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网 > 高中学习方法 > 高二学习方法 > 高二语文 >

高二语文课后练习

时间: 如英2 高二语文

  多做课后练习,能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语文课堂知识。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带来的高二语文课后练习,相信对你会有帮助的。

  高二语文课后练习:

  游褒禅山记同步测试卷

  《游褒禅山记》练习

  1.下列各句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是( )

  A.今言“华(huā)”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B.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yǎo)然。

  C.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shèng)道也哉。

  D.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xiàng)之。

  2.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活用不同类的一项( )

  A.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B.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C.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D.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3.选出与“其孰能讥之乎”中“其”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 )

  A.距其院东五里

  B.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C.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D.一之谓甚,其可再乎?

  4.选出下列各句中“以”是介词的一项( )

  A.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B.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

  C.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D.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5.下列句中“观”字词性不同的一项是( )

  A.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

  B.大王见臣列观

  C.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D.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6.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B.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

  C.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D.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没有活用现象的一句是( )

  A.其下平旷,有泉侧出

  B.有志矣,不随以止也

  C.火尚足以明也

  D.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8.选出句中“者”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B.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

  C.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

  D.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

  9.下列句子的句中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B.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C.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

  D.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试卷答案:

  1.C(“胜”应读“shēng”。)

  2.D(“至”是动词活用作名词,其他是名词活用作动词。)

  3.D(例句中的“其”与D项中的“其”都用作副词,表反诘语气。其他三项中的“其”都用作代词。)

  4.B(A项中“以”是表并列关系的连词;C项中“以”是表修辞关系的连词;D项中“以”是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5.D(D项中“观”当动词讲,意思是“观察”,其他三项中的“观”都是名词。)

  6.C(A项中“所以”表原因,B项中“非常”是“不同寻常”的意思。D项中“至于”是“到……”的意思。)

  7.B(“侧”是名词作状语,“明”是形容词用作动词,“幽暗昏惑”是形容词用作名词。)

  8.A(A项中者在句中起停顿作用,其余B、C、D项中三者都译为“……的人”。)

  9.B(应这样停顿: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滕王阁序同步测试

  [能力训练]

  一 下列字词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轸(zhě) 襜(shàn) 虢(guó)

  B.俨(yān) 睢(suī) 赊(shē)

  C.潦(liáo) 舛(shuǎn) 袂(jué)

  D.舸(gě) 遄(chuán) 笏(hù)

  二、下列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字文新州之懿范(美好的风范)

  B.胜友如云(才华出众的友人)

  C.山原旷其盈视(满眼)

  D.闾阎之地,钟鸣鼎食之家(大家世族)

  三、与“四美具”中“美”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襟三江而带五湖

  B.宾主尽东南之美

  C.雄州雾列

  D.钟鸣鼎食之家

  四、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轴。

  B.云销雨雳,彩彻区明。

  C.时运不齐,命途多舛。

  D.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

  五 下列句子修辞手法不同于其它三项的一项是( )

  A.雄州雾列

  B.舍簪笏于百龄

  C.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

  D.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

  六、辨析下列多义词的词义。

  1. 引

  ①恭疏短引

  ②控蛮荆而引瓯越

  ③我君景公引领西望

  ④引兵欲攻燕

  ⑤其民引亡而来,推之而往

  2.雅

  ①都督阎公之雅望

  ②察纳雅言

  ③雍齿(人名)雅不欲属沛公

  3.微

  ①三尽微命,一介书生

  ②白公奔山而缢,其徒微之o

  ③微言大义

  ④周室卑微,诸侯相并

  ⑤微斯人,吾谁与归

  4. 宁

  ①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

  ②虽鸡狗不得宁焉

  ③宁信度,无自信也

  七、阅读王勃的《滕王阁诗》,完成下面两题。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1.对这首诗文句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

