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网 > 高中学习方法 > 高二学习方法 > 高二语文 >

高二语文古诗鉴赏复结

时间: 如英2 高二语文

  高二语文古诗鉴赏复结:

  诗歌的表达技巧多种多样,但常见的不外乎是:抑扬结合,点面结合,动静结合,叙议结合,情景交融,映衬对比,伏笔照应,借古讽今,托物言志,白描细描,铺垫悬念,开门见山,承上启下,卒章显志等,应结合具体的诗歌加以分析。

  一、抒情手法

  1.直抒胸臆。直接对有关人物和事件表明爱憎态度的抒情方式。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全诗以慷慨悲凉的基调,通过登幽州台直接表达了诗人功业难就、空怀壮志的悲愤和失意苦闷的情怀。

  2.借景抒情。即诗人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情感、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景物之中,通过描写景物予以抒发。如杜甫的《绝句》: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全诗抒发了羁旅异乡的感慨,诗人借对清新美好的春光景色的描写,透露出了思归的感伤,以乐景写哀情,别具韵致。

  3.寓情于景。唐朝李华的《春行即兴》:“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花自落”“鸟空啼”,强调了春山一路山花烂漫、鸟语婉转的佳境却“无人”来欣赏,以乐写哀,以闹写寂,写出了诗人对时代的感慨。

  4.托物言志。诗人借自然界中的某物自身具有的特征,来表达某种志向或情感,诗中的物带有了人格化的色彩。如虞世南的《蝉》:“垂绩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诗中三、四句借蝉声远传的独特感受,道出了蕴含的真理,也就是立身品格高洁的人,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播,从而表达出对人的内在品格的热情赞颂和高度自信。

  5.用典抒情。借用典故来抒发自己的感情,讽刺时事。如秦观的《踏莎行•雾失楼台》中以“驿寄梅花,鱼传尺素”来表达远离故土,他乡为官,前途渺茫的无数重的恨。

  6.借古讽今。这是咏史诗中常见的表现手法,借历史上的事件来讽喻当朝。如刘禹锡《台城》:“台城六代竞奢华,结绮临春事最奢。万户千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全诗以台城这一六朝帝王起居临政的地方为题,描写了六朝纵情作乐的荒淫生活,和野草丛生的凄凉景象形成了鲜明对比,把严肃的历史教训化作了触目惊心的具体形象,寄托了吊古伤今的无限感慨。

  7.叙事抒情。在古风作品中比较常见。如杜甫的《兵车行》,白居易的《卖炭翁》等。

  二、描写手法

  1.渲染。本是一种国画技法,一般是在需要强调的地方浓墨重彩,使画面形象的某一方面更为突出。用于艺术创作,就是从正面着意描写。如汉乐府民歌《江南可采莲》:“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问。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诗中“鱼戏莲叶东”四句的渲染描写,使得全诗生动活泼,音调优美,把水上采莲的画面和人们采莲时欢愉的情绪活灵活现地展示在读者面前。

  2.衬托。衬托包括两种,一是正衬,二是反衬。正衬是用相同的东西来衬托,如李白《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迭我情。”三四句形象鲜明地烘托出了汪伦对诗人的真挚纯洁的深厚感情。反衬是用相反的东西衬托,如王维的《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诗中写到了花落、月出、鸟鸣这些动的景物,既使诗显得富有生机而不枯寂,同时又通过动,更加突出了春涧的寂静

  3.白描。本是国画的一种技法,这里指纯用线条勾画,不加渲染烘托的写作手法。如聂夷中《田家》:“父耕原上田,子斫山下荒。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全诗以小见大,寥寥数语就勾勒出了父子辛勤劳作、官家修筑粮仓的画面,表现了封建统治者残酷剥削、压榨农民的深刻主题。

  4.动和静。艺术创作中离不开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或以动衬静,或以静衬动,或一动一静,相辅相成。前者属于烘托手法、;后者如戴叔伦《兰溪棹歌》:“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诗中前两句写了山水的明丽动人和月色的清爽皎洁,是静景;后两句写了鱼抢新水、涌上溪头浅滩的调皮,是动景。全诗动静结合,写出了兰溪山水的美好和蓬勃生机。

