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第二学期语文试卷
高二第二学期语文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20分)
1.选出加点字的注音全对的一组( )
A.储存(zhù) 薪水(xīn) 酱油(jiànɡ)
B.噌(cēnɡ) 惊闺(ɡūn) 房檩(lǐn)
C.崩塌(tā) 庠序(xiánɡ) 摞(luò)
D.骄阳(jiāo) 虾蟆(xiā) 低徊(huái)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喧闹 安份守己 挪窝 不约而同
B.伺候 莫不关心 精义 休戚相关
C.房檐 逆来顺受 万贯 冷眼旁观
D.荣华 满目荒凉 精采 置身事外
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约而同:约,约定。
B.安土重迁:重,重新。
C.冷眼旁观:冷,冰冷。
D.忠心耿耿:耿耿,心事重。
4.《废墟的召唤》一文题目采用的修辞方法是( )
A.比喻 B.借代
C.拟人 D.象征
5.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们信它,因为它“是”;不信它,因为它“非”。
B.“不对,这不是家里的狗……”巡警深思地说,“家里没有这样的狗。
他家的狗,全是大猎狗。”
C.人,每天除了要吃进一定量的水和盐以外,还要吃淀粉、蛋白质、脂肪。
D.他们说得很快,听不清说些什么?
6.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斩木为兵,揭竿为旗(举起)
B.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爱护)
C.信臣精率陈利兵而谁何(可靠的)
D.序八州而朝同列(统治)
7.下列加点的虚词运用恰当的一项是( )
A.只要读一读《战国策·齐策》就知道当赵武灵王发布了胡服骑射的命令以后,立即遭遇到来自赵国贵族官僚方面的普遍反抗。
B.我说赵武灵王是一个英雄,不仅是因为他筑了一条长城,更重要的是因为他敢于发布“胡服骑射”的命令。
C.正因为如此,任何游牧民族只要进入内蒙西部,就必须占据这个沃野。
D.要知道,他对当时发布这个命令,实质上就是与最顽固的传统习惯和保守思想宣战。
8.下列各项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从居庸关到呼和浩特大约有一千多公里的路程,火车都在这个广阔的高原上奔驰。
B.如果不是有些地方为了畜牧的需要而留下了一些草原,简直要怀疑火车把我们带到了河北平原。
C.东西纵观都看不到终极,在东边的城墙上,隐约可以看到有一个古代废垒,告诉人们那里在当时是一个险要的地方。
D.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在秦始皇面前就站着一个孟姜女,控诉这条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
9.下列各项中有歧义的一项是()
A.王昭君已经不是一个人物,而是一个民族友好的象征。
B.敢于这样做的人,难道不是一个英雄吗?
C.王昭君究竟埋葬在哪里,这件事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为什么会出现这样多的昭君墓。
D.这些昭君墓的出现,反映了内蒙人民对王昭君这个人物的好感。
10.下列各项中填到横线上最恰当的一句是( )
秋天的阴山,像一座青铜的屏风安放在它们的北边,从阴山高处拖下来的深绿色的山坡,安详地躺在黄河岸上,沐着阳光。__________但这个平静的原野在民族关系紧张的历史时期,却经常是一个风浪最大的地方。
A.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平静的原野。
B.这是一个多么平静的原野啊!
C.难道这里不是一个平静的原野吗?
D.请珍惜这个平静的原野吧!
非选择题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空2分,共计10分,)
1、《胡同文化》的作者是______,中国_代作家,江苏高邮县人。
2.宗璞是当代女作家 ,原名 ,是作家 之女。作品有 等。
三、阅读理解(本大题共2小题,共计55分)
1、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3题。(12分)
“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身旁的年轻人在自言自语。事隔三十余年,
我又在和年轻人辩论了。我不怪他们,怎能怪他们呢!我嗫嚅着,很不理直气
壮。“留下来吧!就因为是废墟,需要每一个你啊。”
“匹夫有责。”年轻人是敏锐的,他清楚地说出我嗫嚅的话。“但是怎样尽每一个我的责任?怎样使环境更好地让每一个我尽责任?”他微笑,笑容介于冷和苦之间。
我忽然理直气壮起来:“那怎样,不就是内容吗?”
