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网 > 高中学习方法 > 高二学习方法 > 高二政治 >

体味文化教学设计 体味文化说课稿

时间: 子文2 高二政治

  《体味文化》教学设计

  2. 学情分析

  1、高二学生对生活有一定认识,对文化有一定感悟。但文化理论知识却少之又少。

  2、学习本课前应当引导学生的主体参与、探究,使他们学会提出问题(针对本课的主题,提出有探究价值的问题)、学会合作交流 (多角度地认识事物本质)。

  3、〔课前准备〕学生搜集日常生活中的文化现象。

  3. 教学目标(含重、难点)

  知识目标:

  1、识记:文化的内涵;文化与社会实践的关系。

  2、理解:文化现象无时无处不在,人们的文化生活各具特色。

  文化具有非常丰富的形式、内容,离不开一定的物质活动和物质载体;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转化为物质力量。

  能力目标:

  通过学生的主体参与、探究,使他们学会提出问题(针对本课的主题,提出有探究价值的问题)、学会合作交流 (多角度地认识事物本质)。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积极参与健康向上的文化生活,努力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

  4.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学生搜集日常生活中的文化现象。

  1、问题导入,激发兴趣

  师:暑假刚刚过去,同学们放假在家都会干点什么呢?)学生自由发言*如:看电视、上网、旅游、温习功课、打球等。

  师:我们就举其中的一例。请同学们思考一下“看电视”是人的一种什么活动。(文化活动)

  2、展现文化、体验文化

  (多媒体)多姿多彩的文化现象。 (刺绣、书法、戏剧、电影海报、超女比赛等)

  师:这些都是我们平时能够看到或感受到的文化现象。同学们还能不能谈谈自己亲身参与的或自己家乡的其他一些文化现象呢?

  (将学生的生活引入课堂教学,既激发学生兴趣,又使他们感受到文化现象无处不在)

  〔学生自由发言〕

  师:从我们刚才看到的文化现象以及列举的大量文化现象的事例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文化现象的丰富多彩及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看到各具特色的文化现象,品尝不同文化生活的韵味,我们更想探究文化生活的意义,更加关注“文化到底是什么”。

  3、认识文化

  〔学生活动〕说说看,你所理解的文化是什么?

  〔学生讨论后自由发言〕可以从创造、享用文化的主体、过程等角度来讲,也可以从文化与政治、经济的区别的角度来讲。

  (启发学生充分调动思维,培养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

  〔定义〕“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其中,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总而言之,文化具有非常丰富的形式,如思想、理论、信念、信仰、道德、教育、科学、文学、艺术等。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第7页上的相关链接认识“文化”一词的由来。

  4、理解文化内涵

  〔学生思考〕“鸟鸣山更幽”是文化现象吗?(不是)

  〔归纳〕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文化是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的。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有了人类社会才有文化,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文化素养是人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知识文化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也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

  (使学生深刻理解文化的内涵)

  〔学生思考〕文化作为一种精神活动和产品,是不是一种“纯”精神产品?

  〔学生讨论后回答〕

  〔归纳〕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也离不开物质载体。我们阅读书籍,欣赏艺术品,参观历史文物,观察人们的社会行为,都可以从中透视人们的精神世界和精神生活,看到历史和现实中的文化,认识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探究活动〕阅读教材第7页“专家点评”,谈谈“文化”与“文明”是否相同。

  〔学生自由发言〕

  〔小结〕“文化”是与“自然”相对,重点强调“化”的过程,它既包含积极的方面,也包含消极的方面。而“文明”是与“野蛮”相对,主要指“明”的结果。文化发展中的积极成果就是文明。

  (教师适当补充内容:广义的文化、狭义的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为后面知识的学习作铺垫)

  5、感受文化的力量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第8页《共产党宣言》的影响并思考问题:

  (1)我们的生活是否离得开文化?

  (2)文化对我们的生活有哪些影响?

  〔学生自由发言〕

  师: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对于每个人的生活来说,文化同经济、政治一样重要,都是追求美好幸福生活的重要内容。对于每个民族和国家的发展来说,文化是民族延续的重要标识,是国民素质和科技水平的重要标志。今天,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既离不开经济、政治建设,也离不开文化建设。

  〔小结〕我们的生活总是离不开文化的,我们总是在感受着文化的力量,我们的成才呼唤文化,让文化引领着我们走向成功。

  《体味文化》说课稿

  各位老师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第一课《文化与社会》的第一框《体味文化》。本次说课分为五个内容: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情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

  首先是说教材。包括三个内容:本框题的地位和作用、教学目标、教学的重、难点。

  1.本框题的地位和作用

  说课内容为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中思想政治(必修3)《文化生活》第一单元第一课第一框《体味生活》。

