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网 > 高中学习方法 > 高二学习方法 > 高二语文 >

高二语文测试试卷

时间: 如英2 高二语文

  高二语文测试试卷: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 中国人口众多,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正处于工业化高速发展,城镇化进程加快,控制温室气体排放面临着巨大压力和特殊困难。

  B. 大力开展海外华文教育,对于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保持华侨华人的民族特性,以及与祖国的联系和感情,推动中国走向世界,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C. 在“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行动”中,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确定将抢救民间木版年画列为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之一。

  D.卫生部表示,今年是医改的起步阶段,要按照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社会提供的改革方向,着力确保医改取得实质性进展。

  2、2012年3月31日,中国国务院副在海南博鳌会见出席博鳌亚洲论坛2012年年会的越南副黄中海,再次重申南海主权。南海一向属于中国领海,中国对南海有着毋庸置疑的主权。下列为史书所记载的有关南海资料,请就资料,总结出“中国对南海有着毋庸置疑的主权”的原因。(每条不超过18个字)(5分)

  东汉杨孚的《异物志》有“涨海崎头,水浅而多磁石”的记载,这里的“涨海”是当时中国人民对南海的称呼,“崎头”则是当时对包括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在内的南海诸岛的岛、礁、沙、滩的称呼。日本的《新南群岛概况》记载,中业岛有渔民“栽种之甘薯”,“昔时有中华民国渔民居住于此岛,并种植椰子、木瓜、蕃薯和蔬菜等”。明代的《海南卫指挥佥事柴公墓志铬》记载:“广东濒大海,海外诸国皆内属”,“公统兵万余,巨舰五十艘”,巡逻“海道几万里”。而上述活动其他周边国家都落后于中国甚至从未涉足南海群岛。美国1961年出版的《哥伦比亚利平科特世界地名辞典》写道,南沙群岛是“南中国海的中国属地,广东省的一部分。”日本1966年出版的《新中国年鉴》说:“中国的沿海线,北从辽东半岛起到南沙群岛约一万一千公里,加上沿海岛屿的海岸线,达二万公里。”

  ①

  ②

  ③

  ④

  3、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4分)

  2012年为杜甫诞辰1300周年。然而3月,当我们正在学习杜甫的诗歌时,杜甫突然在网络爆红,关于他的涂鸦图片在微博上疯转。在这些对语文课本图片的“再创作”里,杜甫时而手扛机枪,时而挥刀切瓜,时而身骑白马,时而脚踏摩托……被网友戏称为“杜甫很忙”。对此,网友、学者有的反对,有的赞成。请说明你对这件事的态度,并从多个角度说明理由。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5—8题。

  李通,字次元,南阳宛人也。父守,好星历谶记,为王莽宗卿师。通亦为五威从事,出补巫丞,有能名。莽未,百姓愁怨,通素闻守说谶云“刘氏复兴,李氏为辅”,私常怀之。且居家富逸,为闾里雄,以此不乐为吏,乃自免归。

  及下江、新市兵起,南阳骚动,会光武避吏在宛,通闻之,即遣轶往迎光武。及相见,共语移日,握手极欢。通因具言谶文事,光武初殊不意,未敢当之。时守在长安,光武乃微观通曰:“即如此,当如宗卿师何?”通曰:“已自有度矣。”因复备言其计。光武既深知通意,乃遂相约结,定谋议,期以材官都试骑士日,欲劫前队大夫及属正,因以号令大众。

  更始立,以通为柱国大、辅汉侯。从至长安,更拜为大,封西平王。更始使通持节还镇荆州,通因娶光武女弟伯姬,是为宁平公主。光武即位,征通为卫尉。建武二年,封固始侯,拜大司农。帝每征讨四方,常令通居守京师,镇百姓,修宫室,起学宫。六年夏,领破奸侯进、捕虏王霸等十营击汉中贼。公孙述遣兵赴救,通等与战于西城,破之,还,屯田顺阳。时,天下略定,通思欲避荣宠,以病上书乞身。诏下公卿群臣议。大司徒侯霸等曰:“通以天下平定,谦让辞位。夫安不忘危,宜令通居职疗疾。欲就诸侯,不可听。”于是诏通勉致医药,以时视事。

  通布衣唱义,助成大业,重以宁平公主故,特见亲重。然性谦恭,常欲避权势。素有消疾,自为宰相,谢病不视事,连年乞骸骨,帝感通首创大谋,每优宠之。封通少子雄为召陵侯。每幸南阳,常遣使者以太牢祠通父冢。十八年卒,谥曰恭侯。帝及皇后亲临吊,送葬。 (选自《后汉书·李王列传》,有删节)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光武初殊不意,未敢当之 当:认为适当

  B.期以材官都试骑士日 期:约定

  C.更始使通持节还镇荆州 节:节操

  D.每幸南阳 幸:驾临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3分)

  A.①以此不乐为吏 ②期以材官都试骑士日

  B.①是为宁平公主 ②征通为卫尉

  C.①及相见,共语移日 ②特见亲重

  D.①因复备言其计 ②通因娶光武女弟伯姬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李通在王莽为政时不愿为官,自免而归,就是因为平素听到李守所说的预言吉凶得失的话“刘氏复兴,李氏为辅”。

  B. 最初光武帝与李通相见之时,两人很有共同语言。但光武帝对李通并不完全信任,而且还对他心存戒备,这说明光武帝很谨慎。

  C. 李通能守能征。光武帝出征之时让他镇守京师,后来,他又率军攻打围剿汉中贼寇,并最终击溃了敌人的援军。

  D.尽管光武帝对李通器重,优待有加,但在天下大略平定以后,李通还是以病为由,上书乞身告退,但没有被皇上接受。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 光武乃微观通曰:“即如此,当如宗卿师何?” (3分)

