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网 > 高中学习方法 > 高二学习方法 > 高二政治 >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教学设计

时间: 子文2 高二政治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教学设计

  2.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会正确对待矛盾,用矛盾的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教学方法:自主探究法、小组讨论法、启发式教学

  4.教学手段: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辅助教学

  二、教学重点

  矛盾的概念;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三、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的辩证关系

  四、教学准备

  1.指导学生预习本课时,并根据自己的理解,找几个包含矛盾的事例,如名言、诗词、寓言或一段佳作等。

  2.素材收集和多媒体课件制作。

  五、教学过程

  导入:

  学生一起朗读,创设情境

  【题目】水调歌头(北宋 苏轼)

  【诗词原文】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题目】入若邪溪 (南朝梁 王籍)

  【诗词原文】舱舶何泛泛,空水共悠悠。阴霞生远轴,阳景逐回流。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请同学们分析,上述诗句包含哪几对矛盾?导入本课学习

  讲授新课

  (一)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1、矛盾的含义

  矛盾就是反映事物内部对立和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矛盾的对立属性是斗争性,矛盾的统一属性是同一性。

  教师联系导入诗词中“对立”、“统一”的诗句进行概念分析,并请几位同学介绍说明自己找的关于矛盾对立统一的事例。

  学生:《自相矛盾》的故事、讳疾忌医、教与学、黑与白、遗传与变异、善与恶……

  结合前面学生的举例加以点评:有的同学可能把生活中的矛盾和哲学上的矛盾的概念混淆,日常生活中说的矛盾:往往说成冲突或不同意见。

  【课堂探究】讨论课本67页课堂探究

  ①爱因斯坦给光下的定义包含了什么哲学道理?

  ②“自然界喜欢矛盾”,这里所说的“矛盾”是什么意思。

  学生回答:略

  老师:根据学生回答引导学生区分辩证矛盾与逻辑矛盾。

  逻辑矛盾是指人们在叙述或回答问题时出现的首尾不一、互相“打架”的现象;辩证矛盾是指事物本身所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2、矛盾的同一性:是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

  创设情境,多媒体播放:漫画“他敢剪吗?”

  请问:①他为什么不敢烧?②通过这个事例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呢?

  学生回答略。

  老师总结:在图中,甲、乙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处于平衡状态,构成矛盾的统一体。双方相互依存,互为存在的前提。因此,结论是“不敢烧”。

  结论:任何矛盾的双方都存在相互依赖的关系,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再如:没有黑就无所谓白,没有善就无所谓恶,没有遗传就无所谓变异,没有学就无所谓教,没有苦就无所谓乐,没有穷就无所谓富……

  【课堂探究】讨论多媒体播放:

  A.乐极生悲、否极泰来。B.福是祸之所倚,祸是福之所伏。C.失败乃成功之母 。D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 E.满招损,谦受益(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F.“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学生分析展示略。

  老师总结:矛盾双方相互贯通,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3、矛盾的斗争性: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属性,它体现着对立双方相互分离的倾向和趋势。

  如大家所举的新陈代谢过程中的同化与异化;磁铁的两极……都是对立的具体表现。

  那么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之间是什么关系?

  4、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没有斗争性,就没有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贯通,事物就不能存在和发展;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没有同一性,就没有矛盾统一体的存在,事物同样不能存在和发展。

  (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出示材料: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文章中描写了一个与外界隔绝、风景秀丽,“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的和谐的没有任何矛盾的理想世界。从哲学角度看,这个世外桃源就真的一点矛盾也没有吗?导入矛盾的普遍性

  1、矛盾的普遍性的含义

  利用学生课前准备的矛盾的事例,启示同学们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要敢于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设计情境:多媒体播放:

  赏析:旧梦之群(三十六) 刘大白

  少年是艺术的,一件一件地创作;壮年是工程的,一座一座地建筑;老年是历史的,一叶一叶地翻阅。

  点评:这是一首精警洗练的小诗,道尽了人生的真谛。

  通过这首小诗对少年、壮年、老年的描述引入矛盾的特殊性原理。

  2、矛盾特殊性的含义

  “因地制宜”、“因材施教”、“量体裁衣”等,都体现了针对矛盾的特殊性而采取不同的办法,它主要有三种情形:(特点)

