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高二语文阅读练习题:落 叶
春天,叶芽萌发,渴望生长,汲取养分,迎接阳光。夏天,日趋丰富,摇曳自语,纷披叠翠,自在茁壮。而小树成为大树、老树就靠了这些树叶而呼吸,而做梦,而伸展自己的向往。(二)
等到秋天,一片树叶又有一片树叶犹豫不决地与树干商量:我完成了么?我可以走了吗?我渴望乘风飞去,海阔天空,被心爱的知音拿去珍藏。我又怕我们去了,使母亲树干凄凉。(三)
树干说:去吧,去吧。我已经尽到了我的力量。你们是无法挽留的呵,纵然与你们告别使我神伤。你们应该去接受命运的试量。(四)
一片又一片的落叶落下了,它们曾经是树的。现在也还是树的,却又不是树的了。(五)
它们是它们自己。是树的过往的季节,过往的尝试,过往的儿女。又是大地的新客人,新的星外来客,新的友人。(六)
它们也许因陌生而受疑惑的冷眼,它们也许因平凡而受不经意的遗忘,它们也许会引起清洁工的烦腻而被一柄大扫帚通通地扫到大道旁,它们也许被认为枯干而被一根火柴点燃发出短暂的烟和光;它们也许被认为美丽而藏在情人的心上,它们也许被一阵大风吹入异乡而受到意外的欣赏;它们也许进了科学家的实验室,做成切片,浸入药液,再放到显微镜下观察分析……(七)
太多的树叶会不会成为自己的负担呢?太多的树叶会不会使树干弯腰低头,不好意思,黯然神伤?太多的树叶会不会使树大发奇想:我为什么要长这么多的树叶呢?它们过分地消耗了我的精力和思想。如果在我这棵树上长出的不是平凡的树叶而是外汇、奶油或者甲鱼,是不是能够派更多的用场。(八)
树不会愿意处在自己落下的树叶包围之中,树不会愿意再看自己早年落下的树叶。树又不能忘怀它们,不能不怀着长出新的树叶的小小愿望。(九) 1988年秋10月在苏州,我问陆文夫兄:“当你看自己的旧作的时候,你有什么感想?可像我一样惆怅?”(十)
他回答说:“我根本不敢看哟……”(十一)
落叶沙沙,撩人愁肠。(十二)
1.作者将自己的作品作“一片片的落叶”,从“落叶”的比喻意义看,文章描写春天、夏天和秋天树叶的景象,表现了什么?(4分)
答:
2.(1)作为“大地的新客人”,“落叶”有哪些遭际?试予以概括。
(2)文章是怎样突出这些遭际的?(6分)
答:(1)
(2)
3.(1)第八段说:“如果在我这棵树上长出的不是平凡的树叶而是外汇、奶油或者甲鱼,是不是能够派更多的用场?”这句问话的意思是什么?(2)作者最终的抉择是什么?(4分)
答:(1)
(2)
4.从文章的结构和表达的感情看,结尾三段有什么作用?(4分)
答:
高二语文阅读练习题答案
1.(4分)表现了作品经作家倾尽全力孕育、创作并奉献给社会以接受检验的过程,以及作家对作品的感情。(此题4分,“孕育”“创作”“奉献”“感情”各1分。只答“表现了作品创作的过程”,得2分,意思对即可)
2.(6分)(1)“落叶”(作品)或遭冷遇,或被欣赏,或成为研究对象。(2)文章借助一连串的“也许”,以排比句式突出表现“落叶”的遭际。(此题6分。第一句4分,“遭冷遇”“被欣赏”“成为研究对象”为三个得分点,答对一点得1分,答对两点得2分,全部答对得4分。第二问中“也许”“排比”各1分。意思对即可)
3.(4分)(1)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自己作品价值和人生追求的反思(困惑)。(2)作者的最终抉择是一如既往地坚持自己的创作之路。(此题4分,每一问2分。意思对即可)
4.(4分)呼应开头,借陆文夫的话道出了作家对自己作品的共同感受。(此题4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高二语文阅读练习题:亲近泥土
王充闾
①游子归来,原都是为着寻觅,有所追怀的,更何况在这冷露清秋时节,在这忽而霏霏、忽而潇潇、忽而滂沱的秋雨里。此情此境,无疑是触发忆念与遐思的一种酵母剂。带着深沉 的凉意,荒疏的逸趣,它使望中的一切都变得有情有意了。
②“人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面对着熟悉而又陌生的一切,我忆起了“弃我去者不可留”的悠悠岁月,忆起了童年,忆起了母亲,默诵着艾青的诗句:“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③爱得深沉的土地,闪烁着绚烂的妖冶。
