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网 > 高考 > 高考答案 >

2022年高考语文全真模拟试卷及答案

时间: 美琪 高考答案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2022·河南洛阳·一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君子之勇

君子之道早已成为中国人心目中的理想人格和行为典范。而在君子的德行中,“勇”又受到相当的重视。中国古代文化中,一方面,“勇”的观念与战争时代的背景紧密关联;另一方面,“君子之勇”的内涵随着儒家圣贤的诠释和践行,也展开了十分多元和丰富的维度。

儒家思想体系中,“仁”乃全德,统摄其他所有的君子之德。换言之,真正的君子之勇,是统摄于仁的目标之下的,是为实现和维护仁义而产生的顽强刚毅的意志。孔子提出“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强调“勇”对君子人格不可或缺。只有勇且有仁的那些人,才称得上是君子之勇。孔子面对陈蔡绝粮和匡地被围的绝境,依然弦歌不辍;孟子敢于挑战权威,“虽千万人吾往矣”;司马迁面对汉武帝盛怒,敢于出面舍身为李陵辩护;文天祥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毫不动摇慨然赴死……究其根本,皆是因为他们内心里对于“仁”的信念的笃定不移,以“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为人生信条。

随着“勇”的观念的普遍化,其内涵也日益丰富。人们逐渐将“勇”纳入“礼”的范畴讨论,指出缺乏礼的指导和规范,以血气论勇、以武论勇,“勇”就会生乱。孔门弟子中子路以勇敢著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说的就是子路之勇。在子路问到“君子崇尚勇敢吗?”时,孔子说:君子把义看作是最尊贵的。君子有勇无义就会作乱,小人有勇无义就会去做盗。事实上,子路之勇是外发之勇、血气之勇、勇武之气,表面上看是一种值得赞美的道德,事实上却是君子需要戒惧、警省和超越的。君子崇尚“勇而有礼”,因为“礼”所表达的,是一种敬畏之心。勇而有礼,恰恰说明君子之勇并非自大狂妄,而是在敬畏的同时有所承担。

勇有大勇和小勇之分。孟子认为“小勇”即匹夫之勇、一夫之勇、血气之勇,“大勇”即文王之勇、武王之勇,目标在于除暴安良、安天下民。由此可知,君子之勇一定是大勇而非小勇。君子之勇,是使命担当,是心怀天下苍生,是苏东坡所说的“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是鲁迅所言的“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我有关”。

另外,君子之大勇其实还包含了“每临大事有静气”的沉着和定力。自古以来的贤圣之人,也正是君子之人格进阶目标所在,无一不是内心强大之人。他们之所以能够做到“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正是基于对天道的了悟和通达。

知耻而后勇。敢于承认和面对自己的缺点也是需要勇气的,君子的道德功夫在于不断提升和完善自己的人格境界。“日新之谓盛德”,正如子贡所说,“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君子之勇,是因为他们着眼的是自己人格的突破与提升,并不怕颜面有失。

君子之勇,是君子仁爱、礼义、自省自律、诚意正心的人格呈现,也是君子在漫长的成长和自我锻造中铸就的磅礴之力。

(摘编自《学习时报》20--.11)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君子之道是中国人心目中的理想人格和行为典范,而其中最受重视的“君子之勇”的内涵更是具有十分多元和丰富的维度。

B.“勇”是顽强而刚毅的意志,是为实现和维护仁义而产生的,它统摄于仁的目标之下,对君子人格不可或缺的。

C.仁者比勇者来说是更为难得,因为仁者的内心必须具有勇气,但不是所有的勇者都是具备君子仁义之德,君子勇且有仁。

D.中国历史上的名士先贤们或安时顺命或刚直不阿或慨然赴死,皆因他们内心有对“仁”的笃定信念,是真正的大勇之人。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列举众多古今名人的言论及事例,通过对他们精神内涵的分析梳理和评论,从多个角度展开论述表达观点。

B.文章首先提出“君子之勇”的概念,接着从“有仁”“有礼”“大勇”“知耻”等几个方面对君子之勇进行全面论述。

C.文章在论述“知耻”时引用子贡关于君子改过的评论,使说理更加深刻、思辨,论证严谨准确,文章更有思想深度。

D.君子身处绝境而“弦歌不辍”,子路却“暴虎冯河”。文章将孔子和子路进行对比,意在强调君子需“勇而有礼”。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关于“君子之勇”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专诸刺王僚,要离刺庆忌,不过是小勇,匹夫之勇,而天子一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才是大勇,君子之勇。

B.君子之大勇要求人沉着和有定力,君子对天道了悟而通达,他们内心强大,面对大事能心静如水,沉着应对。

C.生活中,有许多物质名号和利益的诱惑,多数人难以摆脱。能不以贫贱富贵累其心者,可以称得上是具有君子之勇。

D.君子之勇者,能“知耻而后勇”,他们不回避自己的缺陷,不怕颜面有失,而是努力提升完善自己的人格境界。

【答案】1.C

2.D

3.A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A.“其中最受重视的‘君子之勇’的内涵”错误。由原文“而在君子的德行中,‘勇’又受到相当的重视”可知,原文中君子之勇是“受到相当的重视”,而不是“最受重视”。

B.“‘勇’是顽强而刚毅的意志”错误。由原文“真正的君子之勇,是统摄于仁的目标之下的,是为实现和维护仁义而产生的顽强刚毅的意志”可知,并不是所有的“勇”都具有这样的特点,是“君子之勇”具有。

D.“中国历史上的名士先贤们或安时顺命”错误。由原文“孔子面对陈蔡绝粮和匡地被围的绝境,依然弦歌不辍;孟子敢于挑战权威,“虽千万人吾往矣”;司马迁面对汉武帝盛怒,敢于出面舍身为李陵辩护;文天祥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毫不动摇慨然赴死……究其根本,皆是因为他们内心里对于‘仁’的信念的笃定不移,以‘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为人生信条”可知,并不是“中国历史上的名士先贤们”,选项扩大了范围;“安时顺命”和“仁”“勇”无关;前面说的是“君子之德”,后面说的是“君子大勇”。故选C。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D.“子路却‘暴虎冯河’”错误。由原文“孔门弟子中子路以勇敢著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说的就是子路之勇”可知,子路确实“暴虎冯河”,但说子路只会暴虎冯河,过于片面;“文章将孔子和子路进行对比”错误。由原文“在子路问到‘君子崇尚勇敢吗?’时,孔子说:君子把义看作是最尊贵的”可知,文中没有拿孔子和子路进行对比。故选D。

