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与远方高考作文
作文是语文考试的重中之重,想要写出好的作文,可以多看一些优秀作文,灵活运用。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诗与远方高考作文,希望对大家写作有所帮助。
诗与远方高考作文篇1
喜欢爱国诗的豪放和悲壮,田园诗的“安祥”和哲理诗那短小精悍。愿陪伴陆游“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安详和幽静,自己身临其境,仿佛看见了远处村庄上的袅袅炊烟;“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我相信,在那个冬夜里陆游对他的晚辈的警示以及对后世的深远影响,还有他对国家的忠心和他的一腔报国之志;“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你那不屈的意志值得后人尊敬。
年中,六月二十七日,西湖岸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当时,虽然下起大雨,也无法阻挡苏轼对西湖的眷恋,“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体现了无论晴天还是雨天,西湖的景色依然美丽,自己还是对西湖恋恋不舍。无论如何,不论他身在何地,自己都可以自娱自乐。“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虽然他此时有对家人和家乡的思念,但是他不会因为官场上的竞争失利而放弃生活,这是一种精神上的乐趣,不得不让我敬佩。
有豪迈如“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这是何等的豪迈和气度;有清丽婉转如“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豪迈中又有对家人和家乡的思念;“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军直到夜郎西”这句话寄托了自己对友人的思念,让我看到了豪迈时诗人的景象,也有离别时的情愁,这里,我看到了一个多情的人。
感谢你们写下的诗,让中华文化更加灿烂,你们的人格教会了我做一个顶天立地的人,感谢你们,照亮我们前行的光芒。
诗与远方高考作文篇2
这个世界不只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诗与远方。
——题记
这是高晓松的一句话,后面其实还有:诗就是心灵的最深处。恰巧这诗与远方是我最爱的。背上双肩,拿个单反,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即是我的诗和远方。
我热爱远方,但我向往独行。因为龙先生说:“一个人走路,才是和风景之间的单独私会。”倘若拉三两好友一同,一路上必然叽叽喳喳,在聊天中错过了美景。所以,就像人生的道路一样,没有从始至终的同行者,或遇见志趣相投的同游人走完一遭然后好聚好散,或是默然擦肩。
远方,或许是我永远到不了的地方。有过那么真切的希冀与幻想,但是不去践行似乎就会可望而不可即。一瞬间有点无言。感觉自己很有可能变成这样的空想家。所有对远方的日出与日落,晴朗与阴雨等等作出的假设都毫无意义。但愿时间最后能看到我的足迹。
心灵的最深处,也许更是永远到不了的地方。电影《燃情岁月》开头的旁白有这样一句话:一个人如果遵照他的内心去活着,他要么成为一个疯子,要么成为一个传奇。我个人认为,成为传奇很难,成为疯子也很难。无处不在的丛林法则怎会让人随心所欲?滋味大多是无奈。记得曾经问过某君有关人生方面的问题,他说:“追随自己的内心,坚持自己的初衷。”他抛出了这样的一句话,却留我一人苦苦思考了很久。自此让我明白在追求人生、实现自我价值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到达心灵的最深处。抉择不是最难的吗?所以就遵从自己的内心好了,如此简单。身边很多朋友都如此睿智,真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我所庆幸的是我们的青春还有诗与远方,一切才刚开始。纵使生活有太多的不确定因素,但是如果没有了它们,也就不再有悲伤、幸福、惆怅、快乐、感动的交织。每一种生活的味道都需要我们去一一品尝,唯一不变的可以是我们热爱生活的信仰。
且将诗酒趁年华。小时候的白日梦可以一点一点去实现了,青春的帆可以扬起来了……路就在脚下,要心无旁骛地望着前方。
诗与远方,我一直在追随你们的路上!