他不答,我也停了说话,且看那瞬息万变的落照。迤逦行来,已到水边,冰中透出枝枝荷梗,枯梗上漾着绮辉。远山凹处,红日正沉,只照得天边山顶一片通红。岸边几株枯树,恰为夕阳做了画框。框外娇红的西山,这时却全呈黛青色,鲜嫩润泽,一派雨后初晴的模样,似与这黄昏全不相干,但也有浅淡的光,照在框外的冰上,使人想起月色的清冷。
(1)解释下列词语。(4分)
嗫嚅:
理直气壮:
(2)选文第二段中“但是怎样尽每一个我的责任?怎样使环境更好地让每一个我尽责任”中的“尽责任”指什么?作为一个中学生,你觉得自己应尽的责任是什么?(6分)
答:。
(3)选文最后一段,主要的表达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7题。(18分)
胡同是贯通大街的网络。它距离闹市很近,打个酱油,约二斤鸡蛋什么的,很方便,但又似很远。这里没有车水马龙,总是安安静静的。偶尔有剃头挑子的“唤头”(像一个大镊子,用铁棒从当中擦过,便发出噌的一声)、磨剪子磨刀的“惊闺”(十几个铁片穿成一串,摇动做声)、算命的盲人(现在早没有了)吹的短笛的声音。这些声音不但不显得喧闹,倒显得胡同里更加安静了。
胡同和四合院是一体。胡同两边是若干四合院连接起来的。胡同、四合院,是北京市民的居住方式,也是北京市民的文化形态。我们通常说北京的市民文化,就是指的胡同文化。胡同文化是北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即使不是最主要的部分。
胡同文化是一种封闭的文化。住在胡同里的居民大都安土重迁,不大愿意搬家。有在一个胡同里一住住几十年的,甚至有住了几辈子的。胡同里的房屋大都很旧了,“地根儿”房子就不太好,旧房檩,断砖墙。下雨天常是外面大下,屋里小下。一到下大雨,总可以听到房塌的声音,那是胡同里的房子。但是他们舍不得“挪窝儿”——“破家值万贯”。
(4)第一段说:“它距离闹市很近,打个酱油,约二斤鸡蛋什么的,很方便,但又似很远。”这里的“很近”是指:______ _ ,“很远”是指:___ ____。(4分)
(5)第一段中“偶尔”一词能否删去?在文中有何作用?(6分)
答:。
(6)“这些声音不但不显得喧闹,倒显得胡同里更加安静了”,这句话用了什么表现手法?突出了什么样的环境特点?(4分)
答:。
(7)文章说:“胡同文化是一种封闭的文化。”请分条概括住在胡同里的居民的封闭性表现在哪些方面。(4分)
答:。
3、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后面问题。(25分)
秦王既没,余威震于殊俗。然而陈涉瓮牖绳枢之子,甿隶之人,而迁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锄耰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也、,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絮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8)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7分)
①然而陈涉瓮牖绳枢之子( ) ( )
②墨翟之贤( )
③锄耰棘矜( )
④非铦于钩戟长铩也( )( )
⑤崤函之固( )
(9)解释下列加点字 (8分)
①才能不及中人 ( )
②而倔起阡陌之中 ( )
③揭竿为旗 ( )
④非抗于九国之师也( )
(10).①上述文字进行了哪些方面的对比?(4分)
②作者进行这种对比的目的是什么?(2分)
答: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的含义是 (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写作(35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作文。
生活中充满了矛盾。我们一方面对自己说对人要有爱心,爱人如爱己;一方面在外头又怕跟陌生人说话。我们一边叹息人际关系逐渐冷漠,一边又不愿意伸手去帮助路旁车子抛了锚的人。我们的借口是:怕自己被坏人骗了,怕自己在路边与麻烦事或麻烦人惹人关系。我们的怕,大概已经快要把我们的爱吃掉。
要求:请以“生活中的矛盾”为话题,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文体自定,不少于600字。
以上是由小编分享的高二第二学期语文试卷全部内容,希望对你的学习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