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

A.“天子一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才是大勇,君子之勇”错误。由原文“‘大勇’即文王之勇、武王之勇,目标在于除暴安良、安天下民”可知,大勇是除暴安良、安天下民的文王、武王的仁君之勇。故选A。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2022·安徽黄山·一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现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科学技术解决方案,都更加需要增强创新这个第一动力。同时,在激烈的国际竞争面前,在单边主义、保护主义上升的大背景下,我们必须走出适合国情的创新路子,特别是要把原始创新能力提升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实现更多“从0到1”的突破。希望广大科学家和科技工作者肩负起历史责任,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不断向科学技术广度和深度进军。

(摘自《在科学家座谈会上的讲话》)

材料二:

中共十九届五中 全 会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并将“关键核心技术实现重大突破”列入2035年远景目标。古往今来,正是永不停步的“变革和创新”推动着人类文明的进步,自然科学的历史才是人类真正的历史。坚持科技自立自强,既是我们坚定的选择,也是唯一的选择。“十四五”即将起航,我们要以问题为导向、以需求为牵引,在创新主体、创新基础、创新资源、创新环境等方面持续用力。

(摘编自黄维《创造更多科技自立自强的中国经典》)

材料三:

“十三五”期间,安徽新获批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以及“认知智能”“深部煤矿采动响应与灾害防控”两家国家重点实验室。自201 9年至2024年累计投入4亿元,每年安徽省投入6000万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匹配资金2000万元,重点围绕信息、能源、环境、健康、新材料、人工智能、生物与农业等相关领域,开展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在安徽,各类实验室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研发出的“高精尖”产品可谓琳琅满目:整体性能国际先进的有毒有害气体全方位光学监测系统技术设备,已在全国20多个省市安装1300余套,实现新增产值5.7亿元;高功率密度自适应双模式逆变器/变流器,功率等级提升至单机152千瓦,最高效率提升至99.17%,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规模化生产后将带来每年10亿元左右的产值:大米全景品质分析仪、“CI”系列人工智能色选机、K2系列人工智能履带色选机等产品,用户覆盖全球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累计经济收入超过10亿元。

(摘编自《做大基础研究“蛋糕”,激活创新源头活水》,《科技日报》20--年3月9日)

材料四:

北京最大的优势是科技和人才优势:北京有全国将近一半(47%)的两院院士,每年的国家科技奖励一等奖和每年的中国十大科技进展中大概有一半来自北京,北京人工智能领域有效发明专利居全球首位。经过“十三五”时期不懈的努力,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迈上新台阶,取得了重要进展。“十四五”期间,北京将通过强化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能力,在人工智能、量子计算、区块链、生物技术、集成电路等优势领域率先占据制高点,全力推进国家实验室建设,推进在京国家重点实验室体系化发展,加快建设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到2035年,北京国际科技创斯中心创新力、竞争力、辐射力全球领先,形成国际人才的高地,切实支撑我国建设科技强国。北京将发挥经开区、顺义区产业基础优势,积极承接三大科学城(中关村科学城、怀柔科学城、未来科学城,简称“三城”)创新成果外溢,鼓励企业到“三城”聘请“科技副总”,一方面提升企业自身科技创新水平,另一方面也能更好促进科学城的成果落地转化。数据显示,经开区年均承载“三城”科技成果转化项目100余项,累计产业化项目52项,投资总额430亿元。

(摘编自《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北京设定时间线》,《中国科技报》20--年2月7日)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当前的国内国际形势面前,我国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既是坚定的选择,也是唯一选择。

B.安徽省重视科技创新财政投入工作,还利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匹配资金,大力扶持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

C.安徽省各类实验室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研发出的“高精尖”产品种类众多,水平国际领先,具有经济价值。

D.“十四五”期间,北京将充分发挥科技和人才优势,在人工智能、量子计算、区块链等优势领域率先占据制高点。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国家科技自立自强战略的提出有深刻背景和重要意义,因此要把原始创新能力提升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B.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创新力、竞争力、辐射力己经全球领先,只要未来充分发挥其作用,就可以支撑我国建设科技强国。

C.北京将积极承接创新成果外溢,鼓励企业聘请“科技副总”,有利于提升企业科技竞争力,促进科研成果转化。

D.通过材料三、四的对比可见,如果安徽省能加大引进科研人才的力度,可能会进一步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6.安徽省与北京市的科技自立自强工作内容有哪些共通之处?请结合材料概括说明。(6分)

【答案】4.C

5.B

6.①重视构建以国家实验室为引领的战略科技力量。

②重视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力,持之以恒加强基础研究。

③重视科研成果转化,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

【解析】

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C.“水平国际领先”错误,在材料二列举的高精尖产品中,“大米全景品质分析仪“‘CI’系列人工智能色选机”“K2系列人工智能履带色选机”,没有提到“水平国际领先”,无中生有。故选C。

5.本题考查学生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的能力。

B.“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创新力、竞争力、辐射力己经全球领先”错误,未然变己然,原文是“到2035年,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创新力、竞争力、辐射力全球领先”。故选B。

6.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根据材料三“安徽新获批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以及……两家国家重点实验室”,材料四“全力推进国家实验室建设,推进在京国家重点实验室体系化发展,加快建设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可知,两者都重视构建以国家实验室为引领的战略科技力量。

根据材料三安徽“重点围绕信息、能源、环境、健康、新材料、人工智能、生物与农业等相关领域,开展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材料四“北京将通过强化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能力,在人工智能、量子计算、区块链、生物技术、集成电路等优势领域率先占据制高点”可知,两者都重视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力,持之以恒加强基础研究。

根据材料三“在安徽,各类实验室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研发出的‘高精尖’产品可谓琳琅满目”,材料四“该区年均承载‘三城’科技成果转化项目100余项,累计产业化项目52项,投资总额430亿元”可知,两者都重视科研成果转化,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2022·黑龙江实验中学高三阶段练习)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暮鼓

铁凝

日落之后,天黑以前,她要出去走路。一天的时光里,她尤其喜欢这个段落。日落之后,天黑以前,是黄昏。

她穿上薄绒衣和哈伦裤,换上走路的鞋,出了家门。她有些自嘲地暗想,她要保持整体的青春感。至于下巴的松懈或者鼻梁旁边的几粒雀斑,其实无碍大局。当一个六十岁的女人敢于穿着质地柔软、裤角裹腿、裤裆却突然肥坠以模糊臀部的哈伦裤出行时,谁还会注意她脸上的雀斑呢?