  A.第一句点出胜王阁的形势:高阁临江;第二句写出滕王阁的现状:意兴阑珊。

  B.三、四两句中的“朝”“暮”和“云”“雨”是从宋玉《高唐赋》“旦为朝云,暮为行雨”化用而来的。这两句极写了阁之高,阁之静。

  C.第五句写阁外的景象:阁外有一深潭,白云飘在空中,日影投入深潭,一切都显得那样寂静悠闲。

  D.最后三句的意思是:物象更换,星宿迁移,如今阁在而滕王不在,只有长江仍在奔流不息。

  2.对这首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二两句总起,三到六句以滕王阁为对象分层次地加以描写,最后以议论作结。全诗有总有分,首尾照应。

  B.三、四两句对仗极为工整和自然。

  C.最后一句以景作结,与李白诗句“唯见长江天际流”的意境相似,有异曲同工之妙。

  D.这首诗融情于景,抒发了人生盛衰无常而宇宙永恒的感慨,诗的基调虽然抑郁,但不消沉。

  八、阅读柳宗元《送薛存义序》(片断),完成下面的题目。

  河东薛存义将行,柳子载肉于俎,崇酒于觞,追而送之江之浒,饮食之。且告曰:“凡吏于土者,若知其职乎,盖民之役,非以役民而已也。凡民之食于上者,出其十一佣乎吏,使司平于我①也。今我②受其直、怠其事者,天下皆然。岂惟怠之③,又从而盗之。向使佣一夫于家,受若④直,怠若⑤事,又盗若货器则必甚怒而黜罚之矣。以今天下多类此,而民莫敢肆其⑥怒与黜罚者,何哉?势不同也。势不同而理同,如吾民何?有达于理者,得不恐而畏乎!”

  存义假令零陵二年矣。早作而夜思,勤力而劳心,讼者平,赋者均,老弱无怀诈许暴憎。其为不虚取值也的矣,其知恐而畏也审矣。

  吾贱且辱,不得与考绩幽明之说,于其往也,故赏以酒肉而重之以辞。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追而送之江之浒,饮食之。饮食:给……喝酒吃肉。

  B.而民莫敢肆其怒与黜罚者。肆:放任。

  C.存义假令零陵二年矣。假令:代理县令。

  D.老弱无怀诈暴憎。暴:外表显露。

  2.对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字用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则必甚怒而黜罚之矣

  早作而夜思

  以今天下多类此

  故赏以酒肉而重之以辞

  3.对第一自然段中标了序号的6个代词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①我 ②我 ③之④若 ⑤若 ⑥其

  A.①②为第一人称代词,指代的对象相同

  B.③⑥为第三人称代词,指代的对象不同

  C.④⑤为第二人称代词,指代的对象不同

  D.①③④指代的对象相同

  4. 对①“出其十一佣乎吏”、②“其为不虚取直也的矣”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①(今年)要拿1/10的收获服务于官吏。

  ②他是不白取俸禄的啊;

  B.①(每年)要拿出11个月的收获交给官吏。

  ②他算得上不白取俸禄了!

  C.①(每年)要拿出1/10的收获雇用官吏。

  ②他确实算得上是不白取俸禄的人啊!

  D.①(每年)要拿出11个月的收获雇佣官吏。

  ②他算得上是不白取俸禄的正直的人了。

  5.文中能准确概括“人民是主人”这一意思的一项是( )

  A. 凡吏于土者,若知其职乎!

  B.盖民之役,非以役民而已矣!

  C.凡民之食于土者,出其十一佣乎吏,使司平于我也。

  D.有达于理者,得不恐而畏乎!

