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福建七市高三联考作文
一、《谈骨气》有没有中心论点
文章起始句“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单独成段,为的是强化读者对它的接受效果。这句话与其说表述的是一种“实然”,是一种事实判断,不如说是表述了一种“应然”,是一种价值期待,它的真正本意是一种带有强烈情感的号召:我们要做有骨气的中国人。这句话不是文章的中心论点。在这一点上,徐江先生在十年前对某些中学语文教师将其当作事实判断、当作中心论点的做法进行了批评,指出:“其实那仅仅是一句情感性的宣言,是文章的引子。”这无疑是真知灼见,但他进而又表明白己持此种看法的根据――因为这句话没有现实针对性,就与实际不符了。《谈骨气》的写作背景很清楚:文章写于1961年春,之前,由于国家领导层决策的失误,加上当时的自然灾害和苏联政府背信弃义地撕毁和我国签订的合同,我国国民经济在这几年面临着严重困难。文中所言“决不向任何困难低头,压不扁,折不弯,顶得住,吓不倒,为了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建设的胜利,我们一定能够克服任何困难,奋勇前进”,针对的即是此种背景。
二、《谈骨气》运用的阐述法
这篇阐明文所使用的主要阐述法,有引用孟子的话具体解释怎么做叫有骨气的诠释阐述法,还有被编人教材时删节的原文第三段给“骨气”下定义所使用的定义阐述法,另外,主要就是设例阐述法,即通过具体例子,将相对而言较为抽象的论见阐述得更具体、更形象,使读者更感性地领会怎么做叫有骨气。这种方法很容易和证明文的例证法相混淆,但实际上二者差别很大。例证法是通过例子来支撑、证明论点的,为的是使读者相信自己的论点是对的,能够站得住脚。它通常要和具体分析结合在一起使用,正如孙绍振教授所言:“论点要经过反思,材料要全面,至少是正面和反面一起考虑,进行具体分析。”这是因为,多数情况下,议论文中例子的举证,都是简单枚举而很难做到广泛列举,完全列举则更难,甚至根本就不可能。这种情况下,如果缺乏能够揭示例子内涵的理论性的具体分析做支撑,纯粹靠简单枚举归纳推理就下结论,是很难有说服力的,即使“事实胜于雄辩”也不能给我们更多的底气,举再多的例子也形同虚设。实际上,“事实胜于雄辩”这个貌似颠扑不破而其实毫无意义的命题用一种二元对立思维预设了事实和雄辩之间的对立竞争关系,这对二者本身及二者之间的联系,都会造成误导性的扭曲。那么,作为学者的本文作者吴晗先生怎么会在文章开始提出“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这样的论点,然后举三个事例来论证呢?这种简单枚举事例而缺乏具体分析的“论证”有谁会相信呢?实际上,本文根本就不是一篇证明文,吴晗先生也无意去证明什么让读者相信。以证明文的各项规范来解读本文,就会像徐、朱两位老师一样得出如下结论:
文中所举三个人的事例,即便都是毫无缺陷的事实,也不能证明“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因为“中国人”是一个集体性概念,指称的是亿万个人。而文天祥等三个人只是这亿万个人中的三个单例,三个单分子不能支撑那个包含亿万个人的集合概念的性质。
两位老师遗憾地感到:面对“用三个人事例充分证明‘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这样的教学,学生却提不出――“举三百个汪精卫式的人物是不是更能证明我们中国人是没有骨气的”――这样的反问。真正弄懂了《谈骨气》的本意,这样的反问也就没有什么意义了。两位老师又说:倘若把“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改作“我们中国人要有骨气”……文章会顺畅许多。殊不知,文章首句所指不正是这个意思吗?
