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网 > 高中学习方法 > 高二学习方法 > 高二历史 >

高二历史知识点总结

时间: 如英2 高二历史
  高二历史知识点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1、社会主义三大改造(1953—1956年)

  (1)内容:①农业(农业生产合作社) ②手工业 ③资本主义工商业

  (2)意义:1956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在中国基本确立

  2、中共八大的正确决策(1956)

  (1)背景: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基本建立

  (2)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 要同当前落后的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3、“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年)

  4、“__”对经济的严重破坏(1966-1976)

  5、50-70年代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

  ①实事求是,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生产力的矛盾;

  ②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③保持必要的政治稳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

  ④发展经济要按照客观经济规律办事,不可片面追求高速度;

  ⑤生产关系的调整要与生产力水平相适应。

  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12月)

  2、改革:从农村到城市

  (1)经济体制改革含义: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环节,解

  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实质上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①前提——坚持土地等生产资料公有制; ②特点——包产到户; ③安徽、四川率先进行;

  3、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我国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对外开放格局(经济特区: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

  4、1992年“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高二历史知识点总结: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一、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

  1、近代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背景与原因:

  ①中国近代工业的产生和发展

  ②受西方民主思潮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③政治变革和政府政策的推动

  ④一些传统习俗不适合近代社会的发展趋势

  2、物质生活的变化(衣食住的变化)

  ①衣:鸦片战争后,西式服饰传入中国。中国传统的长袍马褂与西装革履并行不悖,中国出现服饰改良产生中

  西合璧的产物——中山装和旗袍

  ②食:鸦片战争后,西餐在通商口岸流行,成为上层社会的一种时尚

  ③住:北京四合院为中国传统住宅,鸦片战争后,西式建筑在租界地区出现,中西合璧的里弄住宅,一些买办、

  资本家和达官显贵纷纷仿造花园式洋房。

  3、社会习俗的变化:辛亥革命对礼仪的革新意义重大,体现了民主共和精神

  ①交际礼仪的变化——用鞠躬、握手代替跪拜、作揖等礼节,用同志、先生等称呼代替大人、老爷等称呼,显

  示平等、自由等文明精神。

  ②婚俗礼仪的变化——倡导婚姻自由是新式婚俗的基本内容,但这一习俗的变化主要发生在通商口岸的知识层

  及官宦人家。

  二、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

  1、铁路:1881年,清政府修筑唐山到胥各庄的唐胥铁路,是中国人修筑的第一条铁路,标志着中国铁路的诞生

  2、近代邮政:第二次鸦片战争后,1866年,海关开始试办邮政

  3、电讯:1877年,台湾巡抚刘铭传在台湾架设了中国近代第一条电报线

  4、近代交通和通讯起步的原因:工业革命成果的扩展,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被迫对外开放,国人为改变落

  后面貌和挽救民族危亡而做出努力,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

  5、新式交通工具的出现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

  ①加强了各地的联系;②促进了经济的发展;③促进了知识的传播和信息的交流;④有利于自然经济的进一步解体;⑤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⑥转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⑦使人们的生活多姿多彩;⑧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历史进程。

  高二历史知识点总结: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一、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1、原因: ①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生产的社会化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②直接原因:生产和消费的矛盾激化

  2、爆发:1929年,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股票市场大崩溃为先导,出现疯狂的股票抛售风

  3、表现:股市崩溃、银行倒闭、企业破产、失业剧增、生产下降

  4、特点:时间长、范围广、破坏性强

  二、罗斯福新政

  1、历史背景:①1929—1933年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打击美国;

  ②胡佛政府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无法解决危机;

  2、内容:

  措施 内容 目的

  ①整顿银行业,克服金融危机 《紧急银行法》 恢复银行信用

  ②加强工业计划指导 《工业复兴法》 防止盲目竞争

  ③调整农业政策 《农业调整法》 稳定农产品价格

  ④举办救济和公共工程 《联邦紧急救济法》 增加就业、刺激消费、稳定社会

  ⑤保护劳工权利 《全国劳工关系法》、《公平劳动标准法》 缓和劳资矛盾

  ⑥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社会保障法》 稳定社会,早日摆脱危机

  3、特点: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4、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

  ①它是美国资产阶级为了克服经济危机,在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进行的调整,不可能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本

  质,因而也就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的经济计划危机。国家的干预容易导致通货膨胀和其它的社会经

  济矛盾

  ②新政在当时自由放任的经济形态下,采取新的国家干预经济的做法,缓解了经济危机所带来的问题,使得经

  济得以恢复和发展,巩固了资本主义的统治。二战后,其它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也相继的效仿美国新政的做

  法进行了经济的调整和改革,使资本主义国家进入第二个“黄金时代”。

  三、二战后美国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表现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1、二战后美国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①变化:政府运用财政和金融手段刺激生产和消费,干预资本主义的再生产

  ②表现:①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凯恩斯主义的运用

  ②社会再分配的调节——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

  ③产业结构的调整——第三产业的蓬勃发展

  2、当代资本主义各国(美、英、法、德、日)经济发展的共同特征:政府干预经济

41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