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网 > 高中学习方法 > 高二学习方法 > 高二政治 >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教学设计

时间: 子文2 高二政治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教学设计

  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分析文化现象的能力,自觉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积极参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帮助学生充分认识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坚定爱党、爱国信念,积极参加各种形式的精神文明建设活动。

  重点、难点:

  1.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 2.我们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自主探究:

  1、我们应如何理解我国近代文化的发展?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含义和意义:

  3、建设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是什么?

  4、什么是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导入新课:

  十六大以来,党中央一系列针对文化改革发展的重大决策与部署:

  2002年,党的十六大提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发展文化事业文化产业。

  200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

  2006年,新中国第一个专门部署文化建设的五年发展规划《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公布。

  2007年,党的十七大提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增强“文化 软实力”。

  2009年,我国第一部文化产业专项规划《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由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

  2011年,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 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首次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

  2012年,党的再次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问:在当代中国,建设文化强国包含哪些内容?

  在当代中国,建设文化强国: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相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相对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

  进行新课:

  (一) 中国文化复兴的必然选择

  1、中国先进文化的求索

  学生自主阅读书本的探究活动内容,然后回答问题

  探究一:

  观点1:中国唯一的出路是自己认错,全心全意学习西方。我们必须承认百事不如人,不但物质上机械上不如人,政治制度不如人,并且道德不如人,知识不如人,文学不如人,音乐不如人,艺术不如人,身体不如人,肯认错了,方肯死心塌地去学人家。代表人物:胡适:“中国这个民族是“又愚又懒的民族……”

  观点2、“中国立国数千年,礼义纲纪,云为得失,皆奉孔子之经,若一弃之,则人皆无主,是非不知所定,进退不知所守,身无以为身,家无以为家,是大乱之道也。”要“冒万死以力保旧俗,存礼教而保国魂”。 代表:康有为:“中国立国数千年,礼义纲纪,云为得失,皆奉孔子之经,……”

  你能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和“推陈出新、革故鼎新”的道理分析上述观点吗?着给我们有什么启示?

  学生探究,老师指导形成结论。

  结论:

  在文化建设中,必须处理好继承、借鉴与发展的关系。奉行“全盘西化”论和“文化复古主义”都不能产生中国的先进文化

  阅读课本P96“探究活动”,回答:联系所学历史知识,说一说马克思主义的传入对中华文化的发展的影响。

  学生思考,老师指导形成结论

  1、马克思主义的传入是中华文化由衰微走向重振的重要转折点

  2、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1)新民主主义时期:新民主主义文化成为该时期名副其实的先进文化

  (2)发展当代先进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

  基本特征:“三个面向”,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本质和核心:社会主义文化

  ②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意义

  只有… …才能把继承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和吸收人类文化优秀成果结合起来,是悠久的中华文化焕发生机,实现强国梦想。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

  1、什么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这是一条建设先进文化之路;这是一条科学发展之路;这是一条强基固本之路;这是一条以人为本之路;这是一条改革创新之路。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宏伟目标

  问:2、怎样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服务的方向;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 ;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坚持以改革促发展、促繁荣

  问:3、为什么说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

  是由我国社会制度、发展道路和党的性质决定的;

  是由继承和创新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的要求决定的;

  是由我国文化自身发展规律和人民群众根本意愿决定的;

  是由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现实需要决定的 ;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路径和目标的关系

  (三)我们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问6:什么是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它们各自有什么表现?

