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期中考试
期中考试,是教育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带来的高二语文期中考试,相信对你会有帮助的。
高二语文期中考试:
一、语言文字运用(18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不完全相同的一组是(3分)
A.狭隘/洋溢 骄横/纵横 贮藏/储蓄 粗糙/制造
B.垂涎/筵席 漂泊/琥珀 诡计/龟裂 镌刻/隽永
C.渲染/绚丽 菲薄/绯闻 攒射/积攒 脉络/脉脉
D.窥伺/祠堂 逞能/惩创 倔强/顽强 友谊/适宜
2. 下列词语中,书写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3分)
A.纤细 冒昧 脍灸人口 运筹帷幄
B.幅员 吹嘘 因地制宜 悄无声息
C.摩砺 漫妙 推陈出新 稍纵即失
D.纹身 怂恿 半斤八两 广有羽冀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专家告诉记者,皮肤是人类心理活动的表达器官之一。精神过度紧张会产生一系列心理和生理反应,促发内分泌紊乱,损害机体的免疫防御系统以及酶的代谢紊乱,从而促进了银屑病的发生。
B.南航A380在国内运营12天后就因故障停飞了。民航业内人士说,按照中国民航的飞行安全,停飞主要是考虑安全问题。
C.全国人大会24日审议居民身份证法修正案草案规定,公民申请领取、换领、补领居民身份证时,要依法登记居民指纹信息。
D.虽然在西方发达国家,中学校长向大学推荐优秀学生的现象很普遍,但在当下中国,把推荐的权力交给校长,谁又能确保他们是否为权钱而动?
4.请在庄子、屈原、史铁生中任选一个人为对象,仿照下面的示例各写一段话。
要求修辞手法相同,句式基本一致。(6分)
示例:鲁迅是寂寞的,在浓黑的悲凉中,在麻木愚弱的民众中,独自彷徨
呐喊;但他却在寂寞中找到了民族真正的病根,为昏睡的国人开出了一剂疗救精神的良方。
5.作家刘诚龙曾经做过一个很有趣的试验,他把两份名单给10个人看,问他们对这些人是否熟悉,结果很出人意料。请概括调查结果给人带来的启示。要求语言表达准确、简明、连贯。(3分)
第一份名单是:傅以渐、王式丹、毕沅、林召堂、王云锦、刘子壮、陈沆、刘福姚、刘春霖。
第二份名单是:李渔、洪升、顾炎武、金圣叹、黄宗羲、吴敬梓、蒲松龄、洪秀全、袁世凯。
十个人中对第一份名单一个都不知道的有七人,十个人对第二份名单中的大多数人都知道。应当说,熟悉第二份名单的人比熟悉第一份名单的肯定多得多。但是,第一份名单中的人物曾经比第二份名单中的人物显赫得多。为什么?因为第一份名单里的人,全是清朝的科举状元,而第二份里的则全是落第秀才。
启示: ▲ 。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9题。
杨大眼,武都氐难当之孙也。少有胆气,跳走如飞。然侧出,不为其宗亲顾待,颇有饥寒之切。太和中,起家奉朝请。
时高祖自代将南伐,令尚书李冲典迁征官,大眼往求焉。冲弗许,大眼曰:“尚书不见知,听下官出一技。”便出长绳三丈许,系髻而走,绳直如矢,马驰不及,见者莫不惊欢。冲曰:“自千载以来,未有逸才若此者也。”遂用为军主。
出为征虏、东荆州刺史。时蛮酋樊秀安等反,诏大眼为别将,隶都督李崇,计平之。大眼妻潘氏,善骑射,自诣军省大眼。至于攻陈游猎之际,大眼令妻潘戎装,或齐镳战场,或并驱林壑。及至还营,同坐幕下,对诸僚佐,言笑自得,时指之谓人曰:“此潘也。”
大眼善骑乘,装束雄竦,擐甲折旋,见称当世。抚巡士卒,呼为儿子,及见伤痍,为之流泣。自为将帅,恒身先兵士,冲突坚陈,出入不疑,当其锋者,莫不摧拉。南贼前后所遣督将,军未渡江,预皆畏慑。传言淮泗、荆沔之间有童儿啼者,恐之云“杨大眼至”,无不即止。王肃弟子秉之初归国也,谓大眼曰:“在南闻君之名,以为眼如车轮。及见,乃不异人。”大眼曰:“旗鼓相望,嗔眸奋发,足使君目不能视,何必大如车轮。”当世推其骁果,皆以为关张弗之过也。