三、解读《谈骨气》所引用的三个事例
下面,我们对文中所引三个事例进行解读。上文提到,这三个事例在文中的出现,是为了让读者更清楚地认识到“怎么做叫有骨气”。当然,这三个事例并非如我们通常理解的那样,和“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三句话一一对应,尽管这样理解可以给人一种秩序感和整齐美。 第一个事例中,文天祥的行为可以全部体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精神,正如作者所说“孟子说的几句话,在文天祥身上都表现出来了”,并非如徐、朱两位老师认为的那样只能体现“威武不能屈”。第一,文天祥虽然那时任何富贵也没有,但他只要投靠元朝,就可以很容易地得到,然后去放纵、去享受。富贵对常人的诱惑是难以克制的,但文天祥心志不乱,高贵的灵魂没有屈从此种唾手可得的诱惑,他克制住了自己。这种做法不正是“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的最好诠释吗?他这种刚强不屈的人格不正是有骨气的体现吗?此可谓“富贵不能淫”。第二,文天祥被抓,关在一个阴湿的地牢里,是个一无所有的“阶下囚”,但他没有改变自己为了民族利益而抗击元朝入侵的正义行为,这又体现了“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的精神境界。此可谓“贫贱不能移”。第三,文天祥在北京,野蛮的元人用暴力折磨他,然而此威势武力也没有使他屈服。此可谓“威武不能屈”。
文中所举第二个事例也很值得揣摩品味,这是因为,吴晗先生对此事例的叙事话语和《礼记?檀弓下》中故事原文的叙事话语不太一样。
齐大饥,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饥者而食之。有饥者,蒙袂、辑履,贸然而来。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从而谢焉,终不食而死。
在故事原文中,黔敖这个富人确实如徐、朱两位老师所言,真是一个慈善家,尽管在施善时一开始他态度不好,没有给饿者以起码的人格尊重,但他能够知错就改,还是不错的;而文中穷人也确实有点酸,人家都承认错误了,你何必要矜持到底呢?到了《谈骨气》中,故事却成了“那人摆着一副慈善家的面孔,吆喝一声‘喂,来吃’”,还说:“显然,他不会白白施舍,吃他的饭就要替他办事。”这种写法被当作“修改历史”和“添油加醋”,受到了徐、朱两位老师的指责。我们如果深究一下此文作为一篇杂文的现实性和针对性,就很容易知道吴晗先生笔下的这位富人是有所指的,即当时以老大哥姿态而非平等伙伴姿态压制中国的苏联,而穷人即是我们自己。这样,文章对《礼记》故事原文的所谓“添油加醋”式的发挥就不仅可以理解,而且还值得借鉴学习,即:借用人们通常熟知的话语,给以个人化的诠释,使原话语承载起新的内容,以适合自己表达的需要。这种旧词新用手法,是一种表达的艺术。徐、朱两位老师批评的所谓本段写作违背了论据使用的基本精神――真实性,应是批错了方向,因为这个不食嗟来之食的故事如上文所述,根本就不是被当作论据来使用的。顺便提出来:第一个事例中,吴晗先生将“富贵不能淫”解释为“高官厚禄收买不了”,要较一下真,似乎与本意也有偏离,但这种发挥性的新解其实也是因为现实需要而有意为之,绝非作者对经典的理解偏差所致。
第三个事例用来生动地表现什么是“威武不能屈”,争议不大,在此不展开论述。
尽管徐、朱两位老师对《谈骨气》写作的逻辑性提出的质疑在我们看来是不成立的,但这种对经典选文进行质疑的精神还是非常宝贵的。事实上,《谈骨气》这篇文章也绝非完美无缺,比如文章第四段说:“就坚定不移地为当时的进步事业服务这一原则来说,我们祖先的许多有骨气的动人事迹,还有它积极的教育意义,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接着,文章用事例具体阐述“有骨气”的表现。这三个事例中,文正祥的事迹和闻一多的事迹毫无疑问,体现了“坚定不移地为当时的进步事业服务这一原则”,但第二个事例就不行。