诗与远方高考作文篇3
林清玄先生走了。临行前,用微博向这个世界做了后的告别:“在穿过林间的时候,我觉得麻雀的死亡给我一些启示,我们虽然在尘网中生活,但永远不要失去想飞的心,不要忘记飞翔的姿势。”
他的这篇告别语,让我想起一句歌词:“花儿的翅膀,到死亡才懂得飞翔。”这样的场景,无疑是凄美而令人伤感的。一生对世界充满好奇和向往的林先生,将他后的感悟,也告知了我们。
这样的告别,无疑是属于林清玄式的——清淡,悲悯,求索,领悟,并且不忘记分享。
他一生都在寻找安顿灵魂的方法,并且将所获的觉悟分享给喜爱他的读者们,让他们在滚滚红尘中,身体力行地去体会到清凉与美好——这种美好,存在于一山一水中,一草一木中,阳光的味道和饮者的醉与醒中……
他把自己对世间有何种期待,孜孜不倦地写下来,送到人们的眼中和心中,将人们暂时被遮蔽的智慧,重新释放出来。
在林清玄先生的文字中,我喜欢的一句话是:“如果内心的蝴蝶从未苏醒,枯叶蝶的一生,也只不过是一片无言的枯叶”。
在当下的世界,越来越丰富的物质并没有缓解我们的欲望;越来越先进的传播方式,更没有缓解我们对未知的恐慌和焦虑。我们身处的世界变得更复杂更浮躁,而个体的生命,在越来越庞大杂乱的世界面前变得更渺小更不知所以。
如今,他离开了,但是仍没有忘记给他的读者留下一片永远的清凉剂——别忘了飞。对于世人,他永怀一种悲悯。这或许正是作家与文字匠人的区别。
而正是基于这种悲悯,他的那些娓娓道来的文字才颇受世人欢迎。许多人,是将它作为安慰心灵的药在读。
这是个流行离开的世界,但是我们不擅长告别。让我们在这个寒冷的冬天,温一壶月光,以李清照的淡,以柳永的甜,以东坡的烈,以放翁的壮怀激烈,以陶渊明和李白的浓淡皆宜,敬清玄先生,也敬我们身上依旧还会为一位作家的文字和身世感动的情怀。
诗与远方高考作文篇4
人生如诗,不过是首、颔、颈、尾四联。若人生真能如古代诗人写的诗一般自然、优美、顺畅,那么人生也能和诗一样达到一种至高的境界。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出自杜甫的《望岳》。不只写出了作者想要登上高山的目地,也写出了诗人对未来的远大的志向。虽然杜甫生在战争年代,但他依然能立下“一览众山小”的志向,真可谓有斗志雄心。杜甫有许多诗都是表达忧国忧民以及思乡之情,可以看出他对祖国、人民、亲人的情感,因此得到“诗圣”之称。
“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出自李白的《将进酒》。李白又称“诗仙”,写有许多关于酒的诗,可见李白对酒情有独钟,认为饮者就算和圣贤比都略胜一筹。李白的诗多为洒脱,表现出李白的豪爽性格,以及对人生的旷达态度,没有愧对“诗仙”的称号。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出自《长恨哥》,诗人表达了对唐玄宗的不负责任的反对,真实的写下了当时的社会情景。这首诗的作者是“诗魔”——白居易。白居易的诗多半浅显易懂,并写出了社会真实的内容。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出自龚自珍的《已亥杂诗》,写出了作者虽然辞官离京,却依然关心国家的情感,表达了龚自珍的爱国之情。
还有很多诗都是赋有深意的,他们一直都在我们身边,只是看我们会不会去寻找它,品味它。人生如诗,如果我们的人生真的能如杜甫的诗一般有远大的志向,如李白的诗一般洒脱,如白居易的诗一般真实,如龚自珍的诗一般爱国……那么我们的人生将拥有属于自已的光芒,将无比精彩,但如果你不去寻找它,那这些在你身边的诗将会毫无意义,所以,请你们记住。诗与远方一直都在。
诗与远方高考作文篇5
究竟是什么穿过时间的缝隙横跨千年,是什么通过黑暗的笼罩带来光阴?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河畔,是雎鸠的轻吟,伴着琴瑟声声、钟鼓鸣鸣,通过天空传播。那窈窕淑女究不过是梦中的幻想。“蒹霞苍苍,白雾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对岸伊人,亭亭伫立,可这翻滚的河水,永为那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跨不过,与伊人究是无缘。诗三百,思无邪。经典的诗经在心中。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初唐的诗开始盛行。“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随着唐王朝的兴盛,你的降生,使唐诗又提升了一个高度。“天随平野尽,月入大江流。”“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去还复来。”“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还有你在国家危难时发出“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呐喊,在国家收复河南河北时而发出“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的喜悦。晚唐诗人李商隐,也写出许多的情诗,是“何窗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的思念,是“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的悼念。这是唐诗的经典。
“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群芳过后西湖好,狼藉残红,飞絮蒙蒙。”这是北宋欧阳修所创之词。“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似花还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苏子,那个奇人,他多次被谪,他去过黄州,滁州,还去过海南,创下百首诗篇,开辟北宋词的经典。金兵来袭,王朝南迁,南宋又有多少爱国诗人抒发情感“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是易安的感慨;“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是放翁的壮心不已……这是宋词的经典。
诗词,穿越千年的时间河流,千古不朽,它是中华的文化经典,是永远不会枯朽经典!