她走上柿子林边的这条小马路时,发现马路对面,一个老者几乎正和她齐头并进。老者拖着一把平头铁锨,铁锨和柏油路面摩擦出刺拉、刺拉的让人起鸡皮疙瘩的噪音。他为什么不把铁锨扛在肩上呢?她心里有点抱怨,由不得偏过脸扫了一眼老者——这老头!她心说。

路灯及时地亮起来,在她斜后方的老头停住脚,从衣兜里摸出一包烟和火柴,仿佛是路灯提醒了他得抽烟。他将铁锨把儿夹在胳肢窝底下,腾出手点着一支烟,狠狠吸了一大口。借着路灯和老头点烟的那一忽儿光亮,她看见老头的齐耳短发是灰白色的中分缝,皱纹深刻的没有表情的脸木刻一般。他咳着喘着向路边半人高的冬青树丛里吐着痰,确切地说,是向那树丛吼着痰,费力地把喉咙深处的痰给吼出来。那吼是疙疙瘩瘩低沉、粗砺的吼,犹如老旧的轮胎隆隆碾轧着碎石。

她闻见一股子花椒油炝锅的白菜汤味儿,网球馆工地正在开饭。她看见一个体型壮实的工人正朝她和老头这边张望,望了一阵,就扑着身子快步朝他们走来。当他和他们相距两三米的时候,她看出这是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只听他急切地高喊起来:“妈!妈!”他喊着“妈”说,快点儿!菜汤都凉了!

她下意识地扭头向后看,路上没有别人。他是在喊她吗?他错把她当成了自己的妈?或者她竟然很像这位施工队成员的妈?

这个端着空饭盆的年轻工人,就见他很确定地走到老头跟前,从他手里接过铁锨,又叫了一声“妈”,他催促说快点儿!菜汤都凉了!“老头”低声嘟囔了一句什么,不急不火的,由着儿子接过了铁锨。

她从年轻人浓重的中原口音里,听出焦急和惦记。他的头发落满了白灰和水泥粉末,接近了老头——不,应该是他的妈那齐耳乱发的颜色。

那么,他没有把身穿哈伦裤的她错认成自己的妈,他是在管那老头叫“妈”;那么,她一路以为的老头并不是个老头,而是个老太太,是——妈。

年轻人扛着铁锨在前,引着他的妈往一盏路灯下走,那儿停着一辆为工地送饭的“三马子”,车上有一笸箩馒头和一只一抱粗的不锈钢汤桶,白菜汤味儿就从这桶里漾出。母子二人舀了菜汤,每人又各拿两个大白馒头,躲开路灯和路灯下的“三马子”,找个暗处,先把汤盆放在地上,两人就并排站在路边吃起晚饭。

她佯装在近处溜达,观察着从容、安静地嚼着馒头的这对母子,怎么看也更像是一对父子。路边的年轻人很快就把饭吃完,从地上端起妈那份菜汤递到她手上。妈吃完馒头喝完汤,拍打拍打双手,在裤子两侧蹭蹭,从肥大中山式上衣的肥大口袋里掏出两只壮硕的胡萝卜,递给儿子一只,另一只留给自己,好比是饭后的奖赏。

她看见儿子拿着萝卜,和妈稍做争执,要把自己手中那个大些的塞给妈,换回妈手里那个小一点的。妈伸出举着萝卜的手挡了挡儿子,便抢先咬下一大口,很响地嚼起来。儿子也就咬着手中那大些的萝卜,很响地嚼起来。在路灯照不到的暗处,那两根在他们手中晃动的胡萝卜格外显出小火把似的新鲜光亮,和一股脆生生的精神劲儿,让她想起在她的少年时代,夜晚的交通警察手中那发着荧光的指挥棒。

会所传来一阵鼓声,是某个庆典或者某场欢宴开始了。会所的承包商早年是太行山区农民鼓队的鼓手,村里的喜事,镇上县上的赛事都少不了那鼓队。如今他将一面一人高的牛皮大鼓引进会所金碧辉煌的大堂,屏风似地竖在一侧,让擂鼓成为一些仪式的开场白,让仪式中身份最高的人手持鼓槌击鼓,如同证券交易所开市的鸣锣。

她对会所的鼓声并不陌生,她和家人都在会所举办或者参加过这种仪式。虽然,和旷野的鼓声相比,圈进会所的鼓声有点喑哑,有点憋闷,好比被黑布蒙住了嘴脸的人的呐喊。但鼓声响起,还是能引人驻足的。她望望那路边的母子,他们仍然站在黑暗中专注地嚼着胡萝卜,对这近切的鼓声充耳不闻。

她迎着鼓声往回家的路上走,尽可能不把自己的心绪形容成无聊的踏实。也许鼓声早已停止,她听见的是自己的心跳。世间的声响里,只有鼓声才能让她感觉到自己的心在跳。

(20--年荣获首届《作家》“金短篇”小说奖,有改动)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中的“她”是一位城市的暮年女性,对自己保持整体的青春感颇为自信。“她”因“观察”打工母子而得到生命的启迪。

B.在“她”的眼里,那一对站在路边嚼着馒头的母子更像是一对父子,仅仅是因为老年母亲的外貌和行为方式实在像一位父亲。

C.小说环境描写关联全篇,如开头“日落之后,天黑以前”的描写,渲染了城市的“黄昏”氛围,烘托了人物暮年感伤的心理。

D.小说中的“暮鼓”富有艺术魅力,是串联故事的线索,使文章情节紧凑,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且在结束部分以此点明主旨。

8.从“她”眼中的“老头”到年轻人喊“妈”这一情节设计十分巧妙。请结合全篇,分析这样写的好处。(6分)

