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网 > 高中学习方法 > 高二学习方法 > 高二语文 >

高二语文必修五检测试题

时间: 如英2 高二语文

  高二语文必修五检测试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40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4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坊间(fāng) 蜩蝉(tiáo) 瞭望台(liào) 不可小觑(qù)

  B.罡风(gāng) 蓬蒿(gāo) 处方药(chù) 三天两宿(sù)

  C.悄寂(qiāo) 不啻( chì) 好来坞(wù) 外强中干(gān)

  D.屐痕(jī) 泠然(líng) 修禊事(qì) 长歌当哭(dàng)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近两周以来,一度热得烫手的新兴产业板块股票,高位开始大幅振荡,而相反地,国企股因为拉开改革序幕,屡屡出现涨停,大盘风格正在转换,国企股开始受市场追捧和亲睐。

  B.谈到反腐问题时,表示:“物必先腐,而后虫生。”反腐不能讳疾忌医,如果任其滋生蔓延,必会祸国殃民;他还称必须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

  C.随着年轻一代教师的成长,教授传统器乐的方式方法,几乎已与西方器乐专业相差无几,即基本上摈弃了口传心受的教学方法,而采用现代音乐院校的教学方法。

  D.春天,莺歌燕舞,栗树新叶初发,几乎还是一派嫩黄,它们摇曳在屋顶上方,尤如刚刚出茧的蝴蝶娇弱的翅膀。姹紫嫣红的樱花,宛如旭日东升时飘在庄园上空的一片祥云。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书记着西装但没打领带,提前10分钟到会场,就打破了以往由副书记主持会议的惯例,在脱稿发言和互动交流中,充分听取了专家学者对城镇化建设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B.2006年,马啸怀揣当主播的梦想到北京打拼。期间,他曾做过编辑,但在升迁中受挫。2011年,马啸因没有实现他与家人关于户口等方面的约定,选择回家参加法院系统考试。

  C.石景山区开办了北京第一家打工子弟学校,招收了126名新生,但这对8万多名打工子弟来说,实在是不足挂齿。

  D.在历史的进程中,总有一些时刻因为决定一个国家的前途而彪炳史册,总有一段历程因为影响一个民族的未来而光耀千秋。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网络暴力损害了人们对事件本身的关注,妨碍了网民的知情权,阻碍了有理想能思考的理性社会的孕育和成长,逾越了法律和道德的底线。

  B.如今,这项与所有人切身利益直接相关的改革正在成为衡量社会公正的试金石,让更多人分享经济发展的成果已经成为未来改革推进的大方向。

  C.抗美援朝是新中国突然遭遇的一次大考,有无数理由可以让这个新生的国家被这场战争压垮,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共和国第一代领袖们围绕以究竟出不出兵为主题反复商讨,最终决定出兵朝鲜,保家卫国。

  D.调查中发现,这些年,低收入家庭在就学、就医方面得到了很大的帮助,尤其是就学方面得到了政府和社会方方面面的资助,他们更期待政府能够在就业、脱贫和大病救助方面能拿出具体有效措施,帮助他们早日走出困境。

  5.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基本相同的一项是 ( )

  A.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B.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置杯焉则胶 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C.之二虫又何知 D.鹏之徙于南冥也

  而宋荣子犹然笑之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6.下列句子中只有一个通假宇的一项是 ( )

  A.知效一官 彼且恶乎待哉

  B.旬有五日而后反 御六气之辩

  C.其翼若垂天之云 趣舍万殊

  D.其正色邪 悟言一室之内

  7.下列加点词的活用情况不相同的一项是 ( )

  A.齐彭殇为妄作 B.襟三江而带五湖

  C.庸人尚羞之 D.彼于致福也

  8.下列句式特点不同类的一项是 ( )

  A.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B.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

  C.圣人不凝滞于物 D.彼且恶乎待哉

  9.把下列带序号的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并把序号填入题中横线处。(4分)

  我们在朗读古典诗歌作品时,应充分体现出作品的音乐美、情韵美。 。

  (1)平声韵合于慷慨之意,仄声韵合于悲抑之情。

  (2)因此,我们在朗读时应充分尊重古诗音韵的搭配规律,读出字音所蕴含的感情色彩。

  (3)韵字开口越大者,一般越容易表现昂扬之情。

  (4)中国古代诗人在创作时,大多是因情选词,按词定韵。

  (5)开口度小、音阻大者,则易与凄婉之情吻合。

  10.议论文举例论证中有一种“列举法”,即用简短的语句连续举出三个或三个以上的事例来证明同一个观点。这样的论证,气势和力度兼而有之。请以“有梦想才会有奇迹”为论点,补写两个事例(100字左右)。(4分)