诗与远方高考作文篇6
、
在这个喧嚣的世界,有多少人还记得中华民族泱泱5000年所流传下来的瑰宝呢?若不是语文课本,是否连那些没得令人窒息的诗句都要慢慢被遗忘,更何况戏曲、风俗?
去年一个偶然的机会里,我听到了一出戏《锁麟囊》,我像是来到了一个新的世界,发现了新的珍宝而爱上戏曲,一发不可收拾。
十月份去太婆家时,她依然像平时一样坐着摇椅在小院的树荫下,听着收音机里传出的咿咿呀呀,断断续续的戏词,我轻轻走上前去,拿走了一片落在她手背上的树叶。
太婆醒了,她一见到我就就把我搂过去,紧抓着我的手,和蔼的笑着说:“心肝又长高了不少啊,快要比你妈妈都高了哟。”太婆普通话不好,我听得连连点头,和她一老一少,有一搭没一搭的聊着天。我说着学校的琐事,忽然听到太婆的收音机又开始唱了,唱的是《锁麟囊》。
太婆刚准备让我关掉,我说:“太婆这个我会唱,我刚学会的。”太婆惊讶极了,显然也并不相信我。关掉收音机,在她面前站得端端正正,起了腔调,我唱完一句就问太婆,又急切又期待,“我唱的对不对?”太婆的苍老的眼神里突然充满了惊喜,脸上也漾满了笑纹。岁月催人老,我却在她那银白的发丝与点点斑纹中找到了太多的活力。太婆笑得露出了几颗不完整的牙齿,连声对我说,“对,对。”颤抖的声音里是藏不住的欣喜。
夕阳渐渐西沉,余晖温暖的光洒在我们身上,太婆慢慢的轻柔的跟我讲述着这一出戏的故事,“后啊,这个富家小姐,拿着她以前送给穷丫头的锁麟囊与家人团聚呢,这才是不想团圆在今朝啊。”我听得津津有味,不知不觉间竟已亮起了点点街灯。
现在,多少年轻人,只知一味追赶的潮流,认为戏曲诗词只该是年迈之人所享受的,在这个充斥着金钱欲望与权力的时代,人的精神世界也正一点一点变得贫瘠,在世界文化的铁蹄滚滚而来之际,几许人能将传统文化放于心间。鲁迅先生都说“惟有民族魂为珍贵”,若遗失这些传统文化,中国岂不是一个空壳?
我坐在小院,耳边萦绕着的是西皮流水,各样唱腔。桌前放一盏清茶,执笔蘸墨,写下几联诗句,乐在其中,好不惬意。
诗与远方高考作文篇7
诗
“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那是年少的直往,是风华正茂的少年;“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未尝过那愁苦的滋味,却能体味它的分量之重;“取次花丛懒回顾”,虽未品尽一生,却是想赞美那份成熟;“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诗人的落寞、黯淡与春光的明媚……而这一夜他又是如何度过的呢?我年纪尚小,却从诗里感受了不少,或是不会经历的,或是还未经历的。
在诗中有景有情,有时更是景语皆情语。领略了北国风光和那湖心亭的大雪;大漠的孤烟与落日;关不住的满园春色,欣欣然的喜悦;秋水,共长天一色。可谓是一幅青天碧水,水天相连的景色呐,而这些又是诗人以怎样的心境所写的呢?那些词句中饱含的深情与真意引起了的强烈共鸣又慰藉了多少人们的心灵,足以让人们体会世间的万般柔情。
远方
读过万卷也需行过万里。
我想去许多地方,去西藏触摸那儿连绵的雪峰,净化心灵,祛除心灵的污浊;去沙漠仰望一望无垠的星空,倾听星星的呼唤;去南极瞧一只只呆头呆脑的企鹅和快快晶莹剔透的冰块儿;去海南闻椰子的馨香,追赶海浪;还要去法国的首都,那个罗曼蒂克的地方——巴黎,驻足在埃菲尔铁塔下,徘徊在夜晚泛着金光的卢浮宫前,也去法国的亚眠、南锡里的小村庄去过流浪艺人的生活;去马尔代夫周围潜水区,亲眼瞧瞧五颜六色的海绵和可爱的无脊椎动物。天南海北都要留下我的足迹。
更要去布拉格那个频频在电影里出现的背景,去日本感觉不一样的花开与花落还有富士山,去故宫前体味那份庄严……去不同的地方,与不同的人接触,体验不同的生活……
走在世间,心灵难免会蒙尘,以诗与远方来自省,并常写字与自己谈心。
肉体和灵魂至少有一个要在路上。愿此生如此。
诗与远方高考作文篇8