9.小说题目“暮鼓”有怎样的含义?请结合全篇简要分析。(6分)

【答案】7.C

8.①运用戏剧性反发差手法推动情节发展,通过设置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②突出了老母亲作为打工人的独特外貌,表现出打工老母亲身上父亲般刚强;

③为小说后文体现的“人到暮年也要有不屈服现实的倔强”这一主题做铺垫。

9.①“暮鼓”是指小说中会所在晚上演奏时的鼓声;

②“暮鼓”指打工母亲虽暮年却依然坚韧的品格;

③“暮鼓”寓指一种老而不衰、顽强奋进的态度。

【解析】

7.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小说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

A.“对自己保持整体的青春感颇为自信”错误,文章第一段“她有些自嘲地暗想,她要保持整体的青春感。至于下巴的松懈或者鼻梁旁边的几粒雀斑,其实无碍大局”显示“她”对年龄有一种担忧。

B.“仅仅是因为”错误,更重要的是在“她”的眼里和感觉中,在路边站着用餐的母亲虽是暮年却仍辛勤劳作,坚韧不屈,有“一股脆生生的精神劲儿”,更像一位父亲。

D.“是串联故事的线索”错误,“暮鼓”没有贯穿小说始终,只出现在小说结尾部分,起点题作用。“暮鼓”在小说中有双重含义:既是指会所里“引人驻足”的庆典或者某场欢宴的鼓声,更是为在城市里打工的农村老母亲奏响的坚强乐观美好的生命鼓点。故选C。

8.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把握小说情节设置的作用的能力。

情节方面:根据文章第四段“老头的齐耳短发是灰白色的中分缝,皱纹深刻的没有表情的脸木刻一般。他咳着喘着向路边半人高的冬青树丛里吐着痰,确切地说,是向那树丛吼着痰,费力地把喉咙深处的痰给吼出来。那吼是疙疙瘩瘩低沉、粗砺的吼,犹如老旧的轮胎隆隆碾轧着碎石”可知,“她”开始看到这位母亲的时候,认为是一个老头;而当年轻人喊“妈”时,她误以为是喊自己,认为年轻人认错人了;结果,等到看到年轻人走到“老头”面前时,她才知道“他的头发落满了白灰和水泥粉末,接近了老头”。前后的反差设置了悬念,使得情节起伏跌宕,造成了戏剧性的效果,情节的反转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能够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和思考。

人物方面:这位母亲的头发落满了灰尘,满脸皱纹,甚至有男性化特征,让人误以为是个老头,与在城市中生活的她完全不同,也从侧面反映了农民工劳作、生存的艰辛。

主题方面:这位母亲不仅有着男性化的外貌特征,且从她拉着铁锨走路可知,她仍在劳动,与儿子一起在工地上吃简陋的饭菜,母子俩连吃根胡萝卜都是奢侈。“爸与妈”双重角色统一在一个人身上,表现出打工老母亲身上“父亲般坚韧刚强”,突出了主题。

9.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小说标题含义及多角度探究小说意蕴的能力。

“意蕴”指所包含的意思,一般从表面意开始,继而思考其深层意、比喻意、象征意等。

“暮鼓”,本义是指“暮色中的鼓声”,从文中来看,指的是小说结尾部分从会所传来的鼓声,“会所传来一阵鼓声,是某个庆典或者某场欢宴开始了”。“暮”说明临近结束,而“鼓”又给人坚强有力的感觉,催人奋进;因此这里的“暮鼓”更象征着虽迫近黑暗却坚强有力、催人振奋的生命鼓声。

从整个故事看,与“暮”相关的有“她”,有农民工的母亲,这位母亲“拖着一把平头铁锨,铁锨和柏油路面摩擦出刺拉、刺拉的让人起鸡皮疙瘩的噪音”“齐耳短发是灰白色的中分缝,皱纹深刻的没有表情的脸木刻一般。他咳着喘着向路边半人高的冬青树丛里吐着痰”“母子二人舀了菜汤,每人又各拿两个大白馒头,躲开路灯和路灯下的‘三马子’,找个暗处,先把汤盆放在地上,两人就并排站在路边吃起晚饭”,从这些描写可以看出,这位母亲年纪已经不小,还在工地上干活,和儿子这样的年轻小伙子一起吃工地上的伙食。从农民工母亲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人到暮年却不屈服现实的倔强品格,“暮鼓”烘托了这一人物形象;

从“她”身上,我们看到“她”从“暮鼓”和农民工那里受到心灵的警醒与鼓舞。原来的她注重的是外表的年轻,她“穿上薄绒衣和哈伦裤”“她要保持整体的青春感”;然而在看到农民工母亲之后,她的精神有所改变,“她迎着鼓声往回家的路上走,尽可能不把自己的心绪形容成无聊的踏实。也许鼓声早已停止,她听见的是自己的心跳。世间的声响里,只有鼓声才能让她感觉到自己的心在跳”,她感悟到生活应具有老而不衰、不抱怨、不消沉的奋进态度,“暮鼓”也表现了文章的主旨。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20--·内蒙古·乌兰浩特一中高三阶段练习)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李兑,字子西,许州临颍人。登进士第,由屯田员外郎为殿中侍御史。按齐州叛卒,狱成,有欲夜簒囚者,兑以便宜斩之,人服其略。张尧佐判河阳,兑言尧佐素无行能,不宜以戚里故用。改同知谏院。

狄青宣抚广西,入内都知任守忠为副,兑言以宦者观军容,致主将掣肘,非计。仁宗为罢守忠。太常新乐成,王拱辰以为十二钟磬一以黄钟为律,与古异,胡瑗及阮逸亦言声不能谐。诏近臣集议,久而不决。兑言:“乐之道广大微妙,非知音入神,讵容轻议?愿参新旧,但取谐和近雅者,合而用之。”