  学生阅读教材回答:

  1、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含义表现

  (1)含义:

  文化自觉,是对文化地位作用的深刻认识、对文化发展规律的正确把握、对发展文化历史责任的主动担当。

  文化自信,来自于对时代发展潮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深刻把握,来自于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

  (2)表现:

  这种文化自觉和自信,表现为对中华文化发展前途充满信心、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充满信心、对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充满信心。

  材料:文化自觉主要指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在文化上的觉悟和觉醒,包括对文化在历史进程中地位作用的深刻认识,对文化发展规律的正确把握,对发展文化历史责任的主动担当。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

  文化自觉是指人们在文化上的觉悟和觉醒以及对文化的地位、作用、发展规律和建设使命的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

  文化自信则是人们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以及在此基础建立起来的对自身文化发展的坚定信心。

  文化自觉是文化自信的基础,只有高度的文化自觉才有坚定的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文化自觉的表现。

  有建立在高度文化自觉基础上的文化自信,才具有坚定的文化发展的使命感和责任心,才能遵循和把握文化发展规律,坚定地推进文化发展及文化指导下的人类社会能动的发展。

  因此,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

  问:2、为什么要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学生阅读教材回答,老师指导:

  (1)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向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宏伟目标前进,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力。为此,需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必要性)

  (2)P99专家点评(可能性)

  问:3、怎样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学生阅读教材回答,老师指导:

  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社会主义文化,最重要的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课堂总结:

  1、什么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这是一条建设先进文化之路;这是一条科学发展之路;这是一条强基固本之路;这是一条以人为本之路;这是一条改革创新之路。

  2、为什么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1)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中华文化复新的必然选择;

  (2)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

  ①是由我国社会制度、发展道路和党的性质决定的;

  ②是由继承和创新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的要求决定的;

  ③是由我国文化自身发展规律和人民群众根本意愿决定的;

  ④是由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现实需要决定的 ;

  (3)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实现中华文化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

  3、 怎样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1)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必须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①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②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服务的方向;③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④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 ;⑤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⑥坚持以改革促发展、促繁荣

  (2)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向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宏伟目标前进,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力。为此,需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3)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要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4)紧紧抓住思想道德建设这个中心环节,不断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

  (5)必须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说课稿

  说教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这一专题在整个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结合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要求“坚持,加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命题,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性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这一专题是明确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思想的开始;是我国现代经济融入世界经济的开端;同时它也是引领我们前进的方向。

  本专题主要叙述了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与发展的基本历程。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界线分为两个时期:前一个时期,是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从新民主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和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是在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集体领导下开始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时期,在探索中既取得过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也发生过严重的失误和挫折。后一个时期,是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实行改革开放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期。这一时期分别以邓小平和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二代、第三代领导人,根据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实行了改革开放,逐步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终于找到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计划课时:3-4节 )

  二、说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目标

  根据世纪金榜《高考2012》中的考纲快讯,结合学生知识水平及我对教材的理解,我将本专题的教学目标设定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三个部分:

  1. 知识目标

  通过对这一专题的学习,让学生能概述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的内容和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

  2.能力目标

  学生能够结合实际总结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实践的经验教训。认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意义。

  3.情感目标

  通过对本专题的学习,让学生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历程,培养学生爱国情操。

  (二)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重点:1.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及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初步探索。

  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重大决策及其对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意义。

  3.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行国有企业改革,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方面的确立。

  难点:认识并总结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历程和成功经验

  三、说教学过程

  为了实现本专题的教学目标,我主要采用讲授法、讲练结合等教学形式,使学生能够在练习的过程中掌握相关知识。我把教学过程分为三部分:

  内容再现、系统掌握知识

  结合教学资料,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讲授:

  (1)讲述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相关知识 ,重点突出三大改造和“一五计划”(三大改造的结束,完成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转变,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一五计划”的完成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的基础。)

  (2)在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与失误的教学中,重点突出“八字方针”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经验教训。

  经验教训:

  ① 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从国情出发,正确分析国内主要矛盾;

  ② 经济建设必须实事求是,尊重客观规律;

  ③ 国民经济建设要有计划、按比例进行;

  ④ 生产关系的变革必须与生产力水平相适应。

  (3)在伟大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这一目中,重点讲授农村及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过程。

  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城市:国企改革,增强企业活力

  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我将从四个阶段进行讲授:

  a、1992年初,邓小平“南方谈话”,提出要搞好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

  b、1992年10月,中共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确立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

  d、1997年,中共十五大提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看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教学设计”

66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