  5.虚和实(联想与想象)。文艺作品在写到较为复杂的事情时,往往采用虚实结合的写法,使作品结构更加紧凑、形象更加鲜明。在中国画的传统技法中,虚,是指图画中笔画稀疏的部分或空白的部分。它给人以想象的空间,让人回味无穷。诗歌中的“虚”,是指直觉中看不见、摸不着,却又能从字里行间体味出的那些虚象和空灵的境界,尤其是梦境更是虚写的重要方式。在中国画中,“实”是指图画细致丰富的地方。而在诗歌中,“实”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如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诗中前两句泛说西湖六月的风光自有特色,是虚写;后两句描写满湖莲叶荷花在朝阳的辉映下,无边无际的碧绿和艳红和谐地搭配着,是实写。全诗虚实相生,收到相得益彰的效果。

  6.欲扬先抑。指不从正面平铺直陈,先从反面着笔,加以贬抑,而后透露出自己的真实意图。如赵希璐《次萧冰崖梅花韵》:“冰姿琼骨净无瑕,竹外溪边处士家。若使牡丹开得早,有谁风雪看梅花。”诗中三四句忽发奇想:如果牡丹花开早于梅花,谁会冲风踏雪顾及梅花呢?然而,牡丹毕竟不会开在梅花之前。诗人欲扬先抑,只有冰清玉洁的梅花才能在凛冽的风雪中吐芳争艳,才能受到人们的青睐。

  三、修辞方法

  1、比喻,如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比喻的作用:⑴使语言生动、形象;⑵是深刻抽象的道理浅显、具体的表现出来。

  2、比拟,所谓比拟,兼含拟人和拟物两个内容的一种修辞格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林逋《山园小梅》)

  比拟的作用:⑴色彩鲜明;⑵描绘形象;⑶表意丰富。

  3、借代,一种事物,不用其本来名称,而用另一种与之相关的名称来代替它的一种修辞方式叫借代。借代可以使诗歌语言更加鲜明、生动,避免词语重复,给人以新奇感,也易于产生联想。

  何以解忧?惟有杜康。(曹操《短歌行》)

  借代的作用:⑴使语言富于变化,丰富多彩;⑵使语言具体形象,容易引起人们的联想;⑶使语言简洁、精炼。

  4、夸张,夸张是一种积极的修辞方式。作者为了突出艺术效果,对现实中的人或事物故意作夸大或缩小描写,这种修辞手法就叫夸张。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李白《蜀道难》)

  夸张的作用:⑴突出地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⑵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⑶增强联想,创造气氛。

  5、对偶(对仗)

  对偶是结构相同,字数相等,意义相关的两个词组或句子并列在一起的一种修辞格式。对偶

  对偶的作用:⑴便于吟诵,易于记忆;⑵具有音乐的美;⑶表意凝练,肃清酣畅。

  6、设问

  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元曲小令,阿鲁威作)

  设问的作用:提出问题,引起注意,启发思考。

  7、反问,反问使用疑问语气表达相反的意义。

  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王安石《叠题乌江亭》)

  反问的作用主要是表达强烈感情,起到加强语气和发人深思的效果。

  8、反复

  为了强调某种意思,增强某种感情色彩,有意将诗歌中某些词语句加以重复使用的一种修辞格式叫反复。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项羽《垓下歌》)

  反复具有突出思想、强调感情、加强节拍的修辞效果。

  9、对比(对照)

  把内容相反或相关的两种事物放在一起相互比较,相互对照,这种修辞方式就叫对比。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10、通感,

  红杏枝头春意闹。(宋祁《玉楼春》)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

  10、引用(用典)

  在诗歌语言中,凡是引用历史上的典故或别的诗文作品中语句,都叫引用辞格。引用的基本类型有:引用典故类、引用语句类、摘引原文词语的。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姜夔《扬州慢》“春风十里”引用杜牧的诗句)

  11 反语

  反语就是用与本意相反的词语句去表达本意的一种修辞方式。换句话说,反语就是通常所说的“说反话”