进侍御史知杂事,擢天章阁待制、知谏院。转运使制禄与郡守殊,时有用弹劾夺节及老疾请郡者,一切得仍奉稍。兑言非所以劝沮,乃诏悉依所居官格。兑在言职十年,凡所论谏,不自表襮,故鲜传世。出知杭州,帝书“安民”二字以宠。徙越州,加龙图阁直学士、知广州,南人谓自刘氏纳土后,独兑著清节。还知河阳,帝又宠以诗。徙邓州富人榜仆死系颈投井中而以缢为解兑曰既赴井复自缢有是理乎必吏受赇教之尔讯之果然兑历守名郡,为政简严,老益精明。自邓归,泊然无仕宦意。对便殿,力丐退,英宗命无拜,以为集贤院学士、判西京御史台。积官尚书右丞,转工部尚书致仕。卒,年七十六,谥曰庄。

从弟先,起进士,知信州、南安军,抚楚州,历利、梓、江东、淮南转运使。所至治官如家,人目以俚语:在信为“错安头”,谓其无貌而有材也;在楚为“照天烛”,称其明也。楚有民迫于输赋,杀牛鬻之。里胥白于官,先愍焉,但令与杖。通判孙龙舒以为徒刑,毁其案。明日龙舒来,先引囚曰:“汝罪应杖,以通判贷汝矣。”遣之出。积官至秘书监致仕。兄兑尚无恙,事之弥笃。闲居一纪。卒,年八十三。子庭玉,年六十即弃官归养。人贤其家法云。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九十二》,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徙邓州/富人榜/仆死/系颈投井中而以缢为解/兑曰/既赴井/复自缢/有是理乎/必吏受赇教之尔/讯之果然

B.徙邓州/富人榜仆死/系颈投井中而以缢为解/兑曰/既赴井/复自缢/有是理乎/必吏受赇教之尔/讯之果然

C.徙邓州/富人榜仆死/系颈投井中而以缢/为解/兑曰/既赴井/复自缢有是理乎/必吏受赇教之尔/讯之果然

D.徙邓州/富人榜/仆死/系颈投井中而以缢/为解/兑曰/既赴井/复自缢有是理乎/必吏受赇教之尔/讯之果然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登进士第,又可称为进士及第,指科举时代经考试合格后录取成为进士。

B.节是符节,古代用来做凭证的东西,如苏武“持节送匈奴使”“杖汉节牧羊”。

C.“尚书”是中国古代官名,战国时亦称“掌书”,到了隋唐时确定为尚书省下设的六个部的最高行政长官。

D.纪:古代以木星绕日一周(十年)为一纪,《马嵬》中“如何四纪为天子”一句,用“四纪”突出玄宗在位时间之长。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兑为人有胆略。他审问齐州叛乱士兵时,案件已经裁定,有人想在夜间劫掠囚犯出狱,他灵活处置,自行决断斩杀了囚犯,受到大家钦佩。

B.李兑为官敢于直谏。针对任守忠担任狄青的副职一事,李兑认为宦官担任军职,会使主将受牵制,非明智之举。皇帝因此罢免了任守忠。

C.李兑任职期间备受荣宠,他出朝任杭州知州时,皇帝亲书“安民”二字以示宠爱;到河阳和邓州任职时,皇帝又为其作诗以示宠爱。

D.李先为官有道,受到百姓拥戴,人们用“错安头”“照天烛”评价他,认为他容貌不好却有才能,行事明察秋毫。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张尧佐判河阳,兑言尧佐素无行能,不宜以戚里故用。改同知谏院。

(2)自邓归,泊然无仕宦意。对便殿,力丐退,英宗命无拜。

【答案】10.B

11.D

12.C

13.(1)张尧佐出任河阳地方官/主管河阳,李兑说张尧佐向来没有品行才能,不应该因为是外戚的缘故而被任用。因此改任同知谏院。

(2)(李兑)从邓州回朝,心地淡泊没有做官的意愿。在便殿与皇帝对话,竭力请求辞职,英宗命他不要行拜礼。

【解析】

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改任邓州知州。有个富人拷打仆人致死,并在死者脖子上系了绳子投尸于井中然后诡称自缢。李兑说:“投了井以后,又上吊,有这样的道理吗?一定是官吏受了贿赂教他的。”经过审问确实如此。

“榜”意为拷打,动词,“仆”作“榜”的宾语,二者构成动宾结构,不可断开,排除A、D两项;

“以缢为解”的意思是“将上吊作为(奴仆)死亡的解释”。句意完整,不能断开,排除C项。故选B。

11.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化常识的能力。

D.“古代以木星绕日一周(十年)为一纪”说法错误。木星绕日一周约十二年,古称一纪为“十二年”,而非“十年”。故选D。

1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C.“到河阳和邓州任职时,皇帝又为其作诗以示宠爱”说法错误。从原文“还知河阳,帝又宠以诗”可知,李兑任职河阳时,皇帝作诗以示宠爱,去邓州任职时,皇帝没有作诗。

故选C。

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判”,出任地方官;“素”,向来;“行能”,品行才能;“戚里”,外戚;“改”,改任。

(2)“泊然”,心地淡泊;“对”,对话,回答;“丐”,乞求,请求;“拜”,行拜礼。

参考译文:

李兑,字子西,许州临颍人。应考进士登第,由屯田员外郎升为殿中侍御史。审问齐州叛乱士兵,案件已定,有人想在夜间劫掠囚犯出狱,李兑就自行决断斩杀了囚犯,人们佩服他的胆略。张尧佐主管河阳,李兑说张尧佐向来没有品行才能,不能因为是外戚而被任用。因此改任同知谏院。

狄青任广西宣抚使,以入内都知任守忠为副职,李兑说以宦官参与军事,造成主将受牵制,不是好的计策。仁宗因此罢免了任守忠,太常所制定的新音乐完成,王拱辰认为十二个钟磬都以黄钟为律,和古代不同,胡瑷和阮逸也说声调不和谐。皇帝下诏叫近臣集会商议,很久不能解决。李兑说:“音乐的道理广大微妙,如果不是深通音律妙思入神的人,不能轻易发表议论。请求参考新旧音乐,取音调和谐近于雅正的,符合的就使用。”

