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高中语文必修2练习题
粤教高中语文必修2练习题
A. 蓊蓊郁郁(wěng) 瞠目结舌( táng) 绕树三匝(zā)桂棹(zhào)
B. 商榷(què) 优劣(liè) 敛裾 (jū ) 否泰(pǐ tài)如天地
C. 猗郁 (yī) 落蕊(ruì) 匪我愆(qiān)期 肄(yì)业
D. 犹可说(tuō)也 氛(fēn)围 肋(lèi )骨 瞥(pěi)见
2.下列各组中没有错别字的是( )
A. 义愤填鹰 缭铐 訾詈 蕈菌 B. 气概 袅娜 斑驳 没精打采
C. 欢渡春节 怯懦 惦记 淅沥 D. 曲水流觞 其黄而殒 佳宾 放肆
3.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
A.据最新统计,目前社会上有近20%左右的人将按月储蓄视为未来的养老保险金。
B.全球气候变化异常的原因,是人们缺乏环保意识,导致生态平衡受到破坏造成的恶果。
C.新教材在练习题的设计上用力甚多、改动颇大,因为设计练习题是为了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探索的非常重要的途径。
D.表达交流能力不仅显示着一个人的语言水平,更体现着一个人的自信、智慧和风度。
4.填空
(1)寄蜉蝣于天地, 。《赤壁赋》
(2) ,齐彭殇为妄作。《兰亭集序》
(3)羁鸟恋旧林, 。《归园田居·其一》
(4)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是 。
(5)巴金的 三部长篇合称为《激流三部曲》
(6)《孔雀东南飞》与 被称为“乐府双壁”。
(7)同心而离居, 。《涉江采芙蓉》
(8)久在樊笼里, 。《归园田居·其一》
(9)昔我往矣, 。 ,雨雪霏霏。《诗经·采薇》
5.我国每一个节日都是一道独特的风景线,请仿照示例,选两个节日,写一句话来表达情思。例:清明节:雨也纷纷泪也涟涟,思也悠悠意也绵绵。杏花村里酒飘香,清明时节人断肠。
节: 。 节: 。
6.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大会上,斐济代表拉维塔在演讲时泣不成声,她说:“我有一个希望,十五年后我可以有自己的孩子,他们会有一个家,而那个时候我们还会有一个美丽的岛屿。我们什么也没有做,可是气候变化对我们的影响却最大,我们需要一份对穷人和穷国都公平的协议。”假如你也是与会的演讲者,你会对全球的政治家们说些什么,请简要写下来。(80字左右)
二.阅读与鉴赏
(一)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7.诗的前两句写出了春天怎样的景色?
8.诗的三、四两句运用动静结合的方法描写景物,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二)阅读下面选段,完成9—12题。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说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9.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夷:平坦
B.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观:观看
C.而人之所罕至焉 罕:少
D.顺流而东 东:向东
10.下列关于“于”字,意思与其他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B.月出于东山之上
C.于是饮酒乐甚 D.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11.对本段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一段提示了志、力、物三者的辩证关系,体现了作者既重视主观努力,又重视客观条件的相互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B.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险远之地,所以人们根本无法到达。
C.用对比和层层深入的方法说理,所阐述的道理具有普遍意义。
D.作者用了象征的手法,深刻地揭示了对人生和事业的追求,也是需要有坚定的志向。
12.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⑵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三)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12题。
多事芭蕉 (张 瑞)
中国的文人大多是喜欢梅竹兰的,固然这些都是气清晶莹的东西,但用得滥了,反而匠气,倒是芭蕉,逸气里有着亲切,家常里又带点桀骜之感,反是更讨人喜欢,有一点真率的东西在里面。
