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网 > 高考 > 高考励志 >

高考复习经验分享:冲刺阶段“理”重于“做”

时间: 文桦2 高考励志

  高考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统一组织调度,或实行自主命题的省级考试院(海南省为考试局)命题,每年6月7日、6月8日为考试日,部分省区高考时间为3天。今天学习啦小编要与大家分享的是高考理科复习经验相关分享:冲刺阶段“理”重于“做”,具体内容如下,欢迎阅读!

  “实验100次,99次往往是失败。遇到难题,关键是找出原因,再实践,再找原因。”已故原中科院院士、复旦大学化学系邓景发教授的这句话,对同学们高考最后阶段的复习都很有启发。

  经过了高三一年的训练,“找问题——精练——找问题”的循环上升之路是我们的最佳选择。冲刺阶段,我们就要突出一个“理”字,把训练成果转化为考场上的战斗力。

  那么,如何“理”呢?

  经验分享一,“做”是“理”的基础。

  如果没有前期大运动量的训练做基础,对基本概念、基本解题方法都是模糊的,又能理出什么头绪来?“理”是攀登,是升华,对于理科学习来说更是如此。

  

经验分享二,“理”要自己来。

  有些同学喜欢看参考书上总结的解题技巧、注意点等,这是对的,但停留于这一步是不够的,必须要有自己的理解。比如,按照课本,辅以高质量的参考资料,复习完一章知识后,要能回答下述问题,才能给自己“通行证”。

  1.这章主要讲了什么问题?核心概念、知识点的定义是什么?

  2.这章知识是如何展开的?各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如何?--新年华学校

  以上两点可用“知识结构图”或“思维导图”检验。如果是文科的内容,还可以试试“自己讲课父母听”或“自己讲课自己听”的做法,自己说不清楚、甚至是讲不下去的地方,就是问题所在,这样不但可以更好地查出自己的知识漏洞,还可以让复习工作变得更有趣。

  

经验分享三,“理”与“做”要结合起来。

  强调“理”,不能理解为“不做”,最后阶段保证每天的定量训练,对于保持考试状态至关重要,我们反对的是冲刺阶段开夜车、游题海的无效做法。新年华学校

  “做”——“理”——“做”,高三的学习就是这样往复循环,但每次“做”的感觉不一样,正所新年华学校谓“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理”后再“做”,必能思路更清、步序更明,如“庖丁解牛”——经过反复实践,掌握了事物的客观规律,做事得心应手,运用自如。

 
 从后进生成为交大学子的三件法宝

  上海交通大学 王万峰

  首先真挚地感谢老师对我的帮助!高一时,我的期末成绩在年级几近下游,是老师的关心和帮助让我重新获得了新生!我喜欢上了语文老师的诙谐幽默,数学老师的勤勤恳恳,英语老师的严厉细致以及化学老师略带口音的普通话和清晰的知识脉络,这一切的一都有如旱后甘露般向我开启了通往成功的大门!

  对于我的学习的体会,我认为最重要的有三要素。

  首先是,如何学会看书与读书。这貌似看起来人人都会,微不足道的小事在我看来却是最重要的。那什么是读书?不是简简单单的对课本的一种扫描和记忆,而是思考。笛卡儿曾说过:我思故我在。我们不仅要知道事物的现象,更应去探寻事物的本质。于是,你比别人拥有更犀利的眼神和探究能力,而这恰恰正是近年教育和考试的发展发展方向!

  其次,一定的题量还是很重要的!毕竟我们依然要参加高考。本人的数学与化学较好,例如:我用了4天的时间把一本五星级题库做完并几乎全部弄懂(上学期间)。题目的作用不仅是提高分数,更应是提高我们对新学知识的熟悉。因此,我不大提倡题海,自认为熟悉即可,不必太拘泥于题量的多少,以免使自己太过于劳累。

  最后一定要让自己喜欢上学习,只有在自己潜意识肯上进的前提下,才能提高学习效率,亦能达到学并快乐着的最高境界。

20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