  第一单元主要引导学生了解丰富多彩的文化现象,感受文化的力量,认识文化对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所具有的重要作用,自觉参与积极的文化生活,提高文化素养,学会用文化的眼光观察生活。本单元作为全书的起点,在《文化生活》中起着探究引导作用,后面三个单元的知识都是在此基础上开展并深入的,因此本单元在本书中处于基础性地位。而《体味文化》作为第一课第一框则是基础中的基础。

  本课内容从文化“万花筒”入手,从具体到抽象,由浅入深,剖析文化的内涵,探究文化的作用。学生通过自己的生活体验,形成对文化的基本认识,以此为基础,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文化观,激发学生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热情。

  2.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识记文化的概念,理解文化的内涵,理解文化的力量;

  能力目标:通过观察日常生活环境,如校园、社区、网络等,体察生活环境中的文化价值;通过全面、准确理解文化的内涵,培养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起学生对文化的兴趣;认同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认同广大人民的文化需求;懂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性;增强提高文化素养的意识和自觉性。

  3.教学的重、难点

  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是文化的内涵即“文化是什么”。之所以文化的内涵是重点是因为学生身处一定文化氛围、具备一定文化素养、身体力行着文化活动,但并未觉这就是文化;其次,通过《经济生活》与《政治生活》的学习,学生了解了经济现象和政治现象,有助于了解文化现象,但要从本质上把握文化还有很大难度。

  教学的另外一个难点是文化的作用即“文化的力量”。把握文化的作用难点在于让学生理解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

  接着说说教法。

  在启发式教学法思想的指导下,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教法。

  (1)情景教学法:提出“文化是什么”的问题,让学生从最常见的文化现象去发现、思考,激发学生对文化生活的兴趣;

  (2)案例分析法:分析感悟具体事例,归纳新理念;运用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引导学生联系身边实际和自己的生活体验,加深对文化及其特色的理解。

  (3)综合探究法: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增强互动,提高学生求知欲。

  第三部分是说学情学法。

  在初中阶段,学生对文化就有了初步的了解,但是缺乏对文化内涵的深刻认识,对文化的意义、作用还不了解。因此在教学时,要让学生从日常生活中经历收集、整理信息的过程,让他们去发现,去感悟,再提炼,从而理解文化的内涵和作用。

  在此学情的前提下,主要有以下几种学法:

  (1)自主探究法:新课程改革强调教学要以学生发展为本,要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让学生感受和体验知识的产生过程。因此,鼓励发现生活中与文化有关的现象,切身感受文化。

  (2)分析归纳法:学生通过对图片感受和材料以及对生活中有关文化现象的分析归纳材料所体现出的要点,有利于提高学生们的分析归纳能力通过发现现象。

  其次是本次授课的重点:说教学过程

  采用情景导入的方式。将播放一段“福娃”的宣传片,用时大概为3分钟。同时简单介绍福娃的所蕴含的文化元素。并让同学们思考“福娃”的设计反映了什么样的理念?

  介绍福娃:鱼(贝贝)、熊猫(晶晶)、奥运圣火(欢欢)、藏羚羊(迎迎)、京燕(妮妮)以拟人化的形象出现,被昵称为“五福娃”。五个“福娃”中,头顶波涛文样的鱼娃“贝贝”是繁荣与收获的象征,“因为水在中国传统中象征着积聚”,传递的祝福是盛世繁荣;熊猫“晶晶”来自广袤的森林,象征着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火娃“欢欢”象征着奥林匹克圣火,洋溢着北京2008对世界的热情;藏羚羊“迎迎”是中国青藏高原特有的保护动物,它身手敏捷,表现了奥运的运动特质和体育的灵动;燕子“妮妮”代表燕京以及大陆海洋和天空的统一体,把欢聚盛会的喜悦带给人们。它们以“北京欢迎您”的谐音命名,将北京的祝福带给世界。

  中国文化里有五行之说,又有很多用“五”象征的吉祥意义,“福娃”的原型和头饰蕴含着其与海洋、森林、火、大地和天空的联系,应用了中国传统艺术的表现方式,展现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五环是奥运会的象征,“五福娃”的色彩与奥林匹克五环一一对应,在全世界也具有极强的可视性和亲和力,充分体现了奥运文化。

  同学欣赏完视频后,讨论得出:“福娃”的设计以最富有中国特色的福文化作为整组吉祥物的阐释背景、以可爱的儿童作为标准化造型的基型、以外来的奥运圣火作为吉祥物的“老大”、以五个形象组合成一组吉祥物,这都体现出高贵典雅的东方文化与活力四射的现代奥运的完美融合。其设计既体现了奥运文化的精神,又浓聚了中华文化的风格。