在画里,芭蕉与梅兰竹是不能一列的,倒是与瓜瓜果果的东西颇为投缘。当然,文人眼里的瓜瓜果果也不单是菜篮子里的瓜果,那是蕴涵着出尘的意味的——越是家常的越是要出尘,也就越具有了禅意。我们看齐白石的大白菜真是好,淡墨浓墨地一勾一染,简单到不能再简单,但简单里的逸气却又不是人人可为的了。其实,芭蕉较之大白菜,仙气本来更浓一些,这样反倒不适合齐白石的笔墨了。齐白石的笔墨有点像汪曾祺的散文,都是很白菜味的东西,也是很士大夫气的讲究平和淡远的东西,像个遗老似的。丰子恺是弘一大师的弟子,自然也是慈悲为怀、儒雅温厚一类的人物。丰子恺倒是也真作了些很具佛性的诗文书画,但我真正喜欢看的,是他那幅“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觉得诗倒仿佛天生是为画而存在着的,是这样一种浑然里漫溢着的禅意,没有一丝一毫的刻意为之,较之佛性,更是空灵。这真是好,但仿佛,这样的笔意,有点温润晶莹有余而率性狂放又不足,也是不适合芭蕉的。倒是书法史上有个“以蕉代书”的人物,酣畅淋漓的,正是蕉身上的那种气息。说的是那个“笔下唯看激电流,字成只畏龙蛇走”的疯和尚怀素,于寺庙旁植蕉百亩,每每大醉之时,便于蕉叶上翻墨倒海,此时,山风啸啸,蕉叶滔滔,那些游走的线条,如天地间游走的精灵一般,自由洒脱,狂故不羁,啸傲于尘世之上。
中国人的性情本多拘谨而内敛,能张扬的本就不多,张扬又能张扬出点味道的就更少。当然,魏晋人是颇为张扬的,但观之总让人觉得有做戏的成分,不够透彻。透彻的也不是全无,像刘伶,可惜越看就越让人觉得像无赖。率性的文人让人观之可喜,无赖文人只让人闻之可憎。倒是那个疯和尚怀素更本色一些,破衣袈裟,鞋儿破,帽儿破,芒鞋走天涯,像极了武侠里的异人,舞墨如泼,洋洋洒洒,又有着方外之人的狂傲,才正是芭蕉的那种韵味。
不过可惜的是,淋漓如芭蕉者,在画里,往往只有做陪衬的份儿,它们常常是要与樱桃、枇杷这些明艳的水果为伍的。“红了樱桃,绿了芭蕉”,要的是红绿参差的清新可喜。若是枇杷,则一定要染出色来,芭蕉到底只是一片或浓或淡的背景。
有次读到一则小文,是讲董桥的,题目是“红了董桥,绿了芭蕉”,观之可喜,真是俏皮得玲珑可爱。董桥的文字,本就像精灵古怪又通身灵慧,本是像极了樱桃。董桥身上的那现代士大夫气,恐怕也只有用芭蕉托着,才算出味。
当然也有故作风雅的人物,用芭蕉来嬉戏,小情小调的,虽也绮丽,但到底脱不了小家子气。比如清代那个叫秋芙的,就曾在芭蕉上题了诗,与她的夫君玩笑。“是谁多事种芭蕉,朝也潇潇、暮也潇潇。是君心事太无聊,种了芭蕉,又怨芭蕉。”在芭蕉上题诗,历代都有,本也不是秋芙的原创,秋芙做了,只因为她是那种袅娜的人物,病恹恹地歪在床角,气若游丝的样子,但更多的还是紫陌深处的那种沉沉的没落味道,过于唯美了,反而不若李清照的爱蕉那么直率天然一些。“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她本来就是心高气傲的率性人物,只可惜命不好,后半生给弄得那么阴气沉沉。她的爱蕉,倒还是早年的口味——个人早年的癖性,即便让岁月的尘掩了再掩,也还是要不时地露出来的。那次去漱玉祠,看古幽的院内那样的几株芭蕉,在北地,竟也活出一派淋漓,觉得芭蕉到底是很大气的植物,也难怪易安要切切地喜欢着。
13.中国的文人大多是喜欢梅竹兰的,但作者为什么唯独喜欢芭蕉?
14.第三段中说疯和尚怀素“破衣袈裟……才正是芭蕉的那种韵味”。请说说你对“芭蕉的那种韵味”的理解。
15.作者通过联想、比较,写了不少与芭蕉有关联的内容。谈谈作者写了芭蕉的哪些特点?
16.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 ( )
A.本文开篇以梅竹兰与芭蕉作比较,接着用文人眼里的瓜瓜果果与芭蕉作类比,继而又以芭蕉比照几种人,其目的就是托物言志,表达对芭蕉品质的赞美。
B.“山风啸啸,蕉叶滔滔,那些游走的线条,如天地间游走的精灵一般,自由洒脱,狂放不羁,啸傲于尘世之上。”这里的比喻、拟人,生动而形象地突出了芭蕉的逸气。
C.第四、五两段都是写芭蕉只能做陪衬,这与芭蕉桀骛狂放的性格形成极大的反差,在这鲜明的对比中,告诉人们,千万不要像芭蕉那样:心比天高,命如纸薄。
D.文章最后一段分别引用秋芙、李清照的诗词句子,有力说明文如其人。秋芙不配在蕉叶上题诗,李清照的“应是绿肥红瘦”,直接表达了她对芭蕉的喜爱。
E.文章以说芭蕉讨人喜欢是因为它有真率的特点开篇,以称赞李清照“切切地喜欢着”芭蕉是因为她“本来就是心高气傲的率性人物”结束,可谓首尾呼应。
三.梳理与探究
17. 仿照例句的形式,写一个句子,内容自定。
例句:人人都爱秋天,爱她的天高气爽,爱她的云淡日丽,爱她的香飘四野。
仿句1:
例句:语文是滋味甘醇的美酒,让人回味无穷。
仿句2:
18.请你任写四个包含十二生肖的成语。
四.写作:请以“家乡的 季”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文体除诗歌外不限,不少于600字。
看过“粤教高中语文必修2练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