这句话出自《高晓松184天监狱生活实录:人生还有诗和远方》:“我妈说生活不只是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我和我妹妹深受这教育影响。谁要觉得眼前这点儿苟且就是你的人生,那你这一生就完了。生活就是诗和远方,能走多远走多远;走不远,一分钱没有,那么就读诗,诗就是你坐在这,它就是远方。越是年长,越能体会我妈的话。我不入流,这不要紧。我每一天开心,这才是重要的。”
诗可以指不同于世俗的追求和个人高尚的品格情操;“远方”可以泛指每个人内心的远大理想。简单说来,“诗与远方”即指理想的生活。
“诗与远方”并不是实指,它更多代表的是自己生存在这世界上的一种美好向往,一种人在追求生存过程中自己内心真正的憧憬。
在一般人的理解里,诗代表美好,代表远方,代表希望。而远方,象征着希望,象征着对未来的憧憬……吟着诗,眺望远方,就不会困厄在眼前的苟且里,人也会更快乐,不是吗?
诗与远方究竟是什么?我想它们绝不代表无度的挥霍和无聊的炫耀。诗与远方,是人生的一种境界。常在朋友圈里看到很多人去到某个景点,发一张美图过的照片,再配上“诗和远方”这几个字,这仅仅是些许人的一厢情愿和一往情深,他们觉得,这,就是诗与远方。
诗与远方的第一个特点就是没有功利,绝不是为了炫耀并获得虚荣。
诗与远方的第二个特点是一种无负担的行为,它可以没有大量钱财做后盾,但契约社会中规定给你的事情应该完成。这是一个在契约社会中获得相对自由的最关键条件。
诗与远方绝不是穷折腾,瞎显摆,而是一种自由状态下的生活追求、精神获得和自我实现。
实际上,现实生活难免重复,或单调枯燥,或充满压力。想象美妙诱人,但要想落地,仍不免回归日常、柴米油盐。美好的事物总是让人憧憬,就像诗和远方的田野,只是,它们更像空中楼阁,听着让人热血沸腾,却不能拿来当饭吃。大多数时候,生活就是眼前的苟且,就是一地鸡毛;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只有真正经历过苟且的生活,才能体会到诗和远方真正的价值。
诗与远方高考作文篇9
他们都说童年是用来回忆的,回忆起来都是美好的。可是对于我来说却感觉不全是这样。虽然说童年很美好但是对于我来说,成长是更美好的过程。并且我一直相信我的生活是越过越好的,我不愿意回头往后看。
在很多很多空闲的时候,我喜欢拿起笔拿起纸张,写下自己的文字。我感觉这从来都不是负担,这是享受的过程是快乐的过程。我听到窗外的雨声,我的思绪又开始漂浮。我想到明天后天还有那一场未做完的梦。
我十分热爱走神,虽然我也不知道内容是什么。等回过神来才发觉自己已经神游很久了。但这个过程我不后悔。我觉得这是享受。
人生是什么呢?我不知道,这个世界谁也没能告诉我一个标准。我只能随着自己的心,去生活,去爱,去感悟。
其实更多的时候我是不愿意说这些话的,因为这些话让我感觉很伤感。毕竟我又不用去做哲学家,这些大道理对我来说一点用也没有。我想我还是一个大大咧咧的女孩儿,在风中起舞,在雨中漫步,在深夜里听着音乐书写我的故事。
我们怀揣着梦想抵达远方,我知道那些所谓的诗和远方,就在前方的彼岸等待着我。我的行囊里装着的自信和勇敢,我不去羡慕别人也不会嫉妒别人我只做我自己。
诗与远方高考作文篇10
“生活不只是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这句话打动了许多人,也成为网络上的流行语。
这句经典的话,源于作家高晓松在一篇文章中写的一段话:“我妈说生活不只是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我和我妹妹深受这教育。谁要觉得你眼前这点儿苟且就是你的人生,那你这一生就完了。生活就是适合远方,能走多远走多远;走不远,一分钱没有,那么就读诗,诗就是你坐在这,它就是远方。”
诗与远方已经成为美好憧憬的代名词,不少人将其作为人生的追求和改变当下生活的动力。
远方就是和当下不一样的地方,可以是世界上的任何一个地方。但当我们因为各种限制不能够远行的时候,我们还可以坐在原地读诗。
“苟且”在这里指的是只顾眼前的物质生活,得过且过的意思。
如果说这种苟且是“务实”,那么“诗和远方”就是浪漫,人要吃饭、要活着才能浪漫,所以务实是浪漫的必要基础,浪漫则是务实的升华提纯。一味苟且,浑浑噩噩,那就是个没出息的庸人;而无物质基础的浪漫,则如同画饼充饥,水中捞月。