又出为荆州刺史。常缚蒿为人,衣以青布而射之。召诸蛮渠指示之曰:“卿等若作贼,吾政如此相杀也。”又北清郡尝有虎害,大眼搏而获之,斩其头悬于穰市。自是荆蛮相谓曰:“杨公恶人,常作我蛮形以射之。且深山之虎尚所不免。”遂不敢复为寇盗。在州二年而卒。
大眼虽不学,恒遣人读书,坐而听之,悉皆记识。令作露布,皆口授之,而竟不多识字也。 (节选自《魏书五•杨大眼传》)
6.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隶都督李崇 隶:隶属
B.当其锋者,莫不摧拉 当:抵挡
C.当世推其骁果 果:结果
D.吾政如此相杀也 相:偏指一方
7.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不为其宗亲顾待 吾属今为之虏矣
B.大眼往求焉 何处不勉焉
C.常作我蛮形以射之 仆以口语遇遭此祸
D.坐而听之 而母立于兹
8.下列对原文的分析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杨大眼身怀绝技,且善于推荐自己,得到尚书李冲和众人的赞许。
B.杨大眼夫妇善骑射,大眼对妻子赏识有加,喜欢和她出征、狩猎。
C.当地哭闹的儿童听到杨大眼的名字也会停止哭泣,足见他深得民心。
D.杨大眼很聪明,巧用警告之法震慑荆蛮之人;听他人读书都能记住。
9.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尚书不见知,听下官出一技。 (3分)
▲
(2)大眼妻潘氏,善骑射,自诣军省大眼。(3分)
▲
(3)当世推其骁果,皆以为关张弗之过也。(4分)
▲
三、古诗词鉴赏(10分)
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共10分)
并州路 李宣远
秋日并州路,黄榆落故关。孤城吹角罢,数骑射雕还。
帐幕遥临水,牛羊自下山。征人正垂泪,烽火起云间。
(1)颈联“孤城吹角罢,数骑射雕还”描写了什么时间的景象?是从什么角度描写的? (3分)
▲
(2)尾联“征人正垂泪”一句中使征人“垂泪”的原因有哪些?请简要分析。(3分)
▲
(3)请赏析诗的结句“烽火起云间”的妙处。(4分)
▲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1.补写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8分)
(1)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 。(李密《陈情表》)
(2)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 ▲ ,去以六月息者也。(庄子《逍遥游》)
(3) ▲ ,总是离人泪! (王实甫《长亭送别》)
(4)举世皆浊我独清 ▲ 。 (《楚辞 • 渔父》)
(5)《诗》三百篇, ▲ 。 (司马迁《报任安书》)
(6)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 ▲ 。(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7)不登高山, ▲ ; ▲ ,不知地之厚也。 (《荀子·劝学》)
五、文学类文本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2—15题。
择死与择生
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地活在那些杰出的生里,或活在那些杰出的死里。五千年积淀的,绝非只是出土的竹简,而是这中国式的生命。同是中华“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杰出人物,为什么屈原与司马迁,一个要死,一个却忍辱苟活?这个问题从儿时就困惑着我。