  (2) 夫安不忘危,宜令通居职疗疾。欲就诸侯,不可听。” (3分)

  (3) 谢病不视事,连年乞骸骨,帝感通首创大谋,每优宠之。(4分)

  三、古诗词鉴赏(10分)

  8、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晚泊盱眙

  [唐] 常建

  泊舟淮水次,霜降夕流清。

  夜久潮侵岸,天寒月近城。

  平沙依雁宿,候馆听鸡鸣。

  乡国云宵外,谁堪羁旅情。

  (1) 第二联上下两句最精炼传神的分别是哪一个字?请简要分析。(4分)

  (2) 第三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作简要赏析。(2分)

  (3) 最后一联抒发了作者怎样的心情?请结合全诗试作简要分析。(4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9、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蟹六跪而二螯, ,用心躁也。《劝学》

  (2)夫运筹策帷帐之中, ,吾不如子房。《史记•高祖本纪》

  (3)舞幽壑之潜蛟, 。《赤壁赋》

  (4) ,衣食足而知荣辱。《史记•管仲列传》

  (5)座中泣下谁最多, 。《琵琶行》

  (6) , ,雨打风吹去。《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7)先天下之忧而忧, 。《岳阳楼记》

  五、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18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7题。

  打开“礼乐”文化的钥匙

  ------读《荀子》

  胡可涛

  有人说,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是“礼乐”文化,很多人知道这一点,却未必能够很好地理解。对于想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读者,不妨看看《荀子》,我们可以把它视为打开“礼乐”文化的钥匙。

  《荀子》一书的主要篇章为荀子所作,部分篇章为弟子所作,全书也由弟子编辑而成。西汉时期,刘向最早对其进行整理校雠,将原来的322篇,删定为32篇,唐代的杨絫则是第一个给《荀子》作注的人。到了清代,伴随着荀学的研究热潮,出现了很多《荀子》的注释本,其中以王先谦的《荀子集解》为最佳。荀子是战国后期最重要的学者,但他的“传经”之功却常被忽视。荀子为传播中华文化经典作出了重要贡献,正如清儒汪中所言:“荀卿之学,出于孔氏,而尤有功于诸经。”而且,荀子对汉初学术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应该说,荀子是最早系统阐发礼乐问题的思想家,是礼乐理论的文化奠基者。在《荀子》中,《礼论》和《乐论》集中探讨礼乐问题,其他诸篇则与之相辅翼。

  要理解荀子的礼乐理论,还得从他的人性论说起。荀子主张“人性恶”。在他看来,人的本性是好利恶害的。如果顺从人的本性,那么人与人之间就会相互争夺,社会将陷入无序的混乱状态。为了摆脱这样的局面,圣人制礼作乐,教化民众。“礼乐”文化发轫于带有宗教意味的祭祀活动。礼是祀神的仪式、规则,而乐则是祭神时配合的歌、舞、乐的总称。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礼逐渐成为影响社会生活的风俗、习惯以及规范的总和。礼乐本为一体,乐是礼的组成部分,并为礼所规定。

  礼乐是人类效法天地,因乎人情的产物。不过,它们之间发挥着不同的功能,相互依赖,相互配合,共同发挥着道德教化、人文关怀的功能:首先,“礼别异”。“礼”是确定社会的等级名分和伦理秩序。礼起源于对于社会人群物质欲求合理分配的需要。通过礼,确定每个人在社会中的等级名分,然后依照等级名分来分配。表面上看,礼是调节人们的欲望需求(“节欲”),但长远来看,却是满足人们的欲望需求(“养欲”)。荀子还认为,人之所以为人,人之所以优于动物,在于人能够做欲望的主人,能够“群居而和一”。而做到这一点的关键,恰恰就在于社会的每个成员做符合自己名分的事情。这也就是荀子反复强调“人之生不能无群”,“群”不能“无分”的道理。其次,“乐合同”。乐所营造的是一种社会和谐的氛围,促进不同阶层的人们和睦相处。“夫乐(yuè)者,乐(lè)也。人情之所必不免也。”乐,是人的喜悦、快乐情感的的反映。所以,它也是人性的客观需要。同样,通过乐,可以陶冶人的情操,可以培养人的善心,可以“移风易俗”,使上下“和敬”,家庭“和新”。

  礼乐文化,不仅体现了中华民族“和而不同”的文化精神,也体现了中华民族的醇厚的伦理精神和博大的艺术精神。不过,对于礼乐文化,要想知道得更多,了解的更多,还得从经典出发。从礼乐文明出发,《荀子》解开了人类的“司芬克斯”之迷:当人类停留在动物性的一面的时候,人永远是卑微的;只有当人通过道德成就自我之后,人才方可成为人,方显人之高贵。

  仔细读读《荀子》,你会对中华文化有更多的发现!

  (选自《江西日报》)

  10、作者为什么说:“对于想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读者,不妨看看《荀子》”?(6分)

  11、荀子的人性论的主张是什么?他的礼乐理论产生的依据又是什么?(6分)

  12、在荀子看来,礼乐是什么的产物?它们之间又是如何共同发挥着道德教化、人文关怀的功能的?(6分)

  以上是由小编分享的高二语文测试试卷全部内容,希望对你的学习有帮助。

31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