实事求是地说,对绝大多数人而言,更关注的还是眼前的苟且,这也是很现实、很无奈的选择。因为,人没有收入就无法生存,没有房子就无法安居,所以,适当的“苟且”还是理所应当的。“诗与远方”尚在其次,人先要填饱肚子,无生存之忧,可以体面地活着,然后才可能“诗意地栖居”。
当然,也有一种人能把“诗和远方”放在“苟且”之前,饿着肚子去写诗为文,衣衫褴褛地奔向远方,“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那种人少之又少,自然也很珍贵,而且大多行程艰辛,结局悲壮。杜工部住着漏雨的茅草屋,“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还诗兴大发,心忧天下;曹雪芹衣食无着,“满径蓬蒿老不华,举家食粥酒常赊”,仍著述不止,砥砺前行,给世人留下伟大的《红楼梦》;诗人食指的名作《相信未来》,就是写在他生活极度困顿窘迫之时。
鲁迅先生说:“一要生存,二要温饱,三要发展。”令人忧虑的是,许多人早已解决了温饱问题,甚至先富起来了,却仍在苟且生活,除了吃喝玩乐,纸醉金迷,满足于口腹之欲、感官刺激之外,没任何精神上的追求,这不仅是目光短浅,且是没有前途的。而如果一个民族处于这种状态——只知苟且,忘记诗与远方,则是没有什么希望的。二战后的柏林,一片废墟,缺衣少食,但仍有人在昏暗的地下室养着鲜花,在一片狼藉的广场上朗诵诗歌,一个联合国官员当时就断言说:这个民族的崛起只是时间问题。因为文化在,对美的追求在,会激励人们走出困境,创造新的生活。
人和动物的大区别,就是人除了有“苟且”的生活,还有“诗和远方”。人如果放弃精神追求,没有文化传承,只知吃喝享受,只顾眼前,忘记长远,早晚有一天会退回动物界,变成卡夫卡《变形记》里的虫子,变成莫言《生死疲劳》里的驴子。
“诗和远方”,需要物质基础,也需要情趣。现在的中国人需要恶补的正是情趣,科学、文明、睿智、阳光的情趣,是把物质基础变成诗意的催化剂。情趣需要培养,多读好书,多结交有品位的朋友,多参加高雅的文化活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久而久之,追求高尚了,谈吐不俗了,举止儒雅了,“诗和远方”也就自然而然地光临了。
诗与远方高考作文篇11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题记。
狂风暴雨后,我竟出现在陶渊明所虚构的世界里——桃花源。我被这前所未有的美景所吸引:这里的桃树井然有序,夹杂在桃树中间的溪流被飘落地桃花点缀着,就像妇女在白色飘带上绣了几朵桃花。田野间的小路,交错相通。土地平旷,屋舍俨然。这里的男女老少不仅俭以养德而且和蔼可亲。然而他们的穿着打扮,悉如外人……
我原本打算从我的背包里取出照相机,可未曾料到照相机憔悴了许多。就在这时,一位已年过花甲的老人便贻我笔墨纸砚。之后落下一句“不妨把美景绘画在纸张上?”便消失在桃林间。
一时辰之后,我绘画出了一幅和平宁静、幽美淡远的村居图。我情不自禁地赞叹:我为这里的美景所赞叹;我为我的绘画天赋所赞叹。
我背诵着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不知不觉地穿过桃林便出现在竹林前。
竹林与青色的天空融为一体。远看,是一望无际的天;近看,是一望无际的绿。然而通往竹林深处的道路却铺上了多层金黄色的“地毯”。
那“地毯”似乎有着极大地吸引力,我如同磁铁一般躺在“地毯”上。稀疏的竹林的上方,几只白鸽盘旋飞翔。
我继续往前走,不知过了多少个时辰,我已经筋疲力尽,却未能看见一个人影。这让我想到《离骚》中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我抱着放弃的心态打道回府,却被一只不知名的小鸟所挽留。它叽叽喳喳地叫个不停,似乎在劝说:“不要放弃啊!不要放弃啊!”我眼睛里透露出些许的无奈。因为这里如此的遥远以及偏僻,怎么可能会有人出现在这里?
