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教学设计
《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教学设计
2、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3、文化创新的作用。
4、人民群众是文化创新的主体;
(二)能力目标:
1、结合文化的交流、传播、继承和发展,感悟文化发展的实质在于创新的能力;
2、结合人类社会不断发展的历史,分析文化不断发展、创新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初步确立文化创新的思想意识,投身社会实践,积极进行文化创新。
2、充分认识文化创新的作用,感悟作为文化创作者的使命和职责
导入新课
西部歌王王洛宾一生中无数次参加各地巡回演出,并经常深入民间采风,他所创作的《在那遥远的地方》、《达板城的姑娘》、《康定情歌》等大批的歌曲,既富有民族风味,又有许多创新内容,因而深受群众喜爱。王洛宾为什么能够创作出深受人们喜爱的优秀文化作品?
经常深入民间采风,注重参加社会实践。只有这样才能推动文化不断发展,不断创新(不尽的源泉,不竭的动力)
自主学习
1、文化发展的实质是什么?
2、为什么说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和基础?
3、文化创新的作用和意义
4、文化创新的主体是什么?当代中国文化工作者的使命和职责?
合作探究一
朱熹曾写道:“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苏轼在《石钟山记》一文中就士大夫没有正确认识到“钟声”产生的原因时提出: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
这些都告诉我们文化创新的源泉来自于哪里?
温馨提示: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一方面,社会实践不断出现新情况,提出新问题,需要文化不断创新,以适应新情况,回答新问题;另一方面,社会实践的发展,为文化创新提供了更为丰富的资源,准备了更加充足的条件。
练一练:1、长期的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中,广东人民创作了《赛龙夺锦》、《旱天雷》、《步步高》、《雨打芭蕉》等一大批富有岭南特色的经典音乐,享誉中外。这说明
① 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
②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
③文化就是人类的精神产品
④人民群众需要健康有益的文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杜甫是“大地的诗人”,他如此真切、如此深情地注视着吾土吾民。他对公正的关切,对天下苍生的关怀,源于他最深刻的生命体验。杜甫活着,他依然行走于大地……。这表明:
A.以人为本,维护人民利益始终是中华文化的价值追求
B.立足实践,反映人民的利益与呼声才能获得艺术的永恒
C.中华文化的感召力源于中华民族仁爱、中和的善良本性
D.中华传统美德以其先进性推动中华文化从历史走向未来
合作探究二
比彻·斯托夫人是美国著名的女作家。美国在统一前,南方仍然实行农奴制度,广大的黑人在庄园中辛苦劳作,深受剥削,命运悲惨。斯托夫人在和他们的接触中,深深地被他们的不幸命运所打动,以饱含感情的笔创作出了著名的小说《汤姆叔叔的小屋》。小说问世后,深深地感染了美国的民众,要求废除农奴制,解放黑人奴隶的呼声在美国越来越高,这为最后的南北战争的发生及最终的胜利奠定了浓厚的民意基础。后来林肯总统在谈及这本书时说下了“一个妇人发动一场大战争”的话。为什么“一个妇人的一部小说能发动一场大战争”?
文化源于实践,又引导、制约着社会实践的发展。我们的文化创新是适应社会实践的需要,更好地为社会实践服务。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要把文化创新作为“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的重点。国家之所以重视文化创新,是因为( )
①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②文化创新可以取代传统文化
③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文化的繁荣
④文化创新是民族文化永葆生命力的重要保证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茂腔是山东独特的地方戏曲。由茂腔经典剧目《墙头记》改编制作而成的茂腔动漫剧日具有浓郁的民俗风情又不乏时尚元素,深受观众喜爱。材料反映的文化生活道理是
A.中华文化呈现着多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
B.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
C.大众传媒是实现传统文化刨新的根本途径
D.不同地方文化存在着共性和普遍发展规律
合作探究三
《离骚》《九歌》直接取材于远古时代人民群众创作的神话和传说,《水浒传》《三国演义》是在民间口头文学基础上加工整理而成的。没有群众的实践经验,不可能取得有价值的成果。我国的《诗经》保存了不少劳动人民的口头创作。我国北宋年间的“布衣”毕升,是活字印刷术的创始人。明代药物学家李时珍来自社会下层,却写出了医药巨著《本草纲目》。文化创新的主体是谁?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的青少年应该怎么做?。
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这是当代中国文化工作者的使命和职责。
文化工作者必须自觉投身于社会实践,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坚定地走与人民群众的实践相结合的道路。作为文化工作者,要关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理解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基本需求,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刻苦钻研,锐意创新,才能创造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文化作品。
黄梅戏源于民间歌舞。山野村夫的劳动之歌,妇孺皆知的里巷歌谣,灯会社火之中的欢歌劲舞,是黄梅戏活泼的源头。它吸收了汉剧、楚剧、高腔、采茶戏、京剧等众多姐妹艺术的精华, 使自己逐渐完善起来而成为一个名剧。这说明
①人民群众是文化创新的主体 ②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③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④文化创新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练习:辨析:文化创新主要靠文化创作者的聪明才智和灵感。
(1)文化创新与创作者的灵感和聪明才智是分不开的。但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在于社会实践。
(2)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人类在改造自然和社会的实践中,创造出特有的文化。离开了社会实践,文化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人们不可能从事任何有价值的文化创造
(3)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社会实践不断出现新情况,提出新问题,需要文化不断创新,以适应新情况,回答新问题。同时,社会实践的发展,为文化创新提供了更丰富的资源,准备了更加充足的条件。
作 业:
有人非常羡慕电影明星,认为只要有机会自己也能成为电影明星。殊不知要想成为电影明星是很不容易的。很多演员为了演好角色,必须要亲自到基层体验生活,找到创作灵感,才能创作出人民大众喜欢的作品。
(1)演员为何到基层体验生活?