四、反思《谈骨气》解读中体现出来的议论文知识
对《谈骨气》一文的写作思路,不同的解读者从不同的视角出发,发出了不同的声音。这种争议是很有价值的。王荣生教授说:“语文教师最好能用自己的一堂课、一个教案、一次作业的批改、一项活动、一点体会等等,来加入‘语文知识’问题的讨论。”我们通过对《谈骨气》的细读,当然也可以对已有的议论文知识进行一次深入的反思甚至一定程度的重构。
议论文实际上可以分为证明文和阐明文,教学中要区别对待。用证明文的思路来解读阐明文,必然会觉得不通。不能一遇到议论文就要分析三要素,因为阐明文是不需要论据和论证的。分析阐明文,要引导学生分析其论题、论见及对论见的阐述过程和方法。
语文课程给学生提供的论证知识需要细化,太笼统的知识是没有用的。比如证明文的例证法,语文教材一般只笼统地说:举例论证,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这是极不负责任的做法。要保证和实现知识的实践价值,至少要说清楚:举例论证在多数情况下都是简单枚举事例,而孤立的简单枚举事例是很难有说服力的,需要以较为深入的、能够超越事例表象的具体说理分析来配合,做到事实和雄辩有机结合。相反,只会简单举例支撑论点而不会分析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的矛盾,只习惯于选择听话的例子证明自己的论点,不敢、不善于利用反例展开论述,会使学生形成懒惰、不健康的思维方式。还如孙绍振教授所言:“选择了与论点一致的材料,就是排除了与之不一致的材料的结果,无视这样的矛盾,论证就必然是盲日的。”过去不少教师教《谈骨气》,都爱讲本文用三个事例来证明一个中心论点,学生也接受了举几个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例子就可以证明一个观点的知识,实际上根本没有学会正确运用逻辑思维,更不用辩证思维了。
不少老师认为《谈骨气》中孟子的三句话与下边所举三个事例一一对应,一个事例体现一句话的内涵,这也体现了语文课程中充斥了太多的奇奇怪怪“想当然”的知识。此类模式化的、习惯性的认识应该还有不少。充满实事求是精神的细读,无疑是化解此疾的妙方。
议论文中对经典的引用,根据写作需要,可以是求真的原原本本的引用,也可以是以善和美为追求的化用,不可拘泥待之。
探讨议论文的语用价值,从语用角度分析文章的思路和修辞,看看写作目的、写作对象、写作场合对文章写作的影响,也是议论文解读应有之义。如此,才能真正读出文章本意。
如果《谈骨气》真的引发了我们对议论文相关知识的重新认识,从而使议论文教学有了较大程度的提高和改进,善莫大焉。
2023年福建七市高三联考作文(篇2)
骨气一词,只要我们开口,皆能说出来,可未必真的能够做出来。新入高中校园,一场在雨中的军训就承认了我们。看来我们只能是温室里的大花朵了。
一颗小草,破土而出,坚韧而成长,我不知这算不算是有骨气;一杯水,搅得再浑,等段时间,它自会清澈,我不懂,保持原样,这是不是有骨气;一个成熟的柿子,又大又红又软,吃在嘴里又香又甜很有味,想不透这颗小小柿子树是怎样一个个结出这样的柿子的,难道柿子树也是有骨气的.吗?
我很纳闷,就我们现今的学生没有骨气吗?想来是没有的。既然没有,那还谈它干嘛呢,没有就没有呗,也不耽误喝水吃饭睡觉和玩耍。好不容易凑合着,糊弄着,脑子胡乱思想着,反正这么多学生,教官也看不过来,就这样挨过了军训,结束完毕。
大家彼此都回到了各自的宿舍,洗洗,舒服,擦擦,爽,躺在床上,睡,真好!好好休息吧,明天终于不用,也不再有军训了,嘿嘿……