但是,我还是对竹林的那边充满了好奇。于是,又开始我漫长的旅程。数百步,闻茶香。我随着茶香便发现了一所茅屋,站在不远处,通过茅屋的窗户,我隐隐约约看见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正在低头用笔糊弄着什么。
“您好!请问您尊姓大名?”我趴在窗户上询问着他。他不慌不忙的把门打开,试图让我进去歇歇脚。而筋疲力尽的我已经迫不及待的想溜进去了。
“那里有刚煮好的茶,请你自便。”他话音刚落便又坐下用笔糊弄着。我凑近一看,原来他在作诗,旁边还有一幅有关桃花源的画,我并不感兴趣。
过了良久,我突然发现,眼前这位衣着朴素,声音沙哑,满脸皱纹的老人竟是在桃花源里贻我笔墨纸砚的那位老人。之后,他用诗句“抹去春秋自花实,逼来霜雪更枯筠”向我介绍他自己。
当时,我并不知这首诗是竹林居士——郑燮所作。然而,听完老人的“心灵鸡汤”,我的表情无法用言语来形容。也许,除了崇拜还是崇拜。
临走之前,老人贻我几本他所作的诗。我并不想拥有它,因为我没有足够的力气把它带回家。但是又不好意思推辞,只好收下。
黄昏,我到达竹林的尽头。
深夜,我坠入悬崖。
清晨,我从床上苏醒过来。
他的诗,我的远方。
诗与远方高考作文篇12
有人说:到不了的,是远方。
“远方、远方……”我张开双唇极为迫切地呼喊着,每个音节都无不在诉说与颤抖。但没人回答——就像没有人真正提问过般。
然后我抬头,看着天边的云点点飘去,它们飘得很慢,好像在故意牵引我的思绪。我忽然回忆起小时候的个夜晚。
那天,倾盆大雨不期而至,电闪雷鸣的夜晚,树叶仿佛也在哭泣。伴随着教室里大大小小的哭声,雨滴猛烈地拍打着窗棂。个男孩抽搐着,低声嘟囔:“妈妈,妈妈……”那是颗怎样稚嫩、恐惧的心灵!当时,我们都还 只是弱小的孩童,年级的第天在学校里寄宿,竟恰巧碰上了停电。天上划过的闪电,震耳欲聋的雷声如噬人的恶魔,有哪个孩子的心不为之颤抖呢?黑暗中,我抹了抹已被泪水浸湿的双颊,隐约从微咪的眼睛里看到点点亮光。于是我迫切地睁开双眼——老师小心翼翼地将两支蜡烛放在前排的课桌上,拍拍手说:“有蜡烛照着,就不会害怕了。”
烛光在宽敞的教师中愈发微弱,但这无边的黑暗似又把渺茫的希望衬地更明亮了般。我们围绕着蜡烛,看温柔的烛光映过脸庞,吸着烛光金色的气息。同学们瞳孔里映出的光芒,好像被星星擦亮过,澄澈、透明、空灵,亦或是在跳动,跳动。犹如晨光,带着热量和情走到我的心灵深处。老师给我们读小诗,我们听老师读小诗。字字清新典雅、月白风清,宛若敲击心灵的铃音,将简单的小诗歌融到我们的心底。“我长大后也要写好多好多小诗,也要像老师样,用最温柔的声音读给怕黑的孩子们听。”我凝望着烛光,对自己说。
这也许是我年少时最初最纯真的梦想,深深地扎根在我的心中。每每回忆起,便会唤醒无数心潮澎湃的感动。
我想,每首柔软的诗都是远方,对我而言,诗,便是梦的魂。而梦,则是诗的千古绝唱。
我想,每颗未知的心都是远方。如果还 有梦想,人的青春和心灵就不会停止轻狂。
心之所向,即为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