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课课练
高二语文课课练:
[训练要点]掌握说明文语言的科学准确、说明顺序的安排、科学小品的特点和引用说明的方法。
[问题探究] 说明文看似内容无味文字通俗,实际大有讲究。请以课文第四自然段为例子,谈谈说明文的讲究体现在哪里?
[分析探究]这段写荔枝外形。第一句写“通常”可见的形状,是从整体上来看的。接着三句具体写上下两侧的形态特征,从上至下然后到两侧,顺序井然。最后一句是写不常见的形状,以应第一句“通常”二字。确实是细密得很。“通常”、“稍”、“微微”、“有的”、“浑”、“尖”、“从果顶到蒂部”、“随品种”、“细长如指”、“圆小如珠”等词语,或限定范围,或修饰程度,或说明条件,或比喻形状,真是细针密线,具有高度精确性。其余写壳、膜、肉、核、花的各段也都如此。
第一卷(32分)
1、选出注音全正确的一组
A、醴酪(lào) 贮(zhù)藏 紫绡(xiāo) 萌蘖(niè)
B、红缯(céng)祠(cí)堂 莹(yíng)白 宠(chǒng)幸
C、龟(guī)裂 渣滓(zǐ) 耀(yào)眼 绚丽(xuàn)
D、壳(ké)面 记载(zǎi) 绛(xiáng)囊 混(hùn)和
2、选出对加点字解释正确的一组。
A、紫绡 (生丝织的绸子) 红缯(古代丝织品的统称)
兼程 (既走水路又走陆路) 萌蘖(生芽,发芽)
B、醴酪(甜酒) 日啖三百颗(品尝)
一骑红尘(跑得飞快的马)阙下(宫门前两边供瞭望的楼)
C、密移造化出闽山(自然,天然) 果树志(文字记录)
绛囊(深红色) 蒂部(瓜、果与茎、枝相连的把儿)
D、飞焰欲横天(横布于天边) 宠幸 (幸运)
山顶千门次第开(第二次) 浑圆(全,满)
3、选择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项
A、唐代杜牧诗云,“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就是对这件事的嘲讽。
B、明代徐有一首《咏荔枝膜》诗,描写吃荔枝时把壳和膜扔在地上,好似“盈盈荷瓣风前落,片片桃花雨后娇,”是夸张的说法。
C、生在树头,从远处当然看不清它壳面的构造,只有红色映入眼帘,因此把它比做“绛囊”、“红星”、“珊瑚珠”,都很逼真。
D、徽宗写诗吹嘘说:“密移造化出闽山,禁御新栽荔枝丹”。实际上不过当年成熟一次而已。
4、限制性词语的恰当使用,可增强说明的科学性,指出下面表达科学的一句
A.海洋是人类食物的仓库,海洋植物是营养丰富的食物。
B.古代讲荔枝的书,包括蔡襄的在内,共有十三种。
C.蔡谱不仅是我国,也是世界的果树志中,著作年代最早的一部。
D.成熟的荔枝,是深红色或紫色。
5.下列四处引用的作用说明的不正确的一项是
A.所谓"膜如紫绡",是指壳内紧贴壳的内壁的白色薄膜。说它“如紫绡”,是把壳内壁的花纹误作膜的花纹了。(引用是为辨别正误、澄清事实,也增强了文学性。)
B.明代徐勃有一首《咏荔枝膜》诗,描写吃荔枝时把壳和膜扔在地上,好似“盈盈荷瓣风前落,片片桃花雨后娇”,是夸张的说法。(帮助说明既轻有薄的特点)
C.唐代杜牧诗云:“长安回望诱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用来说明荔枝不易贮藏的特点,讽刺唐明皇宠幸杨贵妃,揭露宫廷生活奢侈腐化。也增强了文学性)
D.苏轼有诗云:“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妨长作岭南人。”(意在说明发展荔枝生产的必要,也增强了说明文的文学性)
6.选出下列数字说明不正确的一项
A.荔枝大小,通常是直径三四厘米,重十多克到二十多克。
B.现经研究证实,温度保持1°到5°,(荔枝)可贮藏三十天左右。
C.广东有双季荔枝,一年开花两次。又有四季荔枝,一年开花四次之多。
D.据记载,南越王尉佗曾向汉高祖进贡荔枝,足见当时广东已有荔枝。它的栽培历史,就从那个时候算起,也已在二千年左右了。
7.下面是关于牵牛花的一些说明性文字,把它们连缀成一段短文,句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缠绕茎②供观赏③筒部白色④叶心脏形⑤花冠喇叭形⑥通常三裂,有长柄⑦一年生草本植物⑧通常淡红、紫红、紫蓝色⑨牵牛花
A.⑨⑦①④⑥⑤⑧③② B.⑨⑦②④⑥⑤⑧③①
C.⑨①④⑥⑤⑧③②⑦ D.⑨①⑦④⑥⑤⑧③②
8.下列对课文的分析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是一篇科学小品,属于说明文;文中运用了引用、举例子、打比方等多种说明方法。
B.本文先写荔枝外部形态,接写荔枝的果实内部,最后介绍荔枝的生产情况。
C.文中在用数字说明事物时,运用了“通常”“往往”等副词。如“(荔枝)通常蒂部大,顶端稍小。”“荔枝的肉大多数白色半透明”等,这些副词不可或缺,它表明还有例外的或还有少数不是这样的情况。
D.“荔枝花多,花期有长,是一种重要的蜜源植物。”这是一个单句,主谓短语“荔枝花多,花期有长”做全句的主语。