都是学生与少年,一样的年华和青春,又同住一宿舍,很快这个小集体就熟悉并活跃了起来。你是什么个性,她有何处优缺点,沉默还是言语嘟嘟,你问她秀发用何洗发水,我问你,老师哪个厉害,总之大家“好”了起来,好得不得了。尤其是有个不怎么言语,非常恬静的室友,很得我们的好感,因为她很好说话,让她怎么着都行。
校园恢复正常,各科老师随时如影,语文还没记熟,单词开始了,数学刚在算题,历史翻页了……全身累了一天,回到了宿舍,又渴又饿,看到了那位室友的纯奶和火腿肠,我们七位都对她说了同样的话——能让我喝一袋奶和吃根火腿嘛?她含笑点头。于是这一箱奶,一包肠,很快就少得微乎其微了。这令吃的这几位皆很不好意思,她却摇了摇头表示没什么。
还有一次晚自习,一位室友头有些疼,提前回了宿舍,没开灯,不小心碰坏了她的暖壶,她仍然摇了摇头表示没什么,再买个就是了。她的性情总是那么温柔,那么大度,那么善意可亲。这不,没几天,有位室友平常懒惰些,日积月累攒了一大堆脏衣服,由于明天又要上课,这位室友可着起了急,她不忍心,主动帮忙,给洗了起来。
一而再,再而三,她拖地,仍垃圾,整理床铺……都成了她的所作所为,我们七位也把她的这种所作所为,当成了理所当然,习惯了。既然习惯,也就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了。
明天放假,此晚一个人干活,七个人聚在一起闲侃还吃着大家各自的水果和干货,喝着饮料与各种奶,什么香蕉皮,苹果皮,橘子皮,栗子皮,瓜子皮,瓶子,瓶盖,奶袋……她扫了一遍又一遍,拖了一回又一回,终于一场导火索爆发了。她神情激动,怒目而视,道出了我们七位都感到惭愧与内疚的两句话,这两句话就是——你们深深辜负了我对你们的友谊,我的骨气不屑与你们为伍!即使宿舍只有我一个仍然会去做,因为有没有你们都一样。说完就又重新拿起扫帚扫了起来。
本来自以为学生是没有骨气的,也未拿骨气去当回事,看看,这次却吃也吃不下去了,喝也喝不下去了,还一脸的难堪和尴尬。想来,骨气不提是不行的,不是你没有骨气,而是你没被逼到那个份上,你的潜在因素没爆发到那种地步,所以说,骨气是有力量的。我们学生有了骨气就会有了力量,既然有了力量,你还担忧什么呢?
事实证明,我们学生是有骨气的,我们虽是少年,可更是国家的储备后续力量,少年强则中国强!骨气强则力量强!中国从古至今,由内而外,如没有骨气,请问会有今朝之中国,今朝之力量,今朝之气象吗?国人一定要去做一个有骨气的人,学生一定要去做一名有骨气的学生,因为我们都有一个有骨气的国家。
2023年福建七市高三联考作文(篇3)
有一首古诗道:"似其东风别有因,绛罗高卷不胜春。若教解语应倾国,任是无情也动人。"这似佳人般倾国倾城的花,便是牡丹。
牡丹是吉祥富贵之花,她开在春风旖旎的五月的洛阳,那时的洛阳,是温郁的。于是她开出的花艳丽,多半是大红大紫之辈,花形秀颀,花朵硕大,花瓣也多半重重叠叠,少则两三层,多则三四层。花朵一旦撑起来,仿佛是这世上最美的连衣裙,又好似,这世上最娇嫩的脸庞,那么娇涎欲滴,似乎你轻轻碰她一下,也是辱没了、玷污了她的青春。那首诗的后半部分就这样如实道:"芍药与君为近侍,芙蓉何处避芳尘。可怜韩令功成后,辜负侬华过此身!"喜欢她的大唐人痴爱她的大气妖娆,于是他们称她是富贵之花、登科之花。
可是,她的眼里之色,惹恼了死板教条的夫子们,他们怪牡丹是媚俗的象征,是追名逐利的象征,终应当为人们不齿。其实他们自己,一面摒弃这绮丽的"恶俗",一面向金殿下的台阶上爬。
他们又怎么能知道,牡丹,那可是有骨气的富贵啊。
记得唐朝时有这样一个传说:武则天在历经无数风浪后终登帝位,为了向天下昭示她的威仪,下令百花在隆冬时齐放,那上百种花都迫于一代女皇的淫威而盛放。只有那牡丹,一定要按照自己的花期开放,绝不为了一人而改变自己千百年来的规章,终于惹恼了那武曌。她下令将牡丹贬至洛阳。因此,洛阳一代牡丹最盛,待到花开之时,红霞映天,如火如荼。传说也许并不足信,但是牡丹的确只按照自己的生物钟开放,她坚决不改变自己的生存方式,非但不到那时节,定然未有幸得见她的芳容,这样似乎强硬的太不知变通了,但是这不正是未我们所崇敬的所谓"威武不能屈"的骨气吗?