  府吏谓新妇,贺卿得高迁。(无名氏《孔雀东南飞》)

  13、顶真(顶针、连环)

  顶真(顶针、连环),就是用前面结尾的词语或句子作下一句的起头的修辞格式。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常见题型及解答技巧

  提醒1——托物(人)言志型鉴赏题要答出“表层”及“深层”两方面

  题榴花

  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间时见子初成。可怜此地无车马,颠倒苍苔落绛英。

  诗歌使用的表现手法是______________,后两句表达的作者的感情是__________________

  提醒2——意境类鉴赏题

  西楼 曾 巩

  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

  注钩疏箔:把帘子挂起。

  作者在这首诗中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的景象?这种意境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想情感?

  提醒3——语言鉴赏题

  春怨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这首诗的语言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表达主人公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情感。

  提醒4——关键宇词赏析题要分两步答

  春夜洛城闻笛 李 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折柳”寓意是 ?表达了 情感?

  提醒5——表现手法类鉴赏题要分三步作答

  早 行 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注“驼褐”指兽毛制成的衣服

  此诗主要用了 表现手法?表达出 情感?

  常见诗歌情感

  诗歌的思想感情常常有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一、忧国伤时

  1、 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如杜牧《过华清宫》: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2、 反映离乱的痛苦。如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3、同情人民的疾苦。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白居易《卖炭翁》。

  4、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如杜甫《登楼》: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父吟。

  二、建功报国

  1、建功立业的渴望。 陆游《书愤》。2、保家卫国的决心。如王昌龄《从军行》。

  3、报国无门的悲伤。如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 4、山河沦丧的痛苦。如陆游《示儿》

  5、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如苏轼《水调歌头?赤壁怀古》。

  6、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如杜甫《兵车行》。 7、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

  三、思乡怀人

  1、羁旅愁思。如孟浩然《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再如温庭筠《商山早行》。

  2、思亲念友。如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3、边关思乡。如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

  4、闺中怀人。如王昌龄《闺怨》、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李白《乐府?长安一片月》。

  四、生活杂感

  1、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如王维《山居秋暝》、孟浩然《过故人庄》。

  2、昔胜今衰的感慨。如姜夔《扬州慢》、刘禹锡《乌衣巷》。

  3、借古讽今的情怀。如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

  4、青春易逝的伤感。如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5、仕途失意的苦闷。如白居易《琵琶行》、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6、告慰平生的喜悦。如杜甫《春夜喜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辛弃疾《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

  五、长亭送别

  1、依依不舍的留念。如柳永《雨霖铃》、王维《渭城曲》、李白《金陵酒肆留别》。

  2、情深意长的勉励。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3、坦陈心志的告白。如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这是一首送别诗。诗的构思新颖,淡写朋友的离情别绪,重写自己的高风亮节。首两句苍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山,烘托送别时的孤寂之情;后两句自比冰壶,表达自己开郎胸怀和坚强性格。全诗即景生情,寓情于景,含蓄蕴藉,韵味无穷。】

  1、答案表达了作者对美丽的榴花无人观赏的慨叹,并借此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无限感叹。

  点拨按三步组织答案。

  2、答案连天的海浪伴随着阵阵雷声汹涌而来,在北风的呼啸中波浪不断拍打堤岸,又咆哮着远去(第一步)。这首诗描写了海滨暴风雨来临前的壮美景象,渲染了“山雨欲来风满楼”的雄伟气势,表达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内心的豪情(第二步)。暴风雨将临,按常理本当关门闭户躲避,但诗人却反而高挂起帘子,敞开窗户,为的是能饱览“千山急雨来”的壮观景色 (第三步)。

  3、答案此诗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口语化(第一步), “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第二步)。这样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第三步)。

  4、答案“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而诗歌的主旨正是思乡之情(第一步)。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第二步)。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5、答案 主要用了反衬手法(步骤一)。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 (步骤二)。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心中由飘泊引起的孤独寂寞(步骤三)。

  以上是由小编分享的高二语文古诗鉴赏复结全部内容,希望对你的学习有帮助。

310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