  《鲁滨孙漂流记》阅读练习

  《鲁滨孙漂流记》阅读练习

  1.鲁滨孙在__________买了一块庄园,曾在那儿。过了四年安稳的庄园主生活。

  2.在荒岛上,鲁滨孙刚开始主要的食物是__________,由于担心弹药用完,他就把他们捉住饲养起来。

  3.偶然机会,鲁滨孙抖装饲料的袋子,过了雨天,抖袋子的地方长出了__________ 苗和__________ 苗。

  4.鲁滨孙在岛上捉到一只鹦鹉,给它起名叫__________。

  5.鲁滨孙在岛上种粮的第一年收获了__________和__________,他把这些粮食碾碎放进自己烧制的瓦罐中烤成__________。

  6:鲁滨孙在岛上还用__________制作了一把伞。

  7.鲁滨孙用近__________年的时间造了一只独木船,还挖了一条__________尺的运河,把船运到了半里外的小河里。

  8.救了“星期五”,鲁滨孙知道在另一个岛上住着十五个__________人,是海船失事后逃上去的。

  9.《鲁滨孙漂流记》的作者是________国小说家________,他是该国文学史上第一个重要的小说家,有__________ 的美誉,他的文章影响了后来期刊文章和报纸的发展。

  10.《鲁滨孙漂流记》是以第__________ 人称写的长篇小说。

  11.鲁滨孙第一次出海的目的地是__________,不料却遇到了可怕的风浪,好容易才保住了

  性命。

  12.鲁滨孙第二次出海是去__________ 经商,这一次他成功了。

  13.鲁滨孙第三次出航极为不幸,他们遇到了________,被俘虏,变成了奴隶,逃出后 抵达巴西。

  14.鲁滨孙第四次航行是去__________,遭遇飓风,一连十二天。当行驶到__________洲一个岛屿附近时,船突然触礁,遂遭灭顶之灾。

  15.鲁滨孙有一包钱币,约值________金镑。可对于岛上的生活来说,它们却是 ________,都已经发霉了。

  16.鲁滨孙来到岛上第________年的________月,突然发现岛上出现了一群 ________。两年后,他救下一个俘虏,那天是________,因此,这个俘虏名叫 ________,他成了鲁滨孙的仆人。

  1 7.________年________月________日,鲁滨孙带着仆人乘船离开海岛,他一共在岛上生活了 __________年。

  1.巴西2.野山羊3.稻;麦4.波儿5.两斗大米;两斗大麦;面包6.羊皮

  7.两;六8.西班牙9.英;笛福;英国小说和报刊文学之父 10.一 ll.伦敦12.非洲13.土耳其海盗l4.贩运黑奴;南美l5.36;倒霉而无用的东西l6.23;l2;野人;星期五;星期五17.1686;12;19;28

  《指南录后序》习题

  《指南录后序》习题

  一、基础知识

  1.下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荟萃(cuì) 缙(jìn)绅 纾(shū)祸 翌(yì)日

  B 遽(jǜ)然 羁縻(mí) 诟(gòu)病 造诣(yì)

  C 诋(dǐ)毁 庶几(jǐ) 酋(qiǘ)长 彷(páng)徨

  D 愧怍(zuò) 自刭(jǐng) 巡徼(jiào) 檄(xí)文

  2.下列加点词语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 予自度不得脱 何不改乎此度

  B 夜则以兵围所寓所 翌日,以资政殿学士行

  C 竟使遇哨,无不死 秦王竟酒,终不能加胜于赵

  D 然微以自文于君亲 微斯人,吾谁与归

  3.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 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 B 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

  C 以父母之遗体行殆 D 如高沙,常恐无辜死

  4.下列各句句式与其他各项不同的一项是( )

