,意在考查学生的理解识记能力。亚马孙热带雨林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因森林有改变空气成分,净化大气的作用,所以亚马孙热带雨林被称为“地球之肺”。热带雨林里的土壤并不肥沃。尽管热带雨林中生长着数不清的巨大树木和其他植物,但那里的地面却只有薄薄的一层土壤富含营养,这种营养也就是植物生长所需要的矿物质,土壤变得很贫瘠,被破坏以后很难恢复。
16.C 17.D 18.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第一题,等温线向北突起,故此处应为气温较高地区,依题,应该是地势较低的地带。故选择C,受到地形地势的影响。第二题,该地为上游地区,相对而言,植被覆盖较好,水量相对下游小,没有“长江洪水泛滥”一说。第三题,纳帕海周围山上的原始森林被砍伐殆尽,湖水排干、水位降低,致使湿地面积不断减少,这直接破坏了当地的农业生态,对粮食产量也产生很大的消极影响。
19.A 20.B 21.B
解析:本题考查我国能源资源开发和利用,旨在考查学生掌握我国能源利用相关知识。
第1题,中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从高到低分别为:煤炭、石油和天然气、水电、核能。
第2题,从题干中可知是从“开源”方向解析题目,故排除③。
第3题,我国煤矿资源丰富,但是利用率低,所以我国煤炭资源依然紧张,故排除①;煤燃烧造成大气污染,所以煤变油有利于提高环境质量;我国石油资源贫瘠,所以煤变油有利于对外国石油的依赖;我国煤矿资源分布不均,重要靠铁路运输,故能减少铁路紧张。
22.D
解析:本题考察学生的分析、应对能力。涉及面较广,需要学生对田纳西河流域内的环境特征有一个详细的了解。田纳西河水量较稳,梯级开发,航运作用得到拓展,是地中海气候,降水主要集中在冬季。田纳西河流域的气候类型是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水位季节变化较大,冬末春初多暴雨,易造成洪水泛滥,夏季水位较低。
23.D 24.B 25.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河流的综合开发,意在考查学生读图与分析能力。三峡工程坝址位于长江的上游游河段,由于埃及地势南高北低,阿斯旺工程应当位于埃及境内乙处,所以第1题选择D。三峡工程主要用于发电,对生态环境的有利影响主要在中下游,由于埃及地处沙漠,气候干旱,所以阿斯旺工程的首要目标是灌溉的需要,从材料可知,其不利影响主要集中在下游河段,第2题选择B。从河流的年径流量比较,三峡工程处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量丰富;阿斯旺工程地处热带沙漠气候区,降水稀少,所以第3题选择C。
二、综合题
26.(1)从地区分布来看,南方多、北方少,东部多,西部少;从时间分布上来,夏秋两季多,冬春两季少。
(2)淮河为界 华北平原 中原油田
(3)夏秋季多,冬春季少,径流季节变化大;春季降水少、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工农业用水量大增。 洪水期防洪任务重;枯水期水资源紧张; 措施:修建水库,调节河水季节变化;跨流域调水(南水北调),调节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节约用水,发展节水农业(喷灌、滴灌技术),提倡工业循环用水使用等;保护水源,防治水污染;提高水价,增强节水意识。
(4)自然原因:地形:岗丘相间,起伏和缓。干旱季节:气温升高很快,蒸发旺盛,在地下水位较高的低平地区,或排水不畅的洼地会出现土壤中的盐分土壤盐分向地表积聚的现象,形成盐碱地。人为原因:大水漫灌,导致地下水位上升。
27.(1)气候干旱,风化和风蚀作用强烈;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A,B,C,D)
(2)过度放牧、过度开垦;制定合理的载畜量,防止过度放牧;退耕还林还草,植树造林;生态措施和工程措施相结合。
(3)①合理利用水资源;
②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
③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
④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
⑤控制人口增长。
(4) ①在农作区主要是改善耕作和灌溉技术,推广节水农业,避免土壤的盐碱化;
②在牧区草原,减少水井的数量,以免牲畜的大量无序增长;
③在干旱的内陆地区要合理分配河流上、中、下游水资源,既考虑上、中游的开发,又要顾及下游生态环境的保护。
28.(1)煤炭、天然气能源资源丰富;质量好,开采条件好;地形开阔平坦,靠近水源;交通便利,临近消费区。
(2)E:电力工业,F:建材工业。
理由:充分利用废弃物;综合利用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污染物排放,保护环境。
(3)主要环境问题: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
主要人为因素:不合理垦殖,超载放牧,过度砍伐,乱挖滥采矿产资源。
29.(1)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亚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的植被;河流水量丰富,季节变化明显,落差较大,含沙量较小;红壤。
(2)发展食品加工工业、水果罐头工业、水产品加工业、造纸工业等。
(3)合理 该地区地势起伏大,降水丰沛,红壤较贫瘠,植被若破坏,易水土流失,且植被不易恢复,红壤裸露,出现红色沙漠
以上是由小编分享的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三期末试题全部内容,希望对你的考试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