后世一直将屈原定位为“爱国诗人”,值得商榷。我以为,这忽视了他作为“政治家”的一面。这个偏差或许是有些故意?后人出于不平,以为楚国那样的昏君,不值得屈原去忠诚和报效?焉知“政治”也是一种理想。政治家与政客不同,正是由于前者的献身是别无选择的,后者却是投机的。屈原身为三闾大夫,是楚国的决策大臣,他不能承受楚国蒙受亡国的事实。仅作为一个诗人,即令“国破山河在”,亦不必去死。诗人以“诗”爱国和救国。他可以行吟,可以留下作品“薪火传人”。但三闾大夫必须沉江。屈原的这种“相始终”的精神,是他作为政治家面对失败时惟一的坚持。他是把对政治的责任放在“诗人”之上的。这才是屈原对自己的定位。
诗人的事业,可以不与某一个具体的朝廷和君王相联系、相始终。屈原的这种始终精神,是他作为政治家面对不可挽救的狂澜的惟一坚持。“人生自古谁无死?”“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之于生死,中国自古已有确认之标志。虽然“哀莫哀生别离,乐莫乐心相知”,已将生乐死苦、留恋人世的滋味体会尽致,但是,主动迎接死亡,“在不可选择中进行选择”的精神依然确立。中国的志士仁人,在求生不能的时候,很重视死之权利,倘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和信仰完整地活下去,不如选择死亡,将死看作一种意志与尊严的使命。屈原即是著名的范例。他是不会等到敌国军队进入,被俘受辱而死的。他认为羞辱他就是羞辱楚国,他要选择死,一种自由的、高尚独立的死。头戴巍峨之冠,身着兰草香服,时而悲吟,时而高歌,徜徉在汨罗江畔,饱览他所挚爱的山河大地,从容赴死。
屈原之死,死的原因不是“诗人”的,死的方式却是“诗人”的。政治家只要死得其所和旗帜鲜明,诗人却要死得美,死得如其所吟,死得浪漫。我们何不理解为:屈原是在他的政治理想破灭后,紧紧地拥抱着诗的理想而去的。这死,亦是一种决裂,与以往从事的“政治”的决裂,与终生所爱的诗章同归。这是历代美的理想之追求者的最好结局。
死,可以明志;生,却可以践志。当死临到司马迁头上时。他选择生。一种令肉体与精神,令自己与亲友都极度痛苦的生——接受宫刑。司马迁出于公心,为李陵辩护,得罪了汉武帝,假如就为此而死,亦不失为直谏烈臣;但司马迁认为自己规定的人生使命却不是仅此。他要以一介布衣的身分完成千古史记,为中国撰写第一部大型纪传体通史。
既有了帝王家的史官,却执意要做民间第一史家。当时虽没有明文不准平民“写史”,但司马迁此举引起了当朝的监视与怀恨。他选择受刑忍辱,弃政从文,从匍匐于地的殿臣中直起身子做人。这是令世俗瞠目的叛逆之举,这是勇敢与崇高的跨越。他不愧为敢于在朝堂上和禁锢人臣的君臣伦理观念决裂的杰出代表!弃一帝而得天下千秋,伟哉,司马迁!
屈原择死,史迁择生,都是崇高的。他们择死与择生的思考世代延传;这种思考,构成了一个人,乃至一个民族隆起的脊梁。
12.第1段,“这中国式的生命”,在文中有何特定的含义,请用简明的语言加以阐释。(4分)
答: ▲
13.仔细阅读第2段中画横线的三句话。请结合每句话的内容与表达特点具体说明它们之间的联系。(6分)
答: ▲
14.解释下列语句的含义。(4分)
(1)(屈原之死)死的方式却是“诗人”的。
答: ▲
(2)(司马迁)从匍匐于地的殿臣中直起身子做人。
答: ▲
15.有条理地陈述“屈原择死”与“司马迁择生”的崇高意义。(6分)
(1)屈原择死: ▲
(2)司马迁择生: ▲
(3)他们的择死与择生: ▲
六、论述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
文艺精品与市场
张 晶
古往今来,每个艺术家都渴望自己的作品成为精品,具有不朽的魅力。“文章千古事”正是这种观念的表达。而在大众传媒时代和市场竞争中用什么样的标准来认定精品呢?这是个值得追问的问题。
艺术作品只有受到受众的喜爱,具有接受上的优势和强劲的市场号召力,才能成为精品,这是不言而喻的道理,然而把精品与市场反应完全对应起来,肯定是有问题的。市场有“一时”和“长久”之区别。我认为,精品是要经得起时间的检验的,要有穿越时空而愈增其审美价值从而也具有了市场价值的潜质。