④《庄子•在宥》有这样一句富于哲理的话:“今夫百昌皆生于土而反于土”。意思是,而今万物都生长于泥土而又复归于泥土。但是,我的恋土情结的形成,却并非来自书本,而是自小由母亲灌输的。母亲郑而重之地告诉我,人是用泥土制造出来的。这个胎里带来的根基,使得人一辈子都要和泥土打交道。土里刨食,土里找水,土里扎根。最后,到了脚尖朝上,辫子翘起的那一天,又复归于泥土之中。母亲说,不亲近泥土,人是长不大的。许是为了让我快快长大吧,从落生那天起,母亲就叫我亲近泥土——不是用布块来包裹,而是把我直接摊放在烧得滚热、铺满细沙的土炕上,身上随便搭一块干净的布片。到了能够在地上跑了跳了,我就成了地地道道的泥孩儿。
⑤泥土伴着童年,连着童心,滋润着摇曳多姿的生命。可以说,我的整个少年时代都是在泥土中摔打过来的。
⑥长大后,我离开了家乡,也就割断了同滚烫的泥土相依相偎的脐带,成了虽有固定居所却安顿不了心灵的形而上的飘泊者。整天生活在高楼狭巷之中,目光为霓虹灯之类的奇光异彩所眩惑,身心被十丈埃尘和无所不在的噪声污染着,生命在远离自然的自我异化中逐渐地萎缩。真是从心底里渴望着接近原生状态,从大自然身上荻取一种性灵的滋养.使眼睛和心灵得到一番净化。
⑦从格致意义上来说,泥土对我有另外的含义。也许.泥土是人类最后据守的一个魂萦梦绕的故乡了。纵使没有条件长期厮守在她的身边,也应在有生之年,把这一方胜境好好珍藏,埋在心灵深处;并经常跟这个记忆中的“故乡”作倾心、惬意的情感交流:从多重意义、多个视角上对她作深入的品味与体察。通过搜寻,打捞那些业已梦幻般模糊的痕迹;并发挥审美创造的潜能,达到一种情感的体认,一种审美意义的回应:把被遮蔽的东西豁然敞开,把那本已模糊、漫漶的旧日情怀,以生动鲜活的“图式化外观”展现出来,烙印在心灵的屏幕之上。
⑧泥土饱藏着开拓和创造的无穷潜力。当东风吹拂大地时,泥土便睁开朦胧的睡眼,充满着柔情蜜意,慢慢地舒展腰肢,以一种天生的母性亲和力,为人们奉献出源源不竭的财富。我想,只要在泥途里久久地凝神伫立,大自然便会把它那无限的潜力,聚集到我们的脚下,然后像气流一样,通过经络慢慢地升腾到人们的胸间、发际,遍布全身。
1.第①段“带着深沉的凉意”一句中,“凉意”有哪些含义?
2.从全文来看,作者提出要“亲近泥土”包含哪些理由?
3.第⑥段中说“生命在远离自然的自我异化中逐渐地萎缩”,从本段来看,作者的生命为什么会萎缩?
4.在作者看来“没有条件长期厮守”在泥土身边的人,怎样才能达到对故乡最高水平的热爱?结合第⑦段的内容分条概括作答。
5.下面对这篇散文的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
A.这篇散文以泥土为线索,托物寄情,从我回归故乡的感受写起,回忆了童年与泥土的亲密,述说了长大后离开泥土的失落.表达了作者对泥土的由衷赞颂和崇高敬意。
B.在文中,母亲的言行,不光体现出了农村妇女的一种朴素的生存观,也影响了作者一生对泥土的态度,培育了作者的恋土情结。
C.亲近泥土,就是对故土怀有深挚的情感,牢记故土对我们的养育之恩。离开故土,生命便会在自我异化中逐渐萎缩,因此作者认为,应该长期厮守着故乡,永不离开。
D.“泥土伴着童年,连着童心,滋润着摇曳多姿的生命”一句,运用“伴”“连”“滋润”等动词,生动形象地抒发了作者对泥土的眷念,也含蓄地表达了作者离开泥土的无奈。
E.本文运用了多种修辞方法,从自身经历和审美形态等层面,对泥土进行了述写和认 识,情感真挚,富有哲理。
高二语文阅读练习题答案
1.一是指冷落清秋节感到天气很凉,二是指游子回乡时一种断肠的心境。(或:一是自然节令的凉,二是对故乡心理感受的凉。)
2. 一是作者离开家乡后脐带被割断,没有了养料;二是心灵受到污染。
3.(1)泥土上胎里带出的根基,人一辈子要和泥土打交道;(2)泥土上人类最后据守的一个魂牵梦绕的故乡;(3)泥土保藏着开拓和创造的无限潜力。
4.(1)要把泥土珍藏在心灵深处。(2)要经常跟泥土做倾心、惬意的情感交流。(3)要搜寻、打捞那些也模糊的内容。(4)要发挥审美创造的潜力。
5. CD.C项“应该长期厮守着故乡,永不离开”有误;D项没有表达“离开泥土的无奈”。
看过“高二语文阅读练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