晋升为侍御史知杂事,升天章阁待制、知谏院。转运使的俸禄规定和太守不同,当时有的人因被弹劾夺取符节或年老有病请求改为太守的,仍得原来的俸禄。李兑说这不利于勉励清廉和制止贪恶,于是皇帝下诏规定都根据所居官级定俸禄。李兑在谏官职位十年,凡是所论谏的事情,自己不加透露,所以很少传闻于世。出朝任杭州知州,皇帝写了“安民”二字来表示宠爱。改任越州知州,加官龙图阁直学士、广州知州,南方人说从刘鋹向宋朝投降以来,仅有李兑以清廉的节操著称。还朝为河阳军知军。皇帝又为其作诗以示宠爱。改任邓州知州。有个富人拷打仆人致死,并在死者脖子上系了绳子投尸于井中然后诡称自缢。李兑说:“投了井以后,又上吊,有这样的道理吗?一定是官吏受了贿赂教他的。”经过审问确实如此。李兑历任名州的太守,办理政事简明严肃,年老更为精明。从邓州回朝,心情淡泊没有做官的意愿。在便殿谒见皇帝,竭力求退,英宗命他不要行拜礼,任他为集贤院学士、判西京御史台。多次升官至尚书右丞,转工部尚书退休。去世,享年七十六岁,谥号为庄。

堂弟李先,考中进士,知信州、南安军,抚楚州,历任利、梓、江东、淮南转运使。他所到的地方治事如同治家,人们用当时的俗语看待评价他:在信州称他为“错安头”,意思是容貌不好却有才能;在楚州称他为“照天烛”,意思是他行事明察秋毫。多次升官至秘书监退休,这时哥哥李兑还健在,李先服侍他更加厚道。闲居十二年死去,享年八十三岁。他的儿子李庭玉,年至六十就弃官归家供养父母。人们称赞他们的家法。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20--·吉林·洮南市第一中学高三阶段练习)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秋尽

杜甫

秋尽东行且未回①,茅斋寄在少城隈。

篱边老却陶潜菊,江上徒逢袁绍杯②。

雪岭独看西日落,剑门犹阻北人来。

不辞万里长为客,怀抱何时得好开。

注:①乾元二年杜甫入蜀投奔严武,后严武被召回京,杜甫送行后欲返少城时遇到叛乱,滞留梓州,作此诗。②袁绍大宴宾客,宴会上郑玄受到袁绍礼遇。

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秋尽东行且未回”一句交代了时间和作者行踪,“茅斋寄在少城隈”一句中“寄”字写出茅斋无人,自己身在家外的状态。

B.颔联中“陶潜菊”体现了作者渴望隐逸的心境和淡泊洒脱的品格,“袁绍杯”则表明自己被人重视,但却无用武之地。

C.颈联中“雪岭独看西日落”一句写诗人独自一人在雪岭看西天日落,与首句中“东行且未回”照应,使诗歌内容更加紧密。

D.本诗是一首以抒怀为主题的七言律诗,作者感时自叹,感事抒情,诗中多用典故,体现了杜诗沉郁顿挫的格调。

15.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

【答案】14.B

15.①思念家乡的愁苦。诗歌前四句写秋景,暗示诗人身在家外,从“未回”“寄”“老却”等词反映出诗人思念家乡之情。②怀才不遇的感叹。作者借用“袁绍杯”的典故,感叹自己遇到了严武,却无法实现自己的抱负。③对亲友的怀念。“剑门犹阻北人来”一句点明剑门关兵事阻断朋友回来,表达了作者对北去友人的怀念及亲友南来的期盼。④只身漂泊的孤独(长期客居在外的痛苦无奈)。颈联写作者雪岭独看落日,剑门阻隔无法通行,流露出漂泊的孤独、寂寞;尾联直抒胸臆,写出作者长期客居在外的痛苦无奈,以及对开怀喜悦心情的期盼。

【解析】

14.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的能力。

B.“淡泊洒脱的品格”理解错误。“篱边老却陶潜菊”一句中“陶潜菊”即菊花,篱笆边的“菊花”老去,无人照料,既写出自己离家在外的真实情景,又抒发了自己隐居心情不复存在的忧伤。“陶潜菊”之典故有渴望隐逸之心境却无淡泊洒脱之品格。故选B。

15.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中作者思想情感的能力。

“秋尽东行且未回,茅斋寄在少城隈”两句写出自己对家乡的无限思念,特别是“未回”“寄”,形象别致,突出这种内心的郁闷与愁苦;

“篱边老却陶潜菊,江上徒逢袁绍杯”两句运用袁绍的典故,表达怀才不遇的感慨和人生苦闷的态度;

“雪岭独看西日落,剑门犹阻北人来”点明剑门关兵事阻断朋友回来,这两句突出一种对亲友的无限怀念;

“不辞万里长为客,怀抱何时得好开”,这两句直抒胸臆,写出作者长期客居在外的痛苦无奈,以及对开怀喜悦心情的期盼,彰显出自己长期漂流在外的苦闷与无奈。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20--·山东省青岛第五十八中学高三期中)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过秦论》中,“ _________ ,_______ ”两句,形象地描写了秦始皇派遣得力的将领、士兵守卫要塞,盘问过往行人的情景。

(2)《归去来兮辞》中“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天色已晚,作者还手抚孤松不愿离去,因为作者想借孤松以咏怀,喻自己卓然独立的坚贞气节。

(3))唐太宗李世民曾说“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由此可以联想到《论语·里仁》中的“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⑴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 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⑵景翳翳以将入 抚孤松而盘桓

⑶见贤思齐焉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本题要注意如下字词:弩、翳、桓。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9分)

(2022·河南许昌·一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北京中轴线长7.8千米,从永定门到钟楼,它由南至北横穿城市核心地带,包括连续而有着内在关联的众多建筑、道路组成。其中有的建筑人们 ,有的则相对陌生。作为看得见、摸得着的线性历史文化遗产,这条驾驭全域、地位至尊的中轴线,决定了城市整体的格局,极大地作用于京城政治空间、社会空间、商业街区、文化空间以及公共活动空间的分布, 地影响着市民的日常生活。

今年推出的《北京中轴百年影像),选取南起永定门、北至钟楼的23个重要节点,以点串线,依序排开,全面展示了北京中轴线上城市空间的系统性、功能性。作为珍贵的历史记录,这些老照片有的注重对特定景观的全貌完整呈现,有的讲究对历史的瞬间 。有的厚重犹如 , 有的细腻恍若江南小曲。( ),体现了北京城大气、包容、典雅、内敛的首善气质,阐释出承接古今、蕴合中外、示范四方的品质,向世人证明了北京中轴线的历史魅力和现实价值。

