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网 > 高考 > 高考试题 >

2023北京高考语文真题及答案详解

时间: 李金 高考试题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5题。

材料一

认知与身体的关系一直是认知心理学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

最初,符号加工模式在认知心理学中居于主流地位。该模式认为认知的本质就是计算,如果把大脑比作计算机的硬件,那么认知就是运行在这个“硬件”上的“程序”。认知功能是相对独立的,不依赖于身体,就像程序在功能上是独立于硬件的,这就是所谓的“离身认知”。离身认知观把人比作机器,把认知过程看成计算,认为人只能接受指令算法。如果把某个人收到的刺激信号输入到另外一个人的大脑中,可以得到同样的感觉体验。可是,现实情况是,不同的人对世界的感知千差万别。面对同一事物可能会有“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的惬意,也可能会有“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惆怅。

其后,联结主义模式进入认知心理学家的视野。大脑是由神经元相互联结构成的复杂信息处理系统,联结主义建构了“人工神经网络”,力图找寻认知是如何在复杂的大脑神经元联结和并行分布加工中得以涌现的。然而,联结主义模式与符号加工模式在“认知的本质就是计算”这一点上是相同的,认知在功能上的独立性、离身性构成了两种理论的基础。

目前,具身认知是认知心理学研究中的一个新取向。该理论主张认知在很大程度上是依赖于身体的。认知是身体的认知,心智是身体的心智,离开了身体,认知和心智根本就不存在。身体的结构、身体的活动方式、身体的感觉和体验决定了我们怎样认识和看待世界。如果我们拥有蝙蝠的生理结构,我们所感知到的世界就完全不是现在的样子。有些认知内容是身体提供的,身体与世界的互动为我们提供了认识世界的初始概念。例如,“冷、热、温”等概念基于身体感受,以这些概念为基础发展出了其他一些更抽象的概念。如形容情感状态,我们会使用“冷漠、热情、温暖”。

(取材于叶浩生、苏得权等的相关文章)

材料二

有许多实验支持具身认知的假设。例如,有一个实验要求学生参加一个关于耳机舒适度的测试。研究者告诉学生,这种耳机已经在走路、跳舞、听课等情况下进行了测试,现在要测试的是在水平移动头部(即摇头)和垂直移动头部(即点头)时耳机声音的质量。学生被随机分成3组,分别为头部水平移动组、垂直移动组和对照组。在随后的测试中,学生先听到一段音乐,然后是广告商推荐这款耳机的一段话。水平移动组一边听一边摇头,垂直移动组一边听一边点头,对n组不需要移动头部。最后学生需要完成一份简单的问卷,给这款耳机打分,并回答是否同意广商的观点。

实验结果显示,无论是给这款耳机的打分,还是对广告商观点的认可度,头部垂直移动组分值都大大高于另外两组;而头部水平移动组在这两项的分值上,远远低于其他两组。这说点头的身体运动增强了积极的态度,而摇头的身体运动强化了消极的态度。

(取材于叶浩生的文章)

材料三

基于离身认知的教育观认为身体仅仅是一个“容器”,是一个把心智带到课堂的“载体”;教育仅仅是心智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思维、记忆和学习等心智过程同身体无关。这种身体“缺席”的教育观使教学变成了传输知识的机械运动,学习变成了简单的知识输入和存储过程,只启动了学生的大脑。学生就像一个接收信息的机器,只需通过记忆与练习将知识纳入自身记忆系统即可。知识的体验环节被忽略,甚至完全缺失。

随着具身认知思潮的兴起,离身的教育观受到了质疑。具身认知认为知识经验的获得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我们身体的体验性,“体验”应是知识获取不可或缺的途径。而身体是处于环境中的身体,接受环境信息,在与环境的互动中产生体验,因此认知离不开身体所处的环境。

具身认知带来了教育理念和学习理念的转变,更强调全身心投入的主动体验式学习。通过看、听、闻、触、做等调动身体各部位的参与,引发主体体验式的学习,增强知识接受、获得的中介环节--感受、感悟。传统的视听课堂转变为注重操作性的体验课堂,在教学过程中将学生的身体充分调动起来,这在教授抽象的概念知识时尤为重要。例如,英语介词很抽象,教师可以用实物演示介词所反映的事物之间的关系,也可以让学生自己操作演示,在体验的基础上自我生成对介词的理解。体验式学习离不开情境,情境不限于真实的现场环境,也可以是人为设置的再现情境。比如,学习课文《苏州园林》时可实地游览;参观博物馆时可通过VR设备穿越时空,触摸秦砖汉瓦,体验古人的生活。