  A 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

  B 即具以北虚实告东西二阃,约以连兵大举

  C 行城子河,出入乱石中

  D 请罪于母,母不许

  5.下列各句加点词语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变姓名,诡踪迹,草行露宿

  A 国事至此,予不得爱身

  B 北虽貌敬,实则愤怒

  C 至海陵,如高沙,常恐无辜死

  D 将藏之于家,使来者读之,悲予志焉

  二、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6—9题。

  呜呼!予之生也幸,而幸生也何为?所求乎为臣,主辱,臣死有馀僇;所求乎为子,以父母之遗体行殆,而死有余责。将请罪于君,君不许;请罪于母,母不许。请罪于先人之墓;生无以救国难,死犹为厉鬼以击贼,义也;赖天之灵,宗庙之福,修我戈矛,从王于师,以为前驱,雪九庙之耻,复高祖之业,所谓誓不与贼俱生,所谓鞠躬尽力,死而后已,亦义也。嗟夫!若予者,将无往而不得死所矣。向也使予委骨于草莽,予虽浩然无所愧怍,然微以自文于君亲,君亲其谓予何!诚不自意返吾衣冠,重见日月,使旦夕得正丘首,复何憾哉!复何憾哉!

  6.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以父母之遗体行殆 (危险)

  B 修我戈矛,从王于师 (整治)

  C 向也使予委骨于草莽 (交付)

  D 然微以自文于君亲 (写文章献给)

  7.下列各句句读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 予之生/也幸,而/幸生也/何为

  B 请罪/于先人之墓,生无/以救国难

  C 向也/使予委骨/于草莽

  D 诚不/自意/返吾衣冠

  8.下列对文段的分析和概括有误的一项是( )

  A 本段议论是在前文叙事的基础上展开的,充分表达了作者对南宋王朝暗淡前景的担忧以及自己“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的决心。

  B 作者的报国之志在文中被表达成“终君”之义,认为只要能“重见日月”就死而无憾了,这体现了特定历史条件下作者真实的思想境界。

  C 文中引用《出师表》中的句子,意在表明自己有当年诸葛亮兴复汉室那样为国竭忠尽力的崇高志向。

  D 本段正面阐述了作者的报国之志,说明了自己九死一生、侥幸活下来的意义之所在。

  9.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予之生也幸,而幸生也何为?

  ----------------------------------------------------

  2)予虽浩然无所愧怍,然微以自文于君亲,君亲其谓予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10-16题。

  厉王虐,国人谤王。召公告王曰:“民不堪命矣!”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王喜,告召公曰:“吾能弭谤矣,乃不敢言。”召公曰:“是障之也。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故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瞽献曲,史献书,师箴,瞍赋,矇诵,百工作谏,庶人传语,近臣尽规,亲戚补察,瞽史教诲,耆艾修之,而后王斟酌焉,是以事行而不悖。民之有口也,犹土之有山川也,财用于是乎出;犹其有原隰衍沃也,衣食于是乎生。口之宣言也,善败于是乎兴。行善而备败,所以阜财用衣食者也,夫民,虑之于心而宣之于口,成而行之,胡可壅也,若壅其口,其与能几何?”

  王不听,于是国人莫敢出言。三年,乃流王于彘。

  10.为加点字加注音。

  厉王虐,国人谤王( ) 史献书,师箴( )

  犹其有原隰衍沃也( ) 所以阜财用衣食者也( )

  11.划线处标点正确的一项是( )

  A.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

  B.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

  C.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

  D.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

  12.解释下列词语有误的一项( )

  A.事行而不悖 其中“悖”是相反、抵触之意。

  B.吾能弭谤矣 其中“弭”意为阻止、消除。

  C.阜财用衣食 其中“阜”意为使……增多。

  D.其与能几何 其中“与”是和,同的意思。

  13.下列句中加粗字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口之宣言也,善败于是乎兴 B.其所以阜财用、衣食者也

  C.近臣尽规,亲戚补察 D.而后王斟酌焉

  14.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周厉王残暴凶狠,采用高压政策来镇压百姓的批评指责。

  B.召公通过形象生动的比喻,劝说厉王要广开言路,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C.周厉王拒绝召公的谏言,引起百姓的强烈反抗,在周厉王三年,厉王被百姓推翻,流放到彘。

  D.厉王被流放到彘的结局,有力地说明了召公谏言的正确和重要。

  15.下面的翻译无误的一项是( )