17.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它由南至北纵贯城市核心地带,包括连续而有着内在关联的众多建筑、道路组成。

B.它由南至北纵贯城市核心地带,由众多连续而有着内在关联的建筑、道路组成。

C.它由南至北横穿城市核心地带,由连续而有着内在关联的众多建筑、道路组成。

D.它由南至北横穿城市核心地带,包括众多连续而有着内在关联的建筑、道路组成。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耳熟能详 潜移默化 精雕细琢 黄钟大吕

B.如数家珍 耳濡目染 精益求精 黄钟瓦釜

C.耳熟能详 耳濡目染 精雕细琢 黄钟瓦釜

D.如数家珍 潜移默化 精益求精 黄钟大吕

19.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无论是微观叙事还是宏观描述,这些老照片都定格了瞬间的城市记忆

B.这些老照片无论是宏观叙事还是微观描述,都定格了瞬间的城市记忆

C.无论是宏观叙事还是微观描述,这些老照片都定格了瞬间的城市记忆

D.这些老照片无论是微观叙事还是宏观描述,都定格了瞬间的城市记忆

【答案】17.B

18.A

19.C

【解析】

17.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原句语病有二,一为结构混乱,“包括……组成”句式杂糅,应改为“由……组成”或“包括……”,排除AD。

二为语序不当,“众多”是数量短语,应放在动词性短语“有着内在关联的”前面,排除C。故选B。

18.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耳熟能详:听的次数多了,熟悉得能详尽地说出来。如数家珍:好像数点家藏的珍宝那样清楚,比喻对所讲的事情非常熟悉。此处要表达的是人们因为经常听说一些有名建筑,故而十分熟悉,而还没达到“好像数点家藏的珍宝那样清楚”的程度,故选“耳熟能详”。

耳濡目染:常听常看,无形中受到影响。潜移默化:指人的思想、性格和习惯等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外界影响而逐渐发生变化。此处的主语是“中轴线”,不是常听常看的内容,而是它影响的格局和空间分布不知不觉影响人们,故选“潜移默化”。

精雕细琢:比喻做事情精益求精。精益求精:形容追求好上加好,永无止境。“精益求精”通常指技艺,“精雕细琢”可指艺术品,此处,此处形容照片精巧地抓拍住历史瞬间,应选“精雕细琢”。

黄钟瓦釜:比喻高雅优秀的或庸俗低劣的;贤才和庸才。黄钟大吕:形容音乐或言辞庄严、正大、高妙、和谐。此处形容照片的历史感“厚重”,不存在“庸俗低劣”,故选“黄钟大吕”。故选A。

19.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连贯之语句复位的能力。

根据前文列举的内容,先说“注重对特定景观的全貌完整呈现”“厚重犹如”,再说“对历史的瞬间”“细腻恍若江南小曲”,可见其顺序应该是先宏观,再微观,排除AD。

“都定格了瞬间的城市记忆”的主语应该是“这些老照片”,如果把“这些老照片”放在“无论”前,那么后句应该接上对老照片在宏观叙事和微观上描述上的评价,导致前后不能衔接,排除B。故选C。

(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11分)

(2022·河南许昌·一模)阅读下而的文字,完成20-21题。

反式脂肪酸是在对常用植物油加热、进行氢化的过程中产生的。常用植物油的脂肪酸属于顺式脂肪酸,室温下呈液态,不易保存,容易变质;而经过氢化的植物油, ① ,室温下呈固态,容易长久保存。用反式脂肪酸加工的食品,不仅可以延长保质期,口感也更加松脆香甜丝滑,因此拥有更大的消费市场。反式脂肪酸有 ② 两种情况: 人工制造较多,天然食物中存在很少。天然的乳类、牛羊肉中均存在一些反式脂肪酸, ③ , 对人体有影响的是藏有反式脂肪酸的人工食品。

在生活休闲、朋友聚会时适当吃一些含有反式脂肪酸的奶油蛋糕、珍珠奶茶、炸薯条等食物,除了能获得食物本身的营养素之外,还可以愉悦心情,但要掌握食用量。科学研究证实,反式脂肪酸不容易被消化,大量摄入,在腹部积聚过多容易引起肥胖,还会造成未成年人中枢神经发育不良。不仅如此,反式脂肪酸大量摄入还会增加血液的粘稠度,从而形成血栓,引起心脑血管疾病。

20.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

21.简述第二自然段的主要内容,要求以“反式脂肪酸”开头,并使用包含假设关系的句子,表达简洁流畅,不超过60个字。(5分)

【答案】20.①会产生反式脂肪酸

②人工制造和天然存在

③但对健康不构成影响

21.①反式脂肪酸②要适量食用,③如果大量摄入容易引起肥胖,④会造成未成年人中枢神经发育不良,⑤会引起心脑血管疾病。

【解析】

20.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连贯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第①空,本句属于照应句,且与上文内容构成转折;上文介绍“顺式脂肪酸”,此处应是介绍“反式脂肪酸”,故可填写“会产生反式脂肪酸”之类的句子。

第②空,本句属于总起句,领起下文的内容;下文“人工制造较多,天然食物中存在很少。天然的乳类、牛羊肉中均存在一些反式脂肪酸……”介绍了两种反式脂肪酸——人工制造和天然存在,故可填写“人工制造和天然存在”之类的句子。

第③空,本句属于照应句,与下文“对人体有影响的是藏有反式脂肪酸的人工食品”内容构成转折;此处应填写对人体健康不构成影响的天然反式脂肪酸食品,故可填写“但对健康不构成影响”之类的句子。

21.本题考查学生压缩语段以及选用句式的能力。

题干要求概括第二段的主要内容,并且要求以“反式脂肪酸”开头、使用包含假设关系的句子进行表达。

首先概括第二段的主要内容:第二段共有3句,第1句,讲述对含有反式脂肪酸的食物要掌握食用量;第2句,主要讲反式脂肪酸的危害,大量摄入不仅容易引起肥胖,还会造成未成年人中枢神经发育不良;第3句,是对第2句的补充,指出大量摄入反式脂肪酸会引起心脑血管疾病。