牡丹既然当得起花中之王,那便是她象征了一种文化,她代表富贵与对出仕的希冀,同时,人们不要忘记,她那是有骨气的富贵啊。
2023年福建七市高三联考作文(篇4)
孟子曾云:“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在中国滚滚的历史长河中,并不乏有骨气的铮铮男儿。他们为骨气流血,甚至牺牲,但也正是骨气铸就了他们在历史上不朽的丰碑。
骨气在中国古代的将士身上体现的最为淋漓尽致。从英勇击败金兵的岳家军,到一心击寇,不为金钱所惑的戚家军,都是有骨气的胜利之师。
留下千古绝唱“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大将文天祥更是满怀一腔骨气和忠诚,以身殉国。面对元军的威逼利诱,他没有动摇,毅然放弃至高无上的荣华富贵,投身抗元救国的浪潮。他用行动诠释了“富贵不能淫”的最高境界,而他身为忠臣的骨气,也铸就了他“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铮铮铁骨。然而,只有男子才能作为骨气的象征吗?不,并不是。在“你方唱罢我登场”的历史舞台中,不少有血有肉的女性人物也为骨气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李清照虽是一介文弱书生,但在乱世中却仍有一身凌云的骨气。李清照的前半生安逸富足,生活幸福,但甘尽苦来,她的后半生可谓颠沛流离,丈夫早逝,家道中落。她俨然成了乱世中孤独飘零的蓬草,生活贫贱,居无定所。但她心中仍装着报国的鸿鹄之志,她的灵魂深处仍是一个有骨气的铁血女侠。在那个人人自危的年代,李清照的爱国之心,报国之志也不曾动摇。清贫的生活非但没有击垮她,反而磨炼出了她的骨气。她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的豪迈诗篇,谱写了“贫贱不能移”的高尚情操。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闻一多先生就是这种不畏牺牲,为骨气而活的人。面对国民党反动派的暴行,闻一多代表千千万中国人站了起来,为好友伸冤,控诉国民党反动派的罪行。他是坚定的革命者,更是有铮铮铁骨的中国人。面对国民党反动派的恐吓和威胁,闻一多也横眉冷对,他“前脚踏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踏回去了”的态度更是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革命者。他以鲜血维护革命,以骨气藐视特务,用自己的生命印证了“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行为。
骨气是一个民族的脊梁,更是一个民族的精神丰碑。若人人都能坚持“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准则,做一个有骨气的中国人,就能凝聚成一个强大的民族,不断前行!
2023年福建七市高三联考作文(篇5)
说起骨气,也就是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宁肯死于义,也不屈于困厄的自洁精神。
在古时,齐国闹大饥荒,一个饥民来到了黔敖的地盘,黔敖让他吃自己施舍的东西,而这个饥民因自己的秉性与骨气,最终无声无息的饿死了。
他的所为令人佩服,他还是有骨气的人,它死也不吃施舍的食物。此外,他还是一个流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自己干,不靠天,不靠地,不靠祖宗的好汉。
说到骨气,它是做人的准则,有骨气的人,他们充满了正义,他们的行为令人佩服。
历史上,有骨气的人数不胜数。如:汉朝使节苏武为了国家的利益,宁死也不投降于单于;宋朝跳海也不屈服与敌人的文天祥和用笔杆子唤醒人们振作的鲁迅先生……这些人都是有骨气精神的人。
我们都应该做一个有骨气的人,做一个流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
不靠天,不靠地,不靠祖宗的好汉。
2023年福建七市高三联考作文(篇6)
人不可无骨气!骨气它作为一种伟大的人格力量和出于对美好理想的执着追求与坚定信念,它永远可以让我们每个人自立、自主、自强,在任何一种情况都保持一种高尚的情操。
骨气是一个人的“脊梁”。我们越是面对沉重的困难,更是要挺起我们的脊梁骨。我们会去崇拜那些流芳百世的伟人们,是因为他们都有一种不屈不挠的精神,他们不会为了微不足道的利益而放弃自己的原则,始终站稳自己的立场;他们不会为了功成名利而牺牲自己的尊严,他们不会为了名垂青史而破坏他人的幸福。他们是有骨气的人,他们值得后人去赞扬他们,敬重他们。
但这个世上,总有另外一些人他们在利益的驱使下,开始嘲弄和厌恶这种精神。他们认为骨气是不能当饭吃的,要骨气又有何用。他们为了博取他人的同情心,装成自己贫困潦倒,骗取他人钱财,心安理得的过不劳而获的生活。他们无疑是没有骨气的,他们只能让人瞧不起。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难道不是一种骨气?“不为五斗米折腰”这难道不是一种骨气?“士可杀,不可辱”这难道不是一种骨气?“男儿膝下有黄金,跪舔跪地跪父母亲”这难道不是一种骨气?“廉者不受嗟来之食”这难道不是一种骨气?