  A.厉王虐,国人谤王。

  译为:周厉王非常暴虐,国民都讽刺、挖苦他。

  B.为川者决之使导。

  译为:治理河流的人挖掘水道使水疏导。

  C.史献书,师箴。

  译为:史官进献史书、典籍,当老师的进劝诫、规劝的言论。

  D.民之有口也,犹土之有山川也,财用于是乎出。

  译为:老百姓有嘴,就好比大地上会有山川一样,财用就出来了。

  16.把下列两句译成现代汉语。

  A.民不堪命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是以事行而不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及详解:

  1.C [庶几(jī)]

  2.D (微:无、没有)

  (度:估计;法度。以:率领;凭借……身份。竟:假使;到……终了的时候。)

  3.D (无辜:无罪)

  [行为:(古)两个词,此句意为“大家认为我去一趟就可以解除祸患;(今)受思想支配而表现出来的活动]

  [可以:(古)两个词,“可以凭借”;(今)助动词,表示可能或许可]

  [遗体:(古)留给(自己)的身体;(今)死者的尸体或动植物的残留物质]

  4. C (省略句,省略介词“于”;其他各句均为倒装句)

  5. B (均为名词活用为状语)

  6. D (“文”在句中意为“文饰”)

  7. C (其他各句句读正确划分依次为:予之生也/幸,而幸生也/何为;请罪于/先人之墓,生/无以/救国难;诚/不自意/返吾衣冠)

  8. A (“作者对南宋王朝暗淡前景的担忧”在本段没有表达)

  9.1)我能死里逃生算是幸运了,可幸运地活下来要干什么呢?

  2)我虽然正大光明问心无愧,但在君王和父母面前无法文饰自己的过错,国君和父母会怎么讲我呢!

  10.虐:nuè 箴:zhēn 衍沃:yǎn wò 阜:fù

  11.A

  12.D(与:帮助)

  13.D(宣言:发表言论;所以:用它来……的;亲戚:与国王同宗的大臣。这些词与现在的用法有些差异)

  14.C(“在周厉王三年,厉王被百姓推翻”不正确)

  15.B

  16.A.老百姓不能忍受您的暴虐政令了。

  B.因此,国君做事才能不与情理违背。

  [译文]

  周厉王暴虐,国都里的人公开指责厉王。召穆公报告说:“百姓不能忍受君王的命令了!”厉王发怒,寻得卫国的巫者,派他监视公开指责自己的人。巫者将这些人报告厉王,就杀掉他们。国都里的人都不敢说话,路上彼此用眼睛互相望一望而已。

  厉王高兴了,告诉召公说:“我能止住谤言了,大家终于不敢说话了。”召公说:“这是堵他们的口。堵住百姓的口,比堵住河水更厉害。河水堵塞而冲破堤坝,伤害的人一定很多,百姓也象河水一样。所以治理河水的人,要疏通它,使它畅通,治理百姓的人,要放任他们,让他们讲话。因此天子治理政事,命令公、卿以至列士献诗,乐官献曲,史官献书,少师献箴言,盲者朗诵诗歌,朦者背诵典籍,各类工匠在工作中规谏,百姓请人传话,近臣尽心规劝,亲戚弥补监察,太师、太史进行教诲,元老大臣整理阐明,然后君王考虑实行。所以政事得到推行而不违背事理。百姓有口,好象土地有高山河流一样,财富就从这里出来;好象土地有高原、洼地、平原和灌溉过的田野一样,衣食就从这里产生。口用来发表言论,政事的好坏就建立在这上面。实行好的而防止坏的,这是丰富财富衣食的基础。百姓心里考虑的,口里就公开讲出来,天子要成全他们,将他们的意见付诸实行,怎么能堵住呢?如果堵住百姓的口,将能维持多久?”

  厉王不听。于是国都里的人再不敢讲话。三年以后,便将厉王放逐到彘地去了。

  以上是由小编分享的高二语文课后练习全部内容,希望对你的学习有帮助。

3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