  过渡:从奥运吉祥物“福娃”设计所体现的文化理念,可以看出,“文化”是一个我们十分熟悉、非常亲近的词汇,但我们却不一定真正懂得“文化”的内涵。有人认为文化是知识,有人认为文化是艺术。钱钟书也曾经说过“你不问我什么是文化的时候,我还知道文化是什么;你问我什么是文化,我反而不知道文化是什么了。”那么,究竟什么是“文化”? 在本节课中我们将细细体味什么是“文化”。

  经过五分钟的导入后,将进入本节课的新课教学。用时为35分钟。

  问题情景1

  课件展示三组图片。

  引导学生分为从时间、空间、地域上来思考文化有什么特点。

  学生通过讨论得出:从时间上看,文化现象无处不有;从空间上看,文化现象无处不在;从地域上看,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文化特色。

  问题情境2

  给出几个情境,请学生判断下列活动属于文化现象的有:1、工人、农民从事生产活动; 2参加学校运动会;3、参加演讲会、辩论会;4、购买水果蔬菜;5、参加文学社、读书俱乐部;6、合唱团、舞蹈队、时装表演队;7、某国议员竞选。

  学生根据对文化的理解可以判断出,2、3、5、6四个选项属于文化现象。

  根据学生的选择,教师可以总结归纳出:文化活动是相对于政治活动和经济活动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接着引导学生阅读课本第6页第二段,了解文化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并让同学举出相对应的例子,加深理解。

  问题情境2:

  同样给出几个情境,让学生判断下列属于文化现象的是:1、西双版纳的植物王国;2、张家界、九寨沟的自然风光;3、敦煌莫高窟的飞天壁画;4、大汶口文化遗址;5、蒙古大草原;6、蒙古包。

  学生根据对文化的理解可以判断出,3、4、6三个选项属于文化现象。

  引导学生思考归纳得出:文化活动是社会现象,而不是自然现象。

  案例探究1:

  课件展示:“发生在公交车上的镜头”(学生结合教材第7页两组镜头分析)。

  提出问题:西装革履的男青年与稚气未脱的小学生谁更有文化?

  学生很容易就是得出小学生更有文化的结论。根据学生的选择,归纳得出:文化又是人们的一种素养。

  问题情境3:

  给出两幅艺术品和历史文物的图片。并引导学生:文物、艺术品、书籍、光盘、互联网中承载着大量的历史和现实中的文化,除此以外,还衍生出了文化产业、文化产品。

  学生结合课本得出:人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引导学生阅读课本第7页专家点评的内容。理解文化的内涵。

  案例探究2:

  文化的力量不是抽象和虚无缥缈的,而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当汶川地震、举国神伤之时,文化成为灾区军民赖以生存、斗争的精神食粮:一首小诗《孩子,快抓紧妈妈的手》通过网络和手机短信,唤起多少人对生命的敬畏;一曲短歌《生死不离》不胫而走,催下多少爱怜的泪水;一台晚会《爱的奉献》,49个国家和地区争相播放,创造了5.5亿的国内收视纪录,现场募得15.1亿元的善款??

  提问:案例说明文化具有什么样的意义?

  学生讨论得出: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案例探究3:

  请学生举例,对自己产生过影响的书籍、电影等等。

  教师归纳:文化对人们的影响表现在个人的成长过程中。

  案例探究4:

  犹太民族亡国近2000年,1948年才立国,2000年的亡国历程中她的民族分散在世界各地。一般而言,一个民族如果亡国2000年,这个民族早就被别的民族同化了,但是犹太民族为什么在亡国2000年后还能复国,还能成立以色列国呢?因为犹太民族虽然国家亡了,但她的什么没有消亡?她的文化、她的信仰没有消亡,他们民族的文化被保留了下来,于是他们就有了凝聚力,有了复国的基础。

  提问:犹太民族亡国近2000年仍能复国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学生讨论得出:文化的影响还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

  最后教师归纳小结,用时约3分钟。

  在一个文化落实的社会里,人懂得尊重自己,他不苟且,因为不苟且所以有品味;人懂得尊重别人,他不霸道,因为不霸道所以有道理;人懂得尊重自然,他不掠夺,因为不掠夺所以有永续的生命。。

  我们都生活在文化生活中,文化就像血液一样浸润着我们的心田,我们的生活需要文化,我们的成长呼唤文化,让文化引领我们走向成功。

  布置课后实践,用时2分钟。

  主题: 校园周边的文化

  要求:自己去调查,搜集、整理校园周边存在的积极和消极的文化现象,并写出宣传积极文化,改革消极文化的方案。

  说课的最后一个内容是说板书设计。

  采用提纲式板书,提纲挈领,要点分明,即利于教师讲解知识点又利于学生理清课文脉络,更好的掌握知识要点。

  各位老师,今天的说课到此结束,请多多指教。


  看了“体味文化教学设计”

66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