然后,使用包含假设关系的句子进行组织答案。通过分析可知,“大量摄入脂肪酸”是属于假设的内容,“引起肥胖”“造成未成年人中枢神经发育不良”“引起心脑血管疾病”是假设的结果。

最后,再以“反式脂肪酸”开头,组织语言,形成答案:①反式脂肪酸②要适量食用,③如果大量摄入容易引起肥胖,④会造成未成年人中枢神经发育不良,⑤会引起心脑血管疾病。

四、写作(60分)

22.(20--·江西·高三阶段练习)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出自《孟子·尽心上》,意思是,不得志时就洁身自好,提升个人品德修养;得志时就改造天下,造福天下百姓。

在这方面,苏轼可谓典范。当他反对王安石变法屡遭贬谪时,做到独善其身,寄身文章,留下了许多光照千古的名篇;当他受到执政者重用时,就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政绩显著。

上述材料能给当代青年很多启示。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略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本题属于引语式材料作文题,由材料和写作要求组成。

材料分两层:第一层对孟子“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进行了具体解释,这是整则材料的中心,“穷”是“不得志”,此时要洁身自好,提升个人修养;“达”是“得志”“达成自己的意愿”,此时要造福天下。第二层以苏轼为例,阐释“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因此,作文的核心话题是“穷与达”。具体写作时,必须围绕“穷与达”来写,不仅要考虑“穷”时怎样提高品德修养,“达”时怎样“兼济天下”,还要考虑“穷”与“达”的关系。

导写语“上述材料能给当代青年很多启示”中的“当代青年”是对考生身份的界定,文章中要有“当代青年”的身份意识;“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中,“结合材料”要求观点从材料中得出,即观点不能和材料无关。

行文构思上,可以由名言引入,也可由材料中苏轼的事例引入,引出自己的观点;然后结合“穷”“达”列举相关事例,接着联系当下青年,点明当代青年的家国情怀,最后可以再以名言呼应开头。

立意:

1.穷不失义,达不离道。

2.得志与民,不得志独行其道。

3.达则兼济,心怀天下。

高中学好语文的诀窍

一、主动预习,专心上课

课前了解文章主要内容,做到上课有的放矢,提高课堂效率。课堂上抓住老师思路,扣住学习重点,珍惜上课时间,积极完成课后作业。重视课本内容,落实考纲要求,做到举一反三,高效学习。

二、注重积累,打好基础

读准常见的字词,掌握常用汉字的形和义,辨识并消灭作业及作文中的错别字。课后坚持整理课文中的相关语文知识,包括写作素材,汇编成基础知识集。利用好早读,要做到早读有目标,用心去牢记。熟悉高考必备科目,熟读重点经典课文,积累语料,挖掘素材。

三、加强阅读,克服难点

欣赏报纸杂志中一些文章,包括平时习题中的优秀文章,积极思考领悟,举一反三,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培养自己爱读书的习惯,有条件可以配备《现代汉语词典》、《成语字典》、《古汉语字典》、《唐诗三百首》、《宋词精选》以及“中国四大古典名著”等文史方面的书。

四、勤于练笔,加强写作

多写作,勤练笔,写生活的所思所感。有模仿,有创新,提高表达水平;积累写作素材,养成善于思考的习惯,力求“思如泉涌”。

五、团结协作,互帮互学

多向身边的人请教,虚怀若谷,不耻下问,从而取人所长,补己之短。老师推荐的`范文,更应该反复品味,以学习他人的布局谋篇和遣词造句。

高中语文学习方法

一、注重语文学习的基本规律考语文学习虽然加大了复习与练习的比例,但大家不可忘记语文学习的规律就是“积累”两字。如果只沉浸在做题之中,不重视积累,反而得不到应有的学习效果。所以,建议大家在紧张学习中仍然应该留出一部分时间来阅读一些文史哲类的书籍。这样既有助于放松自己的心情,又有助于语文能力的提高。

二、把握语文复习的基本范围对于考试语文学习,有两种不同的错误认识。一种认为考试的语文复习没有范围,复习未必有用,指望“临场发挥”考出优秀成绩。另一种认为考试的语文只要做习题就可以解决问题,所以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就做。这两种做法都是对高考复习基本范围的错误认识。我认为考试的范围之一就是同学们手中的教材,研究好教材中的每一篇现代文、每一篇古文都是对高考的有效复习。考试复习的基本范围就是你所做过的每一份试卷中,你曾经做错的习题,这是你的一份宝贵的“财富”,只有正确掌握好手中的每一点滴知识,确保正确率,才能从容面对将来的高考。

三、建立语文考试的积极心态,古希腊学者阿基米德宣称:“给我一个支点,我将移动地球。”这是何等气魄的自信,正是这种令人惊叹的自信,燃气了他无比的智慧,使他做出了光照史册的巨大贡献。同样在高二的语文学习中,考试不可避免,问题是如何对待每一次的考试,我们应把它作为衡量这一阶段的学习水平的工具,而不应作为考核自己的评价标准。我们要在不断的语文检测中建立自己的评价体系,任何一方面的进步都应作为自己前进的巨大动力,给自己良好的信心,给自己积极的心态,不因一次的失利而失去了最后的动力。事实证明不自信会影响到你的正常发挥,尤其是你的写作发挥。所以,不管你现在的成绩如何,要知道最后在语文考场中胜利的往往是那些曾经自信——现在更加自信的考生!

四、培养语文写作的良好习惯在考语文的整体复习中,写作是一个难点中的难点,很多同学对此不知所措,也觉得很难提高。我觉得新学期开始就培养自己良好的写作习惯是非常重要的,大家不但可以通过课堂的习作训练来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而且可以通过平时小段练习来提高。这样的勤写,并坚持一段时间,你的写作一定会有较大的提高。同时,在整体训练自己的写作时,也可以通过找到小块时间来训练自己的开头能力,结尾能力,过渡能力等。让我们把写作作为一种生活,作为一种审美,作为一种释然,这样的良好习惯必定能使你在高三的学习中突飞猛进。以上建议是我们在这么多年辅导过程中总结而来,供大家参考,希望大家带着热情,带着信心,轻松走过高二的紧张复习阶段。

8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