骨气是一种性格,一种志气,一种主见,一种内涵一种风度。
吴晗老前辈在他的文章《谈骨气》中就说,“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是的,我们中国人确实是有骨气的。苏武,在一边是高官厚禄,一边是赤胆忠心,他选择了忘却富贵,选择了铭记忠心;庄子宁愿逍遥物外,也不愿到楚王膝前为相;屈原不忍亡国之痛,。毅然投入江中,以身殉国;岳飞宁可为国为民奋战杀敌,也绝不向大辽投降;刘胡兰即使被敌人威逼利诱,也没有做出出卖国家,出卖民族,二十抱着必死的决心走向断头台。无论是苏武、庄子、屈原,还是岳飞、刘胡兰他们的精神值得我们去学习。
只有具备这种精神和气质,才能具备了立身处世的品格,才能成为真正的仁人志士。这样的人才能迎战困难,接受挑战,才能拥有不屈不挠,英勇奋斗的精神,才能获得成功。
尊严非席,不可卷起。问世间何物可贵?是生命。生命是可贵的,好生怕死是人之本性。古人云:“自古艰难唯一死”。然而,这世界上有的东西比生命更重要,人们宁愿失去生命也不愿失去它。它是什么?它是尊严,它是骨气。
虽生命易朽,但精神可如皓月般长存!“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威仪棣棣,不可选也。”一个人没有骨气就没有尊严。骨气与尊严是分不开的,捍卫尊严,为尊严而战,这就是人类舍生忘死的理由。
如果有人问我什么是骨气?宁可站着死,也不跪求生,这便是骨气。
2023年福建七市高三联考作文(篇7)
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
战国时代的孟子,有几句很好的话:“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意思是说,高官厚禄收买不了,贫穷困苦折磨不了,强暴武力威胁不了,这就是所谓大丈夫。大丈夫的这种种行为,表现出了英雄气概,我们今天就叫做有骨气。
我国经过了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漫长时期,每个时代都有很多这样有骨气的人,我们就是这些有骨气的人的子孙,我们是有着优良革命传统的民族。
当然,社会不同,阶级不同,骨气的具体含义也不同。这一点必须认识清楚。但是,就坚定不移地为当时的进步事业服务这一原则来说,我们祖先的许多有骨气的动人事迹,还有它积极的教育意义,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南宋末年,首都临安被元军攻入,丞相文天祥组织武装力量坚决抵抗,失败被俘后,元朝劝他投降,他写了一首诗,其中有两句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意思是人总是要死的,就看怎样死法,是屈辱而死呢,还是为民族利益而死?他选取了后者,要把这片忠心纪录在历史上。文天祥被拘囚在北京一个阴湿的地牢里,受尽了折磨,元朝多次派人劝他,只要投降,便可以做大官,但他坚决拒绝,终于在公元1282年被杀害了。
孟子说的几句话,在文天祥身上都表现出来了。他写的有名的《正气歌》,歌颂了古代有骨气的人的英雄气概,并且以自己的生命来抗拒压迫,号召人民继续起来反抗。
另一个故事是古代有一个穷人,饿得快死了,有人丢给他一碗饭,说:“嗟,来食!”(喂,来吃!)饿人拒绝了“嗟来”的施舍,不吃这碗饭,后供肌垛可艹玖讹雪番磨来就饿死了。不食嗟来之食这个故事很有名,传说了千百年,也是有积极意义的。那人摆着一副慈善家的面孔,吆喝一声“喂,来吃!”这个味道是不好受的。吃了这碗饭,第二步怎样呢?显然,他不会白白施舍,吃他的饭就要替他办事。那位穷人是有骨气的:看你那副脸孔、那个神气,宁可饿死,也不吃你的饭。
不食嗟来之食,表现了中国人民的骨气。
2023年福建七市高三联考作文(篇8)
人生在世,必须活得有骨气!