  (1)不同事物有不同矛盾,如动物、植物矛盾不同。

  (2)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如同一片叶子的嫩叶期与老叶期。

  (3)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如:“家家有本难念的经”。

  运用课本71页探究活动,导出

  3、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出示材料:公孙龙“白马非马”的故事。看看学生能悟出什么道理。

  分析: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不是各不相干的,而是不可分割的,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不同的场合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你能举例吗?学生:颜色与红色、水果与桃子……

  归纳: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 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不是凝固不变的,在不同场合又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4、掌握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对于正确认识事物,学会科学的工作方法有重要意义。

  【课堂探究】学生讨论:用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说明“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解剖麻雀”“抓好典型”的道理。

  总结: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依据。

  (三)课堂反馈(略)

  (四)课堂总结:学生代表完成,教师补充

  六、教学反思

  本课的在教学的手段上注重运用多媒体,但又不拘泥多媒体,有讨论、有展示等;对待教材也能科学地创造性地运用教材,真正做到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课堂效率。在教学内容中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实际,巧妙地选取一些诗词佳作和典型事例,分析其中蕴含的关于矛盾的哲学道理,使其与哲学教学有机整合在一起,不但体现政治课的人文气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本框的地位和作用

  本框题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思想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第三单元第九课第一个框题。从这一框开始学生学习唯物辩证法中最基本的概念——矛盾。世界是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的,联系的根本内容是矛盾,发展的根本动力也是矛盾。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矛盾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矛盾分析法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因而本框题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识记:矛盾、矛盾同一性、斗争性的含义;矛盾普遍性、特殊性的含义。

  理解: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的辩证关系;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及其重要意义。

  运用:联系实例,分析矛盾含义和矛盾普遍性含义;联系生活实例,分析矛盾特殊性含义。

  过程与方法:

  通过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学习,提高比较分析能力;学会用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提高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会用矛盾的观点看问题。坚定“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信仰。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的原理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也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依据。

  3、教学重点和难点

  矛盾的概念;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4、教材的处理

  ① 根据本课的内容设计问题,让学生自主探究,有利于学生从整体上来把握知识点,培养阅读的能力。

  ②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优势来展示跟内容有关的材料,并坚持一材料多用的原则。这样既直观,又能体现例子的典型性和精练性。

  ③由学生自主阅读材料,进行讨论,并联系已学的知识,提炼观点,这有利调动学生的发散思维、创新意识,懂得知识迁移,使教学更具启发性。

  ④使用传统教学来分析相关的重难点,这样能够弥补多媒体教学的不足,提高上课的效率。

  二、说学生

  “矛盾”一词对高一学生来说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常常遇到“矛盾”,并且时常要解决一些“矛盾”。陌生的是哲学上的矛盾是对日常生活中的矛盾的抽象、概括、总结,学生不容易理解、掌握。鉴于学情分析,在设计时力求贴近教材,贴近学生生活和思想,贴近当前的形势,引导学生思考、感悟、理解并认同。同时,教学中应坚持从具体事例入手,遵循由具体到抽象,再由抽象到具体的教学思路。

  三、说教法

  常言道“教无定法”,这更是新课改形势下不变的真理。针对本框的特点,我在教学采用如下方法:

  1、探究讨论法

  这体现新课改精神,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案例分析法

  用案例更加通俗易懂,利于调动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

  3、多媒体演示法

  利用多媒体设备,能够活跃课堂气氛,增强视听效果,提高课堂教与学的效率。

  四、 说学法

  教是学的主导,教学相通,教学相辅。教师的教可帮助学生更好地学。通过教学要求学生掌握以下学法:

  1、有效阅读法

  这是为了克服以前那种死记硬背、生搬硬套的不科学方法,让学生学会巧妙记忆、巧妙阅读。

  2、知识迁移法

  初高中知识联系有利于学生全面掌握知识,真正做到“温故而知新”。

  五、教学过程

  课堂教学是学生知识的获得、技能技巧的形成、智力、能力的发展以及思想品德的养成的主要途径。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我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了以下的设计。

  (一)组织教学与导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


  看了“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教学设计”

666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