(2)你认为怎样才能创造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文化作品?
参考答案:
(1)①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动力和基础。
②体验生活,属于参加实践活动。只有体验生活才能解决理论和感性认识不能解决的问题,才能成为一个有作为的文化创造者。
(2)参考课本p51“文化工作者的使命和职责”一段进行回答。
板书设计:
一、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
(一)、社会实践对文化创新的决定作用
1、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2、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和基础。
(二)、文化创新的作用
1、文化创新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2、文化创新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三)、文化创新的主体
1、人民群众是文化创新的主体;
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期,是一个呼唤文化创新的伟大时 代;
3、当代中国文化制作者的使命和职责。
《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我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
一、教学目标: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的知识水平及认知特点。我制定了这样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动力和源泉,认识文化创新的作用以及文化创新在新时代的价值和作用。
(2)能力目标:能够分析事例,说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和发展的重要根源,从而培养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辩证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本框教学,使学生明确文化创新的重大作用,激发学生投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而进行文化创新的热情,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增强学生进行文化创新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材分析
本框题内容包括情景导入--不尽的源泉,情景分析--巨大的作用、深刻的意义和情景回归--呼唤文化创新的时代三个目题。其内在的逻辑关系是由第一目题导入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也是文化创新的动力的观点,第二目是对文化创新的作用进行理论上的分析。第三目情景回归,当今时代呼唤文化创新。
三、教学的重点难点以及确立的依据
本课的重点、难点是社会实践与文化创新的关系
确立的依据:这一问题涉及了整个一框的主体内容,也是高考考察的重点内容,同时学生对这个知识点的理解也存在一定难度。
教学是艺术,是科学,它的本质在于创造,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实现教学目标,做到重点突出、难点突破呢?这就需要正确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大教育家孔子说过:“法无常法,贵在得法”,针对本教材内容,我采取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四、教学方法
1. 新课程明确提出教材是“学本”,即教学过程由结论向重过程的转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把教学的重点放在揭示知识形成的规律上,让学生通过感知--归纳--运用的思维过程,去发现真理、掌握规律。所以我坚持启发式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学习上的指导,把学生的合作探究和社会实践结合起来。
2、新课程的课堂主体是学生,要发挥好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又必须扮演好“主导”的角色。所以我坚持主导与主体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3、为增强视听效果,寓教于情、以情动人、以情感人,让学生活起来,让学生解放、教材开放、时空开放。我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政治课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播放视频,展示图片,多媒体教学
最后我具体来谈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五、教学过程
为了实现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的有机统一,根据本课教学内容的层次和学生日常生活,我主要安排了以下教学环节:
[情景导入 观察生活]
播放背景音乐《让我们荡起双桨》,同时展示山东著名词作家乔羽先生在社会实践中不断充实自己,创造出众多有影响的作品的事迹。这样设计的目的是用我们本土资源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设问导入新课:乔羽先生之所以创作出众多脍炙人口的歌词,最重要的是什么?这一要素在其他的文化创新中是否同样重要?
[情景分析 理解生活]
一、不尽的源泉、不竭的动力
学生回答之后教师总结:通过乔羽先生的事迹我们看出,“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文化需要创新,文化创新的源泉在于社会实践,也只有实践才能为文化创造提供“活水”。
图片材料展示:春节联欢晚会自1983年开播以来已经成为一项春节期间新的民俗。让学生分析讨论:春节联欢晚会为什么成了一项新的民俗?这一新的文化符合的出现与社会实践的关系是怎样的?
学生讨论回答后教师点评总结:社会实践的不断发展,对于文化提出了新的要求以适应新情况,同时社会实践的发展又为文化的创新提供了新的资源和条件,所以社会实践不但是文化创新的源泉,而且是文化创新的动力和基础。继而设问既然社会实践对文化创新有这么重要的作用,文化创新又对社会实践有什么作用呢?进入本课的第二目的学习。
二、巨大的作用,深刻地意义
材料展示:
鲁迅在《狂人日记》中猛烈抨击“吃人”的封建礼教,力图通过自己的呐喊唤醒民众。高尔基早期的作品多描绘俄国沙皇制度下人民的痛苦和他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20世纪初,俄国革命形势的发展使他讲文学的笔锋转向革命,创作了《母亲》等作品。
合作探究:鲁迅和高尔基的作品在当时的中国和俄国分别起到了什么作用?列举喜爱的一些文学和艺术作品,说说创作者的意图是什么?
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掌握分析归纳法和团结协作精神。
学生回答之后师生共同总结:文化创新来源于社会实践,同也会对于社会实践产生新的影响,促进社会实践的变化,同时也繁荣了民族文化。所以文化创新的巨大作用一方面表现为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另一方面表现为不断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既然文化创新具有如此巨大的作用,那么作为新时代祖国的建设者为了繁荣民族文化,又该作些什么呢?进入本课第三目和教学的第三个环节。
[情景回归 参与生活]
三、呼唤文化创新的时代
学生讨论并回答上述问题,教师点评学生的观点并提出要求:不仅要有这样的观点,更要落实到行动中。而从得出我们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作为文化创造者必须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从人民群众中吸取影响,才能创造出真正符合时代发展要求、为人民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
同时新课程要求老师要善于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要注重把学科知识的传授与生活主题相结合。为此我设计了一道课外实践活动练习题:小么哥主持的《拉呱》是齐鲁电视台推出的一档新闻栏目,他以风趣幽默的语言报道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情,深受观众的喜爱。让学生运用本课的知识分析该栏目成功地原因以及带给你的思考。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及研究性学习的能力。
最后对本课的内容进行课堂总结,从总体上把握教学内容,让学生学习知识能够系统化,加深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同时这也是这节课的板书。
看了“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