骨气是什么?骨气是一种不屈于他人的精神,是一种折不断,压不弯的精神,是一个人人格的体现,有时甚至是一个国家国格的标志。
梅汝璈就是一个有骨气的人。东京审判时,作为中国代表团团长的梅汝璈面对外国人的刁蛮行为,始终不卑不亢。在审判的座位排序上,他坚持要求按受降书签定的顺序来排位,否则“无颜去见中国人民”。在事关中国的正当权力方面,他没有屈服,始终据理力争,直至赢得尊严。梅汝璈在外国人面前,所表现的不仅仅是他个人的骨气,更是一个民族的骨气,他的行为,让当时国际社会对中国刮目相看。
纵观古今,像梅汝璈这种有骨气的人难道还少吗?晏子出使出国,不从“狗洞”(小门)入,义不受辱;陶潜不为五斗米折腰,辞官归隐;李白不愿“事权贵”,“天子呼来不上船”;曾子墨在美国打拼,面对外国人的刁难,不卑不亢,据理力争;普通工人孙天帅,不给韩国女老板下跪,高挺胸膛,饭碗被砸,却站得笔直。这些人,不都是有骨气的人吗?因为有骨气,他们不卑不亢;因为有骨气,他们不畏强势;因为有骨气,他们活出尊严,赢得尊重。
“铮铮铁骨”固然值得景仰,先忍而后起,忍辱负重,也是大丈夫,也是有骨气的人。越王勾践,被吴王夫差击败,掳进宫中为仕多年。勾践为夫差尝大便,做马夫,博得夫差信任,得以回归故里。他卧薪尝胆,苦心建国,三千越甲,吞灭强吴,除去心头恶气,成就一代霸业。我们能说勾践是没有骨气的表现吗?不能。骨气,有时候不是挺出来的,是人忍出来的。那份忍辱负重的精神,那份压不平,折不断,吓不倒的精神,同样称之为骨气!
然而,生活中却不乏得了“软骨病”的人。他们整天谈论韩国、日本的某影星,“帅呆了!”、“酷毙了!”挂在嘴边,却不知我国的航天英雄杨利伟从事什么职业;他们迷恋于“万圣节”“愚人节”“圣诞节”,却不知“端午节”“中秋节”是哪一天;他们以穿外国名牌为荣,以吃洋快餐为美,以用日货、美货为傲,“月亮是外国的圆”,却把国货贬得一文不值。更可恨的是,个别人居然把讨好洋鬼子、取悦洋鬼子当作一种荣耀,甘愿低声下气做了一条哈巴狗。这些人是可悲的,因为他们的做法只会引起外国人的反感。试想,一个连自己的国家与民族都不爱的人,一个没有骨气的人,会得到别人的尊重吗?
铮铮傲骨,构成了中华民族的脊梁。有骨气的中华儿女,曾经为中国的屈辱抗争过,曾经为中华的崛起奋斗过。新一代的青年更应该铭记:人生在世,必须活得有骨气!
