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改革:60多年国家颁了9道“减负令”
2000年后发布的“减负令”,在重申此前多道“减负令”关于控制考试、控制竞赛次数、教学要严格遵循教学大纲等内容的基础上,从制度性安排的视角,开出了不少“药方”,提供了多个政策选项。比如,2000年1月发布的《关于在小学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的紧急通知》首次提出小学生学业评价取消百分制,同时要求在已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地区坚决落实小学免试升初中的规定。
这些制度性安排成为此后减负政策的“压舱石”。2004年6月教育部出台的“五坚持五不准”在重申此前政策基础上,再次明确“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一律实行免试就近入学,不准按照考试成绩排队”。
遗憾的是,日趋复杂的社会情境,不仅使中小学减负陷入一边学校减负另一边校外培训机构拼命加码的怪圈,而且客观上导致此前出台的相关制度性安排的效果大打折扣。比如,学校取消的“小升初”考试纷纷转入地下或半地下,最终换来了校外培训班的持续红火,不但学生的课业负担未减,反而增加了家长的负担。
针对“占坑班”及校外文化课补习热等社会新苗头,2013年8月出台的《小学生减负十条规定》明确提出严禁违规补课、公办学校和教师不得组织或参与举办“占坑班”及校外文化课补习,试图打破“学校减负、社会加负”和“教师减负、家长加负”的怪圈。在当前由一维走向多维的社会情境里,我国未来的中小学减负问题,亟待新的思维、新的政策选项去逐一解除。
拓展阅读:高考改革要尊重学生自主选择权
“双一流”建设成功与否,不是靠学校自我标榜,关键是学校的办学质量得到国际认可。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教育学会会长、北京师范大学原校长钟秉林畅谈目前高考综合改革的方向以及“双一流”(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他坦言,高考改革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不仅中学要“动起来”,高校也应该“动起来”。他认为,“双一流”建设应该避免贴标签,要激发高校活力,加强内涵建设,获得国际认可。
他认为高考改革新方案提高了学生的选择余地。通过自选科目、一年两考等方式减轻了集中备考压力。表明高考改革新方案尊重了学生的自主选择权。以后,高中学校的选课制、分层教学和走班教学将成为新常态。高考改革对大学提出了新挑战。今后,普通本科院校招生录取将采取“两依据、一参考”的方式。第一个依据是语文、数学、英语三门的成绩;第二个依据是学生在高中课程中自选三科,平时参加等级考试,加权分计入高考成绩,同时要将高中学生的综合素质测评档案作为高校录取的重要参考。
在“双一流”建设方面,他认为“双一流”建设成功与否,不是靠学校自我标榜,关键是学校的办学质量和水平得到国际认可。要建立公平竞争和动态调整机制,引导高校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和制度保障等方面,通过扎扎实实的改革和建设来实现目标。
看了60多年国家颁了9道“减负令”还看:
1.教育改革名言警句
2.关于教育改革的论文范文
3.关于教育改革的论文
4.有关深化教育改革感想
5.教育改变人生的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