(取材于殷明、刘电芝等的文章)

1.根据材料一,下列理解与推断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符号加工模式把人的认知比作计算机的程序。

B.联结主义模式不把认知的本质看作是计算。

C.具身认知在认知心理学中一直居主流地位。

D.根据具身认知,蝙蝠对世界的感知与人一样。

2.材料一第二段末尾引用了古诗句,下列对引用目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证明不同的人对相同事物可能会有不同的感觉体验。

B.证明离身认知观把人的身体看成计算机的硬件。

C.证明认知过程中人不只是像机器一样接收刺激信号。

D.证明离身认知观的观点有难以解释的现实情况。

3.下列观点来自材料一,其中能被材料二的实验直接证明的一项是(3分)

A.身体的生理结构会影响人的认知。

B.身体的活动方式会影响人的认知。

C.有些概念源自身体与世界的互动。

D.人类的认知过程类似于计算过程。

4.根据材料三,下列做法不符合具身教育理念和学习理念的一项是(3分)

A.学习成语“手舞足蹈”时,手和脚都舞动起来。

B.上生物课时,带领学生到动物园和植物园研学。

C.朗诵李白《静夜思》时,随之做抬头低头动作。

D.上音乐课时,要求学生把手横放在课桌上端坐。

5.有同学根据以上三则材料列了下面的表格式提纲,请你填写①-⑤处,帮他补充完整。要求简要概括。(6分)

模式

观点

学习理念

离身认知

具身认知

高考语文阅读题答题技巧有哪些

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

1.语文词语理解

解释词语在语境中被临时赋予的含义是常见的命题形式。一般来说,散文试题考查词语的含义,特别关注词语的语境义,而不是词典中所诠释的规范义。该题型常见的语文阅读理解命题形式是根据文意写出某词语的含义。这就要重点把握以下几种类型的词语:

(1)体现作用思想观点的词语;

(2)体现作者情感的词语;

(3)运用比喻、借代、拟人、夸张及移用或移情、反语等修辞手法的词语;

(4)体现文章主旨及作者意图的“文眼”及“居要”的“片言”;

(5)展示文章脉络及过渡衔接的词语;

(6)表示指代性的词语。

2.语文句子理解

阅读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是散文阅读主要的命题形式。

所谓重要的句子通常是指以下几种语句:

①结构比较复杂、意思难懂的句子;

②使用了修辞、内涵丰富的句子;

③揭示文章脉络层次的句子,即文中段首的总起句、段末的总结句以及过渡句;

④统摄全篇,即人们常说的文眼或者是揭示文章中心、主旨、观点、情感的句子。

高考语文阅读题作答思路

名家名篇易成考点

语文现代文选文一般来自课外,具有典型性、文学性、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难易适度等特点,一般为名家名篇。

所以,学生除了课本上提供的阅读文章之外,自己也要利用空余时间多度一些课外读物(不是杂志、漫画、小说),最好是文学作品,如散文集、现代文选集这样的书籍。

语文客观题的知识内容平时要熟烂于心,比如在识字量上,要把初中生必须认识的2500个字掌握好,某些修辞方法及其表达作用也要有所了解,最好是能熟练运用。

把握文章主题最关键

考题所提出的问题,常常是围绕着作品的中心、主题提出来的,如果对文章的主题把握不好,那么,大多数题都不会答对。所以要注重对文章主题的把握,这就要求考生具备一定的归纳和总结能力。而这种能力都是靠平时多读、多看锻炼出来的。

高考语文答题的注意事项

1.卷面凌乱,难以辨认。

有些同学写答案时,不注意纸面的整洁,甚至用墨很厚的笔打成一团。阅卷老师扫描后根本看不清答案,不仅拿不到高分,原本应得的分数也会丢失。

建议:一笔一划写,字不要太小,让阅卷老师看清楚再打分。

2.答案没有步骤,很混乱。

语文主观题部分,没有台阶,写成一堆阅卷老师不喜欢的卷子。

建议:①列个提纲,逐步答题。②回答清晰,不啰嗦。比如你问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学生只需要写出“比喻”这个词,而不是“这句话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3.不仔细审题。

题对了才能得满分,题错了可能一分都拿不到。

建议:①仔细阅读题干②注意题干中的限制性词语,如“正确”和“不正确”

微信搜索关注公众号:得道AI填报

温馨提示:看完整版及各省份高考试卷真题,可下载全文查看或微信搜索公众号【得道AI填报】,关注后在对话框回复【高考真题】即可获取。

119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