  袁隆平梦见水稻大到可以让人在稻穗下乘凉,怀揣这份梦想,他孜孜以求,成为了“杂交水稻之父”; ; 。

  二、现代文阅读(共12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4分)

  一国传统法律文化是该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最宽泛的意义上讲,是指该国在传统社会这一特定历史时期的法律实践活动中所创造、积淀的全部法律成果的总称。具体而言,它包括以传统社会法律设施为主的器物层面的法律文化,以古代法律规范、法律技术为主的制度层面的法律文化以及以传统法律思想、法律观念为主的心理或意识层面的法律文化。其中,心理或意识层面的传统法律文化体现了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在传统社会业已形成并在后世得以传承延续有关法和法律现象的群体性认知、评价、情感表达和思维方式,深刻反映出该民族国家传统法律的内在精神及其独特的价值观念。

  在法制现代化理论中,根据法治生成的基础与来源的不同,世界各国的现代法治可以被归为两类:“内生型”法治和“外生型”法治。在“内生型”法治国家中,其现代法治系由本国传统法律文化在历史长河中自然孕育、演化而来,两者之间的继承、传续关系十分明显,在基本精神与价值观念上相互契合、几无差异。相反,在“外生型”的法治国家,由于其现代法治的生成并非社会内部自然演进的结果,而是在政府的主导下、通过借鉴移植、消化吸收他国法律制度才得以确立的,因此,作为一种外来的制度文化,其现代法治与本国固有的传统法律文化之间存在着质的区别,两种异质法律文化之间的冲突与张力将直接影响其法治建设的发展进程,甚至构成其法制现代化事业成败与否的关键性因素。

  作为一个“外生型”法治国家,我国的法制现代化进程从一开始就面临着传统与现代这两种异质法律文化的冲突与融合问题。

  我国近现代法制起步于清末修律,其主要方式是移植他国“先进”的制度文化来改造、重塑中国现行法律体系,以适应近现代中国社会经济发展以及对外交往的实际需要,即所谓“折中世界大同各国之良规,兼采近世最新之学说”(沈家本语)。尽管如此,应当看到,自20世纪初以来,随着中华法系的解体,我国本土生成的传统法律文化虽然在制度层面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但其中所包含的法观念、法意识作为某种“活”的法律文化积淀仍然以其特有的方式影响着民族每一成员的法律思维与行为选择。我国现代法治在规范社会生活、构建法律秩序的过程中经常遇到来自传统的阻力,难以从“纸面上”落实到社会成员的“行动中”,这一切都要求我们理性反思百余年来法制现代化进程在目标、路径上存在的问题,认真总结传统法律文化的优点和不足,从而实现传统文化与现代法治的有效对接。

  11.下列关了“传统法律文化”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传统法律文化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最宽泛来讲,是在传统社会的特定历史时期的法律实践活动中所创造和积淀的全部法律的成果的总称。

  B.传统法律文化包括以传统社会法律设施为主的器物层面,古代法律规范、法律技术为主的制度层面,传统法律思想为主的意识层面的法律文化。

  C.传统法律文化深刻反映一个民族和国家的传统法律的内在精神及独特的价值观念,将直接影响其法治建设的发展进程,是其法制现代化的关键。

  D.传统法律文化能体现一个民族和国家在传统社会形成并在后世得以传承延续有关法和法律现象的群体性认知、评价、情感表达和思维方式。

  1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在法制现代化理论中,根据法治生成的基础与来源的不同,可以把世界各国的现代法治归纳为“内生型”法治和“外生型”法治两类。

  B.“内生型”法治国家,现代法治由本国传统法律文化在历史长河中自然孕育、演化而来,与本国传统法律文化之间传承关系明显,几乎没有差异。

  C.“外生型”的法治国家,现代法治的生成并不是社会内部自然演进的结果,而是在政府的主导下通过借鉴他国法律制度才得以确立的。

  D.从清末修律开始我国即走上了一个“外生型”法治国家之路,并通过移植他国“先进”制度文化,成功地新建了适应国情的中国现行法律体系。

  13.联系全文,分点列述我国该如何“实现传统文化与现代法治的有效对接”。(4分)

  三、古文阅读(共26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4分)