第二卷(68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9-11题(15分)
荔枝呈心脏形、卵圆形或圆形,通常蒂部大,顶端稍小。蒂部周围微微突起,称为果肩;有的一边高,一边低。顶端叫果顶,浑圆或尖圆。两侧从果顶到蒂部有一条沟,叫做缝合线,显隐随品种而不同。就记载中还有一些稀奇的品种,如细长如指形的“龙牙”、圆小如珠的“珍珠”,因为缺少经济价值,现在已经绝种了。
荔枝大小,通常是直径三四厘米,重十多克到二十多克。六十年代,广东调查得知,有鹅蛋荔和丁香大荔,重达四五十克。还有四川合江产的“楠木叶”,《四川果树良种图谱》说它重十九克左右,《中国果树栽培学》则说大的重达六十克。
9、以上的文字说明的主要内容是(5分 )
10、第一自然段的说明顺序是(4分 )
11、上面两段文字使用的说明方法主要有(6分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2-15题(20分)
荔枝是亚热带果树,性喜温暖,成都、福州是它生长的北限。汉武帝曾筑扶荔宫,把荔枝(a)到长安,没有栽活,迁怒于养护的人,竟然对他们施以极刑。宋微宗时,福建:以小株结实者置瓦器中,航海至阙下,移植宣和殿"。微宗写诗吹嘘说:“密移造化出闽山,禁御新栽荔枝丹。”实际上不过当年成熟一次而已。明代文征明有《新荔篇》诗,说常熟顾氏种活了几株,“仙人本是海山姿,从此江乡亦萌蘖。”但究竟活了多少年,并无下文。现在科学发达,使荔枝北移,将来也许不是完全不可有的事。
12、请按照你的理解,在空格(a)补填词语(4分)
13、引用汉武帝曾筑扶荔宫这一资料,意在说明什么?(5分)
14、请分别解释下面两句话中“造化”的意思(6分)
密移造化出闽山:
造化钟神秀:
15、下面六句话,按其肯定的程度和语气,由强到弱排列次序是(5分)
①将来是完全可能的事 ②将来不是不可能的事 ③将来是可能的事 ④将来也许不是不可能的事 ⑤将来也许是可能的事 ⑥将来也许不是完全不可能的事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20题(33分)
螳 螂
(1)螳螂,善捕捉害虫,故为益虫。每年一到“芒种”,螳螂就会出现。古代人们把它作为“芒种”节气的“候应”。
(2)①螳螂,在国外是一种带有神秘色彩的昆虫。②古代希腊人看到螳螂举腿而立,则(a),称其为“先知”的“预言者”。③穆斯林认为面向麦加的摩洛哥析牧羊人在迷途时遇上螳螂,它的前腿所指的方向一定是北方。④意大利的农民生了病,总以为被螳螂看中了,撒丁山里人则从不敢杀螳螂。⑤螳螂,竟被许多国家和地区的人当作偶像看待。
(3)这些离奇的传说,与螳螂奇异的生活方式有关,螳螂是食虫者,并且专吃活货。它白天躲在树丛中(b),一旦小昆虫进入了它的捕捉地带,立即用二十分之一秒的速度捕上去,就连蝗虫也常被它猎捕,其情景非常有趣。
(4)①一次,一只大螳螂在草丛中见到了一只灰黄色的大蝗虫,立即作出痉挛似的跳跃,两翅斜斜地_____向两侧,恰像装在背上的两张对称的“帆”。②同时一对后足把身体高高_____起,两把大刀_____在胸前。③螳螂摆出这种奇异的姿态后,一动不动,眼睛直直地_____住蝗虫,头随着对方的移动而旋转。④此刻蝗虫早吓得魂不附体了,生死就在眨眼之间,虽然它有健壮的后腿可以跳跃,有双翅能飞,但为时晚矣,就在它企图逃跑的一闪念之间,螳螂的两把“大刀”已狠狠地投去。⑤蝗虫还未挣扎,就一命呜呼了。
(5)①在螳螂的“宗族”中,有一种黠螳螂,它胸节的两侧和前肢的基节,生着色彩美丽的薄膜。②它们隐藏在树叶和花从中,把一对足装成花瓣似的。③有些昆虫兴冲冲地飞去采蜜,结果是自投罗网。④还有一种生活在热带沙漠地区的螳螂,体形细长,颜色微绿,非常美丽。⑤它能隐藏在草丛里,一动不动地蹲上几个小时,伺机猎食,就像渔翁垂钓一样,静待鱼儿上钩。⑥螳螂还有一种不寻常的本领,就是它的颜色会随着周围草木的颜色变化。
(6)有趣的是,螳螂喜捉蝉为食,而螳螂和蝉又都是黄雀喜吃的美食佳肴。《说苑》里记载有:“园中有树,树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知有黄雀在其旁也。”又《吴越春秋》里云:“螳螂捕蝉,志在有利,不知黄雀在后啄之。”后来,人们就用“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成语来比喻那种只见眼前利益,而不顾后患的人。
16.请分析第2段的层次,并说明层次间的关系是什么(6分)
17.请解释句中“偶像”的含义(5分)
螳螂,竟被许多国家和地区的人当作偶像看待。
18.第2自然段插叙的离奇传说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6分)
19.请分别概括第5第5两个自然段的主要意思(10分)
第5段:
第6段:
20.本文主要说明了螳螂哪些方面的情况(6分)
以上是由小编分享的高二语文课课练全部内容,希望对你的学习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