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网 > 高中学习方法 > 高二学习方法 > 高二历史 >

促进民族大融合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

时间: 子文2 高二历史

  促进民族大融合知识点总结: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影响

  1、农牧业的发展:

  (1)表现:

  ①生产工具的改进:整地碎土工具的复杂化与精耕细作;

  ②耕作技术的提高:“宁可少好,不可多恶”,“顷不比亩善”;

  ③重视兴修水利:有水田之处通渠灌溉;

  ④经济作物和畜牧业的发展;

  ⑤荒地得到更多地开垦,粮食产量提高,人口增殖。

  (2)原因:

  ①政府政策的调整即孝文帝改革推行的均田制、三长制和租调制;

  ②民族大融合的影响;

  ③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包括生产工具的改进,耕作技术的进步,水利设施的兴修等

  2、手工业的成就:

  (1)表现:

  ①丝织业发展达到魏晋以来的最高水平:绢布产量大增,府存绢帛多;

  ②制瓷业的发展对唐宋时期北方瓷器的繁盛有直接影响:

  北魏迁都洛阳以后,制瓷业又发展起来。北方青瓷在造型、胎釉、纹饰等方面与南方不同,一般器型较大,以尊、瓶、罐、钵之类居多。胎体厚重,胎色灰白,釉较厚,玻璃质强,流动性大,器表往往有玻璃质流珠现象。器物多以莲花瓣纹、忍冬纹作装饰,装饰方法有堆贴、模印、刻划多种。北方青瓷的莲花纹饰与佛教的盛行关系密切。

  (2)原因:农业、商业的发展,孝文帝的扶持政策。

  3、商业活动的活跃:

  (1)表现:

  ①洛阳大市场的繁荣:设有专门管理贸易和税收的官吏;货源充足、交易活跃,商人实力雄厚。如市场上金银、锦绣、瓷器、漆器等,应有尽有;全城十多万户居民中,有上万户来自各地的商人,其中包括来自远方异国的商人。

  ②重新铸造铜钱;

  ③对外贸易有长足发展:与朝鲜半岛诸国、日本以及地中海沿岸国家都有贸易往来。

  (2)原因: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孝文帝铸造铜钱,重视和支持商业。

  促进民族大融合知识点总结:政权封建化的加速

  1、措施:

  ①尊儒崇经,兴办学校:孝文帝从小熟读儒家经典,建孔庙并亲自祭拜,起用儒家人士,兴办太学,教授儒家经典,培养人才。儒家文化是汉文化的主体,儒学既重外在的行为规范又重内在道德的自律,维护了封建统治和社会秩序的稳定。

  ②恢复汉族礼乐制度:所谓礼乐制度是周代最早对“礼”(祭祀、朝食等仪式)和“乐”(伴随“礼”进行的乐舞)作出规定的制度,是对宗法制和等级制的强调和固定。孔子对礼乐制度加以系统的理论说明,提出“仁”的理念,高扬仁爱与和谐的思想,用以提升和深化已有的礼乐文化,使礼乐文化进一步成为礼仪文化,历代统治者沿用这一制度来维护统治。孝文帝制定各种礼仪制度,废置鲜卑族的祭祀礼仪,改用汉族的祭祀礼仪,加速了政权的封建化,最终维护鲜卑族的统治。

  ③采纳汉族封建统治制度:孝文帝仿汉官制,制定北魏官制。修律令,废除一些带有奴隶制成份的落后残酷的法律,保证了汉化政策与制度的施行。

  2、影响:北魏统治者接受了汉族先进文化与制度,大大加速了北魏政权的封建化进程,对北魏的政治生活乃至整个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促进民族大融合知识点总结:民族的交流与融合

  1、表现:

  (1)生活习惯的汉化:即三个变化——

  ①鲜卑族经济方式的变化:鲜卑族筑起简陋的房舍,经营小块土地,最终脱离了游牧生活和部落联系,开始转向中原汉族的农业文明。

  ②鲜卑族的阶级成分的变化:迁居洛阳的鲜卑族劳动者陆续成为中原的农民,贵族占领良田成为中原的封建地主,有的还兼事工商业。

  ③生活习惯也发生变化:汉族风俗习惯成为整个封建社会风俗习惯的主体。

  (2)鲜卑族优秀文化的融入:

  ①鲜卑族畜牧业生产经验的融入:如北魏贾思勰写的《齐民要术》,总结了北方先进的农牧业生产经验,对北方的经济生产起着一定的影响。

  ②服饰与风俗的融入:如诗歌描写汉族女子“褰裙逐马如卷蓬,左射右射必叠双”。

  ③食物的融入:如教材插图《汉人胡食画像砖》就是明证。

  2、影响:北魏孝文帝改革缓和了民族矛盾,巩固了封建统治,更促进了民族的大融合,为结束长期分裂局面,重新走向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础。


  看了“促进民族大融合知识点总结”

534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