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网 > 高中学习方法 > 高二学习方法 > 高二历史 >

历史学科的高效学习方法总结

时间: 燕妮2 高二历史

  古人云: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自古以来人们都非常重视历史,重视历史的借鉴作用.那么如何能让学生提高历史成绩呢?部分同学认为历史学习只是死记硬背,枯燥乏味,甚至"谈史色变",其实是没有理解历史学科的特点,没能掌握历史学习方法。只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采取正确的学习方法,历史学习就一定会事半功倍。

  历史学科的高效学习方法总结

  学好历史还需要掌握一些技巧和方法,这样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下“六法”实践效果就非常不错:

  一是比较异同法。

  比较异同法就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具有一定联系的事件、人物、制度、朝代、现象等历史概念进行归类比较,找出它们的异同点,从而加深理解并增强记忆的方法。

  大致可分为四种类型:一是把性质相同而特点不同的历史现象进行比较,如秦和隋的比较,汉和唐的比较等;二是把某些表现相似而性质不同的历史现象进行比较,如对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开放通商口岸和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对外开放沿海港口城市的比较,港澳问题和台湾问题的比较等;三是把性质相同但发生在不同时期的历史事件进行综合比较,如中英《南京条约》、中日《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的比较,美国独立战争和南北战争的比较等;四是中外历史事件和现象等进行的比较,如世界四大文明古国的比较,戊戌变法和明治维新的比较等。

  二是歌诀(歌谣)法。

  把散乱难记的历史材料编成合辙押韵的口诀或歌谣,读起来顺口,易于记忆,这叫歌诀(歌谣)法。

  如北京古代名称多变,可记忆如下:“战国称蓟隋涿郡,范(范阳)幽(幽州)唐朝中都金,元朝大都明北京,清朝京师北京轮(两个名称轮叫),一九二八改北平,四九北京名至今。”再如记忆中央红军长征经过:“中央出发(从中央革命根据地出发)破四线(突破敌人四道封锁线),湘乌遵义(强渡湘江、乌江后攻占遵义)转折点(遵义会议是党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赤水金沙(四渡赤水打乱敌人的追剿计划、渡过金沙江跳出敌人的包围圈)彝康川(经过彝族人居住的康川边界地区),大渡泸定(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雪山,克服困难过草地,吴起镇上会志丹(在吴起镇同刘志丹领导的陕北红军胜利会师)。”

  三是谐音故事法。

  谐音故事法就是通过谐音手段,借助发音相同或相近的字词,把难记的历史知识编制成趣味小故事,使之变无意义为有意义变无味为有味,以达到牢记知识的目的的方法。

  如:把战国七雄及其都城的名称编成谐音故事为“赵大哥(赵国)买寒蛋(邯郸)为(魏国)大娘(大梁)。大娘舍不得吃,把它掷(郑)给孩子(韩国)。秦二国(秦国)先让(咸阳)燕三哥,燕三哥(燕国)再给(蓟)楚四哥,楚四哥(楚国)赢(郢)了奇(齐国)恣(临淄)。”[说明:战国七雄及其都城是赵国及邯郸、魏国及大梁、韩国及郑、秦国及咸阳、燕国及蓟、楚国及郢、齐国及临淄。]再如:用谐音故事法巧记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四大战役及其具体时间为“卖掉马(马恩河)儿(凡尔登)的(日德兰)锁(索姆河),四舅(1914年9月)用钱给六儿(1916年2月)娶六(6月)妻(7月)。”[说明: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四大战役及其具体时间分别为1914年9月的马恩河战役,1916年2月的凡尔登战役,1916年6月的日德兰海战,1916年7月的索姆河战役。]

  四是特征法。

  特征法主要用于记忆历史年代和历史地图。

  抓住数字特征巧记历史年代,大致包括以下五类:第一、对称性特征。首数和尾数相同的三位数年代具有对称性特征,如建立西汉的公元前202年、孝文帝迁都洛阳的494年等;首数和尾数相同且中间两位数字相同的四位数年代也具有对称性特征,如康熙帝继位的1661年、《中俄改订条约》签订的1881年等。第二、重复性特征。个位十位和百位都相同的三位数年代具有重复性特征,如孙权称吴王建吴国的222年等;前两位数的排列和后两位数的排列一致的四位数年代也具有重复性特征,如后金建立的1616年,巴黎和会召开的1919年等。第三、顺序性特征。按自然数字由小到大的次序排列的历史年代具有顺序性特征,如蒙古军队灭金的1234年、法国大革命爆发的1789年(后三位数字)等。第四、倒序性特征。按自然数字由大到小的次序排列的历史年代具有倒序性特征,如祖逖忧愤而死的321年、中共“十三大”召开的1987年(后三位数字)等。第五、等差性特征。放在一起便构成一组等差数列的年代具有等差性特征,如魏蜀吴三国建立时间分别相差一年(220年、221年和222年),中法战争结束、甲午中日战争结束、日俄战争结束、护国运动、五卅运动、一二·九运动、抗日战争结束的时间依次相差10年(分别是1885年、1895年、1905年、1915年、1925年、1935年和1945年)。抓住图形特征巧记历史知识,如我们将西周六个主要诸侯国鲁、齐、燕、卫、宋、晋的都城顺次用曲线连起来,可得到一个反写的“2”,一旦发现这一特征,便能轻而易举地记准其相对地理位置了。