2023年福建七市高三联考作文(篇9)
《谈骨气》是一篇议论文,我设计本课的教学目的为:一让学生理解并学习本文以事实作论据的写法;二让学生理解本文严密的层次结构;三是让学生从中受到启迪,做人个有骨气的人。我在教学中是这样处理这篇课文的:首先,导入课文,从骨气入手。“骨气”一词含义并非“手”“脚”之类这么实在,而是比较抽象的。为了使学生能对它有一个真切的领会,我从人体讲起:人体是由皮肤、肌肉、骨头、内脏等几部分组成的,在这些组成部分中,最坚硬的要数骨头,如果同学们有机会到医院观察一下就会发现,病人有骨折的,有骨破裂、粉碎的,但绝没有变曲的。骨头就是这样宁折不弯,因此我们把这种刚强不屈的气概叫做骨气。这样,学生就能对“骨气”一词有一个更深刻的印象,便于理解课文的深刻内涵。
其次,介绍作者与“骨气”联系起来。我在介绍作者吴晗时,除了让学生读注释外,还强调吴晗是个有骨气的人。他坚持真理,反对邪恶。十年动乱中,由于不肯向反动势力低下高贵的头颅,连同妻子、女儿一起被迫害致死。文如其人,吴晗笔下的“海瑞”是一个有骨气的人,有骨气的人“谈骨气”,真实感人。
再次,事实论据,加以图示。我绘制了三幅图:文天祥、“齐国人”、闻一多。先将它们卷起挂在黑板上方,讲到有关段落时依次放开,让学生读过几遍课文后,照图复述。曾有不少教师认为,议论文教学用不着图示,经过此课试验,我认为,在议论文的教学中,只要图示得当,既可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又可加深印象,如再让学生复述,一举多得,获益匪浅。
第四,分析文章结构,抓住板书环节。板书是整篇文章的直观显示,设计得好可收到意想不到的收获。本文的板书,我抓住孟子对“骨气”诠释的话:“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及“淫”“移”“屈”三个同;抓住文天祥、“齐国人”、闻一多这从古到今、从丞相到平民到知识分子概括力极强的三个典型事例;抓往因时代不同,阶级不同,骨气的具体含义也不同;而谈及无产阶级骨气这个纲,严密的层次结构便一目了然。
第五,抓住模拟写作这个关键。我以为语文学习的最高境界是写得一手好文章。文章分析得透彻、精辟固然好,然而如果你的学生写不出高水平的作品,那再好的分析也只能成为夸夸其谈,纸上谈乓。这篇文章严密的层次结构和事实论据的方法都是学生值得且可以效法的。犚虼宋胰醚??麓诵匆黄?短盖诜堋窢、《谈纪律》之类的议论文,这样既能促使学生巩固课文,又可使课上的分析不致于成为空中楼阁,把书本上的学问转化为学生的实际本领。
2023年福建七市高三联考作文(篇10)
在《谈骨气》一课中,作者通过“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一句话,从三个方面论证了人要有骨气这一点。其中,作者在论证“贫残不能移”这一句的时候,用了《嗟来之食》这么一个例子:“齐大饥,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有俄者,蒙袂辑屦贸贸然来。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暖!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予唯不食‘暖来之食’,以至于斯也。’从而谢焉,终不食而死。”作者通过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就算在生活贫苦潦倒的时候也不能失掉了一个人的骨气,应该始终保持做人的尊严。=
我认为这个观点是十分重要也是十分正确的,但我认为讲骨气有的时候也应该看情况。就像《暖来之食》中的那个穷人一样,施舍者一开始对他说“暖!来食!”的时候,穷人就拒绝了,这就充分体现出了他的骨气,但后来施舍者意识到了自己的无理并向他道了歉,这就说明他向穷人施舍食物并没有侮辱的'意思。所以,我认为这时候,穷人就应该把食物吃掉,而不应该再固执了。当我们在尊严和生命两难全的时候,应该选择维护尊严;但当两者可以兼得的时候,我们同样应该保全生命,不能像那个穷人一样,为了他所理解的“骨气”而付出生命的代价。这并不是有骨气的表现,这是愚蠢的行为。
那么,什么是骨气呢?骨气的意思就是骨相气质,现在多指刚强不屈的气质与人格操守。如果硬生生地把穷人接受富人的施舍理解为没有骨气,而不看看具体情况是什么样的,这才是生搬硬套,没有真正理解骨气所包含的意思。
也许有人会说,没有骨气,怎么对得起中国人这个称呼!这句话十分有道理,但我的意思也并不是说有骨气是愚蠢的行为,我的意思是歪曲理解骨气的含义而付出惨重代价,却还以为自己这是有骨气的表现,这才是愚蠢可笑的。
其实我认为作者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也曲解了这个例子的意思,才会这样说。《暖来之食》的原文应该还有最后一句,课文中没有写进去:“曾子闻之曰:‘微与!其暖也,可去;其谢也,可食。”,连曾子都认为当别人呼喝你来吃的时候,是应该拒绝的;但人家既然道了歉,你就应该吃了,就说明那个穷人是有骨气的,但心胸未免太狭隘了。
所以,我们应该有骨气,保持应有的气节,但是在做到了这一点的时候,我们也不应该放弃生命或是其他同样重要的东西,否则就会像那个穷人一样,落得那样本可以避免的下场了。