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平行志愿报考原则
高考平行志愿的报考原则推荐
二、平行志愿填报策略
“熟读章程、准确定位、拉开梯度、冷热兼顾”是填报志愿的16字方针。在平行志愿中,如果选学校,就要做好牺牲专业的准备,因为好的大学里面也有弱的专业,一般的大学里面也有强的专业。在平行志愿中,如果选学校,就要做好牺牲专业的准备,因为好的大学里面也有弱的专业,一般的大学里面也有强的专业。
1、正确参考往年在本省招生高校录取平均分和位次
各省招生网章会公布各个批次,所有高校的投档统计数据,一般有最低和最低位次等数据,也有省份公布投档最高分、平均分。这几种数据对考生来说,平均分(平均位次)参考价值更大一下考查分差更具可比性,对院校专业选择更有把握,简单易行,也是比较常用的方法。分差=考生成绩-批次录取控制线。需要特别提醒考生的是,在参考拟报高校往年的录取平均分数线时,不能仅参考其前一年的录取分数,而要综合分析该校近三年的平均录取分数线。还要注意自己报考的专业在该校的录取成绩及位次。
2、合理搭配平行志愿,形成有效梯度
合理搭配的原则就是一般既不要全部填报分数较高的院校,也不要全部填报分数较低的院校各个档次都要有的可以填一个或几个分数较高的院校,同时也需要填报一个或几个分数适中或较低的院校。考生不妨参考“口诀”:“冲一冲、稳一稳、保一保、垫一垫”冲一冲:把有希望够得着的理想院校作为AB志愿稳一稳:把与自己“门当户对”的学校作为志愿CD保一保:把比自己成绩稍低点的学校作为E志愿这个顺序不是绝对的,但是保的专业和学校不能放到首位不过,要注意的是,“冲一冲”要慎重,要有一定把握,问不是盲目乱冲。
如果是报专业就不适合去“冲”。特别注意,特别注意,特别注意将自己最心仪的,同时也有可能是录取分数最高的排列在平行志愿的最前面,再依次保持一定的梯度。如果太平均,没有梯度,有可能全军覆没。
3、了解专业内涵,注意专业冷热搭配
从往年实施平行志愿的地区招生情况来看,考生的考分情况非常扁平:很多学校录取的最高分和和最低分差距缩小,热门专业和优势专业可能出现“爆满”建议考生在具体的志愿填报中,专业也要适当安排梯度,更加重视专业冷热梯度,拉开专业落差这个专业梯度,可以参考往年专业的录取分如果首选学校,要做好适当降低专业要求的准备;如果首选专业,则要做好降低对学校要求的准备。必要是也降批次要专业凡作为平行一志愿填报的院校,最好选择学校的专业录取办法为分数优先的,也就是学校确定专业是也为平行志愿简言之,优先选择院校和专业的“双平行”。
4、了解填报学校是否设置专业级差或者志愿优先
部分高校在分配专业时规定了专业级差,专业级差是指录取非第一专业考生时的分数差额。例如:某一学校规定专业级差为4分,学校在分配专业时,将第二专业志愿的考生成绩减去4分后,和第一专业志愿的考生一起排序确定专业部分没有规定专业级差的学校,在分配专业时,有的采用志愿优先的原则,即首先满足第一专业志愿考生。
填报好6个专业的书顺序特别是第一个专业是特别重要的基本上就是前2个专业最后就是,慎重填写“不服从调剂”凡作为平行一志愿的院校,在选择专业时最好加上服从专业调剂,否则会有被退档的危险,那样就只能进入征集志愿或者下一批次了最好不要走征集志愿,几乎没有选择的余地。
三、慎待专家方案
基于求知的渴望和对孩子未来发展的考虑,许多家长朋友选择了上网学习这种方式来充电。这是非常好的!但我要提醒大家的是,别从一种无知走向另一种狂热。为什么这么讲呢?
当前许多职业报考机构的网站或博客红得发紫,许多家长成了这些网站或博客的如痴如醉的信徒,象崇拜神灵一般狂热不已。这种情况让我很费解!您不是上网来学习么,为什么迷信上了一家之言?你自己的观点是什么?专家的观点就是你的观点么?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专家对你的孩子又了解多少呢?敢于怀疑老师的观点,你才是个好学生。能提出你自己独立的见解,你就是专家!
常言道:外行看热闹,行家看门道。并不是没根据指责所谓的专家,我对他们自己晒出来的报考案例做了分析后得出结论:雷场大,雨点小。
他们面对全国的考生,而每个省的高考情况又是不同的,同一所高校在各省的认同度也是不一样的。说是个性化设计,但实际上做不到!
从某职业报考机构晒出的2011年高考中辽宁的几个案例看,专家失手了。理科600多分的成绩,能考入国家方队的大学,却只进入了区域方队排名还偏弱的大学。
已经走入大学的这几个孩子和家长,或许永远也不会想到自己应该读一所更好的大学!这其中的差距,未来看不止这十几分的问题。这是我和我身边几个家长朋友共同的看法。
报考失误的情况每年都会发生许多,并不是都不能容忍。要看是怎样的失误,按今年辽宁的高考分数统计,理科600分一线就是一个大的分水岭,相当于A段中的A、B段。线上手高手低或线下手高手低,这没什么的,因为差不太多的大学各有自己的办学特色和学科实力。但这个分水岭线上与线下的大学相比就不可同日而语了,最明显的就是四年后家长和孩子都要面对的很现实的就业问题,就业难易、就业层次与未来的发展机遇会有很大的差别。做为职业的专家团队出现这样的线上与线下的失误是不应该的。
报考,是对未来的投资。不是你知道几所大学或几个专业就够了,需要多方面的学识来比对与甄别。就拿专业的未来就业与发展来说,这相当于对一个行业未来走势的预判,需要相当高的智慧。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博采众长,自己为孩子设计高校、专业才是根本。盲目迷信某些专家的观点是非常危险的!而把所谓的专家当神明,那么最终受伤的是您和您的孩子!!
在您做了研究仍无法做出抉择时怎样来给孩子报考呢?
我的建议,自己能弄懂的一定弄懂,然后向专家请教做参考,你身边总有一些走过来的家长,向他们求教是您理性、明智的选择。因为他们的实战经验有相当强的针对性,其中包含了对孩子更高的责任心。报考,是个技术活儿,这里面学问多多。做足功课,剑走偏锋,出奇制胜,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