  范文正公文集叙

  (宋)苏轼

  庆历三年,轼始总角,入乡校,士有自京师来者,以鲁人石守道所作《庆历圣德诗》示乡先生。轼从旁窥观,则能诵习其词,问先生以所颂十一人者何人也?先生日:“童子何用知之?”轼曰:“此天人也耶?则不敢知;若亦人耳,何为其不可?”先生奇轼言,尽以告之。且曰:“韩、范、富、欧阳【注】,此四人者,人杰也。”时虽未尽了,则已私识之矣。

  嘉佑二年,始举进士至京师,则范公殁。既葬而墓碑出,读之至流涕,曰:“吾得其为人。”盖十有五年而不一见其面,岂非命也欤?是岁登第,始见知于欧阳公,因公以识韩、富,皆以国士待轼,曰:“恨子不识范文正公。”其后三年,过许,始识公之仲子今丞相尧夫。又六年,始见其叔彝叟京师。又十一年,遂与其季德孺同僚于徐。皆一见如旧,且以公遗稿见属为叙。又十三年,乃克为之。

  呜呼!公之功德,盖不待文而显,其文亦不待叙而传。然不敢辞者,自以八岁知敬爱公,今四十七年矣。彼三杰者,皆得从之游,而公独不识,以为平生之恨。若获挂名其文字中,以自托于门下士之末,岂非畴昔之愿也哉!

  古之君子,如伊尹、太公、管仲、乐毅之流,其王霸之略,皆素定于畎亩中,非仕而后学者也。淮阴侯见高帝于汉中,论刘、项短长,画取三秦,如指诸掌。及佐帝定天下,汉中之言,无一不酬者。诸葛孔明卧草庐中,与先主策曹操、孙权,规取刘璋,因蜀之资,以争天下,终身不易其言。此岂口传耳受,尝试为之,而侥幸其或成者哉。

  公在天圣中,居太夫人忧,则已有忧天下致太平之意,故为万言书以遗宰相,天下传诵。至用为将,擢为执政,考其平生所为,无出此书者。今其集二十卷,为诗赋二百六十八,为文一百六十五。其于仁义礼乐忠信孝弟盖如饥渴之于饮食欲须臾忘而不可得如火之热如水之湿盖其天性有不得不然者。虽弄翰戏语,率然而作,必归于此。故天下信其诚,争师尊之。

  孔子曰:“有德者必有言。”非有言也,德之发于口者也。又日:“我战则克,祭则受福。”非能战也,德之见于怒者也。元祐四年四月十一日。

  【注】韩、范、富、欧阳:指韩琦、范仲淹、富弼、欧阳修。

  1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恨子不识范文正公 恨:遗憾

  B.汉中之言,无一不酬者 酬:实现

  C.与先主策曹操、孙权,规取刘璋 策:鞭策

  D.非能战也,德之见于怒者也 见:表现

  1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先生奇轼言,尽以告之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B.始举进士至京师,则范公殁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C.然不敢辞者,自以八岁知敬爱公 其后楚日以削,数十年竟为秦所灭

  D.虽弄翰戏语,率然而作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回顾了四十七年来对范仲淹的仰慕,真情实事,历历在目,叙事生动严谨,情文并茂。

  B.文章以勋业卓著的历史人物作陪衬,以寥寥数语,为范仲淹的才情方略作生动写照,其政治家的气度由此跃然纸上。

  C.文章专从道德根于其天性,发于其文章立论,评赞范仲淹的文集,高屋建瓴,识度超远。

  D.文章先议后叙,叙议结合,由“虚”处入,以“实”笔收,语言平易流畅,感情真挚,堪称序文的上乘之作。

  17.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6分)

  其于仁义礼乐忠信孝弟盖如饥渴之于饮食欲须臾忘而不可得如火之热如水之湿盖其天性有不得不然者

  18.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4分)

  (1)时虽未尽了,则已私识之矣。(3分)

  (2)是岁登第,始见知于欧阳公,因公以识韩、富,皆以国士待轼。(4分)

  (3)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4分)

  (4)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3分)

  四.默写(16分)

  19.(1) , ,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

  (2)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 ,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3)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 , 。

  (4)真的猛士, , 。

  五.古诗词阅读。(附加题)

  20.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回答问题。(8分)

  山寺夜起

  江湜

  月升岩石巅,下照一溪烟。

  烟色如云白,流来野寺前。

  开门惜夜景,矫首看霜天。

  谁见无家客,山中独不眠。

  ⑴三四两句中的“烟”有哪些特点?诗人是如何描写的?(4分)

  ⑵结合全诗分析诗人“不眠”的原因。(4分)

  以上是由小编分享的高二语文必修五检测试题全部内容,希望对你的学习有帮助。

31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