既然是文艺精品,就不能只是拥有当下的市场,而一定是也要拥有未来的市场。只有当下的市场而没有未来的市场,是不可能成为文艺精品的。到今天成为脍炙人口的文艺精品的,如《红楼梦》《哈姆雷特》等,都拥有当时的市场,且拥有此后许多年代的市场。精品必定是具有能穿越时空并不断增值的艺术魅力的。
什么样的作品可以具有穿越时空而又不断增值的艺术魅力呢?我看至少有如下几个方面的因素。
文艺精品无论何种艺术门类或艺术体裁,通过一定的符号载体来表现人们的真善美的普世价值观则是共同的。真善美作为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人们的价值追求是共同的。诗词、小说、戏曲、绘画、音乐、雕塑以至于电影电视中的精品,能够真正受到最广泛的喜爱的,无不具有真善美的普世价值。如诗歌《离骚》、绘画《最后的晚餐》、音乐《梁山伯与祝英台》等,不胜枚举。
文艺精品,无论是叙事的还是抒情的,也无论是文学的还是其他门类的,都要显现出与人们的情感密切相关的人物性格或人格魅力。对于作品情节的投入,首先是基于对人物性格的认同。叙事性文艺精品中主要人物都是能够引起人们的深切同情的,并且有着丰富的内涵的,如《红与黑》中的于连就是如此。现在的电视剧更为突出。因为主要人物的性格丰富而与人们情感密切相关,才能引起我们的充分关注,也才能使人们关注情节的发展;如果只有故事,没有丰富的、与人们的情感密切相关的人物性格,人们很少甚至不会对它的情节发展有什么兴趣,这也是某些叙事类作品不能成为精品的重要原因。非叙事性的作品,没有人物和情节,但却是应该体现出作者的境界和人格魅力的,如王羲之《兰亭集序》、绘画《江山如此多娇》等。
文艺精品还应具有独特个性的艺术语言表达形式。不同的艺术门类有不同的艺术语言,即便是同一门类的艺术家,只要他是成熟的、有成就的艺术家,也都有着属于自己的个性化艺术语言。同是诗人,郭小川和贺敬之的艺术语言不尽相同;同是画家,吴冠中和林风眠的艺术语言是不同的;同样是电视剧导演,李少红和高希希的艺术语言也颇有不同。人云亦云的模式化作品,不可能成为精品。具有艺术个性的作品,都有真正的艺术生命,也才能有市场,既有当下的市场,也有未来的市场。当代小说中,周梅森《国殇》、路遥《人生》等,可称为精品,都是以其个性化的艺术语言表达形式为其重要标志的。
在对当前文艺创作的分析中,注重文艺精品的市场化因素无可厚非。而依我的浅见,精品与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也许和依凭于市场还不完全是一回事,或者说并不是志在市场才能出现精品,而是真正的精品拥有市场。
(选自《人民日报》2010年6月29日,有删改)
16.作者在文中对“文艺精品”做出了怎样的解释?(3分)
▲ 17.“精品必定是具有能穿越时空并不断增值的艺术魅力的”一句中,“精品”的构成因素有哪些?(6分)
▲
18.概括本文作者对待“文艺精品与市场”关系的主要观点。(6分)
▲
七.作文(70分)
19、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2011年11月3日重庆晨报报道,11月2日大盘上演华丽转身好戏,早盘沪指在2433点安然“脱险”,随后逐级上攻,最后竟一举攻克了此前几天仰若高山的2500点大关。
华丽转身让沪指再创佳绩,而生活中也有许多的转身让我们难忘:小鸟一转身,生出一分轻盈;江河一转身,增添一分雄壮;游子一转身,带走一分乡愁;有人逃出火海又转身冲进火海;有人面对坦途又转身选择了险峰;有人面对掌声和鲜花却转身走入寂寞……
转身是一种深情,是一种勇气,是一种智慧,小到个人,大到国家都会有转身。关于“转身”,你有哪些感触和思考?
请以“转身”为题,结合自己的体验和感受,联系现实生活,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角度自选,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以上是由小编分享的高二语文期中考试全部内容,希望对你的学习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