  五是数字归纳法。

  数字归纳至少可有三种用法:第一、通过一些趣味数字把历史知识联系起来记忆。如4和5,可联系到1919年5月4日的“五四”运动和1976年4月5日的“四五”运动;八年,可联系到隋的统一、安史之乱、抗日战争、美国独立战争都持续八年等史实。第二、把发生在同一年代或同一天的重大历史事件联系起来记忆。如1689年,可联系到中俄两国签订《尼布楚条约》和英国通过《权利法案》确立君主立宪制政权;1861年,可列举出辛酉政变、衙门建立、安庆军械所创办、美国内战爆发、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意大利王国成立等事件。第三、用自然数字1、2、3、4等归纳记忆一些历史知识。如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基本线索可用1—5来进行记忆:一次失败的变法(戊戌变法),两个阶级的产生(无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三次革命高潮(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四个重要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五次大规模侵华战争(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用“三”来归纳近代侵华列强:鸦片战争结束后强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的列强有三个(英、美、法),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强迫清政府签订《北京条约》的列强有三个(英、法、俄),近代史上出兵侵略过台湾的列强有三个(美、日、法),《马关条约》签订后向日本干涉还辽的列强有三个(俄、法、德),近代史上曾割占我国领土的列强有三个(英、俄、日),近代史上曾两度攻陷今北京的列强也有三个(英、法、日)。

  六是睡前过脑法。

  晚上临睡前,把当天课堂上老师所讲、自己所学的历史知识进行回顾,或者用一根线索把某些历史事件联系起来,在脑子中过一遍。如果有忘记的东西,根据自己的情况,或者马上看书(资料),或者脑中过完了看,或者第二天一早再看。这样,有助于形成对知识的整体认识,养成每天及时反思回顾的良好习惯,非常有利于知识的巩固。

  历史课要想取得最佳复习效果,还应做到“八结合”:

  一是远近结合。

  根据艾宾浩斯遗忘规律,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呈现“先快后慢”的趋势:在识记后短时期内遗忘较多,在过了较长时间间隔后,记忆保持的份量较少了,遗忘的发展也较慢了。因此,想学好历史,应注意做到在识记后短时期内(近期)进行及时复习,在过了较长时间间隔后(远期)还要进行必要的周期复习,千万不能把“复习”看成只是期中或期末考试前的事。只有经常地反复地记,在头脑中形成一个知识网络,琐碎、繁杂的知识才能保持清晰而持久的记忆。

  二是纵横结合。

  不论是中国历史还是世界历史,其发展都有纵、横两大坐标。纵为社会制度的交替和时代的变迁,呈现出各个不同的历史时期;横为不同的国家、地区以及社会历史的各个侧面,如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呈现出同一时代横断面。此外,广义上的“横”还包括要将历史同政治、语文、地理等相关学科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加强渗透,相互迁移。这些学科知识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使人类知识形成了一个系统的整体。因此,复习课应把国别史、断代史、专题史以及跨学科综合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有助于掌握历史发展规律和基本内容,提高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复习效果。

  三是中外结合。

  现行初中教材,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是分别编写的,讲授新课时也基本是彼此独立的。这使得学生在学习中苦于中外历史的割裂,顾此失彼。复习课中要将中外历史融为一体,尽可能把教材里的中外历史内容结合起来,相互呼应比照,力求学习中国历史时看到世界,学习世界历史时联系中国;特别是近现代史,对西方列强的侵略和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反侵略、不同国情的形成等能达到整体的把握。

  四是古今结合。

  近几年,历史学科各种大型考试都注重联系现实中的热点、学生生活和社会实际,反映时代需要,体现历史的教育、借鉴功能。因此,复习课中要重视关注时政热点焦点问题,注意挖掘历史与现实的联系,灵活地采取多种形式巩固有关知识,通过古今结合,发挥史鉴功能,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熏陶。

  五是图文结合。

  加强对空间概念和读图识图能力的考查、图文并茂,这是近几年历史学科各种大型考试的一个突出特点。自古有“左图右史”之说,历史地图、图片、图表中蕴含着大量的有用信息,是我们易于开发利用的重要教育资源。因此,复习课中要重视图的运用,注意发掘一些地图、图片对教科书正文、副文(小字部分)或小注等起补充作用的重要史实,以使教学内容更加形象具体、充实明确,并贴近社会生活。图文结合,以图证文,以图补文,用图串线,可起到事半功倍的复习效果。

  六是史论结合。

  史论结合是历史学科本身的一个特点,也是学习历史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复习课中要在综合、分析、归纳、内化历史知识结构的同时,做到有史必有论,有论必有史,论从史出,史由论统,史论一致,相辅相成。只有这样,才能获得活的认识与结论,形成知识迁移能力,有效地避免空发议论或单纯堆砌史实,也就能够灵活地应对各种考试。

  七是知能结合。

  能力测试一般都要以知识为载体,离开了知识载体,能力测试很难进行。因而,历史教学知识和能力并重。中学历史教材有许多知识点,仅仅让学生死记硬背知识点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使学生学会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从中得到教育。复习课中要帮助学生对教材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做若干整体的归纳和分析,构建知识网络,理清基本线索、把握阶段特征,认识发展规律,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及应试能力。

  八是讲练结合。

  从一定意义上说,能力是练出来的。练是实践,实践出真知。复习课中更应加大练习的力度,练习要有计划性、针对性,要有质、有量、有度、有序的强化训练。练后要认真组织讲评,只练不评,等于半途而废。练后讲评,一要及时,趁热打铁;二要有的放矢,重点针对出错比较集中的问题;三要扩展讲评宽度,发掘讲评深度,增加讲评厚度,收举一反三之效;四要点拨思路,讲透方法,强化知识重点、难点和弱点,启发思维,培养能力;五要建立易错题和典型题记录,重视反思借鉴。

6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